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 GT2 大师探索版体验:不做六边形战士,只做有趣的灵魂

百家 作者:AppSO 2022-07-12 19:56:05

在 2022 年初体验真我 GT2 Pro 时,很多人都在期待新一代的「大师探索版」。

真我 GT2 Pro
相对于着力打造「水桶机」的 GT 系列,「大探」系列的特点要更为鲜明一些。
鲜明的点在于与众不同的跨界设计,前一代的 GT 大师探索版的跨界设计来自于深泽直人,结合了他独树一帜的旅行箱元素,辨识度拉满。

真我 GT 大师探索版
同时,GT 大师探索版也采用了素皮工艺来打造出凹凸有致的手感。不论在手感还是视觉,真我 GT 大师探索版在同类产品之中特立独行。
时隔半年,GT2 大师探索版也是真我下半年的旗舰机型,与年初的 GT2 Pro 对照来说,已然组成了真我的双旗舰策略。

真我 GT2 大师探索版
倘若去年 GT 大师探索版仍然在处理器上有所保留的话,那 GT2 大师探索版则是既传承了跨界设计风格,又是规格全线拉满的一款产品。
而在开始分享这一款产品的体验之前,与 APPSO 同为爱范儿旗下品牌的糖纸众测,则是联合 realme, 发起了 5 台「真我 GT2 大师探索版」的众测活动我们诚邀 5 位创作者进行真实且深度的体验分享,完成任务后,更有机会免费留下众测产品继续试用。

 
从去旅行到去露营
在大师探索版正式发布之前,真我都会提前放出真机图,并附上对此风格的解读。

GT 大师探索版行李箱灰配色
上一代的大师探索版之所以用上了「旅行箱」的设计,深泽直人的理念是希望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会有一种旅行探索的感觉。
当然,这个设计理念是否能唤起旅行时的新鲜感,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独特的格栅凸起带来了更舒适的手感。

图片来自:《穿越大吉岭》
新一代的 GT2 大师探索版是与潮流设计师 Jae Jung 联名,其「硬箱」设计风格则取自户外潮流文化。
而 Jae Jung 有着丰富的跨界经验,操刀设计了 The North Face 与 KAWS 的联名以及 TNF 和 Gucci Vault 的联名。

图片来自:《穿越大吉岭》
同样地,在设计风格介绍视频里,硬箱有着百年的历史,它的出现为了让人们出行的时候能够随身携带一些物件,便携性是硬箱的一大优势。
随后,硬箱风靡之后,也不仅限于随身携带,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特征,奖杯、唱片等收纳都被硬箱所承包。
而近年露营风的盛行,用途丰富的硬箱也成为必备。
如同 GT 大师探索版用设计唤醒人们回味旅行感受,GT2 大师探索版的硬箱设计,也是用户外的设计风格,让人们暂时脱离日常的琐碎,而去探索。
两代虽然设计取向不同,但在本意却有着相似之处,均主张「探索」。
抛开设计理念,回到 GT2 大师探索版本身上,为了呼应「硬箱」,机身运用了与之相配的多种拼接材质。
整体采用了直角边设计,边框为金属材质,机身背面则是素皮材质,在二者交界处,则有着类似「硬箱」的包边与金属铆钉设计,整机的辨识度直接拉满。

金属铆钉可能是加分项,也可能是减分项
至于好不好看,跟「辨识度」这个词类似,也存在着两极分化。
或许是因为每一个女生都少那么几款包,她们在看到 GT2 大师探索版后,都有着极其正面的评价,好似看到一款心仪的包包一般,眼里会发光。
与之相反,不少男生看到这个设计会皱眉头,表示很难接受这个设定。
与我而言,金属铆钉的点缀,PC 护角包边,再加上硬朗的直角边框,GT2 大师探索版有一种放浪形骸之感。
至于「硬箱旷野」的配色,纯主观来说,属于不推崇也不反感,能接受但也不厌恶的中间流派。

附送的手机壳都有着相应的线条
倘若把手感也算进去的话,对于 GT2 大师探索版的设计,可能就要加分不少。
后盖大面积的素皮材质,给手感带来了不小的提升。但直角边在印象里,难以带来舒服的握持。
GT2 大师探索版在保持直角边的风格前提下,主要在边框与正反背板的过渡上做了一些细节工作。
屏幕边缘采用 2.5D 弧度,背板边框引入了 46° 的 C 角设计,减小了直角边与手掌接触处的硌手感,更贴合手掌。
实际的感受上,如同背部的多材质后盖类似,在手感上有所加成,握上去要比普通的直角边要舒服许多。
不过,GT2 大师探索版机身宽度大约为 75mm,倘若手掌较小,可能会有一点点撑手,好在整机重量维持在 195g,并不重,甚至配合这个较大的机身,反而有了一种轻薄的感受。
GT2 大师探索版正面是一块 6.7 英寸 OLED 柔性屏,分辨率来到 2412*1080,10 亿色彩,P3 色域,可变刷新率、HDR10+ 认证等旗舰屏幕的规格均有配置。
FHD+ 的分辨率从参数上来看,与 2K+ 有一定的差距,但回归到观感上,并没有数据对比那么明显,除非对比数毛,不然观感区分不大。
而 FHD+ 的屏幕还有一个省电的优势,如此的选择实则也是一个产品的取舍。
GT2 大师探索版如 GT2 Pro 类似,均采用了直屏设计,且均是柔性屏,由此会有着更窄的边框和下巴,配合直角边视觉上会带来更高的屏占比。
在真我的产品序列中,GT2 大师探索版是一款设计风格十分鲜明的产品,即使抛开硬箱旷野的联名设计,硬朗的机身也是当下设计主推的潮流。
这代 GT2 大师探索版更换了联名设计师,提出了「硬箱」设计理念,但所突出的主旨,依然围绕着大师探索版的主打的「探索」之意,它是对传统设计的探索,也欲想唤起人们在细碎生活外,重燃冒险精神。
 
「大师级」的性能表现
此前的真我 GT 大师探索版搭载了高通骁龙 870 这枚次旗舰芯片,理论上的性能并非达到「大师级」的水准。
并且,初代的「大探」在定位上也更偏向于「设计」,而非是一款典型的真我式的「水桶机」,来扛起下半年旗舰担当的产品。
年初的 GT2 Pro 就是一台典型的真我产品,在性能表现上没有保留,为了性能表现设计上也没有妥协。
这台 GT2 大师探索版相对于前代,甚至可以说相比于 GT2 Pro,主要的提升就在于「大师」工艺的芯片,高通骁龙 8+ Gen1。
重点的提升在于能效比,更成熟的台积电 4nm 制程工艺,使其 CPU 超大核 Cortex-X2 的频率来到 3.2GHz,GPU 相应的也有了超频。
简单来说,这枚 SoC 可以在达到相同性能的前提下,耗费的电能更少,可谓是跑得快也吃得少。
除此之外,GT2 大师探索版还引入了新一代的独显芯片,目的就是分担 SoC 压力,实现高效的插帧。
目前来说,主流的 MOBA 和大逃杀游戏,由于「公平」的需求,即使主流的骁龙和天玑芯片都足以满足最高画质和超高帧率,高帧率和高画质往往很难兼得(开放)。
为了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插帧技术如今也逐步流行。
只不过,插帧理论上都有一定的延迟,倘若处理不当,适得其反。新一代 X7 独显芯片提升的就是算力,通过更高的算力来尽可能降低延迟。
实际之中,无论是 MOBA 类、大逃杀类还是《原神》,都可以通过侧边栏开启插帧。
具体体验里,对于帧率,原本就支持 120fps 的游戏,调低帧率(90fps)并开启最高画质后,在操作与延迟上几乎察觉不到差异,但画质却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而《原神》里,插帧后直接获得高帧率的表现,无论是跑图刷怪还是收集,整体体验提升一档。
最关键的是,开启插帧后,整机功耗表现要提升一档,毕竟在手机端,耗电大户的「帧率」档位是降低了。
再配合上原本能效提升的骁龙 8+ Gen1,以及 FHD+ 分辨率的屏幕,GT2 大师探索版有当电竞产品的潜力。
说到电竞手机,真我 GT2 大师探索版还有一个「隐藏」肩键的设定,可以通过按键映射替代屏幕的触控功能,配合线性马达的震感提示,有些许像机械按键了。
肩键其实是一个很小众的电竞需求,适配肩键需要破坏边框的一体性,增加些许机械结构。隐藏肩键则在需求与实用之中,找了个几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只是,倘若这两个肩键能够融入到系统之中,提供全局的自定义功能,比如拍照、视频、打开 App 等操作,那这两枚隐藏肩键会有着更广泛的使用范围。

室外烘烤之下的温控表现
回归到本质上,GT2 大师探索版在性能调校上实则要比 GT2 Pro 保守一些,连续三次跑分之后,温度控制在 45℃。
不论开启 GT 模式与否,其跑分变化不大,但在游戏之中,GT 模式却有着十分明显的变化。
这里的变化并非是爆炸般的性能输出,而是它更像是一个开关,开启之后,你会有了全部的性能表现,而关闭后,游戏的帧率被限定在 60fps,并不适合当下流行的一些手游。
在打开《王者荣耀》之后,即使选择了高帧率,系统仍旧会把帧率控制在 60fps,并不会进行相关提醒或者 AI 自动开启 GT 模式。
经过几次测试后,手中的 GT2 大师探索版已经把 GT 模式设置为常开,为的就是尽量减少开启游戏之后再调整。GT 模式的切换逻辑,以及与普通模式的区分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亦或者,本来 SoC 的能效比已经做得足够优秀,可以利用 AI 引擎也进行自动切换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至于充电与续航,GT2 大师探索版并非像 GT Neo 3 一般偏向于 150W 高速充电功率,而是也做了个平衡,100W 的充电功率配合 5000mAh 大容量电池。
充电速度稳中有升,虽然在数字上没有 150W 高,但在实际之中的充电效率差距没有那么大,几乎是 80 分到 90 分的差距。
相对而言,5000mAh 大电池给 GT2 大师探索版带来了安全感十足的续航力,即使全天开启 GT 模式,且午休与晚上高频率的上分,中强度使用下,屏幕亮屏时间可以超过 6 小时,此时仍有 10% 左右的保命电量,已是近年来续航相当惊喜的成绩。
真我 GT2 大师探索版在性能上的表现,已经成为我最近「上分」的主力机,它有着稳定的性能输出,直屏的手感,以及不错的功耗表现。
可以说,GT2 大师探索版就是当下真我最强的旗舰产品。
 
继续打磨 IMX766,继续玩花活
GT2 大师探索版的影像,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它就是 GT2 Pro 的增强版。
它们二者有着几乎相同的影像配置,主摄为 IMX766,配合超广角的 JN1,均是 5000 万像素,辅以一枚 200 万像素的「显微镜」。
同样地,没有配置长焦镜头,2 倍、5 倍均是数码裁切。光线较好的情况下,5 倍下的裁切可以在社交网络上一用,但倘若严肃创作的话,画质较软。
2 倍裁切的画质相对更为扎实一些,即使在弱光环境中,仍旧有着不错的表现。

主摄

2 倍

2 倍

5 倍


2 倍

主摄
GT2 大师探索版的主摄风格走的是稍高对比的浓郁成像风格,特点较为鲜明,出片也很容易抓住眼球。
而其中的「街拍」模式则类似于其他产品的「专业」模式,原本的 0.6x、1x、2x 变成了 16mm、24mm、50mm 这种类专业的焦段,且快门更为灵敏,仿佛少了些许计算过程,成片速度更高。
街拍模式中,也加入了许多「滤镜」,且拥有记忆功能,比如我常用的「街拍」滤镜就常驻。

右侧为街拍滤镜,左侧为默认色彩

左侧为街拍滤镜,右侧默认色彩

上述三张均套用了街拍滤镜
相对于原本真我浓郁的成像风格,街拍滤镜则再进一步,光比继续增强,且色调中的蓝色偏青,有一股复古胶片滤镜,在色彩较为丰富的场景下,很容易拍出与众不同的观感。
但滤镜并非是一个万能公式,在遇到夜景时,仍旧建议开启夜景模式,如此你会得到更为纯净的一张照片。

基于「显微镜」新增的肤质检测功能
显微镜和超广角的玩法与 GT2 Pro 十分接近,超广角带来了 150° 的鱼眼镜头,显微镜则是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观察(猎奇)角度。
此前在 GT2 Pro 上,这一套影像系统可能还会给我带来许多的新鲜感,但重新上手 GT2 大师探索版之后,日常几乎把鱼眼、显微镜这些独特的功能抛之脑后,主摄和 2 倍几乎承担了 85% 的拍摄题材。
另外的 15%,其实是 5 倍这种长焦镜头所覆盖,但这也是 GT2 大师探索版的一个缺失之处。
相对设计、性能来说,影像并非是 GT2 大师探索版的强点,而是拿出了稍高于行业水准的主摄来打天下。它可能并不会适合所有人,但在功能性上足以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也算是个取舍。
 
不做「六边形战士」的大师探索版
在 GT2 大师探索版中,我提到了许多的「取舍」,比如性能与续航,屏幕与续航,充电和电池,以及相机焦段。
产品不断地做取舍,实际上是在表达产品的主张。GT2 大师探索版就是以跨界设计为基,不断在其他规格上做探索的产品。
纵使它在影像上有所舍弃,但它在设计、性能上做到了与众不同。做「六边形战士」类型的产品其实并不难,但一款产品能有独特的特质,以及有趣的主张表达才更为重要。
第一代的 GT 大师探索版,就是如此的一款产品,而新一代 GT2 大师探索版依旧没打算取悦所有人,而是坚持做与众不同的「大师探索版」。
最后,看完文章的朋友,是否已经对这款手机产生了兴趣了?点下方卡片,参与【糖纸众测】的新机体验活动吧。

点击「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