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一家人”冲上热搜,引网友羡慕!揭露无数家庭最痛一面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2-10-07 14:26:56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壹心理主笔团 | 晴岸

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自“高敏感”之后,又一个心理学词语引发了现象级热议——“松弛感”


这个词的突然升温,是因为一位博主的叙述:


在飞机上看见一家人,因为一个小孩证件过期,妈妈陪着孩子回家了。由于妈妈没有登机,挂在妈妈名下的所有行李也全部退回了。


令博主意外的是,全家人都没有受到影响,更没有互相指责,而是以非常松弛的心情,叫人回来拿行李、寄箱子,全程气氛轻松和谐。



下面的评论,全是羡慕:

 

“好羡慕啊,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我家,一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旅行也会被完完全全地毁掉,甚至几十年后还会在吵架时拿出来说……”

 

“看完前三段已经在反胃了,真遇到估计直接紧张到干呕了。”

 

“一次旅游入住酒店的时候,我妈没带身份证,我爸勃然大怒,在酒店大堂里骂工作人员骂我妈,最后他自己先入住睡觉,我和我妈哭着去找派出所开证明……从不知松弛为何物。”


“我感觉我就是那种一旦发生脱离计划之中的事情,就会情绪失控、抓狂的人,我也想要这种松弛感。”


…………


到底什么是松弛感?怎么就能引发如此之大的感触和共鸣呢?


其实,所谓“松弛感”,就是一定程度的心理空间。


有了这个心理空间,就能够容纳一些未知事件的发生,并且当事情发生时,失控的感觉不会把自己击碎。



正因为不担心自己被“击碎”,也就不会通过指责或攻击的方式,急着转嫁焦虑和恐惧。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没有形成这种心理空间,一点点小事就会引发内在惊涛骇浪,自然也就没有“松弛感”了。


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松弛下来?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现代社会最宝贵的松弛感。



以空间换空间,

心理空间是这样拓展的


之前刷到一个视频。


视频里,年仅13岁的谷爱凌在一场重要比赛前,高烧40℃浑身疼痛,对着妈妈嚎哭不止。


对一些家长来说,这个场景是非常具有刺激性的,刺激到可能连几秒钟都承受不住。


他们要么焦虑得想直接“解决掉”孩子的情绪:哭也没用啊!哭对身体不好,你还发着烧呢,快别哭了!


要么焦虑地替孩子做决定:不比了,咱们不比了!


再要么,比孩子还着急:急得团团转,急得直哭,最后还得孩子忍着难受来安慰他,“没事我好点儿了,你别着急了。”


以上场景,都是父母自己缺乏心理空间的表现。


因为自己没有空间,就容不下孩子的焦虑,甚至还需要孩子匀出空间来承接自己。


然而谷爱凌的妈妈,稳定得就像暴风骤雨中的灯塔一样。


揽着撕心裂肺号啕大哭的女儿,她只关切地、语气平稳地给女儿一些感受方面的回应,“这么疼啊”“难受是吧”……


她既没有试图解决掉女儿的情绪,也没有被女儿扔过来的焦虑击碎。


只是做一个结实稳定的外挂容器,充分容纳女儿的焦虑和痛苦。


而孩子的心理空间,也就随之拓宽了。



所以后来,面对巨大挑战,谷爱凌依然能保持冷静、镇定、松弛。


这与妈妈强大的情绪容器功能,以及妈妈为她内化的心理空间是分不开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松弛感的基础心理空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养育过程中,在每一次亲子细腻的互动中,被养育者一点点培养和拓宽的。


这就要求父母,首先自己有一定的心理空间,这样才能容纳孩子的焦虑。



松弛下来,

从就事论事开始


飞机上的一家人,就是这样一个“以空间换空间”的典型。


有了足够的心理空间,不仅可以容纳突发事件带来的失控感,更重要的是:


问题来了,直接解决问题,不会把精力浪费在自我攻击和指责他人上。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处理事情本身,往往并不会消耗太多能量。


真正消耗我们能量的,是附加在事情之外的那些情绪,那些自责、懊悔、羞耻、自我攻击和互相指责。


假如一个孩子打碎了碗,父母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受伤,然后就事论事地说:“碗碎了啊,那我们打扫一下吧。”


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打碎了碗也不是什么可怕的灾难,打扫一下就好了,这个后果是很容易承担的。


于是,孩子的注意力只需要放在“解决问题”上即可,不会消耗太多能量。


但如果父母怒骂“你怎么这么笨”“整天毛毛躁躁的”“连个碗都拿不住”,或者虽然父母没说话,但眉头紧锁,眼神满含嫌恶、鄙视与厌烦。


那么,孩子的能量,就不得不用来承受父母的情绪,应对父母的责骂带给他的恐惧和羞耻。


在孩子心里,他打碎的不仅是一个碗,还有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有些人在做错事或失败后,能迅速修正弥补,继续轻松前行,获取成功,仿佛“错误”和“失败”对他们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但也有一些人,一旦做错或失败,哪怕是非常小的疏漏,也会羞愧至死,恨不得原地去世。


前者在遇到挫折时,心里的声音是“做错了,补救一下就好了啊”。


后者在遇到挫折时,内心的声音是:“你真笨!你真蠢!你完了!你果然不行!”



3件事,

透支一生的松弛感


那么,父母有哪些具体行为,长期做下去,会内化孩子的恐惧羞耻,挤压心理空间,进而透支一生的松弛感呢?


主要有3个方面。


第一,不停数落孩子的缺点。


好的父母,能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能看到孩子的优点,能欣赏孩子。


但一部分家长则会揪着自己眼中的“缺点”反复唠叨。


这不是因为孩子有多不堪,而是家长需要以此来安放自己的痛苦。


第二,向孩子诉苦。


我们都知道,父母本来应该作为一个“容器”,去涵容孩子的情绪。


但有些父母,因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创伤,反而还要让孩子作为容器,经常跟孩子诉苦。压力、怨气、恨意一通倾泻,说完,这些父母就会感觉:哇,好受多了。却不想想,这些让他们之前喘不过气的沉甸甸的东西,都被转移到哪里去了?


年幼的孩子,没有容纳情绪的功能。


当成年人的大问题,塞到孩子的幼小心灵里时,孩子会发现:自己无法让父母的矛盾消失,无法让妈妈快乐,无法让家庭气氛改变……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我什么都做不了,我真没用”的感觉,进而陷入到可怕的无助和自责之中。


第三,无意识地压抑/管束孩子。


养孩子,不光对家长的财力、精力有要求,对养育者的心理空间也有要求。


心理空间要够大,还要有足够的弹性,孩子才能在这个空间里自由活动,自然生长。


但有的家长的心理空间又窄又紧,自己又没意识到,就会把孩子牢牢绑住,去贴合自己的空间。



最极端的情况是:


养育者的内心已经紧窄到经不起一丝波澜,即使是婴幼儿也被严格控制行为,不能吃手,不能撕纸,不能玩泥巴,不能光脚爬,不能把玩具扔出去……一切,都要“合规”。


但代价是,孩子没有任何成长空间,也没有处理情绪的手段,长大后,一点儿小事对他而言都是天塌地陷的大事,只得和父母一样过着与松弛无缘的生活。



只要活着,

就有改变的可能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说:


我父母就是这样的,难道我就得一辈子紧张焦虑,只能羡慕别人的松弛感吗?


当然不是。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过:


所有人,只要还活着就能改变自己,甚至有彻底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孩童才具有可塑性。


所以,无论你是父母,还是孩子,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改变。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我有两个建议,供参考:


1. 让成人的归成人,孩子的归孩子


你可以去和自己的父母、亲朋、伴侣吐露焦虑,并争取支持和理解,或者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当自己的外挂容器。


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会帮你在心中逐渐内化一份稳定的力量。


总之,在大人的世界里找资源,不要都攒一块儿,管孩子要。


2. 自我觉察很重要


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激起了父母的情绪,可以提醒自己:


不要立刻把这个东西往外倾倒,不要立刻甩锅给孩子。


那么孩子就不会有“自己闯下大祸”“完了”“坏了”“毁了”这种可怕的感受,将来遇到突发事件时,对自己的否定和攻击就会少很多。


要知道,人的智商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而“内在客体”是支持性还是非支持性的,才决定了是否有能量前行。



如果你是那个没有松弛感的孩子,我给你的建议是:


1. 不松弛也没关系


请大家记住:所有改变发生的前提,都基于接纳和允许。


接纳“不松弛”的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松弛。


不必为了追求完美的松弛,反而把自己搞得更焦虑。


既然松弛的意义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么“不松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你从心底这样接纳和允许自己的时候,改变就已经发生了。


2. 建立新的客体关系


虽然父母的养育与后天的不松弛感息息相关,但别人改变与否,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幸福。


不如把改造父母的精力省下来,去创造新的客体关系。


好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容器,可以容纳你的负面情绪,帮你的心理空间扩容,让你依然获得成长。


没有一个完美开局这很正常,但我们仍然可以一点点通关,一点点成长,一点点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正如“来路不由己,前路仍可期”。


世界和我爱着你。


放松,放松一点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2年第20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关注公众号壹心理,回复【急救】即可免费获得解救压力和心理伤害的【心理急救手册】电子版。


作者简介:作者:晴岸。知识星球:晴岸心理。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