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狲:每平方厘米9000根毛,我不胖谁胖!

百家 作者:果壳 2022-05-03 20:24:04

兔狲如今已经是猫界顶流,无数人沉迷于它那毛茸茸圆滚滚的身子和丰富夸张的表情无法自拔。


在给河西走廊的兔狲做个体识别的时候,大猫时不时丢两张兔狲照片在群里:这俩是同一只不?


我盯着它们看了几十秒后果断摁下了放弃键,而这只是个开始,大猫已经盘算着多抓几个人来接手这个瞎眼睛的绝活。


大猫呕心沥血做出了一张兔狲个体识别表


看多了兔狲脸之后,我不禁疑惑起来:兔狲这玩意儿怎么越看越觉得没有点猫样儿呢?


尤其是它那个耳朵——别的猫耳朵都是长在头顶上边两侧,兔狲的耳朵却是贴在脑袋两边,加上非常平坦的脑门,显得它的头很秃。


据说它的拉丁名 Otocolobus manul 中 Otocolobus 的意思就是“丑陋的耳朵”,这也算实至名归了,不过长成这副模样的好处就是不会和其他物种混淆。


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微妙表情们


奇怪的名字


manul来自蒙古语,意思为“小山猫/野猫”。它有一个好听的别称 “玛瑙”,大概就是manul的音译。


兔狲的英文名Pallas’s cat,来自在 1776 年首次向全世界介绍它的德国博物学家Peter Simon Pallas,科学家起名可真是任性啊。


它的中文名“兔狲”就很令人疑惑,明明是个喵星生物,和“兔”、“狲”有啥关系呢?而关于它为什么得名“兔狲”,众说纷纭。


像兔子吗?


在一篇名为《“兔狲”理据考》(王洁,2018)的文章中,记载了“兔狲”来源的几种说法:


1. “兔狲”是突厥语系中“tursun”的音译,意为“站住”,传说古代的牧民在发现兔狲时会脱口而出“tursun”。但这一说法在突厥语族的各主要语言中均无法考证,且牧民若要猎取兔狲,大喊这种方式显然会吓跑它。作者认为这一说法理据不足。


2. 在蒙语中,猞猁被称为“猞猁狲”,兔狲形似猞猁,且捕食鼠兔,故拆猞猁狲组词(捕食对象是动物命名的角度之一,比如鱼鹰)。


3. 在清代和民国的一些记载中,出现了“兔儿狲”的用例,“兔狲”很可能是由“兔儿狲”删略而来。而“兔儿”并非指猎物,而是用以状形,“兔儿”体态短胖,“兔儿狲”的依据为“兔儿般体胖身小的猞猁。”在维吾尔族语里,“兔狲”意为“兔形的猞猁”。


猞猁:哪里像我???


作者认为最后一种说法是比较靠谱的:人们通常会以比较熟悉的动物体型来比拟不熟悉的猫科动物体型。


至于真相到底是哪一个,已无从证实,我只能说不同的说法都有它的道理。


丑陋的耳朵


兔狲的丑耳朵被它的命名者作为标志,但这并不妨碍它红遍大江南北。


它的耳朵长成这样也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兔狲生活的地方少有遮蔽,平坦的脑门和位置较低的耳朵,让它们不管是静止还是移动的状态,都能保持更好的隐蔽效果。


而且它的这对耳朵虽然丑但非常好使——每个听泡体积达1.22立方厘米,比同等体型的其它猫科动物大1/3(除了听泡达1.91立方厘米的沙猫)。


与沙猫不同的是,兔狲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如果耳朵长成沙猫那样高调,可是要被冻掉的。


兔狲邪魅一笑:四舍五入我可以没有耳朵 | ©joke kok


伪装高手


兔狲居住于开阔的多岩石地带,灰色的、带有浅浅的黑纹的皮毛,能够很好地与周围的裸岩融为一体。


它们的毛色还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冬毛长且浓密,颜色更浅,末端呈白色,看上去就像覆盖了一层霜雪。到了夏天,它的毛发颜色会变得更深,呈灰褐色甚至赭色,斑纹也更加明显。这都与它们居住地环境色彩的季节性变化同步。


在不同的分布区,由于环境的差异,兔狲的皮毛也呈现出从灰色到深黄色等不同的颜色。


眼力题:兔狲在哪里?| ©S. Ross


最长最密的毛


兔狲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胖乎乎的,但实际上它并不胖,兔狲体长46~65厘米,体重只有2.3~4.5kg,和个头较小的家猫差不多,它只是毛太长了。


兔狲拥有猫科动物中最长、最柔软致密的毛,每平方厘米皮肤有多达9000根毛发据说人的头发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厘米200-300根,我可能还不到这个数)。这简直就是天然的蓬松松软乎乎的优质棉大衣,高原极端寒冷的天气也不用怕。


它肚子和尾巴的毛发尤其长,这让它们在雪地里匍匐躲避或前进的时候都可以很有效地保持体温。


本狲毛厚不怕冷 | Altai Republic ©Denis Malikov via sibnet.ru


又怂又凶


兔狲可能是所有猫科动物中最不擅长奔跑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俄罗斯科学家凭两条腿轻易就追上了四条腿的兔狲。


可能因为大多数时候跑不赢,兔狲发觉威胁时,会摊平身体紧贴地面,一动不动地假装自己是一块石头来躲避危险,看起来很怂。


看不见我.jpg


但事实上兔狲正如它时刻露出的凶狠表情一样,并不是友好的猫,而是野性十足的猛兽。


它的主要食物是鼠兔(占食物构成的50%以上)和其他小型啮齿动物、小型鸟类。它们也会捕食野兔、刺猬和幼年的旱獭,还会挑战体型更大的鸟类甚至是猛禽,偶尔也吃蜥蜴和无脊椎动物。


遇到抢食的猛禽兔狲愤怒暴走 |  ©拍鸟的亦诺


它们是杀伐果决的肉食者,在受到冒犯时也绝不示弱。


大猫的旧文里提到过这样一段故事:几个开车去内蒙的鸟友无意中闯入一只兔狲的领地,那只兔狲(可能是正在带崽的母亲)先是钻进车底冲撞,大家打开车门查看时,这愤怒的小兽竟然冲进车里咬人,最后鸟友只得用衣服裹住它丢出去,然后开车逃之夭夭。


看这样子像是好惹的主吗?| ourplnt.com


发情期很短


雌性兔狲的发情期只有26~42小时,如此短暂的时间,可想而知兔狲要想繁殖成功有多么艰难。


在繁殖期雄性兔狲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求偶和交配,有记录显示,一只雄性兔狲在14天的繁殖期内体重下降了22%。


雌性的妊娠期一般66-75天,每胎平均产仔3-6只。这个产崽数不算低,但兔狲幼崽的夭折率很高,独立生活之前的平均死亡率高达68%。


兔狲幼崽会在4~5月龄时开始独立生活,但长大后的兔狲也时刻面临着捕食者(大型猛禽、家犬、狼、人类)和竞争者(獾、赤狐)带来的生命危险。


对蒙古兔狲种群的研究显示,即使在活过第一年的兔狲个体中,存活至3岁的几率也只有50%。


带崽的兔狲 | bnhc.org.uk


圆形瞳孔


能在猫科动物里喜提表情帝称号,兔狲靠的可不仅是那独特的脸,还有它的眼睛。


家里养猫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猫的瞳孔会在光线比较强的时候眯成一条竖缝。而兔狲的瞳孔收缩后,就成了一个小点儿,看上去格外滑稽。


在所有的猫科动物中,只有不到30%的物种拥有圆形瞳孔,包括虎、豹、雪豹、猎豹、金猫……以及,兔狲……


这里兔狲简直像乱入的好吗?人家一个个可都是猫中翘楚,兔狲与它们相比可太弱了呀。


兔狲何德何能,拥有与豹大王同款瞳孔?


相关研究表示,白天活动的主动追击型捕食者,瞳孔通常是圆形的。这与大多数猫科动物的习性不符。


兔狲虽然也会在白天活动,但它的觅食活动主要集中在清晨和黄昏以及夜间。


兔狲捕猎通常采用伏击的方式,但它也会主动追击猎物,圆形的瞳孔或许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捕猎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捕获率。


夜晚的兔狲目光炯炯,是荒漠里霸气十足的猎手


缺乏研究


兔狲能够出圈走红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它集“萌”与“凶”一身的长相,它有太多奇特之处,小小的身体藏着大大的能量。毕竟如今生活不易,大家都需要吸一吸神奇的动物来治愈一下。


好吸归好吸,但是接下来我还是想老调重弹提一下一些严肃的问题:成为网红的兔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关注,是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前途一片光明,生活在野外的兔狲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全球有50%以上的兔狲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但关于它们的生态学研究很少。


在中国西北的荒漠里,两只小兔狲在洞口玩耍


猫盟在月捐人支持下进行的西北小猫项目,关注对象之一就是兔狲。


目前为止,猫盟在甘肃张掖的野外工作已经完成三次,我们非常幸运地在荒漠里拍到了兔狲,也亲眼看到了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它们令人担忧的未来——


在地保护工作尚未到达之地,它们长而柔软的皮毛可能仍被盗猎者觊觎;当地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牧草会进行灭鼠活动,兔狲是灭鼠的重度受害者之一;在离它们的栖息地很近的地方,风力发电设施拔地而起……


或许它们能够逐渐适应风电场,可是谁知道呢?


我们目前尚不清楚那里的兔狲种群现状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威胁到何种程度。


严苛的疫情管控之下,野外工作的执行变得艰难,保护又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急切地想知道更多河西走廊的兔狲生活的秘密,希望能在五月顺利再次见到它们。


作者:小小崔呀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猫盟CFCAID:felidchina),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