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救经济!各地开始疯狂撒钱

百家 作者:销售兵法 2022-05-24 22:03:33

作者:迷人的X博士
来源:观点(ID:baobaobutong)


精准滴灌,好过大水漫灌。


当下的基本面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家统计局几天前发布的4月经济数据,让气氛变得有点压抑。我们来看几个数据——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1.1%;


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39.0%;


房地产开发当月投资,同比-10.1%;


进出口增速,较3月回落10.8个百分点。


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官方制造业PMI为47.4,较3月回落2.1个百分点,已经跌至荣枯线以下。



还有一个信号来自信贷——


信贷新增6454亿,同比大幅少增8231亿,居民贷款、企业贷款均拖累信贷走弱,反映实体融资需求较弱。


疫情影响下,企业经营受到影响,居民的花钱欲望也减弱了,4月的居民贷款减少2170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


一个个数据,构成了当下的经济基本面。


这是全国的情况,我们再看看来自地方的数据。


5月11日,深圳公布了一组数据。2022年1-4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309.8亿元,下降12.6%。


根据此前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共是1054.5亿元,也就是说4月份深圳的财政收入只有255.3亿元,同比下降44%


这事很快引起轰动。要知道,过去几年深圳的财政收入一直排在中国前三,2021年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同比增长了10.4%,非常强劲。


深圳只是一个缩影。从目前公布了财政收入数据的城市来看,有不少城市下跌幅度都达到30%以上。


▲图源真叫卢俊


这些杠把子的城市,普遍出现一般公共预算大幅下降的情况。


当然,财政收入的下降,有客观原因存在。


一是增值税留抵退税。2022年以来,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推出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


而增值税留抵退税刚好是从2022年4月份开始申报,这也是导致各地4月份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


除了退税,还有减税、缓税。例如深圳就实施了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减免“房土两税”等政策。


退了一大笔钱,很多钱又减免了或者还没收上来,各地的钱包可不就瘪了下来。


楼市,热风吹来


面对这样一个开局,再看看今年5.5%的经济增速目标,很多人坐不住了。


首先蹦出来的是央妈。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联手放了一个大招——



减20个基点,也就是说——


首套房利率可以降到不低于4.4%,二套房利率不低于5.2%。


在这样的时刻释放这样的信号,给楼市松绑的意味不言而喻。


一方面,4月的社融数据表现拉胯,房贷、经营贷都在减少,大家不愿意借钱了,反而开始存钱,摆出过冬的姿态。而把房贷利率降下来,借钱的成本低了,会鼓励更多人去借钱买房,从而起到刺激信贷扩张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过去一年多的严控之下,叠加疫情影响,楼市的萧条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房地产依然是贡献20%GDP、40%财政收入、20%社融存量的支柱产业。


关键时刻,夜壶总是要拿出来用一用的。刺激楼市,就等同于给大盘经济来一剂强心针。


闸口一开,楼市的热风很快灌进来了。


就在5月17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开启全面救市。


这信号非比寻常。要知道,杭州可以说是2021年楼市最火爆的地方,新房、二手房均创下过去5年成交量的最高记录。排队买豪宅、天价喝茶费、疯狂万人摇……这些发生在深圳的奇观一度在杭州上演。


但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如今也俯身救市了。过去的2022年一季度,杭州GDP同比增长仅4%,低于全国平均(4.8%)0.8个百分点。1-4月,杭州的新房成交更是同比下降超6成。


杭州,急需一场胜利来重振信心。而楼市,正是那个最好的突破点。


需要提振信心的远不止杭州。今年以来,16个强二线城市中,13个城市调控政策已经松动,一些大开脑洞的奇招更是频频出现。


郑州,鼓励老年人来投亲养老,这样一来,房子不够住的家庭,确实需要再购置一套新房。


东莞,近日连发七条稳楼市措施,其中提到“二孩或三孩家庭,允许新增购一套房”。多生一个娃,多张房票,生娃卖房两不误,高明。


无锡,滨湖区出了新政策,大学生可凭在读证明买房,有网友说“这是要把韭菜根都挖出来了”。


最厉害的还得数长沙,这个楼市调控尖子生,前段时间出了政策,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换句话说,租出去就算无房



为了救市,这些城市也是豁出去了,各显神通,极限内卷。


为了经济,撒钱


救楼市的热潮不断翻涌,但绝大多数人对此无动于衷。


有人计算了一下,首套房贷利率从4.6%降到4.4%,30年期的50万元贷款,利息可节省2万元,平均每天节省1.8元。



他们差的是这一块八毛吗?不,他们差的是几十万上百万的首付啊!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大家兜里没钱。


过去的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了11.1%,从化妆品、金银珠宝到汽车、家具,都降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创2020年6月以来新高。



工作都没了,哪来的钱消费?


很多地方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选择给大家直接“发钱”——消费券。


比如广东,要求粤东西北各市发放消费券不得少于500万元,省级财政给予每市500万元的基础补贴。


深圳率先响应,通过各大平台狂洒5亿购物消费券,包括4亿元购物消费券、6000万元餐饮消费券、1000万元文体旅游消费券、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释放消费潜力。


比如宁波,此前宁波市商务局发布消息称,将在4月28日至5月31日启动有史以来力度最大、覆盖最广的消费券发放活动,总投放金额超3亿元。


再比如长沙,4月26日,长沙市商务局主办的2022年长沙市四季主题促消费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上,长沙市同步派送共计超3000万消费券,涉及百货商超、餐饮等领域。


还有成都,5月20日,成都将通过云闪付发放成都“520”消费券促消费活动(第一阶段)消费券,财政资金规模1.2亿元,发动金融单位和商户叠加优惠活动,共计2.4亿元。


这不是个例,根据界面新闻此前的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全国至少有19个省份发布43项消费券相关政策,计划投放总金额超50亿元。


▲图源数据线SJX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是刺激消费,为啥要发消费券,不直接发钱呢?


这个问题,早在2020年发放消费券大潮的时候,就有经济学家给出答案——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在绝大多数的产业和领域主要是需求冲击。尽管供应冲击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它是一个非常次要的影响,只在相当少的领域表现出了一些压力。


换句话说,主要是消费者没钱,或者说有钱也不愿意消费。直接发钱给你,万一你转头存进银行咋办?


所以发消费券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券在手里,不用就过期了,只能拿去消费,不花白不花。


这样一来,消费起来了,很多企业也就活过来了,经济数据也能好看点。


尾声


过苦日子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引发共识。


5月14日,一场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引起了关注,参会者都是知名经济人士,林毅夫、李稻葵、刘世锦、余永定、黄奇帆、达利欧……


这些著名学者来自天南海北,但表达的意思非常一致——


不惜代价,拯救经济


方向虽然定了,但怎么救,也是个大问题:面对如今的情况,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何处?


我的答案是:保证企业和居民的现金流。


现金流维持正常对两个领域异常重要:一个是高杠杆的企业和个人;另一个是低收入群体和小企业。


情况分析清楚了,应对的策略也就出来了,那就是:减税降费+刺激消费。


而且,这两者必须形成“组合拳”。只有双管齐下一同出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快速把中国的经济救活。


在我看来,那些大量发消费券的城市无疑是聪明且勇敢的。说聪明是因为他们高瞻远瞩地看到了现如今经济的痛点并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说勇敢是因为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强大的财政实力。毕竟,这确实需要不少银子。


这些消费券的流通路径也很清晰:政府发放——消费者消费——企业兑换——政府回收。最终,消费者购买力提升了,企业的现金流得到了回血,市场慢慢动起来了,政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经济学上,其理论依据是「消费乘数」——


消费拉动生产,生产再拉生产,环环相扣,经济车轮自然运转起来。


当然,要让经济充分地涌流,减税降费也必须一起行动起来,只有两只手一起摆动,才能保持平衡,经济才能迅速回到常态。


每当陷入低谷的时候,我始终记得一句话——


纵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