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历史最低,亮了!

百家 作者:信贷风险管理 2022-02-16 20:00:31
中企清大最新课程:
1.线上训练营:小微企业信贷三部曲之六维贷前调查模型及信用分析技巧!
2.线上训练营:信贷业务人员必须掌握的100个法律知识点

来源 金融时报客户端

4.61%,这是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该数据最低水平。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在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政策推动多年后,市场主体正在享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惠的金融服务。实际上,除了利率水平稳中有降,“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7.3%和31.8%”等多个数据显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引导下,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着力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1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再贷款和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引导金融机构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下半年,为应对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则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2022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央行一系列“稳总量、优结构”的政策——2021年7月,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早为下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做好铺垫。8月,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9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11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12月,再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跨周期做好年底和下年初信贷安排。

“上半年我们没闲着,下半年也很忙,但是忙中也不乱,我们每个月都有一些动作,这些动作的目的也都很清楚,尤其是下半年,都是围绕着稳增长,同时兼顾优化结构。”刘国强表示。

正是在上述政策的作用下,央行着力增强了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其中,“总量”尤为重要。《报告》专栏《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指出,2021年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专家强调,这是在2020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多增3150亿元,保持了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总量’一词是四季度报告的高频词,出现次数高达37次,对比三季度的20次,二季度的9次,一季度的9次,以及2020年四季度的18次,出现频率明显提高。”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分析。在他看来,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还将致力于“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对此,本次《报告》也强调,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


当然,着眼于“稳增长”目标下,“总量”不容忽视,“调结构”也非常重要。根据《报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积极做好“加法”。例如,上述提及的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都是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报告》提到了“三重压力”和“三大不确定性”,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疫情、通胀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仍是全球经济的三大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小微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为了进一步纾困解难,早在开年之初,人民银行已及时下发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即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对此,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两项直达工具的接续转换使原有政策无缝衔接,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信贷规模增长,优化信贷结构,从而实现稳增长的目的。

郑后成指出,《报告》强调了“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总量稳定增长”,这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在总量增长上发挥作用。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也表示,作为结构性工具支持的重头戏,小微企业专项贷款一直是央行开展“精准滴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重要渠道。“《报告》强调的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实质是将疫情期间的临时性措施变更为常态化机制,等于是为小微企业修建了一条水渠。”他解释,通过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政策资金,央行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促进了银行信贷约束的缓解,有助于经济下行期间信贷供给端的进一步修复。

未来,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后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将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根据《报告》,将进一步激励地方法人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积极挖掘新的合理融资需求,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比重,持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降价、扩面”,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充分发挥LPR改革效能 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当然,除了“总量稳结构优”之外,本次《报告》中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至4.61%也是一大亮点。

《报告》指出,2021年12月人民银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当月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5个基点,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2020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行。12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7%,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

这正是多年来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稳步推进的成果。

经过近30年来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以及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在利率走廊的辅助下,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并通过银行体系传导至贷款利率,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更是用改革的办法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例如,推动金融机构充分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增强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竞争性;落实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措施,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动各类放贷主体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继续推动境内国际基准利率改革有关工作。

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是利率下行的直接受益者,融资成本的下降能减少其利息成本,更是为疫情冲击下的企业最直接的纾困救急。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有利于稳企业保就业,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

当然,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还需要更多渠道一同实现。“一方面是降低企业融资的显性成本,包括降低利率水平、降低与融资相关的费用支出。另一方面是降低企业融资的隐性成本,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便利,减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时间精力投入。如方便企业从债券市场融资,为企业贷款融资过程中不动产、动产抵押登记等提供更多便利,通过金融科技让数据多跑路的方式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学习文章推荐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
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xdfxgl01
点个在看,写出你的想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