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每经app(记者:李孟林)、央视新闻、新华社、每经网、国家卫健委、环球时报
世卫组织现在将猴痘疫情视为对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据央视新闻23日晚间消息,世界卫生组织7月23日宣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卫组织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
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21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委员会再次开会研判当前猴痘疫情,认为猴痘疫情已经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截至目前,世卫组织一共宣布了七次PHEIC,分别为2009年H1N1流感疫情;2014年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8~2019年刚果埃博拉疫情;2020年新冠疫情;以及7月23日宣布的猴痘疫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2005年签订的《国际卫生条例》,PHEIC指的是某种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宣布PHEIC的主要作用是拉响警报,呼吁国际社会对受疫情影响地区进行财政、资源、医疗等方面的支持,确保疫情发展透明度,同时允许各国对国际人员和物品的流通采取一定的临时防疫措施。2020年1月底,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大流行”(Pandemic),用于凸显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的严重程度。不过,大流行目前并无统一的官方定义,也未被纳入世卫组织正式的传染病分级系统。CNBC报道称,这意味着世卫组织现在将猴痘疫情视为对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以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并升级为大流行。△在放大50倍的情况下,显示了从一只感染了猴痘病毒的猴子皮肤病变处获取的皮肤组织切片。6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委员会首次开会研讨全球猴痘疫情及应对,当时委员会一致决定,建议世卫组织总干事暂时不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过,当时委员会也表示,如果发生报告的病例数加速增多等情况,应立即对事件进行重新评估。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已经累计报告1.6万例猴痘病例,从6月底至7月初,确诊感染病例数量增长了77%。今年以来,非洲地区已有5人因感染猴痘病毒而死亡,但非洲之外尚无死亡病例。据海外网,世界卫生组织20日召开记者会,“尽管有些国家猴痘病例呈下降趋势,但也有国家猴痘病例仍在攀升。上星期,有6个国家报告了第一例猴痘病例。”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一些国家获得诊断工具和疫苗的机会少,让疫情变得更难以追踪和阻止。”此前,世卫组织介绍为支持各国应对猴痘疫情提供的技术指导意见,包括加强监测,隔离病例,确认和监测接触者,加强实验室和检测能力,在卫生保健和社区环境中采取临床管理和感染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污名化,提供稳健的诊疗途径等。CNBC报道称,欧洲目前是猴痘疫情的“震中”,2022年全球确诊的猴痘感染病例中超过80%都在欧洲。今年5月初,英国报告了一名从尼日利亚旅行返回的游客身上携带猴痘病毒的病例。几天后,英国报告了另外三例猴痘病例,这些病例似乎在当地被感染。随后,在其他欧洲国家、加拿大和美国相继也开始确认病例。但目前尚不清楚疫情实际从何而来。综合世卫组织、国家卫健委消息,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于1958年在绿猴中被发现,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标本中首次分离到猴痘病毒,为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通过与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密切接触,或与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接触而传播给人类,密切接触皮肤损伤、体液、呼吸道飞沫和被褥等受污染物体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猴痘在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并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世卫组织称,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至4周,但也可能会发生严重病例,甚至导致死亡。病死率为1%~10%,通过接种疫苗可获得有效保护。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有效率达到85%。一般而言,这一传染病多发于西非和中非地区,但当前这一轮感染传播却波及欧洲、亚洲和美洲,且多个国家报告的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没有任何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符合世卫组织“非同寻常的事件”的特征。图为猴痘患者皮肤表面出现的症状 图片来源:英国卫生安全局
据新华社,英国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的科学家团队主导的一项国际研究结果显示,在其研究的猴痘病例中,约95%经由性行为感染。该结果已于21日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上。英国卫生安全局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英国所有2208例猴痘病例中,2115例在英格兰报告。当天,该机构发布关于猴痘疫情的第四次技术简报称,有证据表明,迄今报告的猴痘传播仍然主要发生在相互关联的性行为网络中,尚未发现这些网络之外的大量传播。最新数据显示,猴痘疫情增长速度可能已有所放缓。
该机构主管临床和新发感染事务的官员米拉·钱德在当天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虽然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但英国大多数猴痘病例仍然发生在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接触者中,并警告公众在参加聚会或活动前,应检查自己是否出现猴痘症状。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21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报告说,研究人员在分析今年4月27日至6月24日16个国家报告的528例猴痘病例后发现,这些病例中95%经由性行为感染。研究发现,这些病例中98%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41%还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中位数年龄为38岁。尽管大多数病例都有发生性行为,但研究人员强调,病毒可借由任何密切身体接触传染,包括呼吸道飞沫,甚至可能经由衣物和其他物品的表面传播。研究显示,许多患者出现以前与猴痘病例无关的症状,包括单一生殖器病灶,以及口腔或肛门溃疡等,研究者指出,这些症状由于与性传染病类似,可能导致误诊。美国发现首例
同时感染新冠和猴痘的病例
据海外网,美国《纽约邮报》7月22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男子同时感染新冠病毒和猴痘病毒,双倍的痛苦,导致他几个星期无法下床。这也是美国首个同时感染新冠和猴痘病毒的病例。同时感染新冠和猴痘病毒的美国男子 图片来源:海外网患者名叫汤普森,他于6月底确诊新冠肺炎,几天过后,背部、腿部、手臂和颈部又出现红色疹子,被医生诊断为感染猴痘病毒。汤普森说,他出现发烧、呼吸困难、发冷、身体疼痛等症状,一度无法喝水。在休息几个星期后,终于有所好转。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传染病专家表示,一个人确实有可能同时感染两种病毒,并称汤普森的运气“非常糟糕”。美联社7月22日报道称,美国已报告2500多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患者多为男性,约8名为女性。美国《纽约时报》7月8日曾发文,批美政府应对猴痘疫情不力,致病例迅速扩散,称应对新冠大流行初期时的糟糕表现正在重演。猴痘如何防控?国家卫健委发布“技术指南”
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为规范猴痘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此次《指南》在原卫生部《猴痘流行病学调查原则(试行)》等三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整合修订形成。根据《指南》,由于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并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2022年5月初以来,已有20多个非地方性流行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传播。关于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指南》显示,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指南》中关于猴痘病毒传播“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这个定义非常好,因为“密切接触”这个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同处密闭空间、一起吃饭等情况都属于密切接触。“猴痘最开始是人与动物接触后感染,再到如今出现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染,《指南》关于传染途径的认定,肯定是基于国外报道的相关案例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来的,是非常科学的。”李太生强调。6月14日,国家卫健委印发《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在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指出,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接触预防、飞沫预防措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本次发布的《指南》,在预防方面分为宣传教育、疫苗接种、主动就医和及时报备、限制动物贸易等四个部分。在宣传教育方面,《指南》强调,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在主动就医和及时报备方面,《指南》指出,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瘆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