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万在中国是什么水平?扒一扒那些你不知道的收入真相

百家 作者:销售兵法 2022-08-02 18:20:38

毯叔 | 作者

 毯叔盘钱(ID:bigmoneyball) | 来源


一年又过一大半了, 问大家一个扎心问题:你对自己今年的收入满意么?


其实不用你们回答,我都知道,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收入都是不满的。


毕竟,钱这东西,谁会嫌多呢?


而焦虑这种情绪,谁又会没有呢?


尤其当你看到薇娅在节目里谦虚地说,年收入不到100亿,当你刷到李佳琦买下的黄浦江边1.3亿豪宅,当你听说字节跳动28岁的程序员宣布财务自由直接退休,再想起那个著名的街头采访:


“30岁的男人应该有多少存款?”
答曰:“应该有几百万吧”


你,怎么可能不焦虑?


其实,很多时候造成这种焦虑的原因还真不在我们自己,而是因为互联网传播有一个很不好的效应——聚集效应。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很多小概率事件,反复出现,就会让人们误以为这是常规事件。


比如你常常在网上看到年薪百万的同龄人和一夜暴富的新闻,你的自我认知基准就会被不自觉地调高。


我就经常碰见年轻人问我:老师,我现在还没年薪百万,是不是要完蛋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哭笑不得。


拜托,兄弟,快醒醒吧,别说年薪百万,你,哪怕现在月薪10000,在中国都是绝对的人生赢家了好么!


在中国,到底月薪多少,才是现实世界普罗大众最真实的状态?


月薪一万,究竟可以打败多少中国人?而到底赚多少钱,才能够内心不焦虑?


今天,我就想用最真实的数据,给大家盘盘90%打工人都不知道的收入真相。


月薪1万

在全世界是什么概念?


来,咱们假设下,你是个月薪1万有正常工作的打工人,也常常会入不敷出靠花呗度日,也时时惦记着下个月的房租能否按时交齐,也会因为担心被公司辞退而整晚睡不着。


那么我猜,接下来我的这通计算,一定会让你放松下来。


按照你目前的月薪是1万,算下来,你的年均可支配收入四舍五入大约是10万 。


什么是可支配收入?简单来说,就是你能拿到手的钱。


打工人的可支配收入怎么算呢?


可支配收入=税前工资-个税-社保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年10万的可支配收入在世界范围大概是什么富裕程度呢?


安利给大家一个网站叫globalrichlist,输入你的国家和年可支配收入,你就可以清晰知道自己的财富水平在世界的排名了。


比如,我输入了100000以后,结果出现了:



瞧,我排在了全球富豪榜的前1.70%,排名为101790033名。


恭喜我吧,年赚10万已经超过了全世界98.3% 的人,妥妥的人生赢家了。


月薪1万

在中国的真实排名


如果一个网站不足以让你相信,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月薪1万在中国的真实情况:


还记得之前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发布会上,公布的一个真实数据么?


我国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也就是1000元。


说真的,如果不是总理说的,我都不敢信。


而最近的新闻又再次证实了,随着贵州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中国现在有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


仔细算算,这7亿脱贫人口,大概也就对应了总理口中月收入1000的6亿人吧。


这才是真正国家上定义的贫困。你差的远吧?


再看看国家统计局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073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如果将全国居民人数五等分,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收入水平的分布情况。

全国人口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为76401元,由于中国的薪资分布呈偏态分布,少数极富者将整体水平拉高,这意味着年收入在7.6万以上的人,甚至还不到10%。


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年可支配收入有7.6万元,你就打败了90%的中国人。


另外,还有一点可供考据,国税总局有个规定,个人年收入超12万元,是需要在网站申报的。据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的申报人数在1500万人左右。


1500万占中国人口多少比例?1.1%不到,这说明什么?


说明如果你年入超过12万,你就打败了99%的中国人。


再从月收入的角度看,根据2018年CNNIC发布的《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2017年12月还是半年后的2018年6月,中国月入8000以上的网民都只有10%上下,更别提你还比8000多了2000元。



你瞧,你以为的从来不是你以为的,你焦虑的也从不是你应该焦虑的。


贫富差距如一把利刃,把中国割裂成一个折叠世界,所有人都生活在巨大的认知差距里。


关于贫富,还有这些真相你不知道:




你一定感到难以置信,毕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认知限制的自我世界里。


你生活在大都市,就以为全国各地的城市都是车水马龙高楼广厦,摩登白领是职场标配,飞机火车是出行必备。


月薪没过万?那可怎么活?


何不食肉糜啊。


为何月薪1万

还会如此焦虑?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我知道,即便我告诉了你中国收入的真相,却依然拯救不了很多月薪1万打工人的自我悲悯。


因为什么?


国家统计局和各种官方机构的大数据当然有价值,总理说的事实也必须可信,他们可以用真凭实据来证明我们是如何的优越。


可这些数据对我们有意义么?未必。


因为月薪1万的你,根本感受不到啊。


一个人为什么会快乐?


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比较的动物,说我们是井底之蛙也好,我们狭隘也好。


事实就是,没有人会跟所有中国人比,我们只会和自己所在的圈子比。


和自己同一个城市的朋友,自己的同事,自己的同学比,也就是所谓的peer pressure(同侪压力)。


就我所在的金融行业而言,当年跟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基本都留在了北上广深,去的也都是银行,证券,基金这样的头部公司。


当年毕业的时候,我们学院的年平均薪资在10万-15万这样,要是谁签了5万以下的offer,他一定觉得自己是个废物,不敢和任何人说。


可如果他在其它行业,或者毕了业直接回老家,那他拿一个5万的offer算是顶天了。


但这种横向对比有意义么?


当然没有意义。


就好比你非要说你在北京一年的收入能在老家城市买一套房。有意义么?


你又回不去。


事实上,打败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给不了你任何优越感,打败你朋友圈里的百分之九十才能让你自豪感爆棚。


收入不能决定

你的财富水平


现在的社会,单纯从收入多少是没法看出他能打败多少人的。


赚多少钱,那只是一个数字。


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不是依据他的收入,而是根据恩格尔系数。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它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就越高。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帝都月薪1万,但每月花费房租5000,通勤1000,吃喝2000;


你的朋友在家乡18线小县城月薪4000,有车有房有老婆,早睡晚起假期多。


你觉得你俩谁的恩格尔系数高,谁生活的比较好?


所以,看看我们周围谁正在吃着好吃的,住着好的环境,享受着好的福利,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存在。


单纯从财富排名来看,月薪1万年入10万已经有资格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笑傲众生,但面对真实的生活,我发现大多数人非但没有感受到人上人的优越感,反而被现实压的气喘吁吁。


在一线城市,几百万的学区房,几十万的汽车,几万块的学费,是生活的标配,有人要供养孩子,有人父母生病卧床,还有人要每月给家里补贴。


为了这些,每个人都不得不拼命往上爬,却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张爱玲所说的:“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这样的生活状态快乐么?全都是窘迫。



月薪1万

真的不需要气喘吁吁


世界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


2022年了,消除了信息沟壑的互联网正在把所有人的地域,家境,学历等现实因素统统折叠,啪啪打在你脸上的,就是整齐划一不容分说的财富等级。


这是一口毒药啊。


它的毒性在于:无论你赚多少,你都会发现周围有人比你更多,无论你想怎么改变,你都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


于是,无论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是家庭顶梁柱的中产阶级,所有人都在不停地赶路,不停地奔跑,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这个时代落下。


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告诉你要快,但从没有人告诉你要慢慢来。


所以我迫切地想要告诉你这些关于收入的真相。


是因为我想让你知道,我们完全可以更客观地活,也更松弛地活。


我们有勇气追赶,也完全有底气下落。


数据从不说谎,但你也别指望它会直接告诉我们正确答案。数据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我们通过数据,忘记自己的个人感受,去相信逻辑和认知。


如果你月薪1万,真的不需要气喘吁吁。


从数据上,你已经打败了90%的中国人。


但比数据排名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打败自己那颗惴惴不安的心。


本文转自:毯叔盘钱(ID:bigmoneyball),懂金融,更懂你,关注后台回复“财富自由”领取财商干货;作者:毯叔,有故事的金融老司机,有深度的财富观察家。



上海已经有老破小70年到期了,结局很意外

2021-11-30

几乎所有宣称自己年薪 100 万的人,都是假的

2021-11-29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