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9.9,神仙阵容,这片才是国产最强王者!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曾有这样一群人,用他们的热血与求知在百年风雨之中铺就了一条艰难而伟大的生命之路。如今他们年事已高,我们有幸通过前辈们的亲身讲述,共同聆听那一段动人往事……
——女同事说
文章来源:乌鸦电影(ID:crowmovie)
作者:写字的乌鸦
01
人生永远是逗号
1955年的某天,北京儿童医院的妇产科,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新生儿。
这个孩子患有严重的“脑膜膨出”,看起来像是一个先天畸形的双头婴,而且孩子不能自主呼吸,出生即病危…
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医疗水平极其有限,面对如此重症,医生根本束手无策。
经过沟通,家人做出了弃疗弃养的决定,顺手把孩子丢进了垃圾桶…
正当工友打扫卫生时,屋内传来了哭声,工友凑到垃圾桶前,发现正是那名弃婴,在哇哇啼哭。
被医生“判死刑”的孩子,居然活了!
护士长得知后,依然愁容不展:孩子是活了,但要怎么救治呢?治不好又该咋办呢?
万般无奈下,护士长找到了隔壁小儿外科的医生。
没想到,这医生瞅了瞅孩子,异常淡定地说:这好办,剌了它不就得了吗?
护士长将信将疑,把孩子交给了他。
手术一周后,孩子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平安度过了危险期,“双头婴儿”的故事,一天内传遍了北京城,北京儿童医院的小儿外科,从此名声大振…
这位医生,正是我国小儿外科的“拓荒者”,张金哲。
他那一句轻描淡写的“剌了它”,背后却是道不尽的辛酸往事。
彼时,14年抗战接近尾声,诸如白喉、猩红热这样的恶疾,在新生儿群体间肆虐。
平均每5个新生儿,就有1个死在襁褓中…
更令人扼腕长叹的是,新中国没有小儿外科,无数患儿,只能在病痛中,等待死亡之日的到来…
阅尽疾苦的张金哲,毅然扛起了组建小儿外科的重任。
但,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新中国连一根小小的硅胶管都买不来,更别提各种先进的医学术式了。
“白手起家”,谈何容易…
没器材,没经验,没教材?那就自己钻研摸索!
比如,当时患上先天性巨结肠的孩子(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导致肠道不蠕动、不排泄),一两年后便会死去。
国际上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残忍程度令人咋舌:通过手术切除坏死的小肠,然后封闭肛门,在肚子上造个瘘以供排泄,前后要进行3次手术…
张金哲的患者里,有不少穷苦人家,一听要给孩子做瘘,当场就决定放弃治疗…
张金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决定找到不做瘘的医治方法!
于是,他埋头在家,敲敲打打,一遍又一遍,从钌铞(门窗搭扣)获得灵感,造出一把手术钳子,实现了不开腹不造瘘,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此后,这间面积仅4㎡的“张氏小作坊”,诞生了50多项发明。
这些张金哲日夜琢磨出来的器械,不仅没有申请专利,还无偿向全世界推广…
而今,医治过万余名儿童的张金哲,已经101岁高龄,他依然活跃在一线,授课、看诊、查房…
一生都在造福儿童的张金哲,愿景从未改变。
“我们的目标是:儿不痛,母不悲。”
02
只要病人有需要
1937年,炮火连天,民不聊生。
上海的棚户区,放眼望去,到处是一派破败景象。
一个幼小的身影,常常奔走在这里的街头巷尾,年仅9岁的她,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跟随母亲,昼夜不分,为穷苦人家的产妇接生…
那时的法租界,四周围着重重铁丝网,租界内的口粮需要配给,常常不够吃,于是就会有人来贩米。
有天,一个背着大米的农民,想要进入租界,却被守门的日本兵拦了下来,日本兵用手里的枪把,狠狠击打农民的头部,鲜血顺着太阳穴直往下淌…
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她看到。
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她撂下自行车,径直走向那名日本兵,一把抢过枪杆,农民趁机得以脱身,日本兵只能瞪大双眼看着她,气不打一处来…
这个小女孩叫顾复生,幼时的“任性”,注定了她的一生,是不屈从、不认输的一生。
因父亲是地下革命者,工作性质特殊,孩提时期的顾复生,只好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艰辛的生活。
1944年,带着一腔“学医救国”的热忱,她考上了上海同德医学院(后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面对一学期两担米(200斤)的学费,尽管拮据,可母亲坚持不让她申请助学金,靠自己的双手,想办法凑学费…
顾复生将母亲的良苦用心,化作学业上的勤勉,钻研医学知识之余,上海的四次大游行,都不乏顾复生的呐喊。
就在闻一多遇刺后,因为参与抗议活动,顾复生上了“中统”的黑名单,被迫四处流亡,徒步突破封锁线…
就这样,颠沛流离中,顾复生看遍了战争的残酷,在工作后,她选择远赴苏联,研习心血管疾病,回国造福民众。
那时候,有四个大字,高悬在国内医学界的头顶:举步维艰。
心电图机,是顾复生手中,唯一可以向病魔宣战的武器,于是她和同事拿起笔,用卡车拉着心电图机,下乡到中小学,为孩子们做检查…
在她的努力下,北京完成了第一次风湿性心脏病普查,挽救了不少人。
而除颤仪和监护仪,对顾复生而言,简直就是奢侈品,能用的药物,更是少得可怜…
那些危重症病人怎么办,躺着等死吗?
顾复生无计可施。但人命关天,绝非儿戏,既然坐等不来,那就自己研究,动手造仪器!
她拉着有工科背景的杨士豪(教授),医工结合,熬了无数个通宵,一点一点摸索,造出了国内第一台除颤仪、第一台监护仪,还建立了国内最早的监护病房…
给后续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医70年来,顾复生闹过革命,躲过追杀,奔赴过抗美援朝一线,经历过大风大浪,目睹了太多生离死别,也拯救过太多太多病患…
虽然身体不佳,但94多岁的顾复生,至今仍活跃在诊治一线,并为国内培养了大批优秀医生。
“只要病人有需要,就去做,至于过程的艰苦,那都是自己的事儿。”
03
草药堆里的英雄
这张拍摄于1957年的老照片,早已泛黄,但照片中青春洋溢的面孔,依稀可辨。
其背后的故事,是言语讲不出的动人…
那时,全国每年有1亿人患病,死亡人数超过500万,包括天花、霍乱、鼠疫在内的16种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
这其中,有一组令人无比痛心的数据:每年死亡孕妇20余万,婴儿280余万…
疾病的阴霾,笼罩着新中国,2万西医从业者,杯水车薪,有太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
中医还有9万人!搞中西医结合,或许是条行得通的路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首届中医药专门研究人员班,开课了…
43名学员里,仅有3名女性,柴嵩岩便是其中一员,也是班上年龄最小的。
5年的正规西医课程,对柴嵩岩来说,困难重重,她要放下熟稔的《内经》《伤寒论》,跟完全陌生的显微镜和手术刀打交道…
但柴嵩岩深知,如若此时放弃,病人的希望就淡了一丝:那个时候,我就是吊着眼泪,也得咬着牙看书。
于是,在磕磕绊绊中,柴嵩岩完成了课业。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女性的同理心,驱使她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妇科。
她清楚记得,1958年某个礼拜天,轮到她值班,门诊来了一个孕妇。
这名孕妇刚做完胃的后壁修复术,一直呕吐不止,已经连续6天没有大便,见接诊的是个20来岁的小姑娘,孕妇便没给她好脸色看…
熟读典籍的柴嵩岩,一眼便看出,孕妇的病症和“燥屎五六枚,绕脐痛,承气汤主之”这个记载,十分吻合,就给孕妇开了点大黄、芒硝。
等孕妇离开,柴嵩岩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可怎么办呢?这要出事怎么办?
她惴惴不安,一宿没合眼。
次日,孕妇复诊,柴嵩岩攥紧手心,看着孕妇走进诊室,那种感觉就像是即将要面临一次审判…
“大夫,太好了,我吃你那药,半夜拉了半马桶污浊东西!”
听孕妇这么说,柴嵩岩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慢慢的,她发现西医对妇科病的治疗,除了手术外几乎别无他法,能开的药,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有次,她接诊了一位连生4胎无脑女婴的病人。
病人脉象很细,面色蜡黄,当病人张开嘴,惊呆了柴嵩岩,病人的舌头比牛腰子还大,被撑得发亮…
因为临床嗅觉敏锐,经此一诊,柴嵩岩格外留意病人的舌象,她觉得这是比脉象,更准确直观的身体信号。
平日里,一有时间她就在病房里转悠,观察病人的舌象,记下床号,再约电视台的朋友,周末帮忙拍摄舌象照片…
这个习惯,柴嵩岩坚持了40年。
积攒下来的3000份舌象资料,为中医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养育3个孩子,她却把最好的陪伴,留给了病人,92岁的柴嵩岩,如今还在立项搞科研,仍保持着年门诊量过万的工作强度。
她希望趁着自己还能走,带出第4代学生,将中医医术薪火相传。
这个治病“上瘾”的人,一直都是严于律己的作风: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道不近佛者不可为医。
04
共和国的医者
以上关于张金哲、顾复生、柴嵩岩的故事,出自30集纪录片《共和国医者》,每集时长在30分钟左右,于去年在北京生活频道播出,B站评分高达9.9。
50位医务工作者,平均年龄接近96岁,他们面对镜头,讲述动乱的时代背景下,星火燎原的生命守护,还原出一部峥嵘的新中国医疗史…
这3位老医者的故事,只是浩瀚医海的精彩一隅,囿于篇幅,还有太多太多动人的故事,没有写进文章。
对于新中国来说,平凡的“医”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饱含着不平凡。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疾患遍地,死神叩门,却受医疗器械掣肘,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叫苦叫疼、呼吸消失、心脏停搏…
是这样一群国人,在漫漫长夜里上下求索,给摇摇欲坠的生命,掌起了一盏明灯。
96岁的胡亚美院士(2019年逝世),在儿童白血病还是绝症荒漠的年代,利用仅有的几种抗癌药物,白手起家,40多年治愈3000多名患儿,将白血病彻底划出不治之症的行列,使国内的医治水平与国际接轨…
100岁的“时代楷模”李桓英,在祖国人民需要时,毅然回国,在花甲之年,翻山涉水,深入西南病寨,零距离接触麻风病人,足迹遍布云贵川,治愈近万名麻风病病人…
95岁的“国药泰斗”金世元,从旧社会当药材学徒,《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倒背如流,在中药领域钻研81年,走过的“寻药路”比李时珍还多,为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96岁的外科肿瘤学家张嘉庆(2021年逝世),在人鼠同屋的艰苦条件下做实验,把癌细胞的兴衰拍成电影,引起国际医学界的轰动,并重振了中国外科,用超前的观念,创建了乳腺中心…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比世界水平足足低了15岁…
到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可达78.3岁,比1949年增加了43.3岁…(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而今,再回过头来看新中国刚成立时,公共卫生局确定的14种法定传染病,天花、麻疹、血吸虫病、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猩红热…都已成为历史。
图:血吸虫病防治动员大会
难以想象在当时,这些在如今听起来有距离感的疾病,曾夺走过无数中国人的生命…
严峻的新冠疫态下,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每一次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都是一句掷地有声的,“保山河无恙”的誓言。
几十年前的场场“战疫”,我们都是凯旋而归,新冠疫情也一定会是这样…
回望历史,这些垂垂老矣的医者,用自己的青春,为病患的生命充值,用赤脚疾步,追赶着世界的节奏。
正是有了这些“治病上瘾”的“医学疯子”,用万分热情投身科研,才让我们能有攀越时代天堑的底气。
夜以继日,不顾家庭,赌上性命,穿越枪林弹雨,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封锁…
用坚持、坚毅、坚守,换回一次次重生。
这些90后,才是真正的中国巨星!
《共和国医者》你看了吗?
评论区聊聊观后感~
//
更多好看的
你“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41008
- 2 36岁女子看高血压查出怀孕34周 7906161
- 3 日本火山喷发灰柱高达3400米 7829424
- 4 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添动能 7704047
- 5 刘诗诗方辟谣离婚 7617461
- 6 女子8年生6个女儿第7胎再产女 7596430
- 7 #胡锡进的2024年终总结# 7498863
- 8 肖战新片射雕英雄传郭靖造型曝光 7356165
- 9 女法官遇害案凶手被判死刑 7286558
- 10 蒋欣生图更是妈妈级别 715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