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奖牌才配得上流量吗?

百家 作者:半佛仙人 2022-02-23 20:47:51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843篇原创


1


这段时间,运动员成为了互联网实际上的顶流。


运动员们入场、比赛、互动、发动态,甚至吃个包子都能成为热点。


一场奥运,成为无数运动员人生最大的高光。


很幸运的是,他们的高光能够被我们看到。


很不幸的是,能够被我们看到的记住的运动员只是极少数。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在我们看来风光无限的运动员,绝大多数并不风光。


比如在冬奥会赛场上因为吃豆包而出名的豆包姐,马耳他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里。


因为穷,豆包姐长时间住在山上和车里,用着老旧的装备,打零工跑龙套赚钱自费训练,为了省钱徒步上山滑雪。


因为年纪大,她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在30岁这个已经可以退役的年龄依然坚持比赛。


但最终成绩也不过是第21名。


纯粹的用爱发电。


如果没有奥运会,没有那个豆包,没有那个决定性的镜头,她的运动生涯或许就在这种不断的努力,但始终无缘聚光灯中结束。


更不幸的是,像她这样默默无闻,在不被人看到的角落独自努力的运动员,并不在少数。


即便现在许多运动员被我们看见,在网上有着巨大的讨论度,但这种曝光依然局限在奥运会这种特定时期,局限在国家队运动员这种特定的人身上。


要知道,在冬奥期间能被看到的这些运动员,已经是能够参加奥运会的“头部运动员”。


与之相比,绝大多数普通运动员不要说参加运动会,连被人看到的机会都很少。


2


大多数运动员其实活得并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光鲜。


在大众普遍认知中,运动员似乎是一个风光无限的职业。


前呼后拥,叱咤赛场,独揽头条。


是有的。


但,这种风光属于少部分人,而大部分并不风光的普通运动员极少有机会被我们看见。


什么是普通的运动员?


非热门运动,非头部的运动员。


这些“双非运动员”,同样每天训练、比赛。


但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考虑如何夺金,考虑为国争光,而是考虑退役后是找个健身房当教练、还是去学校当体育老师。


人生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常在巅峰。


他们在人生最富有活力、最有希望的时期,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献给了运动。


青春过后,面对现实,他们还要找别的路。


为什么提起运动员,我们想到的依然是那些站在电视机前,风光无限的青年男女呢?


因为他们是头部。


所有行业都是头部通吃,运动领域也不例外。


所以绝大多数非头部非热门领域的普通运动员们,需要被更多人看到。


运动热血,但生活冷酷。


如何专注在一份极有可能一事无成且无人知晓的事业中,依然保持热情,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体育是一个产业,围绕“曝光”而生。


所以会有冠军,会有奖牌,会有记录,会有故事。


只有被人看到的比赛,只有大众热爱的比赛,才能成为热门比赛。


越是没人看的运动,越是衰落得厉害。


无人知晓的冠军,毫无意义。


不被看见的选手,没有价值。


仅仅只是“被看见”这件事本身,对于许多运动,对于许多运动员而言已经是最大的意义。


3


如何被看见?


最简单的回答是夺得金牌,成为头部。


但,凡是做得到的人都不会提出这个问题。


因为金牌只有一块儿,所有人都在努力,但不是所有人都足够幸运。


除此之外,能够“被看见”的最有效方法,是成为内容消费的一环。


为什么要“被看见”,要和内容消费结合?


因为,内容消费是一个运动员们能够被看见的“最优解”。


首先,运动是一门关于关注度的生意。


没有人看的运动很难活下去。


足球、篮球类热门运动可以靠日常举办赛事,就能轻松获得关注和收入。


关注度,能够带来收入、社会影响、资源倾斜,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变。


许多运动正因为在互联网的传播,而有了大量民众关注,进而带来消费,帮助其获取收入,成为支撑其长期存续,焕发活力的根源。


而许多收入一般,不为人知但付出的血汗一点不少的运动员也是因为在互联网的意外走红,获得了曝光,进而有了外界的广告、赞助收入,成为其继续挑战极限的后盾。


内容娱乐,能够为运动员和相关运动带来大量曝光,直接扩大其的影响力。


其次,运动员与内容娱乐产业的结合,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娱乐消费必须是多样化的,而且是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内容产业需要电影、综艺、动漫、资讯、益智,自然也需要运动。


内容娱乐行业自身需要更多的内容作为填充素材,从而给大众提供更多的娱乐。


运动与内容娱乐产业的结合,既能够丰富自身平台的内容生态,强化平台竞争力,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而对运动员而言,选择内容产业作为被大众看见,改变自己生活的途径,也有一个关键优势。


更重要的是,参与内容行业其实成本是轻的,不会大量占用运动员最珍贵的资源——时间。


出个镜,拍个广告,录一期节目,需要多少时间?


一般一天时间便能解决。


如果选择其他的方式赚钱来维持运动开支,即便是最轻松的工作也需要大量的占用其时间。


但,运动员最缺的是什么?


是时间。


运动员最缺乏的,恰恰是训练的时间(睡眠也是训练的一部分),是在人生最黄金的几年,一秒都不能浪费的时间。


因此运动员必然需要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如果有得选,两相对比之下,选择内容娱乐产业,是用最少的时间换取最大的收益,以及更多的曝光,是对运动员自身而言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同时,运动员如果能够被大众所看见,那么,他们将会成为最好的偶像。


相比于卖弄人设只为流量的所谓“明星”,这些不断挑战极限的“超人”是大众更乐于见到的。


冬奥会期间任子威、谷爱凌等运动员火爆出圈,成为一时顶流。


会有人吐槽他们德不配位,认为对他们的崇拜是不应当吗?


不会。


王濛打算做退役运动员MCN,帮助更多退役运动员转型,会有人觉得不好吗?


同样不会,因为她做的好。


面对这些挑战极限,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大众给予的,只会是鲜花和掌声。


当他们走向大众,发掘自己新的职业路径时,大众能够做到的,只会是欢迎。


这种“真正的偶像”的存在,为大众带来的,是民族自豪感的提升,给年轻人带来的,是积极且正面的影响。


因此,运动员需要被看见,而运动员被看见这件事情本身,对于运动员自身,以及内容娱乐产业,乃至对整体社会大众而言,都是有利无弊。


4


但运动员和内容产业的结合,必然需要一个相互匹配的生态。


只有一个相互匹配的生态,才能够让运动员真正赋能内容,同时以内容挖掘出运动员自身的魅力,从而让其为大众所接纳。


而不仅仅只是拍几张照,直播露个脸,这种形式主义的互相站台。


目前在运动员与内容结合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平台,是快手。


在无数平台还在抢着找运动员代言、直播带货的时候,快手站内的运动员运营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矩阵。


比如,针对冬奥期间的作为流量核心的赛事内容,除了赛场上的运动员之外,快手还邀请了韩天宇、陈虹伊、叶乔波等现役或退役的运动员作为嘉宾登上演播厅里,解说赛事。


其中,“陈虹伊被解说夸害羞了”的片段火出快手,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同时,在内容机制上,快手也在向着运动员倾斜。


如果你是在快手上点播奥运赛事的,那你可能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个关注弹窗,比如在花滑男单赛事里,到了金博洋上场,页面就会自动的跳出金博洋的人名卡片,引导你关注他的账号,通过产品机制,让流量真真正正地回到运动员身上,帮助他们被更多人看见。


赛事之外,还有自制内容的比拼。


冬奥期间,快手自制的访谈节目《冰雪英雄》和《冰雪快报》,每天都会邀请赛场内外的热门运动员及教练、明星参与直播访谈,满足观众对运动员的好奇的同时,促进运动员与大众之间的连接。


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安贤洙回应是否还会回中国执教”、“原来金博洋知道自己很社牛”、“葱桶组合回应被网友嗑cp”等话题先后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不仅如此,安贤洙、韩天宇、陈虹伊、金博洋、任子威、郎平先后在快手送冰墩墩包墩到户,这场冰墩墩内卷,也让他们的形象变得更加亲民可爱。


为了让运动员能够被更多人所知,快手同步调动站内的达人和运动员互动,帮助他们破圈。


有的达人用纸动画再现任子威、谷爱凌夺金的瞬间;


也有的达人用面塑泥人重现苏翊鸣夺冠的画面。


这些UGC内容的传播,既是运动员们被看见的证明,也是其影响力持续扩大的助力。


一系列举措带来的结果,是22位参与活动的运动员,普遍涨粉破百万,其中任子威单条视频量9300万阅读量,一天极限涨粉600万,多次登榜快手和微博热搜。


通过自制节目+直播连麦发视频+冰雪天团包墩到户+UGC达人生产,快手这套囊括了从官方到用户的矩阵式玩法,紧接冬奥的热潮,承载大众那无处安放的奥运热情。


既给了运动员们被大众看到的机会,也给了大众了解运动员的机会。


大众喜欢看的必然是足球篮球这些大类,喜欢看的必然是谷爱凌、任子威那些头部运动员。


因为他们最容易获取流量。


也因此,很多平台在内容上都倾向于热门运动和头部运动员。


对于一个商业平台而言,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


但快手关注的不仅是热门和头部,也在帮助那些非热门领域,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运动员,快手愿意帮助更多运动员去被人看见。


像在这次快手站内的运动员运营活动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任子威、高亭宇、金博洋、韩聪、隋文静这些头部中的头部。


也能够看到因伤退役的前滑雪选手王晓芮、冰球教练于明润泽这些普通的运动员。


在快手,流量不仅聚焦在头部明星运动员,即便是一个普通的运动员,也能被“看见”。


既然要拥抱每一种生活,那么运动员的生活自然也在其中。


“内容普惠”,是快手的风格,也是快手的策略。


这样的策略取得的效果无疑是成功的。


冬奥期间,内容端上,快手相关端内外奥运相关作品及话题视频总播放量达到1544.8亿次,冬奥点播间播放量达79.4亿,全民冬奥打CALL视频总播放量高达708亿。


快手自制节目《冰雪英雄》、《冰雪快报》、《二十》、《冰雪队队碰》、《年味冰雪季》等也带来了42.5亿的总播放量。


商业端上方面,各大广告主的投入有增无减。


快手和运动员们的合作,是一次成功的抬轿子。


抬起了运动员,也抬起了它自己。


5


一个行业好不好,从来不是看头部,而是看大多数。


运动也是如此,不是说每个小孩都想去打篮球踢足球,每个小孩都想当姚明、刘翔、谷爱凌,就说明运动普及,运动员活得很好。


他们想要的,或许只是头部运动员那种风光无限的生活。


真正能过说明一个行业变好的,是一个最普通的运动员也可以好好生活;


是大多数运动员都不需要为了热爱而背上重担;


是他们只需好好努力就可以被人看见。


这种“好”,或许永远不会实现;


也或许,明天就会到来。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感谢你的阅读,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3月5日晚上19点开奖,一共6666元,2022个红包,感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在看和转发,点我参与抽奖!点我参与抽奖!


【我爱这个魔幻的世界】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