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专业”,难怪卖不出保险!

百家 作者:前瞻保销 2022-08-19 07:30:56


每个做保险的人,可能都遇过这种情况:


我们向客户介绍某个产品时,明明讲得很系统、很专业。各种可能存在风险的细节点,我们也都用非常仔细、严谨、专业的表述向客户传递了。


当我们满心欢喜以为,客户一定会很清楚了,但最后却发现,客户怎么听得一头雾水,甚至还走神打哈欠了?


以至于后面客户听到保险的第一反应都是:“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对保险没需求。”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知识诅咒


这个词是不是很有意思,知识难道不是一个好东西吗?它怎么会诅咒我们呢?


还真的会。


而且往往是,越有专业积累,学历越高的人,他越容易被知识诅咒。




 01 

什么是“知识诅咒”


我们常常对“专业”有这么一种误解,就是认为在交流中,要多使用专业名词,这样才能显得我们有水平。


其实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是这样的:我们默认对方应该具备理解这些词的能力,把我们知识当常识。而如果不能理解,那就是对方的智商不够,领悟能力不强。


分享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例子:


有一个男孩子,硕士毕业于国内排名前二的大学,科班出身,师出名门。毕业后,他跑去教育机构教小学数学。


本来呢,大家都觉得这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可没想到,两个月不到,他就被家长投诉到被辞退了。


投诉什么呢?家长说,他讲的东西太难太专业了,孩子根本就听不懂他在教什么。


是不是一个让人非常意想不到的结果?


名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怎么会教不好小学生呢?他肯定不是专业能力不行,而是被知识诅咒了。


我们人啊,往往会犯这样一个毛病,就是一旦我们很熟悉某个事物,就无法想象这个事物在小白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也就是说,知识,让我们拥有了更高级的认知,但也会让我们很容易失去了基本的共情能力,这就是知识的诅咒。



 02 

“知识诅咒”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知识的诅咒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不对称。


绝大多数人在沟通时,都习惯性地以自己的知识结构,去划分知识和常识。


也就是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默认为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但对于知识结构不同的人来说,你的常识,就是我的知识。同理,我的常识,对你而言可能也是你完全还没有概念的知识。


而我们在沟通时,若上来就直接讲我认为的知识,而不去考虑对方的知识结构,那就会遭受知识的诅咒。


无论说得多系统、严谨、专业,于对方而言,都是无效的沟通。


在广告行业,有这么一个经典的故事。


两个销售,同时向一个家庭主妇推销智能扫地机器人,A告诉这位主妇,这台智能扫地机器人采用的专利设计,获得过德国“红点奖”,拥有4000Pa的吸力和双圆盘旋转增压的擦地方式,跟前代版本相比,它还多了自动清洗和热风烘干功能。


而B则说,这台智能扫地机器人连粗糙的地面都能清理干净,还不用你自己清洗,能自动烘干,不会产生异味。


最后,主妇从第二位销售手中买下扫地机器人。


为什么呢?因为B直接了当地告诉客户,机器人的功能可以实现什么效果,解决什么问题。有需求的客户一听,直接下单就好了。


而A的话只有内行才听得懂。


因为普通客户,对4000pa的吸力和双圆盘旋转增压根本就没有概念,而且,他拿新产品和旧一代产品对比,也是默认了客户用过,而且很了解旧一代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否则客户根本感知不到这一版有多值得买。


你看,A的话中充满了客户不知道的事,客户听了只会一头雾水,这就是典型的无效沟通。


两者的话比较起来,A显然是更专业,但是他却得了专业病,遭到了知识的诅咒。



 03 

如何破解“知识诅咒”


那要怎么破解这个咒语呢?我建议大家尝试以下三点:


第一,尊重信息差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知识结构完全一致的人。我们在沟通之前,一定先要在心里上去消除偏见,不是对方的领悟能力不够,而是你们之间存在信息差。


第二,把自己当成“小白”


如果换位思考太难,不如直接让自己“从零开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还不了解这个行业的时候,是不是特别讨厌听一些专业术语?


记住这个感觉,告诉自己,向其他人讲述自己的想法时,不要讲那些需要有一定了解才能听懂的内容。


道理类似于乔布斯的“Stay Foolish”哲学,据说他可以在1秒内变成“白痴”状态,而马化腾是3秒,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是5秒。一个越能把自己快速变成“白痴”的人,就越能破除知识的诅咒。


第三,善于运用类比


那些对专业真正了解透彻的大师,都很善于用各种类比。类比,其实就是链接对话双方的知识结构。


用你熟悉的东西,来类比我熟悉的东西,降低我们之间的沟通成本。


比如之前提到过的一个例子,保险女神柴田和子,在面对做汽车行业的客户,就用红绿灯来类比,四两拨千斤地让双方发达成保险共识。




其实,能不能做好类比,能不能破除知识的诅咒,不是在考验听话的那方,而是在考验说话的人,考验他到底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因为,一个似懂非懂,只懂照本宣科的人,一定无法打出一个恰当又生动的比方,深入浅出地向外行讲清楚一个道理。


【IDA高研院】APP视频专题
《高端客户高端市场的开发
内容上新啦
长按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收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