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算力、管元宇宙、换电池、通小程序,聚焦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点科技提案

百家 作者:IT时报 2022-03-08 20:39:20

图源:东方IC

气候变化,人类如何面临这个重大的全球性挑战?在元宇宙中,会遇到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开着新能源车,能不再有“里程焦虑”吗?


北京,2022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碳中和、元宇宙、新能源汽车等这些“热词”频频出现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


这是一次始于春天的启航,未来科技宏图的轮廓,正在由科技届的代表委员们勾勒。

“绿色AI”助力算力、算法低碳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李彦宏(百度董事长兼CEO)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要在2030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实现我国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需要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AI”:一方面发展绿色算力,利用技术优化流程,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另一方面发展绿色算法,构建绿色集约的大模型,提升基础设施能效比。


建议探索数据中心碳排放双控,对数据中心使用绿电部分的额度不计入能耗考核,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适度放宽能耗审核标准,推动全国加快开放绿电跨省市交易;建立兼顾性能和能耗的绿色算法度量标准,倡导领军人工智能企业构建能效高、性能优的预训练大模型,并向行业开放;引导企业研发、采购低能耗的人工智能芯片,与绿色算法更好适配;加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开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签发,并加快建立科技减排的方法库和行业标准。

时报解读:

在“绿色”中寻找算力时代的答案

聚焦于李彦宏的提案,不难看出“绿色AI”主要分为绿色算法、绿色算力两部分,而这些具体措施的提出亦有具体背景。


当前的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处理数据所需耗电量惊人。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为1200亿~1300亿千瓦时,超越三峡、葛洲坝全年发电量总和。IDC曾预测,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将高达3842亿千瓦时。

能耗成为建数据中心的门槛

阻碍数据增长自然不是正途,中国正在迈入算力时代,算力成为生产要素,社会生活数字化愈发广泛。于是,能耗指标成为所有希望建立数据中心企业的门槛。


“钢铁等大量高能耗重工业在搬离北上广深,采用绿色能源的数据中心近年来如雨后春笋,不少动作都是为了换出能耗指标。” 野村综研数字化能力总监陶旭骏表示,在东部发达地区及中心城市有限的指标下,市场上的企业们不得不绞尽脑汁。


从根源上治理问题,“绿色算力”是根本。


“绿色算力的说法并不陌生,数据中心的绿色化讨论至少有五六年了。”陶旭骏告诉《IT时报》记者,数据中心建设经常卡在能耗、排放指标上,每个地区的能耗指标都是有限的,而能耗指标通常取决于地域、人口等。


回看李彦宏的建议,他提出,绿电部分额度不计入能耗审核,实施分级管理,开放绿电跨省市交易等,这些措施即希望通过使用绿色低碳、无碳能源,解决当前社会发展同“双碳”略显矛盾的现状。当前,部分城市、地区已有“绿电部分额度不计入能耗审核”相关政策,但并非全国性的规定及政策。

建立绿色算法度量标准

另一项建议则更为根本,“探索数据中心碳排放双控”“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意味着对“能耗双控”标准的革新。当前,北京等城市已经着手于推动“碳双控”取代“能耗双控”。这种做法或许可以形容为“回到初心”,陶旭骏指出,“控制能源的根本在于控制排放,太阳能等低碳能源本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更大负担,应该被鼓励使用。”


例如,企业全部使用低碳能源,即使在一项技术上使用大量算力去“冲关”,也不会造成大量碳排放,这将使得企业更加能“放开手脚”。


其次,优化处理方法流程,则体现为“绿色算法”的提倡。当前,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算法度量标准,而绿色、高效的算法可节省更多算力,“开放预训练模型”“采购低能耗人工智能芯片”皆有助于社会整体的算法优化。

图源:东方IC

总而言之,“绿色AI”提案希望解决的是一项矛盾:人口聚集的城市最需要算力,但这些城市往往也是排放指标最为严格的地方。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家层面着眼于的重要战略工程——利用西部地区的绿色能源、天然优势以及数据中心尚不密集的环境。


“绿色算力”“绿色算法”无疑仍是必要的,陶旭骏指出,金融交易、自动驾驶等“同步计算”可能无法适用远距离信号传输,数据维护治理亦对于“就近维护”要求很高。


故此,“东数西算”之外,人们仍然需要在“绿色”中寻找算力时代的答案。


加强对元宇宙监管

防范新型数字经济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

谈剑锋(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

去年起,“元宇宙”概念逐渐受到追捧,将重塑数字经济体系。从顶层设计到战略规划,我们发展数字经济是有底气的,但与此同时,也要谨防资本利用国家发展规划和热点概念,产生新型数字经济监管风险,出现新的虚拟经济泡沫。


应对“元宇宙”市场乱象,监管要在坚持底线和红线的基础上,加紧制定相应准则和规则,也要突破现有约束,为产业发展提供包容度,还要注重用技术打造国家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做好数据安全防护。


虽然目前“元宇宙”社区运营者宣称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会,但治理、交易等规则都由企业巨头把控和引导。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NFT虚拟艺术品等在“元宇宙”已经大行其道,而监管却较难落实,可能形成新的洗钱通道。


建议对以“元宇宙”概念运营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网络交易的企业,依据国家《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范要求进行监管;关注并跟踪研究“元宇宙”概念中产生的新模式、新机制,根据需要提前研究制定监管法律和规范。


目前“元宇宙”理论大于现实应用,相关技术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久前中国银保监会已经作出《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应该避免出现利用“元宇宙”社区进行社会舆情引导,金融、经济模式冲击等情况,防范负面引导效应。

时报解读:

元宇宙很火,但更需要监管

一边是批评,另一边是拥抱,或许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布局的元宇宙成为此次全国两会的热词,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代表着未来的元宇宙赛道值得抢占,这是大有可为的赛道,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理性看待元宇宙所引发的新一轮数字经济热潮及其社会影响,并且要认识到其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系统布局元宇宙核心技术

“元宇宙是数字化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数字孪生,它使得现实世界很多物理设备无法计算的东西,虚拟化之后能够计算、仿真、模拟,元宇宙最终还是为真实世界服务的。”在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元宇宙未来在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方面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的确,我国不少城市提出加快探讨元宇宙产业的发展规划,如上海提出“要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成都、武汉、合肥等地政府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表态主动抢占元宇宙未来赛道。


“网络虚拟社会的舆情治理、交易监管、个人隐私保护乃至国家主权维护是个严峻的挑战,‘元宇宙’将带来更大的挑战。”谈剑峰告诉《IT时报》记者,技术上要抓好国际发展趋势,但不能只是跟风,或者拿来主义的思路,要真正找到一些基于自身核心技术作为元宇宙发展的基础,改变过去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领域长期跟随和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在元宇宙产业的基础领域,如芯片、系统、工具等。


作为新兴事物的元宇宙,目前尚没有标准成熟的案例可循。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建议,从顶层出发,由政府主导打造“元宇宙中国”数字经济体,引导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形成虚实融合、沉浸交互、拥有完备规范体系的新型社会关系平台,“该平台既可以抢占元宇宙世界的国家名片、主导舆论提高国家影响力、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又可以引导线下疫情受损的旅游、商贸、文化等产业线上化,还能在此基础上推动法定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等新技术的规范应用。”

以数字化思维升级安全防范

元宇宙能够成为现象级的新概念新事物,文化数字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其诞生创造了技术环境,但如果任其无序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口中,伴随着元宇宙的,是风险防范、加强监管。


“2021年,360接到并处理4000多起勒索攻击事件,累计捕获境外47个国家黑客组织,监测到4200多次攻击,涉及2万余个攻击目标。这一数据说明网络安全已升级为数字安全,数字化的安全威胁超越虚拟世界,延伸到了现实世界,传统的网络安全已无法涵盖复杂的数字安全挑战。”周鸿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数字货币、自动驾驶、元宇宙等新应用不断兴起,带来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传统网络安全缺乏成熟的应对经验,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鼓励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共建数字安全平台,如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大数据开放协同实验室等,牵引带动行业创新数字安全体系。


数据安全、法治监管、金融、社会伦理和技术是摆在元宇宙面前的五大风险,比如元宇宙需要对用户的身份特质和社会关系等信息、现实社会的相关物理设施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以及网络安全。所以,必须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控元宇宙安全命脉。


“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安全威胁无时不在,需要把网络看成一个整体,以数字化思维进行产业升级。”周鸿祎说。


加大电动汽车换电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

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当前,充电和换电成为电动车主要补能模式,与传统的充电桩补电模式相比,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具备高效补能和降成本两大优势。


然而,换电模式在车电分离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和生态建设中,尚有一些配套政策措施亟待突破。


首先,换电站作为重资产投资,可选择土地很少,土地审批存在诸多限制;其次,在国家标准方面,除了2020年5月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之外,其他大多是前些年发布的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亟待修订完善并形成强制性国家标准;此外,动力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电池结构、尺寸规格等方面无法做到统一,导致换电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建议首先要加快明确换电站建设、高低压箱变、土地及建设审批的相关规定,将其纳入国家市场管理规范体系内;加速推动换电接口软硬件协议的标准化,预设2-3种技术先进的接口形式制定推荐性标准;对换电站的机构、形式、兼容性进行规范化约束,使技术先进的换电站获得优先推荐;推进换电电池包的标准化制定,使换电电池包真正能够在不同车企、不同换电站、不同用户之间互通互换。

时报解读:

换电“上位”

新能源车还“趴窝”吗?

新能源车缓缓驶入换电站,AGV小车把新能源车上的电池卸下来送入储电柜,再从储电柜里取出一块满电电池装到车上。一分钟,新能源车就能“满血复活”,如同更换手机电池板。这是此前《IT时报》记者走访换电站时看到的场景。


这就是换电所具有的高效补能优势,不止于此,在李书福看来,动力电池占据购车成本40%左右,车电分离模式下,电动车购置价最高可下降一半。


车电分离,即租电池模式,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时只需支付汽车价格,无须支付电池价格。一位蔚来车主曾给记者算过一笔账,租用蔚来电池可以省下7万元的电池包价格,差不多支付6年左右的电池租金,每月还有免费换电服务次数。如果没有计划将一辆车使用7年以上,租电池较为合算,也不用担心电池损耗问题。

不断加速的换电站

找不到充电桩、每逢节假日充电桩车满为患、充电时间过长……这些都是充电桩面临的痛点,让新能源车车主担心“趴窝”。


换电,虽然成本低、速度快,但依然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用户能找到换电站吗”。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万台,同比增长55.7%,然而全国换电站数量仅为1192座,换电站远远慢于充电桩的布局速度。


为何换电站布局速度较慢?


“土地政策支持非常关键,城市规划对换电站布局需要清晰引导,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明确纳入。”奥动新能源品牌与公共事务中心总经理黄春华告诉《IT时报》记者,换电站前期资金资产投入高,需要加大政策扶植和支持力度,在绿色基金、低息贷款、减费降税、政策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


正如李书福在其议案中所说,换电站土地多为租赁性质,可选择土地很少,同时,受限于跨品牌、多车型、换电平台和装置技术、换电电池包通信协议、电连接器技术等的通用性,一座换电站只能服务于单一车辆品牌甚至单一车型,从而导致日益增加的建站需求和土地、电力资源有限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两新一重”建设,将换电站明确纳入新基建建设范畴;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再次提出,要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在政策风向标的利好下,目前,乘用车、商用车换电百花齐放。


“换电价值正在获得主机厂、客户、用户群的认可。”黄春华说,乘用车端从传统的营运车辆(出租车、网约车)为主逐步向私家车To C换电应用渐进。此外,还有像奥动新能源等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做换电,主机厂和电池厂也在积极参与;政策层面换电试点城市已经在全国11个地方开展,且政策扶植力度与充电桩比,趋向平等化。

共享换电 亟待标准统一

在充电桩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充电桩接口标准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兼容,也是导致“充电难”的导火索之一。


换电,会面临电池不匹配的问题吗?


“各电池厂商研发方向和进度各不相同,动力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电池结构、尺寸规格等方面无法做到统一,导致换电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李书福看来,换电电池标准化程度低也制约着多个品牌车型共享同一个换电站,延缓了换电站发展进程。换电模式的适配问题,需要车企和电池企业共同推进,若无标准的推进,各车企品牌仍将使用不同的换电接口,无法完成适配。


对此,黄春华持相同看法,他告诉《IT时报》记者,在电池标准化方面正在加快推进,国家层面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给予指引,在主机厂下一代平台设计中能切实可行落地。


蔚来的车只能到蔚来换电站,小鹏汽车只能使用小鹏换电站……如果换电被汽车品牌束缚,那将是一条走不下去的路。


2021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式发布《电动乘用车共享换电站建设规范》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是由多家行业企业确定的共享换电站建设规范。


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看来,各主机厂的整车技术和电池标准千差万别,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换电站的建设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换电站的共享仍存在着不少难度,“以具体的车端换电机构为例,北汽新能源采用的是卡扣式,蔚来则采用螺栓式,这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换电站运营商对共享换电站的布局较为积极,以奥动新能源为例,与上汽、广汽、一汽、北汽、长安等十几家主流车企合作,开发了,20余款换电车型,推出第四代智能共享换电站。


“未来理想场景是,电池应该相对标准化,且可以流通;绝大多数车型可充可换,有多元化的场景应用;换电运营企业换电技术领先,和主机厂紧密合作,可进入众多中大型城市规模化运营。”黄春华告诉《IT时报》记者。


小程序也要互联互通

全国人大代表

李孝轩(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 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长)

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互联互通最终将促成行业生态、市场生态、信息生态的开放与融合,真正实现平等获取信息、自由交流等互联网用户基本需求。


因此,应该“率先推动智能小程序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监管部门,大力推进落实去年7月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平台间真正意义取消链接屏蔽,给对方提供接口,开放API,不设限,不设时间表,不要假的互联互通;对于目前智能小程序领域的“信息孤岛”乃至与互联互通精神背道而驰的现象,既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应该加强行政监管和完善法制。

时报解读:

小程序需要标准化的“螺丝钉”

2021年9月,工信部开展整治互联网平台企业屏蔽外链的行为,微信旋即发布公告成已开放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链;2021年11月,微信试行群聊场景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


互联互通正在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主题之一,共识发生在社科及商业领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李勇坚曾表示:“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初心。”而在去年12月的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曾表示:“中国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是互联互通。”

“屏蔽外链”仍然存在

回到李孝轩的第一项建议,不难发现,当前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远远不够,不少平台间“屏蔽外链”的行为仍然存在,作为互联互通落地的第一项动作,持续推进整治仍是必要的。


“互联互通”在打破垄断藩篱的同时,利好的是中小企业及商家。在“屏蔽外链”之外,具体的措施有望引导市场经济繁荣。


在议案中,李孝轩引用一项“互联互通”用户调查数据:超过65%电商从业受访者认为“互联互通”“将为中小型商家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接近50%认为“互联互通”可以“降低商家运营成本”。


李孝轩表示,互联互通不应该止步于大企业之间互相开放,也要为中小企业赋能。而针对中小企业,“小程序”的互联互通是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他指出,疫情期间“健康码小程序”的互联互通让人看到信息互通带来的巨大便利,而2021年全网小程序已超700万,包括微信、阿里、百度、字节等众多玩家,而平台利用小程序生态“既做参赛者又是裁判员”的情形时有发生。

打破不同平台间的技术壁垒

国泰君安曾在研报中指出,“屏蔽外链”或将利好微信。平台可为品牌商提供流量与曝光,淘宝的排序机制及品牌机构使得“直通车”等推广工具成本较高;抖音依靠算法对头部内容及爆款进行流量倾斜,流量难以维持稳定;微信作为平台则有着低成本高频触达消费者的特性,更容易沉淀核心用户,互联互通后商家或将用户导流至微信进行私域运营。


据亿邦动力网2021年4月报道,“路易威登”电商微信小程序能够直接在京东App点击打开且无需跳转,而绑定的微信账号、京东账号在不同手机登录,仍可同步小程序使用信息——这表示京东并非调用微信API接口,而是在App中内置微信小程序运行环境。


上述新闻或许是当前最接近小程序“互联互通”的案例,但微信和京东原本便同属“腾讯系”,不同大平台之间实现小程序互通,并不简单。


一位业内技术人员分析,目前来看,不同平台之间天然存在技术壁垒,无法做到简单的一键兼容。举个例子,小程序的运行强依赖于底层技术支持,甚至视频都可能是基于不同视频播放器组件进行播放,因此,不同平台小程序的开发语言,可能无法运行在其他外部App中,如同iOS和安卓系统中的App无法共用一个安装包。


或许正因如此,后续微信小程序的对外开放动作逐渐归于平静,但也并非无法可施。


另一位小程序生态企业负责人认为,小程序互联互通并不奢求“底层技术统一”,只要彼此之间的API接口标准统一即可,“如果说不同平台的小程序像一节节火车车厢,那么API接口如同车厢之间的连接器,需要统一尺寸,并标准化。只是目前来看,各家平台基于利益并不愿意统一标准。”


理想中的“互联互通”,企业只要一套工具、一个服务商、一套服务器、一套云存储……便可以实现所有平台小程序彼此无障碍互访。正如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希望,标准化的“螺丝钉”越多越好。

作者/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崔鹏志

编辑/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部分采访对象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IT时报》 联合黑猫投诉,征集投诉线索,曝光不良商家损害消费者权益案例,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不遗忘每一个微小发声,守护每一份合法权益,共筑和谐消费新环境。

大家都在看

点「在看」并「留言」,谈谈你的看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