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黑天鹅的出现,给普通人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医学科普看得多了。再好学一点的人,可能都能称得上“半个医学专家”。如今是医学科普活跃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医学知识的普及和迭代再次提速。我们可以通过短视频、线上问答、直播、图文等方式,尽情了解各种各样的医学知识。除了媒介的变化,更多的医学专业人士参与进来,纷纷面向公众进行科普宣讲。技术也让医学科普变得更有温度。最近,腾讯携旗下腾讯医典举办的一场线上医学大会,再一次让医学科普走进大众视野和行业的聚光灯下。5月19日,2022腾讯医学ME大会正式线上揭幕。该大会邀请了国内顶尖医学科学家共聚,围绕肿瘤防治、风湿免疫病缓解、心梗急救等热门领域,揭秘最新医学进展,以科普助力全民健康。
与会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卫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等。作为腾讯旗下专业医学科普平台,不同于市场上已有的医疗健康类泛资讯、信息流平台,腾讯医典自成立之初,就希望以小程序为核心载体,打造一个广受认可、细致专业的严肃医学科普工具,消弭医患信息不对称,在公众面临健康问题时提供可靠的指引。如今,腾讯医典已与5000多名院士专家、临床医生合作,覆盖85%以上权威医学知识,成为一座牢固可靠的桥梁,连接起患者(用户)和机构/医生,加固医疗资讯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在医学科普愈发火热的今天,还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一个好的医学科普平台又是如何炼成的?医学科普的大时代
毫无疑问,医学科普非常重要且必要。对于个人而言,好的医学科普可以弥补“信息差”,找到信任的医生治疗疾病,省去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从医疗系统的角度来说,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一环扣一环的流程非常复杂、精细,好的科普可以成为“知识引擎”,帮助用户在医疗资源可及性较高的今天,精准连接到所需资源,让整个系统运转更高效。但做医学科普,提高公众医学健康素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疾病不同,治疗方法可能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疗法。医学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医学术语层出不穷,医学科普很容易陷入枯燥晦涩的境地。这就需要科普人员有很深度的理解和认知,基于“用户视角”进行表达和讲解。特别是普适性的医学知识,科普专家只能不断提醒,引起公众的关注。与之同时,严肃类医学知识如何更为人们所关注,连接到需要的人群,至关重要。疫情“黑天鹅”加速了这一进程,为医学科普打开了新局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疫情期间,人们能进医院的机会变少,于是纷纷转向线上学习或咨询医学知识。实际上,一次在线咨询相当于完成了一次个性化的医学科普。在疫情时期,公众有了更强烈的意愿去了解、学习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从而保障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和安危。腾讯曾发布一组数据:2020年底至2021年第一季度,大约92%的互联网网民看过医疗健康类资讯。
随着严肃医学科普从重症慢病为主,延展到防疫和公共卫生。科普的普适性大大提高,同时也能反哺到公众对于严肃医学内容的信息获取和甄别能力,形成有效循环。“公众科学认知的建立可以在应对重大健康问题时,形成坚实的’防护网’,最终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前临床医生、腾讯健康高级副总裁、腾讯医典负责人吴文达表示。
医疗科普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长效处方”,为公众提供长期的医疗教育和健康顾问。医学科普这件事情很难,但是依旧有一直不放弃、坚持探索的前行者。腾讯医典就是这样的典型探路者。如果把“医学科普之难”比喻成一种疾病,腾讯医典又是如何具体“对症下药”的呢?总体而言,它从内容、渠道和服务承接三方面进行突破。首先在内容上,坚持正本清源。内容是科普牵引医疗资源精准匹配的基石。腾讯医典以权威内容为基础,建设互联网医学科普,让良币驱逐劣币。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互联网上构建权威医学知识库,让权威医学科普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跑过谣言。“这也是腾讯医典成立的初衷,让科学在互联网上扎根。”吴文达表示。为此,腾讯医典沉淀下来一整套严格的内容生产流程。还原真实医疗、生活场景进行内容规划,聚合权威医学专家进行内容生产,再由医生和编辑进行多重审核,并根据最新医学进展和用户反馈,不断迭代。
第二,传播路径上,不同于以往流量导向、算法推荐、打造“网红”的模式,腾讯医典坚持以小程序、视频号等社交化方式,推动科普的传播和触达用户。“我们希望帮助医生建好科普朋友圈,从身边的患者做起,将最需要告诉患者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医患之间形成更紧密、良性、有价值的连接,消弭信息鸿沟,建立互信。”吴文达介绍。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医生降低创作门槛,腾讯医典还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开发的能力,通过素材模板,图片转视频等实用工具的提供,帮助医生拿起手机,就可以快速做科普,有效提升创作效率。第三,随着疫情催化下,科普从窄众变成高频需求,如何助推医学科普走向“深水区”,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提供层面上,而是牵引用户实际行动,尤为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涉及到生活方式干预的话,医学知识所要涵盖的领域非常多元,且见效周期长;此外,科学上所倡导的健康习惯,往往与人本身基因里的偏好相悖,比如对高热量、重口味食物的喜爱等等,因而充满挑战。”吴文达指出。对此,吴文达认为,医学科普不仅成为一座信息孤岛,而是与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合作,将知识真正嵌入到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通过不同的触点和干预,真正推动用户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变,解决当前的重大健康问题。以“消除宫颈癌”为例,一方面腾讯医典可以通过图谱化医学知识的提供,推动用户产生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的意愿。另一方面,腾讯也与专家团队合作,组建区域网络阴道镜筛查服务系统,以AI的方式,助力提升基层医院筛查技术水平,让公众参与意愿与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能够打通,这也是腾讯医典接下来的攻坚重点。
医学科普的一盏灯塔:为什么腾讯坚守住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众科普也是如此,医学科普更是绝非一日之功。不只需要一场场大会,更需要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医学科普从窄众内容转变成为高频需求,医学科普赛道再次起风。与此同时,互联网医学科普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迭代升级。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交流手段,运用在医学、卫生、健康上,能够帮助人们更便捷获取信息,主动基于医学原理维护和增进健康,并更具备与专业人士交流讨论的能力,促进形成新的人际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这样说道。而当一些同行者陷入流量的泥潭,频频掉入互联网流量的变现思维怪圈时,腾讯以一种克制冷静的形象站在了另一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可能“佛系”最合适不过了。腾讯医典回归科普本身,充分保证内容权威、公正、客观,成为医患的连接纽带。而腾讯医学ME大会,更像是医学科普的一盏闪亮常驻的灯塔,其中包含了先锋医学科普、健康常识教育等,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提供一剂“良方”。
具体而言,在腾讯医学ME大会,院士名医亲自下场做科普,能帮助公众对前沿医疗科技有更全面的认知;通过顶尖专家示范作用,也将带动更多医生投入科普创作,让专业回归科普本源。
在这样的医学精神启蒙下,公众也随之构建起科学思维,逻辑化、系统化地思考自己遇到的健康问题,保护自身和家人健康。腾讯医学ME大会也成为一个契机,让腾讯医典与更多机构合作,共同探索互联网科技与医学的融合。
腾讯以科技向善为愿景,医疗健康作为大众民生最息息相关的领域,也为腾讯所关注。以科技的力量,帮助大众获取最权威的医学知识、了解最先锋的医学进展、获得更温暖可及的医疗服务也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责任。
当每个人都对卫生、医学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整个人类群体将实现更高层次的健康。而它反过来又会反哺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正如王辰院士所说:“医学卫生健康和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人民福祉有着密切关系。人类要想真正健康,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健康,还要考虑周围人群、生态和环境的健康,即健康大同(On Health)。”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