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饿了么初创团队入局碳中和,「碳衡科技」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

百家 作者:36氪 2022-02-11 10:08:44
企业面临碳中和转型压力,「碳衡科技」以数字化为企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赋能。


文|苏建勋

封面来源|IC photo


36氪获悉,碳中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碳衡科技」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元禾原点领投。此前在去年 8 月,「碳衡科技」曾获得由饿了么联合创始人汪渊的种子轮融资。「碳衡科技」官方表示,新一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团队发展、产品迭代与市场开发。
「碳衡科技」成立于 2021 年8 月,CEO 黄彦翔曾任职于世界五百强化工巨头陶氏杜邦近10年,负责管理中国区新业务,历任管培、销售、市场、产品等职位。他曾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及胡润 Under30s 创业领袖榜单,具有丰富的行业及管理经验。
团队方面,除了黄彦翔任联合创始人&CEO以外,前饿了么研发总监李磊任「碳衡科技」联合创始人&CTO ,前巴斯夫高管张澳鹏担任合伙人&解决方案 VP。目前「碳衡科技」团队在 30 人左右,其中产品研发占90%以上。
随着习总书记“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目标宣布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幕,黄彦翔过往的客户与合作伙伴涌现出了大量有关“企业如何数字化减排”的问询,这让他有了创立碳衡科技的想法。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每年需要固定履约的碳排放成本可能会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如果不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工具管理来精准降碳,企业的碳管理运营成本会越来越高。”黄彦翔告诉 36 氪。
政策的明确落地,让不少企业(特别是使用传统能源的高能耗企业)有了更加急迫的减排需求,这也催生了“双碳”市场的急速扩张,根据德勤、光大证券数据统计,目前“碳中和”整体市场规模将达116万亿人民币。所有的企业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都面临着深度脱碳转型的压力,其中以碳排放盘查、监测和减排等需求在合规监管的压力下,数字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碳衡科技」作为创业公司想切入的角度,通过数字化的软件工具/SaaS 等各类形式的服务,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赋能,「碳衡科技」可以给客户提供低碳数字化及深度智能管理分析平台,帮助企业量化自身的碳排放状况,同时进行精准分析,整合生态链合作伙伴为企业减碳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在具体的产品形态上,「碳衡科技」可以根据客户规模与需求轻重,灵活提供定制私有化部署或轻量的 SaaS 交付。以某新能源汽车客户为例,由于汽车产品零部件多达上千个,过去一部汽车要算出减碳量,厂商需要挨个对接零件商收集信息,现在只需要联合汽车厂商上下游,用一套数字化产品即可协同采集、同步计算上下游产业链的排放和减碳状态。
“可以理解为在碳排放数字化管理领域,企业也需要专业的数字化工具来做类似碳资产的内部管理”黄彦翔总结道。

碳衡科技产品示意图

另外,由于行业新起,不少企业的计算标准、减排规格还不够规范,为了确保数据准确,「碳衡科技」除了联合第三方核查机构确保企业减排数据信息权威以外,还引入了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一方面通过加密保证了企业减排数据的安全性,另外也让企业上下游传递的数据具备不可篡改性,防止部分企业为了迎合减排标准自行修改数据。
虽然「碳衡科技」成立时间不长,但涉及的客户行业已经遍布化工行业、制造业、政府园区、建筑,银行金融、保险等。黄彦翔告诉 36 氪,大多企业面临来自三方面的减碳压力:1、诸如苹果这类公司对供应链厂商不断传递降碳压力,要求对齐减碳标准;2、纳入碳交易市场的企业每年需要履约,需要支付碳配额成本;3、涉及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即将面临跨境碳税的巨大风险。
谈及行业难点,黄彦翔认为,目前的挑战聚焦在企业与行业的差异化需求满足上,由于不同企业面临减排的急迫性、计算过程都有差异,再加上客户对碳管理预期并不清晰,「碳衡科技」目前主要的精力,也是在抽取大部分的行业共性,为各行业提供更为标准的产品模块。
商业模式上,「碳衡科技」的收入一方面来自于企业为碳管理数字化服务如软件/SaaS 等服务付费,另一方面将通过涉及更深层次的企业整体绿色转型所需要的软硬件改造一体化部署,进行整套解决方案的产出。
“在未来十年内,中国一定会产生世界级的企业碳数字化管理的独角兽。”黄彦翔谈到。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