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送地图、毕业送筷子,这所中国最憨的大学,也最有“心机”

百家 作者:新东方 2022-03-02 20:02:04

有人喜欢她,因她百廿余年的历史积淀;有人钟爱她,因她底蕴深厚的人文气息;有人迷恋她,因她优美如画的校园风光。今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她——天 津 大 学。


——女同事说

文章来源:国馆(ID:guoguanwenhua)

作者:今夏





什么是中国顶级大学该有的样子?


清北交复可能是很多人的答案。


但其实,有一所非典型的一流大学,才是中国最具大学气度的代表。


它就是天津大学


这所学校,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曾创办中国首批高等教育学科,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从这儿毕业的学生,个个都是国之栋梁。他们设计过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第一张彩色胶片、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第一座海上石油平台......


这样的宝藏大学,充满惊喜,却常年处于大众视野之外。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某学生回老家过年,一位远房亲戚问他在哪儿上学。


他自豪地说:“天津大学!”


亲戚又问:“天津哪个大学?”......


故事里全是调侃,道尽了天津大学近年来声名不显的处境。


不过,功名只是浮云,并不是它关心的内容。


作为开一代风气之先者,它要操心的是天大的事儿。


创办者盛宣怀说,要兴学强国


天大就是按照这个要求,活成了中国大学理想而特别的样子。


01

 一条“不近人情”的规定


关于天大特立独行的故事,可能要从一条严厉的校规讲起。


它规定,挂科不得补考,只能重修。


而且,59分就是59分,绝不会因同情,被老师拉成60。


此外,天大的考风考纪相当“变态”:


一个考场配三四个监考老师,卷子不仅分成AB卷,可能还会有CD卷。


至于作弊,那简直是作死,一经发现就会被立刻开除。


如此“不近人情”,让学生们叫苦不迭。


带着多重恐惧,大多数天大学子选择玩儿命学习。


除了上课,他们常年占领自习室、图书馆、通宵教室,赓续着“七星灯火”的传说。


七星灯火——“七七事变”后,天津大学西迁,与北平大学等高校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后来更名为西北工学院。其中部分科系迁至陕西城固县七星寺。由于学校课程紧、图书馆座位有限,为将时间岔开,许多师生挑灯夜读。一部分人前半夜看书,一部分人后半夜看书,七星寺整夜都灯火通明,独有景致被称为“七星灯火”。


在天大,自习的地方多如牛毛:郑东图书馆、12教、23教、26教......


图 | 郑东图书馆


即便如此,还是常常出现一座难求的局面。


好学之风如此之盛,让很多想要“快乐读大学”的人梦碎在津门。


然而,即使如此,操碎了心的天大还是怕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自我督促。


于是,它双管齐下,补充了另一项“惨绝人寰”的措施——月考制度。


图 | 学生在郑东图书馆学习


大学还月考?骇人听闻!


但是,天大学生就是这么一代一代考出来的。


许多人抨击这考试制度,说它忽视创造性、多样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打牢基础等方面功不可没。


试想,都是未来要成为设计师、工程师、测控师……各种师的人,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如何让祖国和人民放心?


正是在学校极尽严苛的要求下,天大人才能借助扎实的功底矢志创新,在各个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


建筑系校友李兴钢是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吴炜琦毕业于机械工程学院;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设计总工程师卢永昌是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的学长......


此外,天大人还凭着卓越的技能和严谨的态度,研发出具有先进的自主航行探测能力的“海燕”号水下滑翔机;


北洋能源与环境岩土工程团队成功模拟火星地表环境,助力“天问一号”安全着陆;


王牌专业化学工程,更是在日复一日的严格中,扛起了中国化工的半壁江山......


求学中的天大人也许会吐槽考试的“丧心病狂”,但是,当他们奋战在大国建设的前线时,就会由衷地感激学校。


因为,严格的天大,成就了优秀的天大人。


02

一个令人困惑的校徽


我们都知道,应对考试很枯燥,做科研和建设很艰辛。


是什么支撑着天大人砥砺前行?


要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得先看懂这所学校令人蒙圈的校徽。



明明是天津大学,为何写着“北洋”?


这“北洋”是军阀还是政府?共和国的大学为何这么明目张胆地“搞复辟”?


其实,天大校徽里的这两个字承袭自“北洋大学堂”。


1895年2月,北洋舰队被日本舰队围困在威海卫港,全军覆没。中国这个拥有着辉煌文明和历史的泱泱大国处于民族危亡的边缘。


洋务运动实业派的代表人物盛宣怀意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


图 | 盛宣怀与北洋大学教师合影


1895年9月19日,他通过时任北洋大臣的王文昭,上奏光绪皇帝,请求设立一所新式学堂。


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图 | 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这所设有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四科,立志以教育和科学救国的学堂,就是天津大学的前身。


北洋大学堂自建立之日起,就将爱国奉献的精神注入到基因里。


1919年,署理广州军政府外交总长的北洋人王正廷,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巴黎和会。他顶住重重压力,拒绝在和约书上签字,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1927年末,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北洋人张太雷,在广州发动起义,领导群众反抗国民党右派的黑暗统治。


图 | 张太雷,在战斗中,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身亡,年仅29岁。此前,在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时,他曾担任翻译。


1937年,“七七”事变、天津沦陷后,由北洋人茅以升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开通,大批军火物资运往抗战前线。


而短短89天后,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又怀着悲愤之情,下令炸毁了这个可能被敌人利用的、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


他说:“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图 | 茅以升


一立一破,皆是北洋人的血性!


同一时期,时任天津耀华学校校长的北洋人赵天麟,公开抵制占领当局推行的“亲善”教育。


他坚持在学校悬挂中国国旗,唱中国国歌,并拒绝日军武装入校参观。


他的爱国主义行动,遭到日寇和汉奸的嫉恨。


1938年6月27日清晨,他在上班途中被日本宪兵队特务暗害,时年52岁。


图 | 赵天麟


此外,北洋校友曾养甫,督办了号称“抗战生命线”的滇缅铁路,打开了抗战时期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改变了整个抗战的进程。 


北洋校友周志宏,他研制出高质量的锋钢、磁钢、不锈钢以及钨铁、纯钨、硅铁等金属材料,满足了当时的军需与民用……


还有无数这样怀着赤子情怀、为家国而战的北洋人。他们不仅是后世学子的楷模,也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天津大学在校徽中保留“北洋”二字,就是向这些先辈们致敬。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与其说在展现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资历,不如说是在提醒学子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图 | 源于天津大学官网


而这提醒确实没有落空,一代又一代的天大人都在用行动书写爱国图强的篇章。


就像校歌中所唱:


他们“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


正因有无数像他们一样靠谱而低调的奋斗者,我们的国家才得以一点一点变强,惊艳世界!


图 | 源于微博@天津大学


03

一张用心良苦的通知书


当然,远大的志向并非一日养成。


天津大学为了培养学生“天大”的理想,煞费苦心。


这苦心甚至早于他们入学前。


今年七月,天大的本科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其中还伴着一份特别的礼物——《天津文化地图》。


图1 | 源于澎湃新闻,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左)与冯骥才

图2 | 源于澎湃新闻,《天津文化地图》


它由一本口袋书和一张“天津文化导览图”组成,图文并茂地介绍了200个极具天津特色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内涵的地方。


这是古村落保护者、作家、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对新一批天大人的期许和祝福。


他认为,“真正的书,不只在书房里,更在田野、在社会、在人心”。


但他发现,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不曾真正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好好地看一看,直到毕业都对自己青春年华驻足的土地不甚了解。


因此,他带领团队,耗时数月,制作了这份特殊的入学礼物,希望能让学生们爱上自己求学的城市。


图 | 源于澎湃新闻,冯骥才寄语


在冯教授看来,学生们了解和亲近身处的城市,不仅能打开眼界、更加热爱生活,还能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份入学通知书,学校就设计得用心良苦,更不要说学生们每日所处的校园了。


作为和清华、同济、东南齐名的中国四大建筑名校之一,天大充分发挥自身所长。


它的校园里充满“心机”,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学生的“天大气质”。


拿磅礴大气、堪称中国最“凡尔赛”的校园——北洋园为例。


图 | 鸟瞰图。天大的设计恢弘大气、规整有序,有种凡尔赛宫花园的既视感。


东门是学校中轴线的起点,总体呈金字塔型。它时刻提醒学子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


校门两面均在高处镌刻着天津大学校名、校徽,时刻提醒学子:“天大人,立天大志向,担天大责任,成天大事业。”


东门与升国旗点、“梦成真”石、“北洋纪念亭”、“张太雷像”、“求是亭”、“敬业湖”、“建筑馆”共同构成了横贯东西的空间组合。


校园中轴线分为三段:从校门到会议中心,是“明德段”;教学主力设施及图书馆构成“亲民段”;学生中心及音乐厅通往可持续公园,构成“至善段”。


它们共同彰显着延续千年的“大学之道”。


试想,身处如此恢宏大大气的校园,周遭都是和蔼可亲的老师和意气风发的同辈青年,怎能不从心底升起一种天大的使命感?



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校每年有数百支实践队、数千名学生奔赴各地开展实践活动。


比如,天大学子在西部山区开设了100间“梦想教室”,播撒教育星火,为那里的孩子们打开“世界之窗”;


再如,在人迹罕至的古建筑旁,总能发现为保护传统文化而默默工作的天大师生......


山河广阔,人间星河,我们却总能在某个角落与奔走在兴邦之路上的天大人不期而遇。


因为,天津大学教会他们:“国之所需,吾之所向。”


04

一份“拿不出手”的临别礼物


行文至此,天津大学作为“北方工科之王”,似乎给人留下了严肃、认真、一脸正气、满腔热血的印象。


这样“高大全”的形象缺乏烟火气,很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此生活过的学子会告诉你,天大的温暖和浪漫并不少,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和耐心来感受。


它可能来自下晚自习时叮嘱学生快点回寝室的保安大叔;


也可能蕴藏在“灵魂段子手”、保卫科袁老师的安全讲座中。



它是“百团大战”中充满诱惑力的社团;


图 | 门类繁多的社团


也是在大礼堂,每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图 | 民乐合奏《好汉歌》表演 北洋民族管弦乐团


它是某个假期过后,修缮过的宿舍;


图 | 天津大学宿舍楼 


也是不时就有新花样的食堂菜单......


图 | 源于微博@天津大学


在天大这儿,每一个学生都是它的孩子,是它时刻挂心的宝贝。


它会在天气转凉前,在食堂的椅子上偷偷加上软软的垫子;


它会组织一年两次的水果节,给孩子们发水果吃;


它还会每学期两次发放菜价补助,让孩子们尽量吃好......


它的关爱方式可能粗糙笨拙,却能让人结结实实地体会到生活在天大的踏实。


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的天大校友王书肖说:


“北洋的生活是自由的、是宽容的、是舒适的,这样的环境给了学生探索的无限可能性,繁忙的课业之余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后续我去清华读博,去哈佛做博士后,我也去过很多其它的学校,但我最怀念的仍是天大,因为在天大学习很安静,很幸福。”


这幸福是集贤道的树荫,铭德道的海棠,敬业桥的夕阳,青年湖的野鸭,友谊湖的波光,益智道的落叶…… 


图 | 源于微博@天津大学


而北洋最最暖心的,是它每年送出的临别礼物——毕业生人手一双的筷子。


每根筷子上都写着“天津大学”四个字。


在接到筷子的那一刻,再心硬、再“嫌弃”天大的人都会瞬间红了眼眶。



有学生就哽咽道:


“真的有点傻,都要走了还关心你吃不吃得饱饭。也不会像别的学校送什么装饰的东西让你当了老板以后摆在办公桌上。”


天大就是这样一所朴实的学校,不善言辞,没有花里胡哨的招式,连送出都纪念品都“拿不出手”——摆不到办公桌上。


但学生们能体会到它那颗炽热真诚的心。


他们知道:


筷子是笔直的,学校希望他们能够正直做人,认真做事;


筷子是吃饭的工具,“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学校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和技艺,不管走到哪里,拿出这双筷子,北洋人就饿不死;


筷子是最质朴的家业,接过这个礼物后,他们就担起了继承传统、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使命,再也放不下去。


这就是天津大学!


它实实在在,把所知所学和所有的爱倾囊倒给孩子们,然后期许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


它像个憨直的傻大个,展开自己最宽敞的怀抱,迎来送往。


但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始终在那儿,是北洋人永远的家。


//

更多好看的


全球最稀罕的男演员,凭什么是他?

新一季冲上9.7,却打了观众一个耳光

小时候爸妈没兑现的承诺,我记到现在


本文转自:国馆(ID:guoguanwenhua)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10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