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的“灵活就业”配方

90后王妙,身上有两个标签。
一个是“瓷娃娃”。她患有成骨不全症,小时候,她的活动范围大多不超过房间里那张一米宽的小床。
另一个是县级“非遗传承人”。她通过学习毛线编织技术,成为县里带头致富的名人。
互联网改变了王妙的人生轨迹,也让乡亲们实现了家门口的灵活就业。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看来,灵活就业正从正规就业的“拾遗补缺”转变为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当前稳经济、稳就业的大形势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带动灵活就业走向更广、更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01 」
超乎想象的灵活就业“江湖”
小许,1989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18岁那年,他不上学了,跟老家很多同龄人一样前往南方打工。因为没有技术傍身,加上年轻,“心性定不下来”,他辗转中山、珠海等各地的毛织厂、电子厂,最后经家里人介绍落脚杭州当保安。
时间飞快,一转眼十多年过去。小许心态起了变化。“从2007年一下学就到外面打工,漂了十来年,没挣到什么钱,也感觉没一点进步,我就开始厌倦这种状态。”痛苦思考之后,他觉得,“自己性格内向,想在外面混出个人头地很难,不如试试提升自己,靠脑力而不是出卖体力和时间,说不定能有所改变。”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买了台“二手笔记本”,开始自学PS。断断续续地自学让他有了一定基础,但还不足以靠这门技术赚钱。2019年,他在腾讯课堂报名了PS课程,一边当保安,一边系统学习。他一般早上6点起床,赶在8点上班前学习2小时;上夜班没事儿的时候,他就拿出手机,把白天老师讲的课再重复一遍。
辛苦付出终于迎来收获,他得到的第一笔订单是“5元修改一张图片”。虽然很便宜,但他高兴,在QQ空间发了条动态“庆祝”。后来,他从网上接到越来越多电商店铺“装修”的订单,从一天兼职五六十、一百多,到现在,他已经辞了保安工作,回信阳老家全职干起了修图师,一个月收入一万多。从兜兜转转的外地打工人,到老家高收入人群,小许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家住重庆的陈哥,原先和妻子经营一家火锅店,自2020年疫情以来,火锅店断断续续地开张、歇业......面对不能停缴的房租和员工工资,陈哥和老婆商量后决定及时止损,关门停业。他把家里的奥迪卖掉,换了台新能源汽车,当起了一名网约车司机。他妻子也在朋友的餐厅打点儿零工。
现在的陈哥一个月收入将近一万块。40多岁的陈哥乐呵呵地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更难免意外,任何时候从头再来都不晚。”
年近六旬的李阿姨,跟着读研究生的孩子来到北京,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她,第一次实现了“就业”。她在中介的帮助下,找了两份兼职家政工作。中午四小时到一个顾客家里打扫卫生、做午饭。下午4点至晚上8点,去另一家接孩子放学并做晚饭。这样的生活,让李阿姨很满意,“比老家挣得多,还能照顾孩子。”
小刘,在广州某大学独立学院读大三。去年暑假,他没有回老家,而是在广州兼职当了两个月的外卖小哥。虽然皮肤晒黑了,但是他赚到了下个学期的生活费,理解了父母的辛苦,跟父母沟通起来也更加顺畅。小刘说,“外卖时间比较自由,像是在城市里兜风一样,我们班快一半的同学都去做兼职了,送外卖是首选。”

王素美是湖北孝昌一个普通农民,她怎么也没想到手机成了自己的“新农具”。她从 2020年学习直播带货,注册微信视频号后,每天举着手机深入养殖基地,让网友360度无死角地查看鸡鸭的生长环境,介绍鸡蛋和土鸡的养殖。现在她一周进行四场直播,到目前为止,她的视频号已卖出了30余万枚鸡蛋,1万多只土鸡。
看完这些故事,你会发现,其实灵活就业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可能是外卖员、保洁员,可能是网约车司机,也可能是网上兼职的模特,直播间卖货的主播。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年纪不同,但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灵活就业,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我国,灵活就业包含兼职、外包、劳务合作、短期合同、自雇合作、劳务派遣等多种方式。而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口已达2亿人,占就业总人口26%。这意味着,每四个“打工人”中,就有一个是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市场意想不到的变化,源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其中,互联网是一大变量。
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电子厂工人、建筑工人、保洁员等等是灵活就业的主力,蓬勃发展的中国制造和高速推进的城镇化为他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如今,灵活就业的新变化主要得益于依托互联网兴起的共享经济、外卖经济、电商经济等等。它们创造出的新业态、新岗位,像海绵吸水一样,吸纳了巨大的劳动力人口。
前面提到的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等,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互联网是新经济新业态的策源地,一方面它们扩大了灵活就业的岗位供给,另一方面给就业人员带来更多选择机会。以外卖员为例,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有约1300万名外卖骑手,已经占到全国人口基数的近1%。而在2020年9月,国家邮政局表示全国快递小哥已达到400万。
此外,互联网还提供了许多新的岗位。比如,电商主播、设计师、信息审核、数据标注等等。
今年3月,央视就报道了河南信阳光山县发展数字经济,吸纳灵活就业的案例。当地一家提供无人驾驶项目数据标注工作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人在河南,但服务的对象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数据标注员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随时随地办公。”

不论国内国外,灵活就业都是大趋势。国外已诞生灵活就业领域的巨无霸平台。2015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的自由职业者平台Upwork,现已拥有1200万注册自由职业者,每年促成的交易超过10亿美元,为全球180多个国家的企业提供灵活就业服务。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随着经济结构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中国灵活就业也将迎来巨大发展。有报告显示,到2036年,中国可能有4亿人成为散工经济下的独立工作者。
政策对灵活就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首次提出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今年初,国务院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
《数字生态就业创业研究报告》指出,数字技术公开、透明、留痕的特点也有助于灵活就业人群的保障,并举例微信支付的务工卡解决方案,其数字化解决方案涵盖了入职-打卡-签约-投保-领薪全流程,可有效解决灵活务工人群的权益保障问题。
可以预期,随着社会保障的完善,灵活就业还将进一步壮大。而且,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还将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一,互联网已经完成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成为新的经济基础设施。几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岗位都与互联网发生关联,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完成共享、兼职等。这让互联网成为稳定就业、促进灵活就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二,从人才结构看,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劳动力市场主力。90后、00后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互联网原住民,对互联网催生的各类灵活就业接受度更高。某招聘平台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市场研究报告》显示,90后与00后灵活就业者占比超过50%,其中95后占比21.43%,90后占比20.68%。
其三,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性,使得其在就业人员技能培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互联网不仅提供岗位的需求,还帮助就业人员提供应聘、胜任岗位的学习机会。尤其在职业教育领域。
【结束语】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数字生态就业创业报告》精彩内容)
冷眼旁观 麻辣点评 深入分析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深入群众 7946038
- 2 缅军对中国救灾车队鸣枪?中方回应 7934637
- 3 解放军说只要一声令下必灭“台独” 7809123
- 4 “好房子”新标准有何亮点 7795479
- 5 龙应台: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7633948
- 6 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6.2级地震 7575472
- 7 胡歌被曝已升级二胎爸爸 7412323
- 8 甲亢哥坐轻轨被重庆甜妹教育 7338729
- 9 高龄女子不愿再生育 丈夫起诉离婚 7290977
- 10 Switch2支持120帧 715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