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博士爆改 2022 广美录取通知书,还在全球拿下设计大奖|青年 100

百家 作者:AppSO 2022-09-20 14:30:29

好内容值得不断传播

APPSO × 玩物志 创作者联名计划

你可能错过的大新闻:新款 iPad Pro 或将于下月发布、苹果将修复新 iPhone 相机抖动问题、纯电动车保值率榜发布、加拿大航空购买 30 架电动飞机、华为:积极推进 5.5G 技术中、华硕 ROG 游戏手机 6 天玑版发布、全职猎人续更,11 月 4 日发售……





在亲友簇拥下戴好王冠,点燃蛋糕蜡烛,闭眼许愿,一口气吹灭,「生日快乐」的祝福于耳边响起,一个最常见但不失美好的生日仪式,如流水般自然而然地走完。

生日蛋糕,这个见证人生重要时刻的简单物件,被运用到了广州美术学院 2022 新生录取通知书里。






金、银、幻彩的「香薰蛋糕」,分别寄到博士、硕士、本科新生的手中,给予他们「新生快乐」的祝福——是庆祝入学,是纪念当下,也是迎接人生新的阶段。


金声玉振、「博」而专精;怀银纡紫、「研」有所成;焕彩生辉、「本」固枝荣。这份独特的录取通知书,广美老生也想凭学生证兑换。


而对于设计师田博,蛋糕除了仪式感外,还承载着他对设计职业和美育事业的理解。




田博,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TEN BUTTONS 设计事务所主理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他是国内外设计大奖获奖常客,也是设计教育者和探索者。


这次,不只是蛋糕,我们想和他谈谈,他理解的平面设计的现在和未来。











Q:谈谈你的求学经历,一开始就是学习平面设计吗,为何选择从事平面设计?



A:我本硕博的专业方向都是平面设计。

自我求学以来就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设计方向,不可否认在接受教育的过程是有运气的成分,我们大多数是被动和迷惘的,很难一下子匹配到自己的意愿。不得不说有时候需要命运和缘分的安排。

我们对某个行业的向往,往往是出自对某种工作状态的向往。我读博时去了杭州,我导师是一位行业内既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又兼具设计研究的学术型设计师。他的职业操守、工作方式、专业坚持非常符合我理想设计师的状态。


受他的影响,我毕业以后,选择做一名兼具教师身份的平面设计师。作为设计师,在学校任教有利于保持专业上的研究性;教师身份的稳定,作为设计师背后的支撑,让我可以更大胆地做一些设计尝试。







Q:你如何向大众、向外行解释平面设计是什么?它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A: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每次都需要像诸如我父母这样的大众解释我所从事的事业的性质和意义。在学校很多学生到毕业也没能搞清楚这个专业的定义,我尝试解释,但其实因为身处的环境不同,确实对平面设计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

从专业角度来讲,平面设计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内容的方式,它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其他东西,甚至我们这样面对面说话也是平面设计,它不一定是二维,甚至是一维的。只是「啊」一声,也可能传达了某些信息。


它对于大众的意义,更多的是影响生活中的效率,包括传达和沟通的效率。





就像物理一样,有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大学物理专业、诺贝尔物理学奖。任何专业都有他学习和研究的层次,你不能指望大众去理解更高层次的专业内容和价值。


平面设计分好几层,沙县小吃的餐牌、微信面向公众需求设计的 UI、进口巧克力的包装、畅销小说的书籍版式及装帧,这些都属于可以被大众理解的平面设计类型,但这也只是平面设计服务大众的层面而已,平面设计还肩负着那些未向大众普及、不以服务大众和商业设计为目的,对审美形式、技术表达的实验探索。它存在被批判「你为什么这么做」的风险。




Q:你的工作室 TEN BUTTONS,名字来源是什么?



A:它指的是 10 颗扣子。国美博士毕业学位服,中间有 10 颗扣子,1 颗扣子代表 1 年的学习时光,从本科算起最少需要 10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所以 10 颗扣子代表了博士专业学习的程度。TEN BUTTONS 也像我的名字「田博」后面加个「士」——田博士。

可以从国美博士顺利毕业,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尤其在我老师对实践和学术两方面都极高的要求下。国美一直以来对博士学位的毕业要求都坚持十分高的学术水平。我就读的视觉中国学院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院,里面设计的专业方向包括了美术学理论、建筑学、书学、设计学等等。我用  4  年的时间做一个研究,可以得到来自不同专业学科答辩委员会的肯定和通过,是对我个人而言很重要的时刻。现在看来我在设计项目中与人沟通的自信,是在那一刻建立起来的。




2020 年广美毕业展主视觉




Q:你工作室定位的「综合平面设计」怎么理解?



A:这个综合其实不是一个限定,而是没限定。今天很多平面设计的需求涉及的许多问题是综合性的,可能不是一个平面媒介可以解决的。

有的平面设计工作室,会将自己定位成科技类或艺术类。但综合设计很重要的一个点在于它并不在乎技术和形式,我们更像是通过一种综合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建立一个视觉程序,在输入不同样本的同时可以输出新的视觉形式。

我对团队的要求,与当年我担任我老师助理的时候一样,不论是沟通、工艺和设计,都需要兼顾,这个职业不是坐着只需要干一件事。设计师不可能什么都会,但是必须保持一种学习能力,在面对未知的技术、材料的时候,要勇敢接受,通过学习攻克它。







Q:在你看来,实验性是什么?



A:建立在未知过程中的自我成就感。









Q:看你的一些作品,不太用图形,而是用文字去传达很多东西,你是否偏好这类形式,对它保持一种敏锐的洞察?



A:不是,文字编排是一个时代性的需求。「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现在很多有热度的知名设计师,不是站在技术的风口,就是站在形式的风口上。文字编排设计在一段时间内是一个设计风口。

大约从 16、17 年开始,自媒体(公众号这些媒介)开始成为传播媒介主流。受众的观看方式从被动向主动变化,手机成为了所有信息的交流终端。在滑屏时代,图像其实缺乏优势,我们看图像需要停留,需要观察和识别画面的元素,需要联想和分析信息。






相比之下文字就精准得多,也快速得多。比如我给你看一张桌子上放着红色苹果的图片,你其实在观察的过程得到的信息是复杂的,你并不清楚信息制造者的意图是让你注意什么,是苹果的形状还是颜色,还是苹果在桌子上的位置?但是文字可以,「苹果」它就是「苹果」,它不包含其颜色和形状。如果你想让信息更加精准,你可以补充,「红色的苹果、桌子上红色的苹果」。


在复杂的环境内,文字是最精准的语言、最单纯快速的传播方式,因为它形成了符号化的反应,文字其实就是符号。


2000 年左右的设计师,成功更多是因为信息差,吸收转化国外先进的设计形式和理念为自己所用,信息差就是当时的风口。近 5 年,可能就是更简单的文字编排,它是一个大众性的形式。我也不是对文字表达敏感,我是对这个需求或者社会现实敏感。


虽然这种形式,由于技术和形式门槛低,已经表现出严重的同质化和低质量的趋势,但只要传达技术和形式不变,就没有什么新的风格可以取代。







Q:你设计的 2021 毕业展主视觉有 TikTok 直播的元素,作品《后信息时代》则寓意信息有序叠加爆炸。你的媒介使用习惯怎么样,你是否特别关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



A:很多时候你没办法抗拒这种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吸引力,但这个过程会给你带来一些社会伦理的反思,比如虚拟与现实、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矛盾,然后我就把这种矛盾反思作为一个形式展示出来。更功利地讲,我希望借助它的形式让这个项目成功。作为设计师,你不可能说自己没有功利心,如果不是我做,后面就会有别人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Q:你追求实验性,但同时也需要被更多人看到,这两点其实不矛盾?



A:不矛盾,任何人都需要平台。因为我做了很多好的设计项目,别人会关注到我的设计,因为关注了我的设计,才认识了我、了解了我,知道我还是个大学老师,关注到我在大学的一些教育实验,看到我带的毕设跟所有人都不一样,然后慢慢地去理解我做的平面设计。



田博指导毕设





Q:你的风格是偏向小众的吗?



A:没有。其实我的一些代表作传播率挺高,现在也没有一个群体是小众的,精英化的那部分已经不构成小众了。由于人口基数大,其实所谓「小众」也都是拥有至少百万以上的人群。

我觉得用小众来形容不太准确,没有一个小众不是大众群体的一部分,正确的做法是把它被作为大众一个未被放大的特性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小众的一面,很难界定大众和小众的关系。






Q:你关注元宇宙、NFT 吗?这是风口吗?



A:这个不用特别关注,我们从小玩的网游,不就是元宇宙吗?换换皮肤,花花钱,聊聊天,这些都是资本制造的噱头不是风口。

真正的风口肯定是触及社会基本伦理性问题的,如果任何的技术没有涉及到伦理或者社会矛盾的基本面,就不会有风口出现的,只是资本掠夺、给你洗脑的一种方式。人类无法摆脱现实世界当中生存的问题,只要你还保有肉体存在,虚拟世界的快感无法弥补你真实世界的缺失,它还增加了更多虚拟和现实的伦理性问题。

但我将它看做一种探索,任何的探索都有它的价值,哪怕是失败的价值,我不能断言它将来会失败,但它肯定不会成为主流。

都是成年人,不要别人一说啥,你就点头。









Q:你为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的项目,跟其他商业项目比的话,更注重哪些方面?



A:它更注重你对专业、美育、美学的理解,毕竟是学校的项目。和商业项目比的话,很大的区别在于,我可以不去考虑它的普及性,它的受众是特定的,同时学校会给我的创作空间更大。商业项目也有各种需求,别人可能认为它的需求会更加精准,但实际上更宽泛,因为卖这个东西,比如说咖啡,不会说这个专业能喝,那个专业不能喝。所以它需要满足的需求更难,要求也更多,空间更局限。


广美 2021 年录取通知书




Q:是怎么想到把录取通知书做成蛋糕的?寓意是什么?



A:一开始就想用蛋糕去做,但没有想过是用香薰蜡烛的形式,当时间快到了,再加上工作室正好有同事过生日,让我觉得还是蛋糕比较合适。

我对设计的理解在于,你不要把它变得很怪,有的人可能说我做双鞋子或做个包,这个就很怪。我们也考虑过做香槟杯,但是马上把它去掉了,因为可能被说成对西方的崇拜,让刚成年的学生喝酒也不太合适。

其实最初没有想过寓意,只是有「庆祝」的意思,后来想到要不做个香薰蜡烛,才有了许愿这件事情,然后你才会觉得,这可以是过生日。平时我们过生日都是一个完整的大蛋糕,但当它变成香薰蜡烛,它是不是完整就不重要了,它是一个仪式就可以了。







Q:你做蛋糕的时候,最困难的一部分是什么?



A:最困难的是在工艺。从提案开始,工期差不多一个半月。没有太多时间,但这个设计是边做边改、不断尝试的,需要配合很多工艺。

比如温度不一样,最后多缩一毫米,蛋糕顶上的「奶油盖子」就盖不好。我们最后的解决方法是,中间先凝固,再在外头包,这样凝固的速度会快,温度也不需要很高。

再就是有些供应商比较拉胯,觉得你量太少,不会高度地配合你。

其实这也不算困难,你要有一种自信,不怕没有接触过的工艺,因为设计就是需要探索形式和材料。而且在今天的这个市场环境,没有什么供应商不能帮你解决问题。这个解决不了,我再找下一个。







Q:你想要通过蛋糕或者其他为广美设计的作品,传递怎样的美育观念?



A:本科的教育不在于让你成为美术从业者,更多是承担提升大众审美的责任。

审美不单单只是觉得某个东西好看,而是思想上的审美,你不把美当成一个形式去看,它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启发,让你保持更开放的态度。

所以,美育的很大价值在于通识教育。你在学设计的同时,你选修中国画,受中国文化熏陶,你选修建筑,了解西方建筑体系,你是全人类当中的一部分。

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创办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提出「美育救国」,看人体你要用美学的角度去看,改变过去的传统思想。







美育在今天是更综合的,又承担了重新建立人类价值观的责任,让我们更理性地去看待更多的文化。

比如我的作品涉及直播,其实是让大家思考后信息时代虚拟交流的伦理性问题,伦理性问题在今天制造了很多矛盾,包括优先权在谁、真实性是什么、谁的情感更真实。

虚拟和现实的矛盾,是未来一个很大的伦理性问题,将有很多社会问题因为它而产生。所以我把它作为一个通识的概念提出,你可能感受不到,但你会看到这个形式。

蛋糕其实也是,今天人类的情绪很悲观,这时候你设计一个温暖、浪漫的事情,对方很需要一种情感上的补助。








Q:你的作品里哪些主题会比较多?



A:之前可能会更加偏向于虚拟和现实伦理性问题所体现的形式,像电子化、屏显等等,但是现在看的话会有一些突破,或者说抵触我以前的那种形式,目前保持开放的态度。







Q:你相信灵感吗,灵感是困难的吗?



A:想灵感不难,选择灵感是困难的。你会有很多灵感,只是有些适合、有些不适合、有些大家都想得到。虽然我们说现在每个人都是创造者,但创造有能影响别人的,也有不能影响别人的,你如何去判断和选择前者,这件事情是困难的。




Q:从印刷时代到现在的短视频时代,平面设计的机遇和危机是怎样的?



A:机遇在于改变,危机在于不改变。

之前你认为文本排版失去了平面设计的丰富性,因为你把平面设计当作构建画面的方式,认为这失去了独特性。之后你也肯定不会投入去做短视频,你可能接受不了随之而来不受控制的网友评论。但别人都带货了、变现了,你还在纠结如何做你自己。当你还是保守地认为进了美术馆才叫艺术品,就没有多少人能看到你的东西,你会认为这是个好事情吗?







现在很多人崇拜的不是某种协会的领导者,而是更具独立观念的设计师。其实这都是机遇,当你不愿意去改变你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和评价别人的方式,你还是以体制、规模或级别去评价,你不会发现自己作为个体的价值与意义。




Q:很多人认为,AI 不是在创造,而是模仿学习成千上万的艺术家,你怎么看待 AI?



A:AI 本身创作的那个东西不是艺术,但创造 AI 是艺术;AI 的价值不在于它所创造的那个东西,而是你如何创造不同的 AI。

我现在比较注重在教学或设计里制造视觉程序,视觉程序就是一个 AI。当根据设定的程序,在操控下输出某种视觉形式,视觉形式只是结果,程序才是设计。







在最后,田博表示,对设计工作室的愿景是,希望它可以保持一个很长的、可能二三十年的创造力。

采访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潮流事物无法抗拒的同时,这种抗拒会带来反思,展示这种反思又是一个风口。有些「不守两端,取其中间」的感觉。既在乎实验性设计,不以被接受为目的,又捕捉时代的风口,相信机遇在于改变。

可能当风口到来之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做一个入世且敏锐的人,更早一步触摸潮水,让别人看见是谁先站在那里,以及他的身后还有什么。





建筑师-青山周平建筑师-俞挺服装设计师-王逢陈场域特定艺术空间- TTTB黑胶店老板-Trace人人影视字幕组机能品牌主理人-Gary《奇葩说》-冉高鸣情趣体验师-李熙墨竹编设计师-章俊杰《不思异》团队动态设计师-孙世晟微缩设计师-潘宝欣犯罪心理学博士-张蔚字体设计师-叶天宇纸雕设计师-温秋雯视频导演兼剪辑师-刘志洁大众音乐组织-加减音乐产品设计师-何越门店设计师-斗西空间设计师-加号民宿创始人-肥西汽车设计师-张成情趣产品测评师-吴小飘动漫影视美食博主-明日の便当租房改造博主-五金少女女团前成员-冯嘉希



关于 APPSO 创作者联名计划
APPSO 创作者联名计划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栏目,我们寻找各个领域最善于思考的创作品牌/创作者和最值得传播的内容,希望这些内容到达 APPSO 百万受众。

创作品牌介绍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