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地产行业裁员,不是外界想象的30%-40%,而是多次30%的叠加。”
曾在地产公司做HRBP的柯柯告诉职场Bonus,地产行业人员需求正在大幅缩减,许多项目负责人只能转岗成专业条线负责人,薪资折半。因为难以找到新的、合适的工作机会,这些通常背负着高额房贷的地产从业者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薪资骤降。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万科集团2022年会上的发言,佐证了这一现状——地产行业到了“黑铁时代”,福利、补贴等要跟“黑铁时代”相适应。郁亮本人2021年领取税前报酬154.7万元,同比下降约9成。但此前,中国房地产已享受了20年“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从1998年至2021年,全国住房均价从2000元攀升到1万元以上,涨了5倍;一线城市房价从三、五千元攀升至6-10万元,涨幅达10-15倍。行业红利造就了众多房地产巨头和首富,楼市高热的2017年,房地产行业包揽胡润百富榜前五中的三席。在这些年里,土木工程、建筑等专业成为热门,毕业生涌入高薪、有前景的房企。当行业红利消退,步入勒紧裤腰带的“黑铁时代”,这些已经踏上房地产职业征途的职场人,以及站在行业边缘观望的年轻人该何去何从?受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增加影响,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了上升,直接冲击了银行盈利状况。在“大环境这么差,要进银行谋‘稳定’吗?”一文中,职场Bonus呈现了银行红利消退后,银行从业者的现状与抉择。这周,让我们一起探究在房地产“黑铁时代”,职场人如何寻找新的事业可能。我们访谈的4位职人,既有转行成功,收入翻了3倍的,也有在行业中找到了能够长远发展的稳定一隅的,希望他们的经历能给你启迪。我2019年应届毕业,进了某头部地产公司总部做人力管培生,当时的想法是:趁着行业红利,在区域裂变的时候,成为区域人力负责人。其实在地产行业红利期,实现这个目标很有希望。刚入公司时,我见到很多管培生3年成为经理、项目负责人,买房买车。但像我这样2018年之后入职的就比较惨,没赶上红利,又遇到了缩减,发展受限。因为地产板块收缩,公司的区域数量在减少,总的储备人选和待岗的区域总监却非常多,人才梯队储备已经饱和。另一方面,经费、编制都在收缩,人力工作更多偏向优化、维稳。我感觉作为地产人力的职业发展受限,就考虑换工作了。虽然HR是全行业通用职能,但真想换工作或者转行也没那么容易。在企业总部,HR的工作是战略性、体系性的组织建设;而在一线,HR则负责招聘培训、人才发展等执行工作——总部与区域所负责内容差别较大,总部同事在跳槽时往往更具优势。我去年10月开始看工作,期望进一家平台比较好的互联网企业。因为互联网行业组织发展、变化快,比较有利于人力发挥专业能力。我从总部人力出来,专业背景比较好,所以即便在就业形势下行的情况下,还是陆陆续续拿到了一些头部互联网、车企的offer,只是待遇或平台不是特别符合预期。现在地产行业出来的人都会被压薪,特别是像我这样工作时间不长的。一直到现在这家头部互联网大厂给了我offer,薪资也小涨了一点,我才过来了。这个时候进互联网会有稳定性方面的担忧,但人力这个部门相对稳定,而且与地产行业不同,互联网的裁员,不是因为行业收缩,而是因为组织调整和业务变化,整个行业的体量仍在增加,所以我还是选择在这时加入。现在在大厂,我感觉企业文化跟之前在地产明显不一样。之前结果导向,现在偏人文导向,更关心组织的清晰、透明以及创新力,我很认同这样的文化。还有意外之喜是,本来已经做好996的打算,实际却缓和很多。目前的未来期望是,地产总部的经历和互联网背景的叠加,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走向人力管理岗位。回想入行的时候,其实我知道地产行业在过冬,但作为双非一本的学生,我没有更好的选择。即便能够进这家头部地产公司,也是因为在实习中表现特别好,才获得了破格转正的机会。当时可以在公司的人力和销售两个部门间做选择,我选择了人力,就是觉得地产销售已经严重受到行业下行的影响,而人力之后转行会更有机会。当下的职场环境不太景气,但我一直在往上走,也离不开一直以来的选择和努力吧。从地产转电商,收入翻3倍
我2019年毕业,那时找不到工作,在老师的推荐下进了地产公司,做房地产策划,具体内容是和广告、活动、印刷、网推等公司一起,推进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宣传活动。在地产公司的一年里,我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每天经历的事情都不一样,实现了一个新手飞跃式的成长。但相应的,工作强度很大,早晨睁眼到晚上睡觉都在回消息,项目开盘的时候尤其忙,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2点,第二天早晨9点起来继续上班。然而,这样的忙碌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公司项目持续亏损,各种人员涨薪计划提出又撤回,我从入行到辞职的一整年都没有涨过薪,萌生退意。2020年,疫情爆发,让本就堪忧的地产行业雪上加霜,且整个大环境都很差,为了换不换工作的事儿,我担忧、惶恐地纠结了三个月,疫情降薪给了我最后一击,让我决定转行。我本科学的是电商,也认为电商行业还在上升期,决定转向电商。但我没有立刻辞职,而是一边用业余时间学习,一边骑驴找马。每天晚上下班后,我都会看电商相关视频来建立行业基础认知,学习电商工作的内容。但没有经验转行真的很难。当时正处在疫情顶峰,两个月内我投了100多份简历,获得的面试机会只有5个左右,还基本都是让我做客服的。对疫情的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对行业的担忧、找不到工作带来的打击都让那时的我很痛苦。庆幸的是,我没有放弃。2020年4月,一家电商公司的老板看了简历,直接打电话让我去上班。现在,我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年,一直记得并感谢老板当时给我机会来到这个行业发展。现在的工作是标准的朝九晚六,不加班,领导没有怪事,很多地方为员工着想,团队年轻化,工作氛围非常nice。收入上,刚进电商行业的时候比较低,现在已经比在房地产的时候翻了近3倍,仍有很大上涨空间。我的规划是,未来1-2年,完善自己对行业的认知,第5年,出来自己创业。如果要从地产转行,还是需要先了解清楚要去的行业与自身是否匹配,慎重考虑。当前的电商行业比较饱和,没有增长,但也没有下滑,现在还想入场的话不算晚,只是没有以前容易了。而且大部分电商都是单休,工作强度不低。我上大学的时候,土木工程还很吃香,所以学了这个专业。毕业进了一家建筑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编写施工类的技术方案。刚工作那段时间,对工作有点抵触和失落。其他同学都光鲜亮丽地坐在办公楼里,可我在工地现场艰苦奋斗。动过转行的念头,但与大部分其他行业同学的收入比较,我的收入确实更稳定、也更高一些,在上海市算中上水平了,因此坚持了下来。现在入行这么多年,更不可能转行了,机会成本太高,也很难。工作三年,我跳槽进了一家头部地产公司做项目管理,负责工程进度、质量、成本费用等的控制,工作压力会大一些,但平台更大、收入也更好。地产行业一直以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前十名的公司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约30%,前100名占到了约60%。虽然目前行业面临周期性波动,但像我所在的,头部企业在华东和长三角的重点开发区域,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没有发生裁员和降薪的情况。但现在的压力会比之前大一些,内卷严重些,我们的季度工程质量安全评估标准每年都在提升,而管理的费用和支出一直在收紧,以前的一些员工福利,现在就砍掉了。不过最近疫情期间,我们还是发了物资大礼包,荤素和牛奶都有。我始终觉得,虽然地产行业的增长不会再像之前的20多年那么迅猛,利润也会下降,但它始终会是社会的支柱产业,规模也在继续扩大,只是走进了更加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我自己会在这个行业继续往上走,不会进行大的转变。对于应届生来说,如果没有其他更喜欢的方向,地产行业依然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在公司、平台的选择上,需要更加慎重。当然,现在整个行业规模收缩,招人少了,要求也高了,以前普通本科生就行,现在至少是985研究生才能进我们公司。求职碰壁,
在创业项目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言书 42岁 地产媒体从业15年 离开一线回乡创业去年被裁员的时候,我很意外。我是创业期就加入这家海外房产媒体,拿到了期权的老员工,还是内容部门的负责人。我参与了这家公司从0到1的内容搭建,见证了它成为业内认可的头部媒体,但我的离开,只用了半个小时——开员工大会通知后,立马办手续,签字走人!然而,我理解公司的处境。受疫情影响,去年海外房产受到致命打击,海外房产媒体运营艰辛,只有断臂求生。我2005年毕业进入地产媒体,中间换了3家公司,一直在这个行业没有离开。去年面临裁员时,我41岁,上有老,下有小,一下没了工作,压力很大。庆幸的是,几年前想换房没换成,手头上有点积蓄,不然真的不知道怎么渡过一劫。形势逼人,抱着没有资格挑三拣四,有一份工作就行的心情,离职第二天,我立马开始找工作,陆陆续续面试了各行业的新媒体职位(没办法,这是当前最火爆的岗位),却发现薪资最高也只能给到15k,而之前在地产媒体,我的薪资已经有20k。更为残酷的是,媒体行业发展迅速,我之前在地产媒体和传统媒体工作的经验,没有想象中那么有优势。找工作的第二个月,我收到了一份宠物行业企业的offer,给他们做新媒体。薪资比之前降了1/4,开始上班以后落差更大:单位在郊区,每天上班,别人都从郊区往市区赶,只有我逆行;公司管理制度很严格,之前最多写周报,这家公司写日报;公司新媒体基础也很差,能够提供的预算和资源又非常有限。综合考虑,我选择了离开。去年10月,我又拿到一家专业服务业新媒体公司的offer,条件是试用期只拿稿费,之后才算正式员工,享受正常待遇。考虑到稿费标准不低,且行业前景不错,我勉强接受了。但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很难沉下心来适应这家公司长篇大论的写作方式了。而且,就算在这里做下去,以后仍然要面对下一步怎么发展,往哪里走的问题——打工人难以摆脱的宿命。因此我又一次离开了。到这时,我已经在家半年,推掉了两次工作机会,很奢侈了。再找下去,或许迟早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我不可能一直这样“挑三拣四”地浪费下去。一直打工也不是办法,我决定趁自己还没老,还可以搏一搏,尝试做点自己的事情……我是广东人,在广东不仅自己熟悉,也有亲朋好友帮衬,就回来了。回来后,正好有朋友的实体项目缺传播方向的负责人,考察以后,我决定入伙。现在项目基本已定,家人也将回广东,在二线城市定居。离开待了20年的上海,我没有很舍不得。比起在一线城市打工,现在能做点自己的事情,我觉得更安定。新环境、新机会带来了很多全新的尝试,以及消失已久的新鲜感,我很庆幸这次选择。2005-2021,我经历了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也亲身感受了它的落寞。其中最幸运的,是在2010年凭借自己对房地产的了解,以2万每平的价格买到了上海的学区房,成功上车,也因此能在失业时少了许多被经济压迫的困窘。回顾自己的经历,我深感外面的世界很大,即使地产行业下行,还有其他行业。危机总是并存,如果及时转换思路,就会发现新的机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爱尖刀 立场
本文由
36氪发表,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爱尖刀 )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s://www.ijiandao.com/2b/baijia/42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