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姨”到“八孩母亲”……AI寻人能抚平伤痛吗?

百家 作者:IT时报 2022-03-02 19:47:30

图源:东方IC


找遍大半个中国,最后连骗子都不再联系,2021年12月6日,一场迟到了14年的拥抱,令无数人动容,辛苦寻子14年的孙海洋,经历了无数个难以入眠的深夜,终于熬到了头,他也是电影《亲爱的》的原型。14年的煎熬,好在还算修成正果。 


但是,还有多少父母依然苦苦跋涉在寻子路上,团圆的那一天或许近在眼前,也许遥遥无期。


就像最近不断发酵的“徐州丰县八孩母亲”事件,脖颈上的铁链、失落无几的牙齿、含糊不清的只言片语……根据官方此前发布的最新通报,2月22日,丰县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桑某妞、时某忠,以涉嫌拐卖妇女罪依法批准逮捕。


近日,公安部决定,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


失去子女的父母、失去亲人的家庭……当不得不面对这个让人心碎的话题的时候,科技呈现出了向善的力量,张贴街边广告、一张嘴两条腿几张照片等这些“大海捞针”式的办法已经过时,AI技术、互联网平台等正在成为寻人的“C位”,并且大大提高了寻人成功的概率。

   01    

24年寻子,突破就在人脸识别

在“徐州丰县八孩母亲”事件中,针对“董某民、杨某侠结婚证照片上的女子与杨某侠不是同一人”的问题,公安机关曾进行调查,发现杨某侠近照系从抖音视频中截取,经修图后流传到网上,与实际容貌有差异。同时,皮肤老化、毛发退化、脂肪组织液化以及牙齿缺失等因素也是杨某侠容貌变化的重要原因。2月22日,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人像鉴定,杨某侠与董某民结婚证照片与杨某侠在云南第一次结婚照片、网传视频截图杨某侠照片、杨某侠身份证照片、杨某侠近照反映出的人像特征相同,认定为同一人。


“过去,当我们收到有人失踪或者想要寻亲的援助信息时,通常的做法就是信息比对,包括家庭描述、居住环境特征、体貌特征等,然后进行人工信息比对,找到相似的人并初步确认,再挖出更加相似的细节进行比对,最终进行DNA确认。”中国政法大学反对人口贩运国际合作与保护中心主任、北京百瑞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张志伟被称为“打拐律师”,在十几年公益打拐之路上,他帮助几十个家庭团圆。用他的话说,此前的寻人过程没有科学依据,反反复复经历着希望和失望,“要被动等待匹配的信息出现,在大量的信息中无效比对的概率非常高,寻人周期也非常漫长,有时一些无效信息还会成为团圆路上的阻碍。”张志伟向《IT时报》记者坦言。

图源:《失孤》

“其实我心里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丢了?”这是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中的一句台词,根据山东聊城一个名叫郭刚堂的男人寻子的经历改编。24年寻子路,2岁丢失的儿子在2021年7月父子相见时已经成了一名教师。


在郭刚堂24年的寻子之路上,张志伟跟了十几年,“最关键的突破在于去年6月通过阿里‘团圆’系统收到了郭刚堂儿子的线索,尽管他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但通过人脸比对还是判断出了一些不会变化的生物特征,最终通过DNA比对确认。”张志伟告诉《IT时报》记者,现在,人脸识别已经成为寻人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02    

从14亿人里找一个人

如何让更多人知道详细的走失信息?走失者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些地方?该向哪些人推送这条走失信息?这些都是能否成功寻人的关键。


张志伟提到的“团圆”系统,最早是由阿里程序员建立,这个系统最大的作用不是抓人贩子,而是第一时间征集失踪儿童线索,失踪时间越短,找回概率越大。只要第一时间报警,团圆系统会在几秒钟内,调用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百度地图、QQ等几十个App,向以事发地为中心的特定半径内,推送儿童失踪的消息。在特定范围内的人,无论是谁,都可以提供信息,形成“千眼寻人”。

图源:高德地图

时隔十几年二十年,从14亿人里找一个人,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团圆”系统自2016年上线以来,已帮助找回近5000名儿童。“找回率达到98%,而且找回时间也明显缩短,最短的找回时间不到3小时。”在张志伟看来,当收到有效信息之后,匹配速度和结果越快、越精准,越能增加团圆的成功率,这是肉眼认人所无法企及的。


机器可以基于更多真实资料进行深度学习、构建数据模型,基于人脸识别的AI寻人技术会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与准确性,让更多的失散家庭破镜重圆。


通过调用世界上任何联网设备的摄像头,配上人脸识别技术,让想要找的人无处遁形,这是电影《速度与激情7》中的一项黑科技。



在中国,也有这样一套系统,名叫“天网工程”,其主要用途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摄像头抓拍的人脸进行识别,然后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比对速度极快,1秒钟就能将全国人口“筛”一遍。如果发现失踪人口,而且信息也在数据库里,就能进行定位,附近的警察马上前去解救。如果一时找不到失踪人口,AI技术也能将失踪人口信息记住,并进行跨年龄人像分析,就算是过了十年或更长时间,跨年龄人像模型也有能力找到孩子。

通过影视作品,中国观众知道了大名鼎鼎的美国安珀警报(AMBER Alert),其实国内早有技术更先进的同类警用和互联网商用寻人系统。

   03    

几十年后的“一眼辨认”

寻人,时间以年为单位,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有时初见还是小儿,再见已是白发。


“跨年龄人脸识别是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中的一大难点,我们项目组构建了跨时域人脸检索与分析系统,成为寻回失踪人员与被拐卖人口的关键技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马利庄带领的团队凭借“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他告诉《IT时报》记者,婴幼儿脸型随着年龄增长变化显著,尤其是十多年后面容发生剧变,对寻亲形成巨大挑战。项目组首创的跨年龄人脸核身技术,可在仅有几张婴幼儿模糊照片的情况下与成年样貌快速比对,到目前为止,协助找回15名被拐超过10年的儿童。


曾经上过央视《等着我》节目的“小耗子”在节目中于父母相认,3岁被拐的他过了18年终于回到父母身边,背后就是马利庄团队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的功劳。


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是团队和腾讯优图合作的结果,在仅有几张婴幼儿阶段的模糊照片情况下,马利庄团队提取人身上不会改变的特征,从数据中学习人脸自然的跨年龄变化规律,毫秒级时间内便可完成千万级人脸检索,大大提高了走失人口匹配的精准度和速度。“人工智能能解决精度和速度的问题,也能给犯罪分子以威慑力。”马利庄说。


实际上,利用AI寻人也是不少互联网公司在做的。2018年11月,今日头条推出“识脸寻人”功能,用户上传走失者照片,即可与头条寻人后台的走失人员数据库直接对比出匹配结果,其中用到的技术就是通过接入实验室的面部识别技术,利用AI算法,将用户上传的走失者照片与寻人数据库的走失人群大数据进行比对,帮助走失者回归家庭;2016年,百度AI寻人平台上线,用户在平台上传一张照片,即可与全国各地救助站及宝贝回家等公益寻人平台登记的数万名走失人员进行实时比对,截至2021年10月30日,百度AI寻人平台已经帮助将近13000个家庭重新团聚,其中有不少是失散超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

图源:百度

   04    

AR、多模态助力寻亲

“尽管DNA鉴定是确认寻亲是否成功的最后一步,但这是建立在前期人脸比对的基础上的。”在张志伟看来,相较于DNA数据库的被动式登记,主动式抓取人脸信息的相关数据库信息更加全面,比对更加方便。


因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家成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建议,幼儿园入园、小学入学时,要求所有入园、入学儿童采集DNA信息,建立DNA档案,档案交由公安部门纳入DNA数据库统一保管,目的是为了有效打拐。

图源:东方IC

不过,并不是有了人脸比对,就能让所有走失的人走上回家的路。“照片模糊、图片修复、面容修复等技术都会影响到寻亲的进展,寻亲的路上依然会有不少痛点和坎坷。”张志伟说,除了法律法规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的现象要严惩之外,科技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现在很火的元宇宙是否可以运用到寻人领域,通过寻亲者的描述,利用AR还原寻亲者以前生活的场景,可以有助于寻亲。”


寻亲的过程是多种信息交叉验证的过程,包括体貌、行为、环境等,“我们一直在研究跨时空多模态的全流程人物特征理解技术体系,如果照片比较模糊,就可以通过行为、姿态、场景等各种因素的交叉验证和分析,提供相对较为准确的信息。”马利庄说。


不可否认“科技+寻人”正在释放出越来越大的潜力,但最好的结局应该是寻人技术应用得越少越好。



作者/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失孤》  高德地图  百度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IT时报》 联合黑猫投诉,征集投诉线索,曝光不良商家损害消费者权益案例,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不遗忘每一个微小发声,守护每一份合法权益,共筑和谐消费新环境。

大家都在看

点「在看」并「留言」,谈谈你的看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