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丑、学历低……都可能成为一种优势
今天聊聊比较优势思维。
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01
两个皮匠
我在《认知思维》一书中,讲过“两个皮匠”的故事。
一条街上有两个皮匠,经验丰富的老王做一双皮鞋要1天,生瓜蛋子的小李要2天,如果两人做出来的品质、款式都相同,可以肯定,小李的店是开不下去的。
小李发现自己做鞋做不过老王,一想,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啊,那就做皮包吧。
老王偶尔也做包,一个包需要4天。于是,小李苦心钻研做包的手艺,终于把做包的时间压缩到了3天。
此时,小李在做包上有优势(3天对4天),老王在做鞋上有优势(1天对2天)。
前面的情况下,谁有优势,都是一目了然的,经济学上称之为“绝对优势”。
但现实中的“绝对”都是相对的,只有“相对”才是绝对的。
皮包的生意被小李抢走后,老王不服气,下狠工夫,凭借老皮匠的功底,硬是把一个包的制作周期缩短到了2天,再度获得成本优势。
此时从“绝对优势”上说,老王双双超越小李,是不是小李的店就开不下去了呢?
小李做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老王虽然在做鞋和做包上都有绝对优势,但问题是,老王只有一个老王,他一天就只有24个小时,多做一个包,就要少做两双鞋。而一个包赚的钱远远不及两双鞋。
相比之下,小王做一个包的时间,只相当于1.5双鞋。
于是小李找到老王,要跟他合作,小李承诺不做鞋,只做包,老王既做包又做鞋,优先做鞋的订单,有空才做包,没时间时就把包的生意发包给小李,并抽取一定的介绍费。
小李之所以敢提这个合作建议,因为这么做对老王有好处,老王的优势在于工艺,包的材料成本占比高,所以不如做鞋能体现他的手艺优势。老王可以一时赌气,在“做包”上采用赶超战略,但长期而言,做包对于他是不划算的生意。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一旦老王拥有“两项绝对优势”,就出现了时间“稀缺性”的问题,不得不放弃其中优势相对不明显的皮包生意。
小李因为当时一个误打误撞的选择,反而形成了做包上的“优势”。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优势,而是老王在时间上的稀缺造成的,经济学上称之为“比较优势”。
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从比较优势中发展出“分工理论”,并被后来的全球化带来的经济高增长所验证。
事实上,比较优势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理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型,它并不仅仅是找到比较优势这么简单。
02
穷,丑、学历低
都是比较优势
从两个皮匠的例子中不难看出,比较优势不是找自己的长处,而是找到别人的短处,通过与对方合作的方式“变成”自己的优势。
小李并非更擅长做鞋,只是因为拥有两项绝对优势的老王更擅长做鞋,所以他不得不改方向钻研做包。
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这是人类认知的巨大飞跃,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优势”,就算你真的一无是处,你至少还有一样东西——时间。
以前我们常说,世界充满了不公平,只有时间绝对公平,每个人都是24小时。
但引入了“相对优势”理论之后,时间就不再“公平”,相反,它是对不公平的“劫富济贫”。
假如你是一个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应聘一个叫“资料收集员”的职位,你会在简历上写,个人优势是擅长找资料、了解行业、细心,等等。
其实,这些根本不是你的优势,你一个新人,对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对客户一无所知,你凭什么觉得你收集资料的能力比有经验的人强?
你得到这份工作,其实凭借的是你的“比较优势”,就是“一穷二白”——没有钱,没有经验。
因为没有经验,你的时间价值就低;因为缺钱,你才愿意接受低薪的工作。
公司就是一群人之间的合作组织。只有凭借这个“比较优势”,一个新人才有机会进入职场,参与到合作中来。
回到“两个皮匠”的故事,看上去老王没有理由拒绝小李的建议,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比较优势”得出的分工理论有着致命的缺陷。
03
底线的竞争
表面上看,老王应该答应小李的合作建议,这就是代工厂的原型,也就是大卫·李嘉图“分工理论”的基础: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后,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但现实商业世界的竞争远比理论中更残酷,更没有底线。我可以跟大家一起重温一部管理学经典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的经典案例——这样的事情,在每个行业都发生过。
假设有一家行业NO.1的巨型钢铁企业,我们暂时叫它“宇宙钢铁公司”,技术牛,产品线丰富,资本雄厚。
看上去,“宇宙钢铁”就没有竞争对手了?当然不会,一定会有一些“小不点儿”钢厂,质量虽然不行,成本又高,但低毛利低价格。它们的下游客户也是利润微薄的小企业,买不起也不需要好钢材。
“宇宙钢铁”一开始没把这些“小不点儿”当回事,直到经济繁荣忽然停止,“宇宙钢铁”发现,自己的大客户因为利润下降,用不起自己的产品,纷纷改买“小不点儿”们的产品。
怎么办呢?董事会找来了咨询公司,请专家分析钢铁行业。他们分析了“宇宙钢铁”的产品结构,发现其中最基础的钢筋产品技术难度低,客户对价格更敏感,而钢板产品,工艺最复杂,客户对品质更敏感。
“砖家叫兽”们给出了一个理所当然的“聪明”建议:对手有比较优势,与其死磕,不如退出低利润的钢筋市场;发挥规模优势,集中精力于高利润的钢板市场。
这个战略看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常常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看到“产品升级,进入利润率更高的XX市场”这样的字眼,再被证券研究机构一忽悠,股价立刻来个涨停板。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先讲“宇宙钢铁”。由于放弃了低毛利产品,营收利润同步大幅上升,投资人纷纷看好,股价一路上扬。但其中的危机,却没有人看出来。
花的另一枝就是行业本身的巨变,由于“宇宙钢铁”撤出低利润的钢筋市场,这个市场被大量“小不点儿”企业占据,它们之间发生了惨烈的价格战,被分析师判定为最危险的行业。
所有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更强大。那些最后活下来的企业,要么是经过收购兼并重组,要么是保持低成本的同时升级了技术。而价格战的噩梦,也让他们把眼光投向更高利润的钢板市场。
这个战略的问题终于暴露了,当你放弃了一个细分市场的时候,只要市场需求还在,你其实是在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宇宙钢铁”再次成为靶子,只是对手已今非昔比。
“宇宙钢铁”的好日子到头了吗?还没有,董事会又作出了“英明”的最优决策:进入利润更高的钢架市场——只是这一次,它已经无法再用高利润来掩饰市场份额的下降了。
新一轮循环开始了,但巨人的命运早已注定。
竞争是动态的,对手是会进化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做了袜子衬衫后开始做家用电器,做了家电再做手机,做完手机再做飞机,现在除了少数几个卡脖子的项目,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基于“比较优势”的专业分工造成的“双赢”只是暂时的现象,小李跟老王相差的无非是经验,老王把生意介绍给小李,短期看可以坐收介绍费,长期就是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
职场中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也是类似。
全球竞争中,任何领域,只要中国人进入,很快就变成前几名都是中国厂商的竞争格局。
看起来,“比较优势”只是对弱势的一方有利。可如果是这样,强势方从一开始就不同意合作,“比较优势”也就无法成为一个策略了。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比较优势呢?
04
升级比较优势
老王理论上的最佳策略是不跟小李合作,继续用自己的优势把小李的店逼到关门,即商业竞争中的“行业出清”,之后垄断整个小镇做包和做鞋的市场,这就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但这个“最佳策略”的成立需要两个前提:
第一,小李还可以找到别的更有利可图的生意。如果小李发现自己做不了别的生意,那就只能继续跟老王死磕。
第二,小镇的生意需求有限。如果小镇做包和做鞋的需求在很长的时间内,超过了老王的生产能力——就算总量不足,只要需求有明显的淡旺季,小李仍然可以在旺季做老王接不过来的生意。
如果上面的两个条件任意一个不具备,老王的最佳策略仍然是——与小李合作。
那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养虎为患”,避免“宇宙钢铁公司”的命运呢?
比较优势是弱者对强者的优势,可没有谁是绝对的强者。老王如果跟别人比,也有自己的弱势,是不是也能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呢?比如有比老王效率更高的鞋作坊,老王也可以跟他们合作,把手工变成比较优势;或者老王要求小李用同样的价格从自己这里进皮料,以加强自己对上游皮料商的议价能力。
强者还可以和弱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共享弱者的成长,老王也可以参股小李的作坊。
所以,“比较优势”对于强势的一方,虽然不是最好的策略,却是有可能走活的策略。
对于弱势方也是如此,“比较优势”虽然一开始效果明显,但也很容易发展为被“锁死”,老王的天花板就是小李的天花板。
职场也是如此,便宜好用的比较优势,一旦加薪就不存在了。在这个只有一两年的时间窗口内,你必须完成两项任务:
一、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换,补充你现在最稀缺的能力;
二、在此阶段形成你下一个天花板更高的“比较优势”。
举个例子,《魔鬼经济学》一书中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美国餐馆里打工的助理厨师的技术要求高于服务员,收入却低于他们。书中的解释是厨师有职业晋升通道,而服务员只是纯粹打工。厨师的低工资是为未来清晰的职业前景买单。
这个现象从比较优势的角度也可以理解,所谓职业晋升通道就可以通过向上合作,获得比较优势。
具体如何不断地升级自己的比较优势呢?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我们可以从“国运”中得到一些启发。
先是人力成本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等收入上来,比较优势又变成了基础设施优势、体制优势;等这些优势也不再稀缺后,又因为居民收入增长到了一定程度出现了市场规模优势;居民收入达到瓶颈后,又出现了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工程师红利优势,等等。
05
总 结
总结一下本文:
1.“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上仅次于“稀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给竞争中的弱者指出了一条发展道路:“他人的稀缺——自己的比较优势——分工或合作——新的优势”;
2.对于竞争中优势的一方,一味打击弱者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弱者以“比较优势”换得的合作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率,另一方面又容易让自己陷入无底线竞争的窘境。
3.想要摆脱弱者升级的威胁,即使是竞争中优势的一方,也需要向上看,在更强者的身上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什么是沉没成本?
@管理的常识官方视频号上线啦!
▼ 短视频见~▼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稻盛和夫 | 陈春花
明茨伯格 | 宋志平 | 拉姆查兰
战略管理 | 企业文化 | 团队管理 | 市场营销 | 领导力
职场沟通 | 时间管理 | 情绪管理 | 学习方法 | 认知提升
人力资源 | 职场箴言 | 书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7954906
- 2 男子驾车冲撞小学生被判死缓 7919007
- 3 微信可以线上送实体礼物了 7884214
- 4 “冷资源”里的“热经济” 7732114
- 5 刘诗诗方辟谣离婚 7604683
- 6 全球约有1.9亿妇女为内异症患者 7563154
- 7 遭恶犬袭击4岁男童或需全身换血 7473056
- 8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377902
- 9 孙颖莎提车 7242954
- 10 山姆代购在厕所分装蛋糕 717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