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骂“懦弱”,冤枉吗?
浩瀚宇宙之中,人是那么渺小的存在,只有保护好地球,才能拥有遥远的未来。
——女同事说
“史诗级”是一个极高的评语,所以我向来害怕滥用这个词语。
但是观看完这部纪录片,一部浓缩了一位摄影师的人生和地球四十年的影像作品,如果它还不足以称得上“史诗级”,那真的有愧于它。
《地球之盐》,一部关于摄影师、人类、世界与自然的真诚记录。
01
那位趴在石滩上躲避北极熊的摄影师
穿着厚重的棉袄,扛着“长枪大炮”,趴在石滩上打着滚儿,静静地将摄像头对准在海边嬉戏的海象,这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摄影师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
这看起来岁月静好,但事实上,他们刚躲开咆哮着的北极熊,冒着生命的危险,小心翼翼地采用在石滩上匍匐前进的方式,就为了拍下这群地球上仅存的海象。
萨尔加多镜头下的海象
熊和人都在打着滚儿
这一切,都由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拍摄下来,成为“记录的纪录”。
而文德斯一开始找上萨尔加多,是因为萨尔加多拍摄的照片中浓郁的人文关怀与社会纪实性吸引住了他。
谁能想到变成一起在北极圈躲避北极熊拍摄海象呢?
北极熊静候在萨尔加多小屋的不远处
这要从萨尔加多的转型说起。
萨尔加多向来是不惮转型的,经济学出身的他,可能在26岁前,都没有想过自己这辈子会与摄影结缘。
毕竟,他接触照相机的起因,只是因为妻子莉莉亚为了自己的建筑研究而购买了照相机。
此时,虽然拍照让他收获诸多乐趣,但是萨尔加多依然从事老本行,在国际咖啡组织、世界银行进行经济研究工作。
直到他带着莉莉亚的相机前往非洲工作,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下非洲的人文风情,既让他得以与妻子分享自己的路途见闻,又可以帮助他完成经济研究报告,具有实用价值。
于是,夫妻俩决定,29岁的萨尔加多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巴黎,以摄影为主业营生。
从经济研究专业人士到新手摄影师,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转型,这也意味着非科班出身的萨尔加多需要到处摸索,走出一条自己的摄影之路。
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前,婚纱摄影、体育摄影、人像摄影……各种风格类型的摄影萨尔加多都接触过。
妻子莉莉亚则在生育了大儿子之后,一直为丈夫的摄影作品奔走着,向杂志社、报社、图片代理公司推荐他的照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萨尔加多的成果受到了重要刊物的赏识,他也开始系统地展开自己的摄影计划。
人,一开始便是萨尔加多镜头的主角。
为了捕捉人类的万千世态,在从事摄影行业的四十多年里,他走遍了南美洲、非洲、欧洲的120多个国家,见证了巴西的“淘金热”、科威特油田起火、埃塞俄比亚饥荒、南斯拉夫内战、卢旺达大屠杀等世界性事件。
纪录片的核心部分,便是跟着萨尔加多的照片重临历史现场,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促使这样一位如此关注“人”的社会纪实摄影师在60岁的时候向自然风光转型。
02
人类的哭声,那么远,又那么近
文德斯采用一种“暗房”的独特拍摄方式,让萨尔加多面对观众,用一张张照片讲述自己的经历与背后的故事,讲出过去49年里,历史性的世界大事。
在这里,我们选取萨尔加多重归巴西作为世界性事件的第一站。
作为巴西人,萨尔加多曾经携同妻子出逃祖国。直到很多年后,夫妻俩才带上儿子重归故国。
阔别十年半,故园已经不再是萨尔加多儿时的天堂。
滥砍滥伐、雨林消失、干旱缺水,让巴西东北部成为了巴西的“萨赫勒”地区。
人们渐渐离开了那里,甚至举家南迁,遗弃这片不毛之地。
印象中年轻力壮的父母,此时在萨尔加多眼前的却是一对进入暮年的老人。
爷爷向孙子介绍着他们的境况,长年累月的旱灾,干热得畜牧死亡,重新播种的树苗无法存活。
这片曾经森林富饶肥沃,鸟儿到处飞翔的土地,只能由老一辈描述给年轻一代的人听了。
萨尔加多的镜头,拍下巴西开放初期的干旱与贫穷。
或许是家乡的旱灾刺激了萨尔加多,他出发的下一站,是与之处境相似的埃塞俄比亚。
他将这一段历程取名为“悲伤的人类”。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是20世纪80年代非洲萨赫勒地区旱灾的重灾国,一场人类史上最大的饥荒在这里发生,约100万人罹难。
悲剧发生的导火线,便是异常的气候。最初,滴雨未降,持续高温;渐渐的,河流干涸,田地龟裂;
最终,反常的天气导致作物歉收,饿殍遍野。加之霍乱、战争、分配不均等等天灾人祸,死亡成为了埃塞俄比亚的日常。
在相片中,人们饥饿得佝偻着,寸步难行。为求一线生机,他们只能拖着瘦弱得皮包骨的身躯,迈上了前途未卜的逃荒之路。
即使如此费力地进行自救,因为粮食断绝、水源匮乏,这场劫难依旧带走埃塞俄比亚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生命。
萨尔加多无比关心着这片地区,他多次返回这里,跟着MSF无国界医生组织施以援手,同时也将拍摄的照片整理出版,吸引公众的注意,让世界各地听到远方的哭声,向萨赫勒地带提供粮食援助。
萨尔加多致力于摄影的目的,不仅希望创造出艺术之美,而且希望通过相片转变人们的观念,通过一种情感同化,最终改变人类的境况。
可以说,萨尔加多达成了他的目的。
他的摄像,至今能让人听到那些痛哭与绝望,也能引发我们内心的呜咽。
1991年,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同时向世人彰显着人性之恶与善。
伊拉克军队撤退的时候,点燃了科威特油田。数百个矿井在天地燃烧,世界各地的消防员都投入这场“灭火大战”。
整个大地都在灼烧,萨尔加多冒着危险来到这儿,按下快门,记录下人类的罪与善。
熊熊烈火,成为他镜头中的背景。
他拍下以血肉之躯和烈焰奋战的消防员。
他拍下只能离乡背景纷纷逃难的当地居民。
他拍下因为沾满油污再也无法飞翔的禽鸟。
这场人祸,虽然由人性中恶劣的一面酿成,但是消防战士等人的努力,还是向萨尔加多显现出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
这时,他对摄影事业的期待提高到“应该旨在解放全人类,应该是杜绝战争,杜绝饥荒,甚至改变世界的规则”这一境界,并且制定了名为“出埃及记”的拍摄计划,为世界各地的难民发声,寻找能带人类走出苦难的摩西。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人间惨象,让萨尔加多,这位一直对人类抱有最大的热枕与关怀的摄影师,发出“我不再相信那些所谓的人类救赎”的悲叹。
1994年,一般被视为世界上最野蛮落后的地方和最文明先进的地方——非洲与欧洲到处都是惨绝人寰的逃难场景。
土地上、空气中到处都充斥着仇恨与暴力,无数人被赶出家门,无处可去。
在萨尔加多的镜头下,是百万人民的血与泪,是随处可见的惨烈死亡。
人,成为了什么?
“世间有一种野兽,恐怖至极,那就是我们:人类。”
当战争造就了萨尔加多的摄影故事,这就意味着这个故事没有了结尾。
最后所有人流落为逃亡之徒,地球成了“难民的星球”。
这一切都让萨尔加多心生无力与疲惫,一位尚存人性的摄影师,除了按下快门,无计可施。
“人不应该这样活着,也没有人值得这样活着。”
人类的哭声近在眼前,但是自己还能做什么?摄影计划真的有意义吗?萨尔加多问自己。
当人类的救赎成为笑话,萨尔加多的灵魂生病了,他开始怀疑自己在这场人类浩劫中所扮演的角色。
世间不再有摩西,“出埃及记”摄影计划到此结束。
03
给地球写一封情书
得了心病的萨尔加多选择返回到巴西,回到他出生的土地寻找疗愈之道。
当对人类只剩下失望的时候,转向自然,成为了无可厚非的决定。
所以,当莉莉亚提出植树计划的时候,萨尔加多没有拒绝。
这么一种,就是十多年了。
雨林景象的前后对比
这片土地出现了奇迹,从满目苍夷到生机勃发,这也重新点燃萨尔加多对世界的信心。
大地治愈他破碎绝望的心灵,萨尔加多选择将镜头对准大地。
从花草树木到动物,再到原始人类,他想要见证大自然如同创世之初的美丽,用相机记录这片全人类的家园,用照片与森林写一封给大地的情书。
当以一座森林为结尾的时候,这部关于摄影师的纪录片也像摄影师一样,从关注人文转向关注地球生态。
这令不少观众腹诽:怎么就成了生态片呢?
好像只有高歌人文,才是升华,转向自然,便是犬儒。
这就是人的傲慢。在面对地球万物的时候,以为人类可以凌驾在一切之上,这样的心态放在人类内部,便是自以为“我”能胜过在他者,由此人类纷争不断,一直打响着“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这样的傲慢,造成了人类的灾祸。
萨尔加多选择放下傲慢,转向拥抱地球,在地球重病的时候,重建一座森林。
那我们能不能也放下傲慢,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生态环保,静静地欣赏这部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与环保呼吁,从而去反思、践行呢?
毕竟,萨尔加多在拥抱地球的同时,也在拥抱人类。
每日互动
你看过哪些关于环保的纪录片?
评论区推荐给我~
悄咪咪告诉你
我们整了个群
快来一起
学习吹水
互助唠嗑
答疑八卦
我们在这里等你哟
//
更多好看的
原来在辽宁舰上开航母的北大女孩,就是4年前写下「感谢贫穷」的王心仪...
你“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拉美之行的三个“一” 7921666
- 2 微信或史诗级“瘦身” 内存有救了 7912068
- 3 男子求助如何打开亡父遗留14年手机 7832021
- 4 中国主张成为G20峰会的一抹亮色 7702931
- 5 中国对日本等国试行免签 7636243
- 6 7万余件儿童羽绒服里没有真羽绒 7540717
- 7 女生半裸遭男保洁刷卡闯入 酒店回应 7470114
- 8 70多辆小米SU7同一天撞墙撞柱 7353784
- 9 操纵股价 2人被证监会罚没近3.35亿 7282831
- 10 千年古镇“因网而变、因数而兴” 718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