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2015年的一天夜里,上海沪亭北路上的一辆小汽车,突然风驰电掣地冲进了张新国家的院子,刺耳的紧急刹车声,让张新国一家感到一阵阵心悸。前两天,他刚协助交警处理过发生在他家门前的一起交通事故,今天又来一起。多年来,这一路段频繁发生的事故,张新国每次都要去交管部门协助调查,实在让他不胜其烦。但这些事故,大都是因为他家的这栋坐落在马路中央的房子引起的,他有义务配合调查。这里频频发生交通事故,他为什么不赶快搬离这个是非之地? 1996年,家住上海松江区九亭的张新国,花了20万,在自家的屋顶上,又加盖了一下,变成了一栋三层小洋楼。那时候,当地的大部分人住的都是平房,而他家的洋楼,就成了那一带最耀眼的明珠。平时二楼和三楼住人,一楼还有门面可以租出去赚钱,光租费一年就有5万。远近村民每当走到他家跟前时,总是挪不开眼,看了又看,眼里都是艳羡的神情。众邻里的羡慕,让张新国心里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拥有这栋“独领风骚”的小楼,成了他最引以为豪的事。后来,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外来人口涌入了这个国际大都市。2000年左右时,九里亭还是个郊区,这里的房租相对便宜,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租房住了下来。随着人口和车辆的增多,人均住宅面积变得越来越小,由于私搭乱建,原先的马路也变得拥挤不堪,路面损毁的极其严重,一到下雨,积水很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2003年,政府要在张新国家所在的上海松江区沪亭北路,拟定括修一条马路,原先狭窄的马路,都将要重新修建加宽,这里的居民要被全部搬离。听说要拆迁,那些住房条件不好的居民都兴奋不已,毕竟这里太拥挤了,他们巴不得早点换一个地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张新国家虽然住房不成问题,但这里整体环境还是不尽人意,所以,他们也希望这里拆迁。因为拆迁不仅能拿到好几套新房,还有拆迁款、临时安家费及后期装修款。张新国想,以他家的住房面积,怎么也能分到面积更大的房子,钱数上也会多分一点的吧。当时,拆迁办和开发商的政策,是按照宅基地证和家里的男孩数量,来分配房子的数量。一份有效宅基证和一个男孩,能分得大、中、小3套房子,共280平米,还有一套多子女政策补偿房120平米,以及230万拆迁款和40万后期装修补助。张新国家有一儿一女,按政策,只能分到4套房子和相应的拆迁款、装修补助费。这让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本以为,凭自家的房屋面积和恢宏气派,一定会多分到房子,但现在按照硬性规定,这些一点也不顶用。那些没有他家房子大、房子破烂不堪、但儿子比他家多的,都比他家分的多,这更让他心里结结实实长了个疙瘩。更让他想不通的是,他知道的一户人家,其中一个儿子都走丢了好多年,报上儿子的名字,还多分了大中小3套房子。既然人家走丢的男孩都能分到房子,那现在自己为已到婚龄的女儿要一套房子,总是可以的吧?然而,开发商的政策是硬性规定,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你个人的要求而破坏规则!他找到开发商,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开放商直接就拒绝了。这让他感到气愤填膺:这政策太死板了,简直没有人性化!政策是人定的,也要有人情味,要有温度。自己家这个情况,就不能通融通融吗?一个政策,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而张新国却是最愁的那一个。欢喜的人都很快搬走了, 只有愁烦的张新国一家,还固执地坚守在那里。既然拼儿子拼女儿他没有优势了,那宅基地证他可是有2张的。一张是岳父的名字,就是现在住的这座房子的证书;还有另一张1951年的。但是,这一张1951年的老旧证书,开发商并不认可,他们只承认1991年以后认定的新的宅基地证。这让张新国像是吃了一个蚂蚱样的硌着心,但他不认他们的理,他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利益。他学会了上网查资料,跑档案局,还经常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旁听关于拆迁补偿的案子积累经验。之后,他又反复找到开发商和拆迁办,要他们承认他家51年的宅基地证,但依然是屡次碰壁。找的多了,人家也烦了,最后,他被拆迁办晾在那里,不闻不问。开发商和拆迁办的的冷漠,让张新国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坚定,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当拆迁办再次上门动员他搬离时,他心里的火苗一下子就窜了出来,张口就要3个亿,否则,谁也别想动他一块砖!他的无理要求,也让拆迁办束手无策,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谁也不妥协。所以,事情就搁在了那里。但无论张新国答不答应搬迁,修路工程都是要正常进行的。而马路扩建到他家这个地段的时候,只好从他家的屋前绕了过去,4车道到这里变成了2车道。自从他家所在的这条路变成大马路后,他们家就没有安宁过。因为马路到了这里突然变窄造成拥堵,不耐烦的司机们不断地使劲摁响喇叭,此起彼伏,让人听了心率加快,平添一种紧迫感。更让人心焦的是,白天黑夜,不分时间,这个路段的噪音比其它地方都更胜一筹,片刻得不到安静。除了噪音,还有大货车经过时的强烈震动,每当大货车经过张新国家路段时,连地面都在抖动。夜里睡在床上,床也跟着晃动,不亚于一次地震。这些情况日日夜夜伴随着他们,一家人越来越焦虑不安。这里也是事故高发区,频繁发生车祸,让他们一家人诚惶诚恐。有一天夜里,一阵巨响把一家人惊醒,他们知道,一定又是发生了一场车祸。张新国知道,第二天,他又得协助交警处理这个事故了。之前,张新国已经协助交警处理过多起这样的事故,有时看到惨烈的现场,他的心里也很难过。在这里出事的,多是那些不熟悉这里路况的司机。每次看到一栋“庞然大物”横亘在马路中央,他们都气得破口大骂。有时,他们甚至直接下车跑去敲打张新国家窗户辱骂,而他们家只能闭紧门户,不敢回应。一家人的生活因为这房子变得焦头烂额,张新国岳母,就是在这样环境中突发心脏病去世的。而他爱人则抱怨地说:“这里简直就不是人住的地方!”这一系列情况,让张新国和家人对这份当初的坚持慢慢动摇了。而周边一些利民的政策,比如准备修建的医院、学校、菜场等项目,因他家的问题没解决,就不能修建。居民们心里不爽,张新国也心有不安,觉得愧对大家,因为自己个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大家的利益。原来的街坊邻居,也有意无意地到他家串门,炫耀他们宽敞明亮的电梯房,便利的交通,方便的生活环境……这些,都让张新国压抑的心无处安放。夜深人静时,他总在思考着自己这些年的付出值不值得。另一方面,张新国的年龄也越来越大,退休后的这些年没好好享受过生活,净处理这些糟心的事了,他不想再僵持下去,耗不起了。但他又不能拉下脸主动去找开发商谈判,而他的心里,真希望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些事情。那时,沪亭北路九里亭社区成立了动迁办,由陆辉担任动迁办主任。他一上任,就听说当地有一个“钉子户”张新国特别难对付,于是便决定和另一个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去了解一下实情。开始时,陆辉每次登门拜访,都只是和张新国唠家常,关心他们的身体、问候小朋友们的学习情况,从不提搬迁的事。这种真诚的交流沟通很快打动了张新国,一来二去的,张新国对陆辉主任,由开始的戒备到熟悉,再到敞开心扉,把自己一家人这些年住在马路上的生活和心里的苦楚,全部倾吐给了陆辉主任。陆辉主任和他深入谈了2个多小时,分析了搬或不搬的结果。不搬,法院会启动强拆程序,他家也许只能拿到1套房子;同意搬离,他家还是享受当初一样的拆迁政策。最终,张新国听从了陆辉的建议,并很快签了协议,同意搬离。这次他能这么爽快,用他的话说,陆辉主任从他的角度替他考虑,给了他信任,自己的一口气终于疏通了,心里舒坦了,事情就好解决了。按照和以前一样的政策,他共分得4套房子,外加270万的拆迁补偿款。2017年,张新国为它耗费了太多心血的房子,在两台挖掘机的轰隆声中,很快变成了一堆碎片和瓦砾,盘踞公路14年的“碉堡”总算是解决了。其实张新国飙到最后,并没有多得到好处。当时他说,他已经不在乎分得多少房子和钱了,他想争的就是一口气。14年,他们全家人心里受了多少憋屈和外界的各种侵扰,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14年,他和政府的纷争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疙瘩,横亘在家里每个人心里,坐卧不宁,吃睡不香。14年,外界把他们当成了另类,讽刺、挖苦、谩骂,精神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14年“睡马路”的日子让他们一家人吃尽了苦头,但却有苦说不出。如果当初张新国能理性地考虑这件事:开发商和拆迁办的政策是统一的,对事不对人,自己不会吃亏,但也别想“偷巧”,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规则之外,不能特殊……当一件事,已经铁板钉钉改变不了的时候,再一根筋到底,那就是和自己作对了。所以,人要学会退一步,适时地给自己的心灵松绑,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人生不长,我们也都该学得豁达一些,对这个世界,心怀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本文转载自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止于赚钱养家。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