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现“换脸”诈骗:和你聊天的朋友可能是骗子
一个正在跟你视频的“朋友”,可能是个诈骗分子,你能想象吗?可能有小伙伴要调侃了:因为视频不能作假,所以....
别说视频了,在现代社会,耳听眼见都不一定为实。随着深度合成技术迅猛发展,可以实时生效、作用于视频聊天的AI换脸技术早已出现,有人因此上当受骗。
▷一些APP支持视频AI换脸
据新华每日电讯,浙江省陈先生报案称自己被“好友”骗了将近5万元。原来,是骗子使用AI换脸技术,利用陈先生某好友的社交平台此前发布的视频,截取了面部视频画面并进行“换脸”,继而对陈先生实施诈骗。
据报道,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伪造他人人脸动态视频,因制作简单,合成动态视频一个仅需2元至10元,并且还能用以注册手机卡和支付账户。
至于不法分子所使用的的照片、声音等“物料”,都是非法手段获取或有偿收购而来。并且这是一个“刷脸时代”,我们的人脸信息难免出现泄露的情况。
只需要少量的音视频样本数据,就能合成人工审核都难辨真假的伪造音视频,从而进行精准诈骗,或者销售、恶意传播技术换脸不雅视频,这些视频还能够被用于一些支付平台进行贷款套现。
不仅如此,不法分子还将合成软件的相关教程放到网上售卖,整套软件及教程价格有400元、800元两档。
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照片等静态信息易被篡改有所警惕,但对声音、视频等动态信息的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
再加之“伪造”合成技术升级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这对人脸、声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形成巨大挑战。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章第二节第二十八条提出,生物识别、医疗健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
2022年3月20日,《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及时推动将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
意见要求,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开展科技活动不得危害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不得侵害人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人格尊严,不得侵犯科技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资助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科技活动。
可见,在法律层面,国家正在逐步完善相关的监管体系,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群众人格尊严。
最后提醒大家,请勿轻易向他人或APP提供自己的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不过度在社交平台分享清晰可见的动图或视频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网络转账前务必核验对方身份,一旦发现有异常,及时报警。
编辑:崔崔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72007
- 2 女子穿板鞋爬山回家脱鞋时被吓一跳 7990636
- 3 张雨绮 为了讨大家喜欢才穿成这样 7803936
- 4 2024 向上的中国 7720961
- 5 72岁老人3年拍100部短剧 7604146
- 6 免费升级宽带后家里成“电诈中心” 7586129
- 7 90%烧伤男生父亲:对方让我高抬贵手 7484980
- 8 9岁女孩胃里取出直径4厘米头发团 7325829
- 9 春熙路不能随便开直播了 7254431
- 10 男子网贷1000元3天内需还2000元 711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