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过去一半了,你还好吗?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2-07-09 22:20:09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洞见muye

本文转载授自:洞见(ID:DJ00123987)



作家吴淡如在大学里学习外语时非常刻苦,室友每天只学半个小时,她决定每天最少要学两个小时。


然后内心窃喜:我每天念两个小时,一定会比别人念半小时学得好。


但没多久她就坚持不下去了,两小时太漫长,学习期间总会被各种娱乐活动打断。


反观室友“每天半小时”,进行得有条不紊,整整坚持了四年。

通过这件事,吴淡如明白了一个道理:


“重要的路程应该慢慢跑完,而不是刚开始跑得有多快。跑得过快,用力过猛,提前消耗掉耐力、毅力,甚至无法到达终点。”


变好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放平心态,循序渐进,才能慢慢走向优秀。


村上春树有一个习惯,就是规定每天只写4000字,400字一页的方格纸,每天写满10页,完成任务就不写了。


不管有任何突发状况,他都会坚持把任务量完成,绝不多做,也不少做。


这个习惯从1982年起,一直保持至今。


村上春树也因此稳定输出,成为持续二十多年的畅销书作家。


图/CC0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充满考验的长跑。


短暂的激情注定无法撑过漫漫长途,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你会发现那些有所成的人,其实只做了三件事:规划、坚持和自律。




从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到东北部的缅因州,被称为“美国大陆最长距离”。


这段3000英里的路程,地貌复杂,气候恶劣。



有一天,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做了一个实验。


他准备让三组人,走完这3000英里。


第一组,天气好的时候就走40~50英里,天气不好就一英里都不走。


第二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组人信心满满,计划每天走40~60英里,两个月走完全程。


第三组,每天不管天气好坏,只走20英里。


很多人以为前面两组会率先抵达终点,没想到,第三组在5个月后第一个到达终点。


吉姆·柯林斯调查后发现:


第一组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且为了偷懒,他们会降低坏天气的标准,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第二组很有信心,但急于求成,后来渐渐松懈下来,便失去了斗志。


而第三组人,他们有明确的规划,严格执行,不被干扰和诱惑,最终最快到达终点。


图/CC0


于是,吉姆·柯林斯得出一个结论:


做一件事情时,只要有正确的规划、强大的执行力和极度自律不被干扰,便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这就是“20英里法则”的由来。


优秀的人,不一定拥有过人的天赋,但一定高度自律,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毕淑敏曾在文章《暴风雨是个筛子》里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她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上课。


有一天傍晚,台风来了,暴雨如注,那时候电话还不普及,也没办法确认老师是否会去上课。


但毕淑敏还是去了,风雨很大,她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赶到了学校。


结果赶到学校,看门的老人告诉她,从老师到学生,除了你,没有一个人来。


毕淑敏感到很沮丧,也很委屈,老人邀请她进屋歇会儿。


老人看出了她心情低落,安慰她说:


“你以后会有大出息,这么多学生,就你来了。暴风雨就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往后,无论天气多么恶劣,老师是否会去按时上课,毕淑敏都会排除万难,坚持到学校去上课。


后来,毕淑敏坦言,是老人给了她自信,她将这种强大的执行力和极度的自律,带到了工作里,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图/CC0


《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路是走出来的,事情是干出来的,没有执行力,那么一切都是徒劳。


真正自律的人,都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用强大的执行力驱动自己在这件事上坚持。


一点点的坚持,离目标就会更近一步,细水长流的坚持,必然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很多人总会信誓旦旦立下flag:


一年要读100本书,结果每个月都读不完两本书,最后不得不放弃;


要瘦20斤,结果坚持跑步健身两周,终究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


要学习一项技能,坚持了没几天,又嫌时间太紧张,坚持不下来……


斯蒂芬·盖斯曾说过:“摆脱高期待值的心理压力,每天从做一些微小的,没有负担的积极行为开始。”


人生的目标,不要设定得太多太大,坚持不下来,跟原地踏步没有区别。


那些看似目标渺小,但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的人,最后往往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张艺谋刚进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底子非常差,同学们谈论的很多电影、很多外国著名的导演,他连名字都没有听过。


但他并不气馁,每天都很努力学习电影,现在北电的图书馆,仍可查到张艺谋当年的借书记录,他是借书最多的几个学生之一。


把书借来以后,他再整本挨着抄一遍,抄了整整三年。


每次观摩电影的时候,他就揣着一叠母亲给的医学资料卡片,拿着笔,看到好的构图,就在黑暗中迅速给画下来,光线、影调,什么都记。


一场电影看下来,记下几十个卡片,然后再回去整理。


四年间几百部电影,都是这么看下来的。


正是每天微小的进步,让张艺谋在毕业时完成了对其他同学的超越。


图/CC0


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有一段名言: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


“我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他为了达成目的,愿意付出多少汗水和努力。


一直向前走的人,结果不会输。




网上有个话题:“2022年过去一半了,如何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评论区有一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做让自己增值的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能进步1%,一年之后他的能力会提升38倍。”


“想要”和“得到”之间差的,就是做到。


请永远记住,自律不易,却能让生活变甜。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洞见muye,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