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寒气论”,指出最致命一点…….
作者 | 猫哥
来源 |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小创君
创业中国二当家
01
华为的“寒气”文成功刷屏,任正非主要提到这几点:
未来十年应该是非常痛苦的,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全球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
华为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该收的收,该关的关,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整个文章寒气逼人,即便在3、40度的酷暑之下读罢仍旧心底拔凉,给人的感觉是,以前你只是觉得自己有点难,现在连高富帅都在大喊“活下去”,你是不觉得低估了形势的严峻程度?
有些人就慌了,A股先跌为敬,第二天超过4000只股票下跌,昨天指数反复攻守,收盘指数大涨近1%,但下跌个股还是接近6成,信心不足、情绪彷徨可见一斑。
掐指一算,从2001年的“华为的冬天”开始,这已经是任正非第6次的“严冬论”,总之,每当外部环境有点风吹草动,内部有点志得意满的时候,任正非都会抡起“冬天论”的小皮鞭,以实现他所说的“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的皮糙肉厚”,实属老生常谈了。
那问题就来了,为啥任正非前5次“冬天论”大家感受不深?这得看时间。
2001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这五次,经济基本都是上升期,全球化在深入、大家收入也都在上升期,最严重的2008年,因为4万亿刺激痛苦感不强,那些年最大的危机,是能不能保住8%的增速,今年的目标是5.5%,还得玩命干才可能达标。
所以当时,这被认为是一家公司的问题。
但这一次大不同。
疫情、战争、脱钩、制裁、通胀、异常气候……平常想不到的事都一起来了,难度系数陡然加大,多数人都没经历过,跟2008年之前相比,很多人背上了大额的房贷,收入、就业都不如从前,本来就焦虑万分,这时候来个大佬火上浇油,悲观情绪想不传递都难。
但这次任正非的“寒气论”,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威胁论”,但没看到“方法论”,其实,任正非的这套理论,至少已经实施了两年,这怎么能看出来呢?
02
秘密就藏在华为的财报里。
2020年,华为的营收8914亿,净利润646亿,都只有3%左右的增长,最吓人的指标是经营现金流,从上一年的914亿下滑到352亿,跌幅61.5%。
对华为这个体量的公司来说,这个下滑幅度相当危险。
但到了2021年,华为营收6368亿,下滑幅度达到28.6%,但净利润达到了1137亿,上涨75.9%,经营现金流597亿,上涨69.4%,这两个指标都很醒目。
收入少了28%,净利润为啥能增加75%呢?
奥秘也没啥,其中574亿来自于卖资产,主要卖了荣耀和超聚变两家公司,剩下的增幅从哪来呢?
应该是涨价。
广汽埃安的老总就吐槽过华为,“华为是一个比较大牌的供应商,可能它的产品比较好,但实事求是地说,它的价格是不受控制的。如果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你会发现,你的议价能力是基本上没有的。”
这些操作背后就是华为在转向,应该从2020年下半年起,追求利润和现金流就成了公司的当务之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华为的营收靠三驾马车,因为制裁,最主要的终端业务收入不断下滑,2021年,这块业务收入2434亿元,同比下滑了49.60%,今年上半年,这块业务收入1013亿,同比下滑了25%,一年半没了75%。
在未被制裁时,华为手机出货量曾位居全球第一,但今年上半年,华为手机出货量的市场排名已滑落至前五之外,在统计中被归为“others”,对华为的收入贡献也由此前的超过50%降至33%。
华为手机的销售份额已被苹果和三星大幅挤压,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芯片问题,华为手机5G功能受限。这种市场地位的极速变化,也凸显了没有核心技术的尴尬。
套用一句话说,前些年靠运气挣的钱,现在凭实力还回去了。
可做对比的是华为的ICT基础设施业务,这个业务包含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不像手机芯片,华为在这个领域有充足的技术储备,5G的能力人所共知,制裁也没用,他们组建了交通、煤炭、电力等等18个军团,集中资源做to b业务,今年上半年,这一块的增幅达到27%,在任正非的计划里,这是华为安身立命的基础。
有没有不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这才是活下去的底气。这大概就是制裁之后华为最重要的体会吧。
比如造手机,华为仍旧是走捷径的思路,在用户痛点下功夫,在核心部件上则依靠外采,结果被打到七寸就抓瞎,指望华为自己或者国产厂商短期基本无力向7nm、5nm、3nm迈进。
但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华为显然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至少车规级芯片多数还在28nm以上,这个级别被卡脖子的概率就小很多了。
03
可以看到,在终端业务上,汽车不仅要填手机的坑,还被寄予厚望,未来的现金流大奶牛。
24日,余承东在给合作伙伴站台时说,“自己家的宝马、保时捷都不开了。身边有朋友准备买宝马X5、GLS,甚至迈巴赫的,现在都找他买问界M7了”。
即便如此,在任正非的计划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这是啥意思呢?
典型的收缩,放弃对规模和速度的痴迷,转型到缓慢但更扎实的节奏,至少未来三五年,这是有效的生存法则。
过去这些年,我们看到太多公司死在冲锋的路上,加杠杆、扩规模,看起来风光无两,但遇到点风吹草动,千亿市值的公司兑付不了几千万的债务已经不是新鲜事。
这里有宏观环境的原因。
得益于过去这些年的债务拉动,钱多了很多,公司怎么增值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买买,上市公司沉迷于收购重组或者蹭概念,什么热做什么,主业几年一变的公司不在少数。
如果买买买可以解决增长问题,那愿意扎扎实实打基本功的人就少了,毕竟大家都在竞争,急着挣快钱。
可惜现在环境变化太剧烈了。
最近很多银行在拼命放贷款,利率不高但愿意贷款的人少,上面又有要求,所以压力不小,大家为啥都不愿意借钱了呢?因为投资覆盖不了成本,利息再低也是钱啊。
这至少表明,债务拉动在短期内是无力的,大家熟悉的那个增长模式失灵了。
04
那怎么度过任正非说的这漫漫十年衰退期呢?
其实华为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
砍去不必要的业务、放弃对规模的执迷、钱花在刀刃上、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里。
全球化的倒车越开越快,想回到从前还需要各国老大的高瞻远瞩,但奈何大家的格局不一样。
十几年前,大家争论的一个问题是,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到底有没有必要保留,市场派的观点是不需保留,想吃什么直接采购就行了,把巴西大豆用船运到中国都比东北大豆便宜,那为啥还要自己种呢?
但经过这两年的经历,大家也都看到了,理想中的市场是不存在,天灾人祸不可预知,粮食安全还得靠自己来。
科技领域也是一样,比如芯片,几年之前完全没想到这个领域会有如此激烈的博弈,有钱也花不出去。
想把命根子抓在自己手里还得有投入,比如研发,我们最大的10家芯片公司研发/收入比平均是14%,看起来不低,但像英伟达常年保持在20%左右,像中芯国际,去年花了41.2亿搞研发,而行业老大的台积电花了283亿人民币,所以追赶也不是件容易事啊。
往期热文:
被缠足,被家暴,10个孩子夭折......这个女人的一生,比电影还要传奇!
过了30岁还一事无成?既没钱,也没了青春。
人到中年,使尽了浑身解数,到头来还是事事无成,光长年龄,不长本事,一切步入跌宕。
究竟要去哪 ,才能找到人生转机?
其实,人生就像下棋,关键几步走错了,后面的一切就会陷入被动。
趁还未陷的更深,推荐你来听听冯式成事心法,也许会帮你重新拿回生活的主动权。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开始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 7966442
- 2 杀人凶手出狱后在受害者家门口摆席 7984064
- 3 俄传奇飞行员在广州扫货 7856198
- 4 “互联网之光”闪耀乌镇 7758240
- 5 女子分手20年 前男友突然出现在房本 7614542
- 6 周鸿祎卖掉迈巴赫买了12辆国产车 7566448
- 7 上海知名玩偶医生被曝挂号费180元 7406678
- 8 五月天演唱会引发超10幢居民楼摇晃 7339637
- 9 广州拟将低使用率男厕改为无性别厕 7261079
- 10 一图看中国30年“上网”史略 718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