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在一起,是玩命啊!”在广东,他做到了…

百家 作者:广东共青团 2022-07-07 22:47:25
两年前的今天
2020年7月7日
在广东韶关核工业四一九医院
有一位国家功臣与世长辞
他的故事,我们不该忘记…

年过八旬
仍奋战在破解世界难题的道路上
隐姓埋名数十载
只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
献身国防一辈子
唯愿把毕生所有知识和智慧留给祖国
他说:
“特殊使命,死也要去完成”
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执着的信念

他就是被称作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
“炼铀之父”的王明健



1933年6月出生的王明健,从1955年在中南矿冶学院选矿专业读大学开始,便与原子能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还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在图书室看到了一本介绍原子弹的俄文小册子,就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王明健生前回忆说,他对自己说,如果中国有原子弹,就不会被人欺负了。他暗下决心,今后就搞原子弹研究。这颗小小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了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毕业他就走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原子能研究之路。

1956年7月的一天,一纸调令让王明健和另外10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位于长沙郊区的一个单位,直属国务院领导。到了单位之后,王明健才知道他们来这主要是从事原子能研究,这让对原子能特别感兴趣的他兴奋不已。

第二天,他便到化验室跟着苏联专家学习。虽然这对他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但通过刻苦学习,2个月之后他便学会了相关的知识。随后,王明健先后调到物探室、光谱室。就这样,从大学毕业后,王明健就投身于伟大的中国原子能事业。

1958年7月,王明健突然接到二机部的秘密通知,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宋任穷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不依靠苏联。而第一颗原子弹能否提前爆炸,当务之急便是解决原料问题。

当时我国整个核工业体系还处在初建阶段,没有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而制造第一颗原子弹又急需2吨二氧化铀做试验。

二机部决定,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下庄村建立水冶厂,要求在半年之内生产出制取二氧化铀的原料重铀酸铵(黄饼)来。王明健被任命为下庄309队十一分队水冶厂的厂长和技术负责人,肩负起了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虽然跟着苏联专家学习了一年,但是苏联专家很多对我们都是保密的,从来没提到过铀是从矿石里怎么提取出来的,流程、设备都不提,只跟我们介绍铀化学的一般知识、普通常识。”王明健说道。当时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说:“一般的天然铀矿石,能作为原子弹原料的成分只含千分之几。”

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夜以继日研究试验。有一天,王明健在澡堂洗澡时突然有了灵感:“何不试试给铀矿石‘洗澡’的方法提取铀?”

就这样,在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不锈钢和塑料的情况下,王明健从老一套炼铀方法中解脱出来,创造了最简单、最经济的从铀矿中提炼黄饼的方法,即简易炼铀法,后来也被人们称作“土法炼铀”。

带着这套工艺,王明健从北京来到下庄村,在当时广东韶关市翁源县委书记的帮助下,建厂房、通水电、挑人手,迅速把厂子建了起来,并在1958年8月底正式投产。

1958年底,王明健家中传来噩耗,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何谓“忠孝难两全”。

“当时我老家发来一封电报,说我奶奶病危要我回去,我是奶奶亲手带大的,我说我正在广东工作很紧张不能回来。后来又发来第二封电报,说奶奶死了。”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明健老人平静地诉说着,泪水却渐渐打湿了眼眶。


“我从小跟我奶奶长大的,跟我奶奶睡大的,可我还是没办法回去,这是国家大事啊!”王明健强忍着悲痛,对着电报磕了一个头,就又投入到了繁重的科研生产中去。

在这段紧张的时期,他带领着50余名工人日以继夜忙生产,晚上只能和衣而睡四五个小时,终于在半年后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而后,又经过两年半的苦战,下庄水冶厂生产了71.3吨的重铀酸铵,占当时全国土法炼铀的总量的67%。时任二机部部长刘杰说:“生产出了这一批重铀酸铵,为进一步生产核燃料,提前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王明健还发明了新型萃取剂(6092)用于纯化铀,这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起到了保障作用。

“和王明健在一起,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玩命啊!”助手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在试验中,王明建两次经历了含有核辐射的爆炸,身上多处被烧伤,险些丧命。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下庄309大队11分队的队员们也撤离了下庄。而因为要筹建更大规模的铀水冶厂,王明健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选择了留在下庄。

从1964年一直到1995年,王明健始终坚守在一线从事铀矿冶炼研究。期间,他解决了12项重大技术革新问题,实现了从不能生产、可以生产到超额生产的三大步。



就这样,王明健一直默默为中国的核工业发展奋斗着,他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1959年的全国群英代表大会,他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在1977年11月的全国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他被授予基建工程兵先进生产者称号。2008年,他被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勋章。

1995年退休后,王明健仍在刻苦学习,潜心研究化学上两道世界级难题,希望有生之年能再为人民作出贡献。

“那些岁月,我除了在实验室就是在工厂工作,我把青春献给了中国人民最需要、最辉煌的事业,为中国人民争了口气,我无怨无悔。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当你停止生存时,还能以你的发现、发明创造继续为人民服务,把知识和智慧留给人民。”王明健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

经历了两次爆炸以及长期的辐射暴露,王明健长期饱受着病痛的折磨,身体十分衰弱。但一提及伤痛,王明健就会有些愠怒:“不需要问这些,特殊使命,必须完成,死也要去完成。”


2019年2月,在病床上,王明健仍惦记着要把自己二十几年的推算结果公之于众。他把家人叫到身旁:“我解了一生的一道化学题,我说了你把它录下来,送给科学家,让听得懂的科学家少走弯路。”


几十年来,王明健对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作出的贡献闭口不谈。
2014年,庆祝原子弹爆炸50周年,国家“两弹一星”办公室找到王明健,问还有什么要求时,王明健挥挥手:“我没有任何要求,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无上光荣。”
尔加回忆,外公王明健生前,每年的7月1日都会和家人一起,为他最敬爱的中国共产党庆祝生日。直到临终前,还特别嘱托道:“为党庆祝生日这件事,以后就交给你了。”
受外公影响,黄尔加认为能入党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她在大一的时候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最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入党转正那天,外公连说三个“好,好,好”。
尔加看来,外公把为党庆生这件事托付给她,并不是要她简单地为党庆祝生日,而是希望她把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党忠诚的信仰传承下去。
黄尔加与功勋外公的红色传承



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自广州日报(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瑜;通讯员:邵轩)、韶关民声网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视频来源:韶关广播电视台
编辑:小米、羊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