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警”,边界何在?

百家 作者:广东共青团 2022-08-28 20:13:18
什么叫出警?它的原意是指警察去维护秩序、处理纠纷。不过现在上网时,经常看见网友或者博主,发言时要加一句:“个人分享,不要随便出警”。

最近有两件事,都是因为网民“出警”上了热搜,引起极其广泛的讨论。

一是某旅游博主因为在重庆某景区雇人抬轿子上山,被“出警”:“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

结果我们都知道,游客怕被扣上“黄世仁”的帽子,吓得不敢坐人力轿,波及了靠两膀子力气吃饭的轿夫。

图源|视频截图


还有一件事儿,是某媒体用“川渝人民要哭了”这一词条描述川渝地区的高温灾害,网民对这种廉价的抖机灵非常反感,出了趟“群警”,整齐划一地提出“不要娱乐化灾难”。

两件事儿都是典型的“出警”行为,但出发点和效果却大不一样前者让人反感厌恶,后者则是对灾难的悲悯,对弱者的同情。

这充分说明,“网络出警”不尽然全是多管闲事儿的,它本质上体现了网民表达自我的渴望,对公共事务的关注,是社会多元、活力的表现。

“网络出警”早已越过了讨论合理性的阶段,是网络生态事实上的组成部分。真正令人头疼的问题是,这种“出警”怎么去规制,才能尽可能多地发挥正面作用,少给人民群众添堵。

因为大部分“出警”,不但师出无名,还带着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仅凭个人喜恶和偏好,就对他者进行道德绑架或者无理指责。

图源|@腔调vic


这类网友,奔波忙碌、永不休假,互联网上处处有他们的身影。网友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学习工作、娱乐活动,都在他们的监督范围之内。

他们眼疾手快,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道德制高点”,站上去,享受在虚拟世界里审判他人的成就感。有位网友分享了姐姐和弟弟抢蛋糕的视频,因为姐姐手里的蛋糕稍小,被指责到删帖道歉,他们的理由也非常怪诞:“呵!给姐姐吃少的,重男轻女”!

他们看似全知全能,音乐、绘画、文学、理工无不精通,但又充满偏见,曾经有位拿到数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博主,就被质疑学历造假,仅仅因为她化妆太浓。

他们人多势众,一呼百应,所到之处,网络随时可能变成开撕的战场,让网上“冲浪”变得跟台风天冲浪一样危险,吓得人战战兢兢。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个出发点没错,但无边界则无自由。

图源|视觉中国


“网络出警”的关键,在于守好两个边界。一个是法的边界,当普通的“管闲事儿”,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必然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点毋庸置疑。

另一个边界,则更有实用意义,在于守好“私人”和“公共”的边界。但这恰恰也是最难的一点,绝大多数胡乱“出警”的人,根本没有任何边界感可言,有的人上网,就是为了给别人找点不痛快。

这听上去是无解的,但也不尽然。互联网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流动性,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譬如“心疼轿夫”的网友,就遭遇了“反出警”,很快这种言论就被纠正过来。

网络生态的另一“建筑方”是媒体。见多了“出警”引发的大乱仗,当下媒体对介入网民纷争非常谨慎。但入场是一种必要的社会责任,导正舆论不能只靠网民自我纠正,正如北京大学教授传播学的刘阳老师所提出:“众声喧哗,媒体和平台应该挺身而出,秉承专业主义精神,理性引导公众舆论,纠正人们的认知偏差”。

关于“网络出警”,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央视网
编辑:妍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