当「00后大学生当保安」、「应届生当宿管」这样的新闻登上各大平台热榜时,我们发现,原来除了「整顿职场」和「不服管」之外,这些年轻人在职场上还能这么「另辟蹊径」。大学毕业,为何会从事这么具有「落差感」的工作?这些年轻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迫无奈?是少走40年弯路从此躺平,还是当做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给下一次选择蓄力?这一次,「后浪研究所」跟这些年轻人聊了聊。他们当中,有人被领导PUA选择裸辞,靠长沙月薪4千的宿管工作,缓解了重度抑郁;有人复读、重修、延毕后,选择去做日薪170元的保安;有人985毕业后进入猪场养猪,月薪2万,阉割了上万头猪;还有人从双一流大学毕业后,放弃2万月薪做「保洁小哥」。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看似「不争气」的选择?工作中能自洽吗?如何面对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以及,他们到底在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重度抑郁后,我裸辞回到长沙做宿管小鹿 98年 月薪4k 长沙
「你才24岁,为什么去做宿管啊?」这是我这段时间里,听到最多的问题。我毕业于长沙一所二本大学,本科是工业设计专业。2021年毕业后,通过社招进入了广州的一家金融公司,做一名UI设计师。转正后到手7000块,这对于应届生来说,已经算是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了。公司规模很大,有2000多名员工。我所在的后端设计部门,加班到晚上12点是常态,还没有加班费。部门氛围也很压抑,但领导直接选择无视。工作中对我伤害最深的,是我入职后的「导师」。她有五六年的从业经验,对自己严苛,对下属更严苛,完全不考虑新人的发展。经常在下班前半小时,分配给我一些完成不了的工作。如果做不好,还会受到言语侮辱。你可以想象下超级女生导师柯以敏骂人的情景,我的导师比她更甚。做设计师的那半年里,我像奴隶一样承接导师的个人意志,在她的PUA下,我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怀疑。当时不得已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说我已经是重度抑郁症状了。那段时间,我走在路上抬头望天,蓝天白云很漂亮,我却觉得自己不配欣赏。「你本来就很好啊」,一次和朋友聊天中,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是啊,我都快要忘了自己大学时是多么快乐、自信、开朗。后来我想明白了,钱真的没那么重要,自己才是更重要的。没过多久我裸辞离开了那家公司,听从心理医生的建议接受治疗,又在家摆烂了一段时间。如今回想起那位导师,我的心情还是很复杂。工作上的PUA让我身心俱疲,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在生活中又很照顾我,会在公司聚会上帮我挡酒。这段过山车般的工作经历,让我很抗拒再进到公司里工作。于是我回到了老家长沙,在准备面试的空档期,打算找个轻松的工作过渡。今年6月份,我入职了一家私立艺术培训学校做生活老师,月薪4000,交五险,提供独立单间,负责130多个高三艺考集训生。生活老师住的独立单间,湖景房
说是生活老师,其实我干着和宿管阿姨一样的活。早上6点半开灯,中午12点检查宿舍卫生,晚上11点半查寝,也有打扫卫生、看大门这种脏活累活,挣的完全是辛苦钱,但我也没想过要逃离。人总要有取舍的,现在的我整个人心情甚是愉悦。学校里一共有7个生活老师,有将近60岁的大叔,也有30岁计划考会计的姐姐,还有99年准备考研的妹妹。虽然年龄差距大,但我们相处得像家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满满的活力。说起自己现在的状态,我觉得还是半个大学生。和我负责的那些高三学生打交道时,也是亦师亦友。「老师你是大学生吗?你毕业了吗?」有些学生会很好奇我为什么做宿管。私底下,他们有人叫我「阿姨」、有人叫我「姐姐」。不管有意无意,我都不是很在意。临近12月艺术联考,我作为生活老师,需要找那些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谈心。最晚的一次,我们几个心理老师一起上,跟一个学生聊到了凌晨两点多。有的学生对未来比较迷茫、或是家庭问题,我一般会以老师的身份去开导,但如果是学生间的小矛盾,以大姐姐的身份去沟通会更方便。遇到学生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也会讲之前重度抑郁的经历,通过共情来开导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候,有我的朋友们陪我一起走过来,他们都很支持我去做宿管,所以我一直不抗拒向外界述说自己的失败。就好比废墟上开出了玫瑰花,我很开心能治愈学生。不过实话说,宿管工作总归不是很体面,我也担心亲戚会有异样的眼光,所以一直没对他们说。虽然嘴上会调侃自己是在过一种摆烂的生活,但我内心知道,这份工作只是用来过渡,是我向新目标前进的踏板,空余时间还是会暗自发力,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未来想成为一名历史老师。对现实保持清醒,对未来提前规划,这应该就是对我目前状态最好的诠释吧。和同事们一起出去跑步
于岩 98年 日薪170元 重庆
我今年24岁,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名「延毕生」。想象中的24岁应该是有车有房或者有点小钱,但如今的却是留级、延毕、当保安。和同龄人相比我已经落后三年。第一次是高考复读一年。第二次是大一,从高中高度紧绷的状态突然放松以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摆烂逃课、谈恋爱导致考试挂科被迫留级。第三次便是今年,论文答辩没有通过只能延毕。今年应届生找工作都很难,我这样的情况就更别提了。我们地质工程专业的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去了工地,最高的月薪能到9000元,但我从来不羡慕。工地上的活太糟了,环境差、加班多,几年以后再想转行很难。当然,也可能是我不能吃苦。不管怎么说,我算是半主动半被动地走上了保安这条路。于岩的B站视频截图
7月离校后我在重庆找了一家劳务公司,每天12小时,130元一天。领导分配给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到装修工地监督商家有没有按照规定施工,有没有戴安全帽,灭火器有没有按照规定配备。实际上,你站在那就行,基本没活。工地空气闷热,没有空调,但我觉得倒也清闲。后来领导可能觉得我年轻体力好,就让我当上了保安队长,工资涨到了170块一天。说是队长,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份工作「是个人就能做」。这里工资都是日结,没有签合同,人员流动非常频繁。我手底下有的时候能有30个人,有的时候也就只有几个人,从17岁到40岁横跨各个年龄段。工作内容也是不固定的,比如说居民做核酸时帮忙维持秩序等等。工作时我们可以玩手机可以聊天,唯一要求:不离开岗位。我们每天最大的盼头,就是等着晚上发工资。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接触保安,年初寒假期间我就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想赚点零花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把自己当保安的经历发在了社交平台上——《读了五年大学,我终成为一名保安》。视频只有一分钟,记录了我面试保安和上班后的工作内容。没想到发出去直接火了,热评第一条就是「你比别人少走40年弯路」。除了类似的调侃,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处境。还有一些同龄人问我还招不招人。《读了五年大学,我终成为一名保安》评论区留言
在我看来不是少走多少年弯路的问题,一些年轻人来做保安都是被动选择,像我队里也有18岁左右的学生,趁着假期过来赚点钱,也有中专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届生来这里过渡。视频火了以后,我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一个校友看了视频后决定辞职和我一起当保安。他是船舶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工地上干了三个月,实在难以忍受各方之间的推诿扯皮,经常加班到半夜更让觉得难受。用他的话来说,「未来的打算只有放松下来才有时间思考。」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不是一个希望自己孩子有多大成就的人,只希望我平安健康的过完这一生,所以我做保安也从来不会瞒着她。但总归保安这个工作不体面、收入也低。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和谈了4年的女朋友分手了。毕竟自己能力有限,我也不想再耽误对方了。这次分手没有任何的争吵,双方似乎都很默契,确实是两个人的道路不一样吧,没办法。未来的话,我会先努力拿上毕业证,有一天能考公考编也算是安稳了。至于当保安,可能我就是个普通人吧。博凡 99年 月薪2万 河南
去年7月,我从湖南一所985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入职了一家500强私企,月薪2万,工作就是养猪。我的公务员父母并不理解这个决定,在他们看来,985高校毕业的我应该去考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读完985去养猪,是不是疯了?」但这是他们的看法,我并不这么认为。在同龄人眼里我似乎也很特别,「不考研不考公,没进国企也没进大厂」。我们专业有一多半同学在考研,还有些去了大厂。临近毕业前,也有互联网、金融这样的热门公司给我发来月薪2万+的offer,但「加班赶KPI,卷到35岁被裁员」,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大学期间,一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对我影响很大。那段时间我有了一个粗略但是很坚定的想法——「未来追求的一定不是自己赚多少钱,而是自己对于社会的某个产业能不能有一点点推动」。逐渐地,我觉得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实践更重要,所以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扶贫方向的实践,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农业。大三那年,我做了一个课题研究根瘤菌和豆科作物相作用,最后为当地选出了一种适合的豆科作物,对农民帮助挺大。这样的研究,可能有些同学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也触及不到前沿科技觉得没意思,但我愿意。大四那年,我看遍了所有做农业的上市公司,最后选了一家畜牧企业。这家企业宣传的价值观、董事长的创业经历我很认可,而且农业领域里,养殖的回报周期要比种植短很多。我是一个非常不喜欢「无意义内卷」的人。在我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上,我会付出的比任何人都多。为了顺利通过面试,我在本子上准备了很多相关专业问题。后来,HR也很看重我参与过的精准扶贫项目,最后顺利拿到了2万月薪,同期入职的应届生里,只有两个北大的硕士生薪资比我高。博凡为面试做的准备
入职之后,公司有针对校招生的培养计划,我拿了第一名进了总部管理岗,担任生产业绩管理的储备干部。当时猪场是网格化管理,每个单元里大概有六百头猪。我每天早上6点进去,下午6点出来,需要和这600多头猪亲密接触,检查他们的健康状态,如果有猪生病了还要及时做疾病诊断。空余时间,要处理总部的管理工作,把在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集团针对性改进,也要做一些养猪技术的研发。刚开始的职场路困难重重,首先是语言关,理解同事们的方言是一大挑战。工作内容也没有想象中容易,一开始在产房,母猪难产胎儿会卡在产道里面,需要带一个很长的塑料手套去把小猪掏出来,而且猪在很小的时候需要进行阉割,当时真是三天没吃下饭,但现在已经阉割了上万头猪了。猪场是一个防疫极其严格的地方,进入猪场需要先在集中隔离点采样、洗澡、消毒,第二天到厂区门口的隔离点,第三天进入生活区隔离,直到第四天才可以和猪接触。上班以后每次进出单元都要洗澡,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洗8次。结果就是疯狂脱发、皮肤真菌感染、过敏性鼻炎…… 那段时间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不能在外面吃猪肉。坚持下来的唯一动力就是「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每个星期每个月都在不断接触新的技术,学到新的东西。“这是我想走的路,牺牲一些是值得的。”之所以裸辞,是因为这家公司作为从规模化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代表企业,产业越做越大,在每一个地方新建猪场都有很多当地人参与进去,但规模化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挤压小农经济的发展空间。如果持续在这样集约化的公司,未来是没有办法实现我的价值,这样的矛盾让我对自己产生了高度不满,所以即使爸妈不理解也必须裸辞。很多人觉得我有点理想主义,但我更希望自己是个革命者,既看到好的地方,也看到不好的地方,再去改变它。双一流高校毕业后,我放弃2万月薪做家政
小钟 96年 月薪1w+ 杭州
2017年从南京一所双一流大学毕业后,我做过土木、餐饮,后来在杭州的一家公司做运营。工作第二年,我的月薪达到1万多,后面最高涨到了2万。当时的工资虽然高,但我觉得工作意义不大,没有成就感。日常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公司为了流量「吃相难看」。很快我就放弃了别人眼中高薪又体面的工作,选择去创业。接触家政行业之前,我一直以为这类工作普遍低薪,且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我创业合伙人的母亲在上海做了十几年的家政,非常优秀称职,但这么多年薪资涨幅可能不超过30%,还是几千元的水平,这跟房价的上涨速度差远了。另一方面,我觉得灵活就业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除了进城务工人员,还有很多低学历的人群也需要工作机会。而家政行业就是一个好机会,我觉得市场空间很大。于是在2019年,我和合伙人从零起步,开始了传统家政创业。5万元的积蓄,外加一点贷款,这是我们全部的启动资金。创业初期,反复的疫情导致整个城市停摆,这对于需要到家服务的家政工作影响非常大。我们最长时间停工了2个月,这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有尝试通过自媒体获取流量,也以失败告终。当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内部打磨服务流程,相互鼓励,和团队一起熬过来、撑过来。后来,我们看到一些高端需求还没有被满足,于是就创立了的青浪管家项目,算是高端家政的升级业务。区别于传统的开荒、保养等服务,我们更像是一个终端管理的技术工种。因为我的合伙人当过兵,团队里80%以上是退伍军人,其余是大学生,年龄都在28岁以下。说实话,这个招聘门槛在行业里算是天花板了,他们从部队里带出来的精气神,给普通家政带来了「降维打击」。青浪管家团队
招人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是个挺大挑战,甚至有一种「众叛亲离」的感觉。团队里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在选择从事家政行业时,会面临很大的社会压力和偏见,这其中也包括来自家人的。尤其是退伍军人去做家政,落差感很大。这时就需要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我有时候也会举自己的例子。当然我们的收入还不错,转正后收入在八千到一万左右。目前我们的客户主要以80后和90后为主,有公司的中高层,也有创业者。「你们年纪轻轻的,为什么做保洁啊?」这是客户经常问我们的问题。有些客户看到我们比较年轻觉得不专业,希望给他换一个阿姨,而且阿姨也更便宜——1小时只要50块钱,2个小时就能搞定。对比下来我们的报价是阿姨的五六倍。但在家政这件事上,拼的是专业不是年龄。客户订单多的时候,我也会和员工一起去做保洁。每次打扫之前,我们会先到客户家里做评估,不同的生活区域如何清洁,人员怎么安排,用哪些清洁工具,这些都是需要提前规划的,所以定价会比市场价略贵,25块钱每平方,做到客户满意为止。年底是家政行业的旺季,对于我们团队来说,一般早上9点开始,有时候6点完工验收,一直搞到晚上10点11点,都是常有的情况。工作时的细节
很多客户在体验过我们的服务后,会觉得很超值,也带来了很多回头客。有一次我们在某小区给一户业主做完保洁之后,又被推荐给了十几户业主。还有一位客户,他本身是比较成功的商人,名下好几家公司,服务完之后问我们是否需要投资。作为一个95后,我们和这些客户年龄相差不大,看到他们的工作更体面、高薪,整个家庭环境都很好时,身为家政服务行业的一员,肯定会有落差。但同时我觉得,不能只看到人家的光鲜一面,我们更要专注自己在做的事情。我们想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奋斗才是正事。我本身是一个比较要强的人,虽然现在的薪资不算高,在1万左右,工作强度大、难度高,也更辛苦,但是它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工作都比不上的。做家政后悔吗?我想,如果能回到2019年,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文中小鹿、于岩、博凡、小钟均为化名。)
你怎么看待年轻人当保安、宿管…… ?真的少走40年弯路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爱尖刀 立场
本文由
36氪发表,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爱尖刀 )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s://www.ijiandao.com/2b/baijia/44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