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军火商”:饮料包装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831篇原创
1
毒品可卡因是从一种叫古柯(coca)树的叶子里提取出来的,所以也被翻译成古柯碱。
可乐树的果实(cola nut)里含有可可碱,是巧克力的主要成份。
两种成份混到一起,就是coca-cola。
这并不是谐音梗,而是事实,只不过是已经过去的事实。
一个红牛,一个可乐,一个比一个刺激。
造物主实在是过于神奇,令人兴奋的东西往往会有麻醉的功效。
酒,烟,都是如此。
美国1885年的禁酒令间接推动了可口可乐的诞生和畅销。
酒对很多人是刚需,他们需要暂时的兴奋,需要放纵自己的理性。
(1899年的可口可乐包装瓶,还没有采用现在通行的锯齿瓶盖)
可口可乐是烈度酒的平替品,所以早期可乐瓶也自然采用了酒饮瓶包装。
酒瓶子就需要软木塞来封口。
但这时候问题来了,要是你喝可乐需要红酒开瓶器,你还会一天喝五瓶吗?
你肯定嫌麻烦。
所以好的包装很重要,能让你多买一点儿,多喝一点。
不过,那个时候饮料市场没那么卷,美国人还挡不住这种饮料的魅力。
可口可乐的一大堆跟风者随之出现。
跟风者不仅仅抄袭可口可乐的口味,对商标和包装也不放过。
是的,老牌发达国家同样有悠久的山寨历史,大部分套路都是他们玩儿剩下的。
咱们就是说,谁都别嫌谁。
越成功,模仿者越多。
可口可乐烦死了。
有人想到了一个办法。
品牌就是为了区隔竞品,那么为什么不搞一个定制款的包装,搞一个独有的、不可取代的包装来增加辨识度。
1915年,印第安纳州鲁特玻璃公司交了自己的设计稿,为可口可乐设计了新包装。
在次年后,这版经过修订后的设计稿被应用到瓶装生产中,这个时候的版本就已经加上了锯齿瓶盖。
著名的可口可乐弧形玻璃瓶诞生。
而且如果仔细看的话,这个弧形玻璃瓶并不是透明的,而是有颜色的,这种独一无二的颜色被称为佐治亚绿(可口可乐诞生地为佐治亚州)。
“哪怕在黑暗中仅凭触觉也能辨别,甚至仅凭打碎在地的碎片,也能够一眼识别出来。”
化成灰了,我也能认出你来。
碎成渣了,我也能认出你来。
弧形玻璃瓶在消费者心目中就等同于可口可乐。即使后来可口可乐改用PET塑料瓶时,也保留了经典“弧形”状,腰身婀娜。
弧形玻璃瓶为之后饮料品牌提供了样板:包装要独特,要唯一,要让消费者记得住。
饮料包装对于饮料品牌有两层作用。
第一层是物理层面的,为了运输/出售,为了获取更多消费者。
第二层是心理层面的。
独特的包装本身就是品牌定位的一部分,甚至单单颜色就可以。
比如大家想起红罐饮料,就想起了可口可乐和王老吉。
想起蓝罐饮料,就想起百事,想起金罐就想起红牛。
如果养乐多不再是那个透明的小塑料罐,你觉得它都失去了灵魂。
就像杰克船长不能没有船长帽,柯南不能没有红色领结一样。
牛老师也不能没有富老头。
在多数情况下,饮料的包装要比饮料本身要贵。即使是成本非常廉价的可乐PET瓶,也要高于可乐原浆成本的1.5倍。
但成本高不代表做饮料包装是一门好生意。
众所周知,挖金矿旁边最好的生意是卖水。
饮料品牌在物理意义上是“卖水人”,但在商业层面却是“淘金人”。
而饮料的包装配套产业在商业层面,是“卖水人”的“卖水人”。
1
在令人垂涎的消费品赛道里,最令人垂涎的无疑是饮料。
决策快速,购买高频,快速消耗,充满了金钱的需求。
我一天可以喝十罐330ML的无糖可乐,还可以再喝五瓶元气森林。
但我今天不喝,也死不了,也憋不死。
它不是成瘾品,也不像酱油那么足够刚需。
品牌方会拼了命地“卖弄”自己,搞得花里胡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搞得越是花里胡哨,就会带来品牌的区隔,就会带来忠诚度和高黏性。
所以可口可乐才那么香,才能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但想要把这些花里胡哨的液体送到买单的客户手里,需要包装。
有了包装,才开始有行销全球的饮料巨头。
没有包装,屁都不是。
这个包装不单是指【广告包装】,更多是字面意义上的【产品包装】。
没有包装,可口可乐的保密配方再怎么尊贵,也不可能卖出2600亿美金市值。
饮料包装五彩缤纷,但目前通行的也就是以下四种:
玻璃、复合纸、金属、塑料。
玻璃瓶很早就制造出来了,但玻璃瓶盖却是很晚才被发明出来。
甚至要晚于可口可乐诞生的时间。
可口可乐太成功了,是全世界最畅销的软饮料,也是成为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标识之一。
当需要向全世界输出可乐的时候,玻璃瓶的缺点就出来了:易碎、成本高、不便运输。
玻璃瓶子值钱,我小时候在小餐馆点完可乐,最后都要被餐馆老板要回去。回收后的玻璃瓶被清洗后可以再重复利用。不还的话,押金就不还我了。
既然玻璃瓶运输不便,那我就多建厂呗。
1923年,可口可乐第七任掌门人魏拉夫提出了可口可乐十二字黄金法则:
“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不分昼夜,生产销售”。
对于只售卖几块钱的饮料来说,要尽可能减少运输上的成本。
哪怕是在物流如此发达的今天,哪怕是把工厂开遍世界的可口可乐,其运输成本都接近于饮料本身的成本。
更何况在那个用玻璃瓶的时代。
在本地销售,就要在本地罐装。
玻璃瓶要回收,回收也需要运输,那么最好就在本地多开灌装厂。
一来节省运输成本,二来节省包装成本。
省两次,赢两次。
卷空间,卷时间,卷成本。
今天在国内几乎所有省会都可以见到可口可乐的灌装厂。
光是在辽宁,就有沈阳、大连和营口三家工厂。
在广东,有广州、东莞、珠海、湛江四家工厂。
这些灌装厂可以就近回收玻璃瓶。
没有办法,谁让瓶子成本比饮料更高呢?
可口可乐运气好,遇到了时代红利:冰箱的发明和普及。
在冰箱的加成下,可乐的寿命被大大延长,玻璃瓶基本可以满足可口可乐乃至碳酸饮料产品的需求。
美国本土现在已经不再生产玻璃瓶装的可口可乐,但在美国以外的市场里,仍然保留约13%的玻璃瓶装可乐,在容易回收玻璃瓶的餐馆和酒吧出售,很少会直接卖给C端消费者。
弧形玻璃瓶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哪怕成本高,也要继续保留。
如果没有弧形玻璃瓶,可口可乐可能并不会像现在一样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可能在被山寨模仿的阶段就死掉了。
玻璃瓶,让消费者记住了可口可乐。
而玻璃瓶的不便以及高成本,某种程度上也倒逼了可口可乐的地域扩张。
3
很多人不知道,屈臣氏曾经也是开汽水厂的。
新中国成立后,屈臣氏从上海给北京市食品厂带来了数条一体化灌装流水线,北冰洋汽水在此基础上诞生。
很快,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汽水工业。
北京有北冰洋,上海有正广和,西安有冰峰,武汉有汉口二厂,太原有太钢汽水,呼和浩特有大窑,沈阳有八王寺。
70后、80后、90后的童年体验大不相同,如果有一个公约数的话,那一定是喝这些玻璃汽水。
很多人觉得玻璃瓶装的汽水好喝,其实有科学依据的。
比起PET塑料瓶和易拉罐,玻璃瓶里的二氧化碳最不易丢失。
我喝碳酸就只爱喝第一口,因为第一口的气最足。
那个时候的玻璃瓶汽水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就等同于“饮料”。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也别拿玻璃瓶不当高科技。
很多人觉得可口可乐靠的是那张神秘的配方,其实它能打败同行,靠的是饱和营销衍生出的品牌认知,靠的是供应链上的优势,靠的是更牛X的包装。
可口可乐每副玻璃瓶生产模具使用寿命长到可以生产40万瓶,重量、抗摔、防裂等方面也要领先同行很多。
工艺更好,成本更低。
饮料是快消品,赚钱靠的是走量。
像可口可乐一年能卖300多亿瓶出去,每瓶包装如果节省1分钱,就能节省3亿出来。
有了价低质高的包装,才可以把综合成本打到最低。
再把省出来的钱投入到营销、品牌和讲故事上。
商业并不是说你去烧钱打广告就可以。
而是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要领先,才能成为一棵优秀的摇钱树。
包装之间的微小差异,能决定饮料消费品的销量,也能决定饮料最终的毛利率。
打赢包装战争,就能打赢饮料战争。
聪明的淘金者会自己挑选“卖水人”,不是为了防止“卖水人”宰自己一刀,而是为了提高淘金的效率。
4
与可乐类似,另外一种饮料也曾长期使用玻璃瓶。
牛奶。
我小时候家里订奶,在门口钉一个奶箱,每天早上有人把奶放进去,顺道收了昨天的瓶子,就是玻璃瓶装的。
前面说了,玻璃瓶贵。
不是因为成本,而是因为易碎,平摊到每个瓶子上的运费就会畸贵。
而对于牛奶来说,玻璃瓶也无法根本解决保质问题。
小范围的运输还行,当城市人口激增,玻璃瓶就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
供给是会被需求倒逼出来的。
技术和工艺也是。
一种可以满足牛奶保质要求的复合纸包装就是被逼出来的。
1944年,瑞典人鲁本·劳辛发明了一种加了聚乙烯涂层和铝箔涂层的纸盒,可以有效阻隔空气和光线的纸盒,同时还是一种无菌液体包装。
这种包装,就是大名鼎鼎的“tetra pak”。
大家可以在牛奶纸盒封口处找到这个标识。
Tetra在瑞典语是四面的意思,pak是包装。合起来就是【四面体包装】的意思。
为了查这个词,我还顺手花了半小时学了瑞典语的29个字母。
Tetra Pak音译成中文就是利乐包。
利乐包不仅仅是一种包装材料,而是一套包装系统。
要把一张复合纸折成四面体容器,需要特定的流水线系统。
1952年,第一台用于生产四面体纸包装的利乐灌装机交付给瑞典隆德奶业(lund mjölk)。
1954年,生产500ML牛奶纸包装的灌装机交付。
1956年UHT(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被发明,可以被保存3个月以上的常温奶出现。
利乐包叠加着UHT技术,让常温奶突破了城际运输的限制。
今天我们可以在电商平台上可以买到德国和澳洲的1L包装牛奶就是多亏了利乐包的发明。
没有玻璃瓶,可口可乐依然可以通过开设工厂扩张它的帝国。
但没有利乐包,牛奶巨头可能只能通过奶粉而不是乳品饮料来拓展自己的边界。
利乐,牛奶的“卖水人”。
没有哪个包装企业,比利乐更符合“卖水人”的定义。
5
利乐包并不仅仅可以用在牛奶上的包装。
还可以是果汁,咖啡,甚至可以是菊花茶。
1979年,利乐的第一个内地客户是广东罐头厂,就是用利乐包来装菊花茶。
此后20年的时间里,利乐不是卖包装,而是销售灌装机。
利乐真正在国内杀出来,还是靠乳制品饮料。
中国的牛奶产区集中于北方,也就是内蒙东北河北新疆。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乳品饮料市场小,产量低,受众少,鲜奶市场几乎只存在于产区周边。
没有好的包装,运出不去啊。
1984年,内蒙扎鲁特旗乳品厂花了47万美元买了整套利乐灌装机。这是我在《中国乳品工业》杂志1985年第二期找到的记录,这不但是国内第一家引进利乐包装的鲜奶企业,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条常温液态奶生产线。
扎鲁特旗属于通辽,你得承认,这是个神奇的地方。
1987年,利乐包装在华的第一家工厂在北京正式投产。
90年代中期,伊利乳业在北方市场已小有名气,但因为包装,无法靠低温奶进入南方市场。
利乐找到了伊利。
利乐提出了一个无法让人拒绝的条件:以半卖半送的形式给伊利提供设备。
但是呢,每卖出一包奶,就收一包奶的包装费。
刚想睡觉,就有人递来了枕头。
还有这种好事?
肯定答应啊。
有了利乐包加持后的伊利,常温液体奶迅速铺到全国,成为了最早的全国性牛奶品牌。
利乐也找到了可以长期合作的大客户。
双赢。
后来,尝到甜头的利乐如法炮制,也找到蒙牛了。
赠送机器,打折打到骨折。
如果你还不接受,那就教你发达国家的跨国乳品巨头是怎么成功的,你要不要学?
想学的话,就用我的包装。
你不想学?那我就告诉你竞争对手。
像极了以前那些培训班。
To B产业拿下订单无非有两种,一是告诉你用我的产品能帮你赚多少钱,二是告诉你用我的产品,竞争对手可以打败你。
后一种,往往更有效。
果汁和牛奶的保质需求差不多。
按照同样的策略,利乐同样拿下了汇源果汁等果汁企业。
利乐成就了乳业,乳业也成就利乐。
一包五块钱的牛奶里,成本总共三块二,其中奶的成本两块钱,利乐包成本是四毛八。
你喝的不仅仅是蛋白质,还是利乐的专利费。
当乳企大战如火如荼的时候,是利乐在背后出谋划策,告诉他们发达国家是如何做营销的,是如何抢市场的。
你们要卷起来啊,我给你们点赞。
因为无论谁赢,利乐都坐收渔人之利。
伊利蒙牛卖出一包,利乐赚。
光明三元卖出一盒,利乐也赚。
利乐,岂止是牛奶产业的“卖水人”,简直是牛奶产业的“军火商”。
6
利乐不只是卖包装,有点像卖打印机。
你不只是要买我的打印机(包装生产设备),还要买我的墨盒(原材料),复写纸(原材料纸),甚至你都不能自己修“打印机”,因为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全部都得由我负责。
根据《糖烟酒周刊》等媒体的说法,
售价2.5元一盒/包牛奶(250ML),利乐包成本就需要1.2元-1.4元不等。
《时代周报》在2014年发文称,
“利乐攫取了每盒利乐包装牛奶利润的3/4”。
在巅峰时,利乐包装在华几乎是绝对的垄断。
直到今天,中国市场仍然是利乐的最大单一市场,营收占到三分之一。
奶企赚钱只是图个乐,真资本还得是利乐。
奶企辛辛苦苦,只是为了利乐打工。
伊利蒙牛在十年厮杀中一举成为国内霸主,不仅仅是内蒙的奶源,还离不开利乐的支持。
为了不被利乐割韭菜,很多奶企开始使用百利包。
法国百利公司的百利包是一种塑料枕包,结构为多层无菌复合膜。
(百利包)
成本只需要2毛钱的百利包,保质期时间短,易破损,牛奶营养会流失。
利乐包并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
它的绰号是。
“利乐税”。
一个暴利的生意,总会迎来各种眼馋的人。
竞争对手会不断涌入这条赛道。
除了利乐的老乡瑞典第二大复合纸供应商SIG以外,国内本土的纷美包装和新巨丰也在崛起,成为利乐的劲敌。
新巨丰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国内液体奶包装市场份额利乐占61.2%,SIG占11.7%,纷美包装和新巨丰分别占13.6%和9.2%。
虽然市场被瓜分,但利乐包仍然是很多果汁和茶饮品牌的选择。
比如徐冬冬老师代言的椰树牌椰汁以前多是金属罐,但现在也开始有利乐包了。
卖水赚钱,但并不是所有的卖水人都能赚到钱。
守在淘金人必经之路上的利乐赚到了,并不代表这个矿区所有的卖水人都能赚到。
卷,是无处不在的。
7
碳酸饮料不用利乐,用了可能会突然“喷你一脸”。
需要硬包装。
1963年,美国雷诺公司(Reynolds)实现了铝罐的实用化,同年另一家美国公司阿尔考(Alcoa)研发成功了易拉环,解决了金属易拉罐市场化的最后障碍。
易拉罐的出现,让碳酸饮料销量大增。
过去的玻璃瓶虽然喝碳酸饮料更爽,但还得需要瓶起子来辅助。
现在一拉就好了。
最初的金属罐都是三片罐,用三片金属薄片加工焊接而成,分别构成罐盖、罐身和罐底。
后来有聪明的工程师就在想,能不能把罐底和罐身连成一片?这样可以少了一道罐底和罐身的焊接技术,节省原材料,成本降低,而且还少了一道检漏的工序。
于是,两片罐就在上个世纪中叶被发明了出来。
可乐罐就是两片罐,如果你仔细注意日常喝的可乐的话,会发现罐底是凹进去的,是和罐身连在一起的。
不可能有一片罐,先要把可乐灌进去,最后加盖。
两片罐的材质有铝和钢,三片罐的原材料只有马口铁(电镀锡薄钢板的俗称)。
之所以保留三片罐这种相对“落后”的包装,不是因为“三片”,而是因为马口铁。马口铁耐腐蚀,对气体的阻隔性强,抗氧化性强,密封性和避光性也很顶,而且要更坚固。
耐操。
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饮料最早的时候都会倾向于选择三片马口铁罐。比如含有牛磺酸的红牛、旺仔牛奶、核桃露、杏仁露以及八宝粥,都是铁罐。
东西挺好,唯一的问题是。
三片马口铁罐贵。
以某家毛利超过50%的杏仁露厂商为例,一瓶卖4块钱,总成本不到2块,光是铁罐成本就得八毛多,扣除人工和制造费用,杏仁水的成本要小于铁罐的成本。
但贵归贵,作为“卖水人”的易拉罐厂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卖水人”。
因为在碳酸饮料赛道里的“淘金人”并不“缺水”。
8
上个世纪60年代,可口可乐就推出了金属易拉罐包装。
(这款最早的金属罐可乐雏形)
玻璃瓶从此不再是可乐的唯一包装选项。
比起传统玻璃瓶,易拉罐材质更轻,且不易破损。
运输成本直线下降,降低了产品损耗。
而且还有个好处,就是有更大的外包装设计区域。
讲白了,瓶身本身就是广告位。
过去的玻璃瓶是透明的,不会去印刷任何东西,只会贴个条。
易拉罐的面积更大,花色可以搞得更多,可以在包装上搞得更花里胡哨,就能成为货架上最靓的仔,对销量的提升也显而易见。
老板喜笑颜开,喜提双倍快乐。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易拉罐年产量才只有十亿,到70年代末已经突破四百亿个。
突飞猛进。
我国最早引入易拉罐的是青岛啤酒,但主要用来出口创汇。
真正在软饮市场把易拉罐发扬光大的是健力宝。
1984年3月,“健力宝运动汽水”问世。
健力宝出道也是靠着包装红利。
1984年,听闻亚足联要到广州开会,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想把健力宝送上亚足联的会议桌。
但热度不是你想蹭就能蹭。
健力宝的包装太简陋,送不出手。
刚好,当时深圳百事工厂厂长是李经纬的朋友。于是,李经纬从香港订购了一批易拉罐,在厂长的默许下,利用百事工厂下班时间来灌装健力宝汽水。
人靠衣装马靠鞍,饮料也得靠包装。
亚足联主席喝健力宝的照片登上了报纸。
洛杉矶奥运会期间,健力宝如法炮制,再次借用百事生产线灌装健力宝,送给奥运国手。
中国运动员在美“喝一种神秘的‘魔水’”的新闻报道出来以后,健力宝的名号响彻全国,一代“东方魔水”就此诞生。
尝到甜头的健力宝不再继续偷偷摸摸,引进了易拉罐生产线,准备自己搞。
1992年,健力宝和香港富特波尔容器合资成立了三水健力宝富特容器,可以生产13亿铝制易拉罐和1.5亿只三片罐,成为国内当时最大的金属罐生产企业。
在健力宝的带动下,仅仅是广东省五年内就引进了30条易拉罐生产线。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先后进入内地开设工厂,为易拉罐包装产业加一把火。
这些工厂不只是生产可乐,同时也哺育了中国现代饮料包装产业。
哺育归哺育,学费该交还是得交。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各行各业陷入拼产能的状态,易拉罐产业也不例外。
一个空易拉罐售价0.91元,生产成本却高达1.32元。
1997年,国内二十六家主要的易拉罐厂家有九成遭遇亏损。
当年国内易拉罐饮料总销售量不过60亿罐左右,产量却高达100多亿罐。
过于卷了,朋友。
收着点儿。
(1997年,海关专门出台针对易拉罐进口铝材税费规定,其中提到大部分易拉罐铝材需要进口,实际上业界人士表示那时易拉罐铝材全部需要进口,不过从此之后易拉罐铝材开始了国产化之路)
商业的本质并不是你死我活,优胜劣汰。
而是要当大家都在淘金的时候,去卖水。
“卖水人”之所以赚钱,就是因为淘金人卷,自己不卷。
当卖水人多了,就应该去卖酒,卖烟。
或者,抱住“淘金人”的大腿。
9
1994年,刚入华不久的红牛,也就是华彬红牛,开始遴选包装供应商。
红牛需要三片马口铁罐,并提出焊缝要采用粉末补涂。
此时国内所有易拉罐厂商焊缝都采用液态补涂。
肉送到嘴边,大家反而不吃了。
肉好吃,牙口不行。
技术上做不到。
成立几个月的奥瑞金并不甘心放弃这块肥肉,几经辗转,依托自己股东新加坡美特的技术拿下了红牛的订单。
1995年,奥瑞金成为红牛供应商后首年就卖出860万罐。随后每年成几何数增长,1997年仅仅是海南一家工厂产量就达到8600万罐。
什么是all in,这就是all in。
生意的本质就是赌。
靠着红牛,奥瑞金成为了罐装行业的大佬级企业。
从此,奥瑞金和红牛相伴相生,休戚与共。
1997年,红牛把总部迁到北京,奥瑞金也跟着红牛去开厂。
华彬红牛去湖北,奥瑞金去湖北。
华彬红牛去广州,奥瑞金去广州。
在某些区域,两家甚至共用一个厂房。
除了奥瑞金,另外一个实力雄厚的易拉罐大包装商是宝钢。
对,就是那个钢铁大魔王宝钢。
两片罐既有铝罐也有钢罐,两种罐子没有太多的技术差距,主要根据金属价格和供应商的技术偏好。
铝的价格越来越高,钢就会比铝划算,品牌方就会亲睐采用更多的钢。
1997年,宝钢制成了中国第一款两片钢罐并投产。
目前宝钢包装仍然是国内唯一拥有两片钢罐技术的厂家,并垄断了两片钢罐饮料的市场。
两片钢罐的王者是宝钢包装,两片铝罐的王者是中粮包装。
中粮包装手握可口可乐包装生产线,现在你拿起手里的可乐,如果是铝罐的话,那么在条形码旁边一定会有一个“CPMC”字样的logo,那个就是中粮包装的英文简称。
奥瑞金有华彬红牛,中粮包装有可口可乐。
大家都是抱大腿。
昇兴股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昇兴股份起家于福建,所以核心客户主要是福建本土系公司。
比如惠尔康、达利园、银鹭,以及国内知名的二线软饮品牌,如广药王老吉、露露等。
除了奥瑞金、中粮包装、宝钢包装、昇兴股份四个大王以外,还有各路小王。
太平洋制罐主攻两片罐,嘉美包装、福贞控股主攻三片罐。
金属罐是集中度并不高的to B产业,这种产业最适合的就是并购。
提高集中度,就能提高溢价。
2016年,奥瑞金受让中粮包装27%的股份,成为中粮包装第二大股东,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金属包装实力。昇兴股份则在2021年全资收购太平洋制罐。
奥瑞金中粮系市占率达37%(其中奥瑞金占24%,中粮占13%),宝钢包装占19%,昇兴太平洋占13%。
金属罐三国杀了属于是。
除了势力范围的整合,各家也开始做竞争对手擅长的产品,侵入对方的领地。
奥瑞金成立两片罐事业部,昇兴也杀进两片罐,宝钢包装、中粮包装进入三片罐,在王老吉、加多宝将产品从三片罐转向两片罐之时,奥瑞金、昇兴又从宝钢包装嘴里夺食,抢夺王老吉等传统客户。
在包装行业,过于细分的市场无法支撑一家上市公司的运营,最好的方式走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
互联网公司笑了,这剧情我熟啊。
卖水人如果太多,就应该组成“卖水人联盟”,防止有人过于卷。
10
易拉罐厂家卷得如此厉害,可还是挣不到钱。
四强近几年的财报都不容乐观。
中国食品饮料金属包装业年复合增长率9.23%,2019年金属饮料罐的销售量达1318亿罐,表面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增量数据主要来自食品、酒精类产品,软饮易拉罐市产量和营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增量有限,那就只好挖掘存量市场。
据《中国包装工业》的说法,
一个易拉罐十五年前包装厂能挣1分钱,十年前只能挣1厘。
卷成麻花了都。
比起十年前,每吨铝价上涨了两倍。
要命的是,铝价还不停地涨。
也多亏了芯片荒,让包装厂缓了一口气。
新能源汽车越是热,铝价就越高。如果不是芯片荒,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产能,那么易拉罐厂商一定会更加绝望地盯着铝价。
蝴蝶效应了属实是。
易拉罐厂家卷到最后,甚至得靠着汇率差来回血。
为了降低成本,大家已经开始在包装容量规格上做文章。
早先易拉罐可乐普遍是355毫升,近十年逐渐变成330毫升。
在降低容量的第一年,可口可口就省下了1200吨铝。
减量不减价。
“卖水人”太多了,昇兴集团、奥瑞金开始琢磨其他生意。
奥瑞金2016年12亿元投资手游,昇兴收购福州创星互娱网络20%的股份。
做罐子是给饮料搞皮肤,做游戏其实也是做换皮游戏。
反正都是搞皮肤。
对吧,没脱离老本行。
游戏是金矿,“卖水”都不利索,居然还要去“淘金”。
离谱。
又不那么离谱。
11
玻璃瓶、易拉罐是中国饮料行业的开拓者,真正让中国饮料市场起飞的是PET瓶。
2000年开始,中国就成为了基建狂魔。
大量中西部农民工进入东南沿海城市,当他们成为饮料的消费群体,等返乡后依然会继续这种消费习惯。基建狂潮带动了矿泉水、功能饮料、茶饮的走红,继而也让包装厂们跟着沾光。
四纵八横铁路网和高铁、高速公路日趋密集,各地饮料打破区域壁垒,在全国得以流通。
这一切要归功于适用多种饮料类型,价格成本低廉的PET。
PET更严谨的表述是:
利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等材质添加有机溶剂后,再经高温加热,最后用吹塑或模具注塑形成的塑料制容器,其中适用于饮料的塑料容器是PET瓶。
与玻璃瓶、复合纸、金属罐相比,PET的应用历史最短,但却是目前饮料包装里市场份额里最大的。
1956杜邦公司首先将PET用于产品包装,但直到70年代初期,PET包装和饮料还没什么关系。它只能包熏肉,不能包可乐。
可口可乐用弧形玻璃瓶占领了心智,当PET瓶出来后百事果断就换了包装。
百事的想法很简单:这样你们看到塑料瓶的时候,就能想起我来。
1974年,百事可乐率先使用PET瓶。
可乐最早使用PET的产品,就是大家聚餐的时候喜欢喝的2L的大瓶装。
到了1987年,PET瓶的市占率已经是玻璃瓶的2.5倍。易拉罐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PET瓶完全是从玻璃瓶手里抢下市场。
易拉罐比PET瓶最大的优势是生产速度更快,口味更好保存。
但易拉罐贵。
PET瓶的让饮料成为了可以随时、随地、随意消费的品类。
喝一口不想喝了,拧上盖子就可以。
PET瓶还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另一个品类的诞生:瓶装水。
有了廉价的PET瓶后,自来水净化了可以卖钱了。
因为便携,因为轻便。
没有人会随身携带笨重的玻璃瓶装纯净水,还不如带个保温杯呢。
国内饮料包装的PET产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
包装产业是“卖水人”,是配套产业,是依附性的产业。
当深圳、珠海的百事可乐工厂竣工后,相关配套的PET瓶厂家就跟着出现,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PET瓶产业,但所需的非纤维级聚酯仍依赖进口。
为了满足可乐的需求,仅广东一省就要用掉四万吨PET原材料,按进口PET原材料400美元/吨来计算,就需要3000多万美元外汇。
产业一向是缺什么就补什么。
十几年后,一批PET材料供应商崛起。三房巷、华润材料、逸盛公司、澄高包装、万凯材料甚至位列全球前十PET材料供应商。
2020年,中国PET瓶原料总消费量达到949万吨。
不但不用进口,反而出口两百多万吨。
在饮料包装市场,PET瓶几乎是一统江湖的霸主。除了乳制品以外,PET占国内碳酸饮料包装的57.4%,占矿泉水近99%,在茶饮、果汁占五成以上。
但国内做PET瓶子的企业并不多。
头部玩家主要是两个:珠海中富和紫江企业。
珠海中富是国内最早给两大可乐提供PET瓶的企业,至今超过三十多年,除了两大可乐,还为怡宝、康师傅、雀巢提供矿泉水PET。
易拉罐包装业的毛利率是10%左右,PET约20%左右。
只能说,都挺惨的。
但比起易拉罐包装企业来说,PET制造商活得稍微好那么一丢丢。
比起赚专利费的利乐来说,易拉罐和PET制造商赚的都是辛苦钱。
“卖水人”和“卖水人”也是有区别的。
当淘金人只有100人,卖水人已经有101人的时候,“卖水”就不是好生意了。
12
饮料包装从来都不是一个小生意。
很多卖加盟的奶茶品牌其实赚的不是加盟费,而是包材,吸管,奶茶杯。
有的人明面上做的是包装生意,暗地里搞点儿网游,开发点儿房地产。
有的人呢明面上做的是其他生意,但暗地里其实是做的包装生意和供应链生意。
比如蜜雪冰城。
没有包装,就没有如此庞大的饮料产业。
饮料的多样繁杂,也离不开包装的升级和进步。
饮料的终端价格摆在那,主流饮料产品,如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矿泉水等,三十年来产品价格只是上涨了30%不到,按年化计算,属实物价良心。之所以还能维持股价上涨,完全是大家消费频率高了。
饮料价位区间和几十年前一样徘徊在2-5元左右。
而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都在不断提高,饮料品牌的利润也就是三成的毛利,那只能苦一苦上游的供应商。
想坐地起价?
你试试看。
这门生意,在早期的时候,暴利如税。
但总有一天,会被饮料品牌方釜底抽薪。
因为它总归是一个依附性的生意。
有的包装企业想通了,和饮料企业互相持股,共生相伴,一起赚钱。
找不到大腿的包装企业只能沦为饮料企业的打工人。
当然,还有的包装企业让饮料企业成为自己的打工人。
江湖吃饭,各凭本事。
挖金矿旁边最好的生意是卖水。
卖水旁边最好的生意却未必是卖瓶子。
和平年代的军火商,没有那么好当。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徐林锋、戚志圣、杨维维,传统业务稳健,国产替代下铝塑膜大有可为【R】,华西证券,2021.12.1
【2】.刘征,PET 瓶在辽化塑料加工厂投产【J】,合成纤维工业,1990年第5期
【3】.夏晔,珠海中富:饮料包装龙头 再铸辉煌可期【J】,上海证券报,2005.10.12
【4】.珠海中富大股东破产 “亚洲瓶王”20亿债务缠身播报文章【J】,时代周报, 2018.8.14
【5】.中国最大的PET瓶制造厂【J】,塑料,1997年第4期P44
【6】.忠峙,PET需求不断增加【J】,上海包装,1996年第4期P17
【7】.李丽娟,PET及国外PET瓶回收状况【J】,包装世界,1997年第6期P20
【8】.PET在食品包装业的发展【J】,中国包装工业,1998年第2期P27-P28
【9】.徐兆瑜,PET及其在包装业的发展和市场前景【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1年第6期P16 +P23-P27
【10】.林杨,国外软饮料最新发展综述与展望【J】,软饮料工业,1990年第2期P4-P11
【11】.吴诚,聚酯瓶片龙头 扩产与价差双驱动【J】,国联证券,2021.9.24
【12】.塑料包装市场发展趋势报告【J】,中国包装,2021.10.15 P38-P39
【13】.珠海中富历年财报
【14】.楼荣荣,珠海中富:亚洲瓶业高价入主【R】,安信证券,2007.10.11
【15】.虞铁犁,饮料容器市场中PET的现状【J】,上海包装,1989年第1期 P35-P36
【16】.朱丹倩,碳酸饮料包装材料概述【J】,现代食品,2016年第10期P62-P63
【17】.史其禄,饮料工业 引进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M】,中国轻工业年鉴1987,P253
【18】.徐硕,红牛会消失吗?【J】,中国企业家杂志,2019.7.13
【19】.黄治清,美国PET瓶的进展及其问题,国外聚烯烃塑料【J】,1982第3期P45-P51
【20】.李越,盘点2002中国饮料和饮料包装业【J】,中国包装,2003年第2期P7-P9
【21】.紫江股份官网
【22】.施建平,中国包装业异军突起 达意隆深交所上市【J】,中国食品报,P1-P2
【23】.傅亮,PET瓶在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第1期 P101-P103
【24】.俞坚,美国可口可乐公司【J】,上海企业,1986年第4期P42-P43
【25】.印林,饮料包装业市值2017年将逾千亿美元【J】,印刷杂志,2014年第7期P81
【26】.易拉罐行业:90%亏损【J】,科技与企业,1998年第5期P39
【27】.我国食品饮料金属包装业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23%【J】,中国食品学报,2019年第1期P176
【28】.陈慎行,内蒙引进超高温奶设备签订合同【J】,中国乳品工业,1985年第2期P3
【29】.庾晋,聚酯瓶的应用和发展【J】,聚酯工业,2003年第2期 P17-P20
【30】.青创,“易拉罐女王”的创业史【J】,劳动保障世界,2018年第13期P48-P49
【31】.2004年是“谁”的年?【J】,糖烟酒周刊,2004.3.23
【32】.徐引,利乐:巨头背后的掠金者【J】,创新世界周刊,2020年第9期P6 +P62-P65
【33】.黄运华,关于利乐无菌包装系统的介绍【J】,食品工业科技,1985年第2期P4-P7
【34】.沈美,中国乳业七十年发展历程【J】,新华社,2019.10.22
【35】.姚小利,PET的非纤维应用【J】,聚酯工业,1989年第4期P31-P37
【36】.美国波尔公司官网
【37】.岳选,金属包装业唱整合大戏【J】,绿色包装,2018年第5期P83-P84
【38】.“可乐”型中药饮料闻世【J】,中成药研究,1982年第9期P6
【39】.奥瑞金历年财报
【40】.邓念东,玻璃瓶的设计程序及发展方向,玻璃与搪瓷【J】,1980年第2期P75-P79
【41】.陈慎行,内蒙引进超高温奶设备签订合同【J】,中国乳品工业,1985.5.1P1
【42】.蒙牛历年财报
【43】.紫江股份历年财报
【44】.张瑞霖,可口可乐小议【J】,国外食品技术,1980年第3期P29-P31
【45】.俞晓松,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技术交流活动报导【J】,玻璃与搪瓷,1980年第2期P74-P75
【46】.叶碧华,奥瑞金为自救 牵手东鹏和健力宝【J】,食品界,2017年第11期P65-P66
【47】.郭成勋,美国的可乐型饮料【J】,食品工业科技,1982年第1期P33-P35
【48】.伊利股份历年财报
【49】.轻工业部控制一次性包装软饮料生产【J】,上海包装,1989年第1期P8
【50】.曹云屏,广州可口可乐装瓶厂引进美国可口可乐装瓶线和原料,每分钟装瓶500支【J】,广州经济年鉴1984,P21
【51】.施金昌,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记民营企业家海口奥瑞金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奥瑞金新美制罐有限公司董事长关玉香女士【J】,中国包装工业,2000年第9期P15-P17
【52】.利乐官网
【53】.贺盛伟,塔特拉帕(Tetra Pak)AB型纸盒饮料包装机简介【J】,食品工业科技,1979年第2期
【54】.吴硕安,我国易拉罐生产重复建设现象严重【J】,有色金属加工,1999年第3期P28
【55】.郭铁,包装巨头利乐被诉市场垄断 涉案赔偿金额达1亿元【J】,新京报,2022.1.14
【56】.李宛珊、梁耀丹,从卖包装到打包配方国际包装巨头的十字路口:利乐中国悄然布局饮料研发【J】,时代周报,2018.5.11
【57】.可口可乐的前世今生,中国财经时报,2016.12.6
【58】.蒋梅,中国乳业:蝶变与新生【J】,中国食品报,2019.1.15
【59】.可口可乐官网
【60】.郭铁,新巨丰状告利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利乐称不影响其中国战略和经营【J】,新京报,2022.1.12
【61】.昇兴股份历年财报
【62】.文骅,中粮包装:打造中国金属包装印刷的龙头企业【J】,印刷杂志,2007年第2期P33-P36
【63】.赵卓、韩玮,利乐包装中国垄断路:攫取每盒牛奶利润3/4【J】,时代周报,2014.9.9
【64】.林平,铝罐的现状与今后的展望【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8年第1期P48-P52
【65】.中粮包装历年财报
【66】.王子扬,农夫山泉包装瓶供应商万凯新材上市获受理【J】,茅台旗下基金持股,新京报,2020.12.22
【67】.彭昆仁,健力宝的活力——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腾飞的启示【J】,南方经济,1988年第1期P64-P68 +P71
【68】.谢荣全,我国易拉罐生产的困境与出路【J】,计划经济研究,1989年第4期P62-P64
【69】.我国首条钢制易拉罐生产线明年竣工【J】,特钢技术/世界金属导报,1996年第2期 P40
【70】.佟伟元,易拉罐的生产【J】,铝加工,1989年第1期P26-P30
【71】.王志纲,神奇的“健力宝王国”【J】,瞭望周刊,1987年第45期 P28-P30
【72】.佟伟元,易拉罐的生产【J】,铝加工,1989年第1期P26-P30
【73】.专业化 规模化 现代化 国际化“中国印铁包装容器开发生产基地”直面经济全球化——访杭州“中粮美特”总经理周政【J】,包装世界,2002年第3期P24-P25
【74】.李正明,我国易拉罐包装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包装,1992年第4期P62-P64
【75】.宝钢包装历年财报
【76】.缓解包装成本压力 两乐轻装上阵【J】,中国包装工业,2008年第9期P26
【77】.昇兴股份拟2.62亿元收购太平洋制罐青岛公司 整合策略持续推进【J】,证券时报2021.6,17
【78】.史凡可、马莉,奥瑞金深度报告:二片罐景气叠加灌装机遇,金属包装翘楚再起航【R】,浙商证券,2021.1.31
【79】.禾子,PET饮料包装优势明显 引领饮料包装市场【J】,福建轻纺,2014年第8期 P11-P13
【80】.瓶级PET撑起的千亿市场:万凯新材紧紧把握行业发展浪潮!【J】,每日经济新闻, 2022.1.12
【81】.张玉洁,中粮包装与奥瑞金战略合作【J】,中国证券报,2016.3.9
【82】.昇兴官方,喜讯!成都公司(灌装)饮料灌装线一期项目建成并顺利投产,昇兴公众号,2021.8.28
【83】.百事可乐罐容量继续缩减【J】,中国包装工业,2009年第3期P25
【84】.罗斌,易拉罐料勿需进口 西南铝“特薄铝板”实现批量生产【J】,重庆日报,2006.6.26
【85】.周正华,我国PET瓶的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1年第3期P23-P27
【86】.刘甜田,珠海中富偿债能力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年第7期P143-P145
【87】.夏康健,关联并购与大股东利益输送——以珠海中富为例【D】,山东大学,2017
【88】.钱瑜、王晓奥,瑞金为可口可乐酒精饮料提供制罐及灌装一体化服务播报文章【J】,北京商报,2021.6.9
【89】.张华强,珠海中富违约祸首【J】,董事会,2015年第7期P62-P63
【90】.这家公司造出了你手里的可乐罐:宝钢包装播报文章【J】,证券之星,2021.3.31
【91】.施露,报告称国内瓶级PET的消费量持续增长 头部企业积极投身PET瓶环保工作【J】,证券日报,2021.9.3
【92】.禾子,PET饮料包装优势明显 引领饮料包装市场【J】,福建轻纺,2014.8.25 P7-P9
【93】.珠海中富:未来持续高增长的饮料包装行业龙头【J】,上海证券报, 2005.4.1 P1-P2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感谢你的阅读,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2月21日晚上19点开奖,一共1888元,666个红包,感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在看和转发,点我参与抽奖!点我参与抽奖!
【我爱这个魔幻的世界】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共绘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7904589
- 2 山里藏价值6000亿元黄金?村民发声 7920426
- 3 微信或史诗级“瘦身” 内存有救了 7872432
- 4 中国主张成为G20峰会的一抹亮色 7714469
- 5 朝鲜将军队提升至战斗准备状态 7666620
- 6 男生解锁“滑步下泰山”技能 7576676
- 7 带96岁母亲酒店养老遭拉黑 男子发声 7412634
- 8 女教师被指出轨学生 校方通报 7346445
- 9 《小巷人家》全员告别 7280698
- 10 千年古镇“因网而变、因数而兴” 710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