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女儿生来爱笑,父母却十年无眠

百家 作者:果壳 2022-07-21 16:12:37

“我叫陈咏宁,今年十二岁,我爱笑,爱我的爸爸妈妈和妹妹。”这是咏宁的心声,但她的父母可能永远也无法亲耳听到这段话语,因为女儿患有罕见病“天使综合征”[1]。让咏宁用笑容展现她真实的人间生活。


天使降临,却永远长不大


咏宁从小就像天使,比别的宝宝爱笑,睡着都会把自己笑醒。虽然女儿睡觉和吃奶不太好,但父母作为新手,觉得是自己照顾不够好,看了很多养育孩子的资料,每日憧憬着女儿长大、读书、工作。


小时候的咏宁丨香港天使综合征基金会


但咏宁到七个月大还不能自己坐直,并且出现了斜视。随着同龄宝宝学会爬行和走路,女儿落后得越来越多,父母开始四处求医,尝试过很多种治疗方法。但所有医生都无法确定咏宁是什么问题,治疗效果也不好,这让他们既彷徨又无助。两人都曾出现过最灰暗的想法,但面对咏宁的笑脸,只有一家人坚持走下去。


后来有位医生建议进行DNA检测,这项检查终于确定咏宁患了“天使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这时她已经一岁半了。病因不明带来的无所适从困扰了父母一年,但这已经算及时的诊断了。由于天使综合征罕见,大约一万五千人中有一人发病,平均确诊年龄是六岁,也就是多数家庭所受的煎熬比咏宁家还要长很多[2, 3]。


确定诊断是一种解脱,却也是辛劳的开始。医生说这种病是因为第15号染色体中的UBE3A基因功能异常[4]。“天使”因此总是大笑或微笑,表现得非常快乐,但多数不会说话,走路也困难。原来咏宁的爱笑、睡觉和吃奶不好、斜视都是因为这种疾病[2]。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咏宁可能一辈子都会这样。有一些研究正在探索基因治疗,但还没有被批准上市。现在只能通过药物、手术和康复训练改善一部分症状[5, 6]。


图丨香港天使综合征基金会


“天使”在人间的一日生活记录


确诊后回归日常生活,咏宁自己总是无忧无虑的样子,但照顾她需要很多精力和耐心,有时也会让父母忧虑担心。下面是香港天使综合征基金会宣传片中,咏宁一家“顺利”的一日生活记录。


01 每夜值班,没有休息


早晨七点,咏宁从睡梦中醒来,甜甜笑着,父母却满脸困倦。如同十年来的每一个夜晚,咏宁每睡2~3小时就起来玩一会儿,这是“天使”典型的睡眠障碍症状,多数孩子每晚睡眠总时长只有5~6小时,白天也不睡。


虽然两人轮换着看护她,仍无法缓解持续的睡眠不足[7, 8]。咏宁父亲因为辛劳曾出现胃出血,医生要他立即住院输血,父亲却脱口而出“不行!不能住院,我还要回去照顾女儿”,坚持自己回家慢慢养好。几乎每一次生病都是这样,父亲笑言:“照顾她一年,我老了十岁。”


02 咏宁不喜欢刷牙,喜欢抱


起床后要洗漱了,咏宁一直不喜欢刷牙。只能由父亲紧紧按住女儿,母亲把她的头夹在自己两膝之间,在大哭与挣扎之间完成刷洗。这样的过程,每天要经历两次。


还好哭过之后咏宁会很快忘记,转眼已经扶着墙上的特制栏杆走到餐厅,在母亲帮助下试着自己吃早餐了。用勺子吃饭是她六七岁时学会的,父母为此开心了很久。


八点十五分,父母带咏宁出门去学校。女儿本可以牵着父母的手慢慢地走过去,这天却一定要抱。父亲刚一迟疑,她立刻收起笑容,用头在墙上撞得砰砰响,接着躺倒,哭喊着用力拍打地面。“天使”平时爱笑,但情绪波动大又说不出来,稍不顺心便会用哭喊,甚至自残表达[2]。


每次刷牙时的挑战丨视频截图


03 工作不能落下,必须更加努力


把女儿安全送到学校,父母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虽然每天都带着疲倦,但照顾女儿落下的工作必须追回来,积攒下足够资本,以供她终生的生活和医疗开销。


因为“天使”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长高长大,但生活自理能力最多相当于三岁的孩子。他们能听懂部分语句,但无法用言语交流,不能自己大小便,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寿命与常人相近[2]。


04 不期盼理解,只需要基本尊重


下班后,一家人去商场购物和吃饭,父母一路上牵着咏宁的手,不时为她擦一擦口水。他们曾经因为女儿外貌和动作异常、打碎碗碟和不停哭闹遭受不友好的眼光和言语。但父母依然坚持带她到人多的公共场合,使咏宁从最初的畏惧生人到现在可以正常面对。


回到家,父母帮咏宁洗漱收拾,排好夜里照顾女儿的轮换时间。这一天平安度过,幸运的话,第二天也将如此。


如果不幸女儿发作癫痫,父亲通常会反锁屋门,独自抱着安慰她直到抽搐停止,不愿让其他家人看到她眼睛上翻、口唇青紫的样子。


罕见病,也不罕见


除了“天使”,还有瓷娃娃、玻璃人、月亮的孩子……每一个童话人物一般的罕见病患者称呼背后,都有多个家庭的辛酸故事,每个故事都被千万次重复。


中国罕见病的标准是患病率低于五十万分之一,或一万个新生儿中发病人数少于一人。虽然每种罕见病患病几率都不高,但目前已知罕见病种类约7000种,每年仍有近250个新条目加入,中国罕见病患者总人数超过千万[9, 10]。


“月亮的孩子”白化病患者丨pixabay


因为少,所以难


因为少见,很多高水平医生对罕见病都不甚了解,这使罕见病的诊断成为难题。很多罕见病患者都如咏宁一样,看过很多医生,历经数年才确诊,有些疾病这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即使明确诊断,目前仅5%罕见病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到1%有药可治[11]。这是因为患者数量少,企业开发相应药品时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同时买药的人少,投入生产也难有利润。在为数不多的罕见病药品中,一半药品没有在中国上市,上市的药品也有很多为超适应证使用(有药,是治其他病的,罕见病开不出来药)[12]。


罕见病药物不仅稀少,价格也昂贵。中等收入的家庭,也可能因此造成支出型贫困,致贫风险超过常见病的四倍[13]。近年部分省市逐渐将一些罕见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但可以报销的药品仍不到十分之一。面对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医保局只能在平等与收效之间平衡[14]。作为补充的商业保险目前也不接受遗传疾病患者(80%罕见病都是遗传病)。如今近半数罕见病患者无力接受任何治疗[12]。


除了经济压力,罕见病家庭还常常遭受歧视和排斥。因为大家不了解这些疾病,常误以为会传染或认为他们不吉利。


“瓷娃娃”成骨不全症患者丨Simply Art Photography


让更多人看到


2018年中国第一次发布了罕见病目录,明确罕见病范围让支持成为可能。之后,鼓励药物医疗器械开发生产的规定、医疗保障、救助项目也越来越多。除了国家的支持,患者组织也能让更多人看到罕见病,反过来促进研究和法规的发展[12]。


咏宁父母抱着这样的想法,在2015年创建了慈善组织“香港天使综合征基金会”。基金会收集天使综合征的医学资料分享给其他家庭,还组织了许多交流和宣传活动,让更多人因此了解“天使”并参与到活动中。之前风靡社交网络的“冰桶挑战”是为了吸引大家对罕见病“渐冻人”的关注,活动看似无厘头,实际募款数量可观,资助了疾病的研究。


冰桶挑战丨flickr


每个罕见病家庭都会经历不一样的困境,但如咏宁父亲所讲,“每个小朋友都有强项,有弱项,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无论什么情况,都一起走这条路,开开心心,齐齐整整”。面对罕见病家庭,或许可以多一些空间和尊重,了解和支持他们的不一样。


参考文献

[1] Pearson E, Wilde L, Heald M, et al. Communication in Angelman syndrome: a scoping review.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9;61(11):1266-1274.

[2] Wheeler AC, Sacco P, Cabo R. Unmet clinical needs and burden in Angelman syndrom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rphanet J Rare Dis. 2017;12(1):164.

[3] Luk HM, Lo IF. Angelman syndrome in Hong Kong Chinese: A 20 years' experience. Eur J Med Genet. 2016;59(6-7):315-3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2019.02.27.

[5] Teodoro ATH, Chaves DY, Crenitte PAP, et al. Language, neuro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in Angelman syndrome: a case report. Codas. 2019;31(4):e20180177.

[6] Tsagkaris C, Papakosta V, Miranda AV, et al. Gene therapy for Angelman Syndrome: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and future endeavors. Curr Gene Ther. 2020 Jan 7.

[7] Trickett J, Heald M, Oliver C. Sleep in children with Angelman syndrome: Parental concerns and priorities. Res Dev Disabil. 2017;69:105-115.

[8] Goldman SE, Bichell TJ, Surdyka K, et al. Sleep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ngelman syndrome: association with parent sleep and stress. J Intellect Disabil Res. 2012;56(6):600-608.

[9] 喻长顺, 于世辉. 罕见病及其基因诊断的发展现状. 海南医学. 2019;56-67(Sup).

[10] 孙宇航, 王萍. 罕见病患者医疗保障的伦理思考.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32(9):1143-1146.

[11] 冀希炜, 梁家彬, 季双敏等. 罕见病治疗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9;35(3):305-308.

[12] 邵文斌, 李杨, 阳王菲等. 中国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现状及解决建议.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特刊).

[13] 阳义南, 肖建华. 罕见病医疗负担对支出型贫困的影响研究.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9:12(1):19-28.

[14] 应晓华. 罕见病用药入医保:谨慎权衡. 中国社会保障. 2019;6:85.


作者:代天医

编辑:odette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