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一起吃饭,一桌子菜,沈腾埋头炫小葱蘸酱,美得直吧唧嘴儿。一说东北菜,你可能听说过猪肉炖粉条、锅包肉、小鸡炖蘑菇,但酱并不出名。但在东北人的餐桌上,酱是那个当不了主角却不可或缺的存在。在东北人的家里,每到晚饭时间,东北妈妈端着一盆洗好的菜和一碗酱上桌,那是一顿饭的开场白。这碗酱也将贯穿整顿饭的始终,成为一桌美味被老婆孩子吃得所剩无几之时,东北爸爸们的下酒菜。不管桌上有鸡鸭鱼肉还是生猛海鲜,眼看着“大丰收”或“大地回春”上桌,一桌老小咔嚓咔嚓水萝卜黄瓜条一嚼,这顿饭才算圆满。当你跟一个东北人吃饭,如果他主动点蘸酱菜,说明这个朋友不简单。要么是真心实意跟你交朋友的实在人儿,要么是大风大浪都经历过、大鱼大肉都吃腻了的人生向导。在东北菜里,蘸酱菜就是永远的神。不仅在于吃它的场合,还在于它的包罗万象。听老一辈的人说,因为东北冬季漫长,从十月到来年五月,长达半年吃不到新鲜蔬菜,土豆萝卜大白菜成为东北餐桌上最常见的食材。但是上顿下顿吃搁谁都受不了,于是东北人发明了蘸酱菜。生吃,或者简单的焯水、蒸熟,既能最大程度保存食物的口感,又能用酱来调剂味道。从小葱黄瓜萝卜白菜,到土豆茄子菠菜茼蒿,大夏天吹着电扇就着酱能炫三碗水饭。当然,东北人对蘸酱菜的研究不限于这些常见的食材。野菜才是蘸酱菜的灵魂所在。据说,“疫情期间别人的解封是郊游露营,东北人的解封是上山挖婆婆丁。”别管平时是大金链子小金表的东北大哥,还是Gucci白貂的东北老妹儿,随着家里长辈的一声令下,都能在山林田野里找回东北人朴素顾家的天性。东北盛产大豆,东北人也最迷恋黄豆发酵的鲜香。在过去的东北,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口酱缸,决定着新的一年的生活质量。每到腊月,用上好的黄豆烀熟,搅成泥,做成长方体的酱块,用报纸包好存放。谷雨时节,将酱块怼碎入缸,撒粗盐,加水,放通风处发酵。“下酱”是每一位东北主妇都要掌握的基本功,酱块的发酵程度、下盐的比例都需要经验判断。因此,东北的酱做出来是一家一个味儿,手艺好的做出来的酱满院飘香,没经验的做出来的酱能臭出半条街。在东北,倒酱是一种神秘的宗教仪式。过去的东北孩子每天放学最重要的事就是去捣酱缸。有东北网友回忆,“我妈交代每天一定要打足一百下,连打三十三天,否则酱就不香了。我因为贪玩,打个几十下就跑了,也许是正好那年盐放少了,酱不好吃,差点被我妈打死。”可以说,东北人对酱的重视程度比对孩子高,这还体现在东北人对酱的用法的开发。在东北,以酱为基底,可以搭配不同食材。肉酱、土豆酱、豆角酱、茄子酱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还有茴香酱和韭菜花酱,爱的爱死,不喜欢的闻到那味儿能被当场送走。但在所有酱里,鸡蛋酱跟其他的不是一个级别,不只是因为鸡蛋酱香,更是因为它是每一代东北孩子独立的象征。在东北,学会做鸡蛋酱父母才放心让孩子去远行,意味着他们会照顾自己、饿不着。加班累了煮个过水面,周末闲了做个饭包,不只是果腹,更是对人生的经营。就说中国八大菜系里没有东北菜,东北人承认,因为东北菜的特点是胶黏、雀黑、稀能、齁咸,登不上大雅之堂。在东北,酱是和家连着的。东北人不论走到哪里,当地的菜肴再香,都得在行李箱里塞上几十包东北大酱。
东北大酱的有趣历史| 树叶天天要过河
蘸酱这事儿,要不就听东北人的吧?| 走吧网
给东北人一碗大酱,他们能蘸遍全世界| 穷游网
吃绿化带这事儿,东北人在行| 美食台
点击下方海报参与有关河流的图文征集
入选作品将刊登于《新周刊》杂志且获得相应稿酬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