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李飞飞、山世光、王井东、汪玉……众多AI华人学者入选2022 IEEE Fellow

百家 作者:机器之心 2021-11-24 17:26:00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2022 年 IEEE 新晋 Fellow 人数超过 300 人,其中华人学者超过三成。

北京时间 11 月 24 日凌晨,IEEE 公布了 2022 年度新一届会士的入选完整名单。

IEEE 全称是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是国际性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学会,在 160 多个国家拥有超过 40 万会员。IEEE Fellow 为学会最高等级会员,是 IEEE 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或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当选人数不超过 IEEE 当年会员总数的 0.1%。

去年,清华大学教授唐杰、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等人成功入选 IEEE Fellow 行列。

今年,王海峰、李飞飞、山世光、王井东、汪玉、谢幸等众多业内知名的 AI 学者入选。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机器之心整理介绍了 AI 领域的新晋 IEEE Fellow(中文名与机构是机器之心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遗漏、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陈金俊,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云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可扩展架构做出的贡献


陈金俊,博士,教授,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包括可扩展性、大数据、数据科学、数据系统、云计算、数据隐私与安全、健康数据分析等相关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 160 余篇,IEEE 及 ACM Trans 长文 40 余篇。现为《IEEE 大数据汇刊》、《IEEE TKDE》、《IEEE 云计算汇刊》、《ACM Computing Survey》等期刊的副主编, 曾两次获 IEEE 计算机协会杰出领导奖(2008-2009)和(2010-2011)、IEEE 计算机社会服务奖(2007)。

冯俊兰 , 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
入选理由:在语音对话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平台和网络智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冯俊兰,博士,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国际 Linux 网络基金会董事会副主席,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与智慧运营研发中心总经理。冯俊兰领导中国移动人工智能及网络智慧运营方面的研发工作。

郭传雄,字节跳动 AI Lab 团队总监
入选理由:因对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的贡献而入选


郭传雄,就职于字节跳动公司,从事机器学习系统、数据中心网络、硬件研发方面的工作。在加入字节跳动之前,他是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也曾在微软云计算部门 Azure Networking 从事研发工作。他的研究兴趣是理解、设计、并运营大规模高可用计算机系统。

韩军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视觉显著性检测和图像理解的贡献


韩军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类脑计算、医学影像处理等。

李飞飞,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入选理由:因对数据库查询处理和优化以及云数据库系统的贡献而入选


李飞飞博士是 ACM 杰出科学家,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达摩院数据库与存储实验室负责人。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是美国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的终身正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数据库系统,大数据管理理论及系统设计开发,以及云数据管理的安全性。

山世光,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导
入选理由:因对视觉信号处理和识别的贡献而入选


山世光,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导,现任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他的研究兴趣集中于以人脸识别为典型案例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上,特别是在人脸识别领域有超过 20 年的研究经验。

申恒涛,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内容理解和检索的贡献



申恒涛,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搜索,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


王井东,百度 AI 计算机视觉首席架构师
入选理由:对视觉内容理解和检索的贡献


王井东,百度 AI 计算机视觉首席架构师,原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的首席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神经架构设计、人体姿态估计、语义分割、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大规模索引和显著目标检测。

王海峰,百度首席技术官
入选理由: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贡献和领导地位


王海峰,博士,百度首席技术官(CTO)。整体负责百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安全等技术和生态,以及智能云、地图、输入法等业务。

汪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
入选理由:对领域专用加速器设计做出了贡献


汪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智能芯片、高能效电路与系统研究,ACM SIGDA 执行委员会成员, ACM FPGA 技术委员会亚太地区唯一成员。

李青,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兼系主任
入选理由:对机器学习在多媒体、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方面的贡献而入选


李青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 Chair Professor 兼计算机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及在 multi-modal data fusion, social media mining, event modeling and detection, and sentiment analysis 等领域的应用。

李智军,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入选理由:因对可穿戴机器人和生物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贡献


李智军,教授、博导、博士。现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机器人中心主任,人工智能院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可穿戴机器人和生机电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田永鸿,北京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基于知识的可视化数据分析的贡献


田永鸿,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 年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中科院计算所助理研究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视频大数据分析处理、机器学习与类脑计算。

郑冶枫,腾讯天衍实验室主任和杰出科学家
入选理由:因对机器学习与医疗图像的贡献而入选


郑冶枫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2006 年至 2017 年在西门子医疗美国研究院工作。2018 年 1 月加入腾讯,现任腾讯天衍实验室主任和杰出科学家。他一直从事医学人工智能的研发,发明了投影空间学习法,用于医学影像中器官的快速检测与分割。该发明于 2011 年获美国专利授权,当年即获托马斯. 爱迪生专利奖。

Dongmei Wang,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对生物医学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的贡献而入选


Dongmei Wang 是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电气、计算机工程系教授。Wang 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专注于生物医学和健康信息学 (BHI) 的预测、个性化和精准健康 (pHealth)。

赵国英,芬兰奥卢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面部表情分析和特征表示的贡献


赵国英是芬兰奥卢大学机器视觉与信号处理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图片和视频描述、情感计算、机器学习、情感人工智能。

杨睿刚,肯塔基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 3D 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的贡献


杨睿刚博士,嬴彻科技 CTO,美国肯塔基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博土生导师、IEEE 高级会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SF)人才奖获得者。杨睿刚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和计算机视觉,特别是 3D 重建及 3D 数据分析。

谢幸,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入选理由:对空间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的贡献


谢幸博士于2001年7月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微软-中科大联合实验室主任,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副主任。

其他相关领域入选华人包括(以姓名字母顺序排列):

艾渤,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高速铁路中的信道建模和无线通信做出的贡献。

毕天姝,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同步相量技术和继电保护应用做出的贡献。

曹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传感器、机器人和社交网络的多智能体控制系统做出的贡献。

车文荃,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微波无源元件的平面传输线结构做出的贡献。

陈名华,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时延关键网络系统的贡献

陈宝兴,亚德诺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
入选理由:对集成信号 - 功率隔离和集成磁学做出的贡献

Zhihong Chen,普渡大学
入选理由:对低维纳米材料的理解和应用做出的贡献。

陈红胜,浙江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电磁超材料和隐身技术做出的贡献。

陈新开,日本芝浦工业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机电系统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和非线性观测器设计的贡献。

程翔,北京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汽车无线通信信道建模和应用研究做出的贡献。

戴凌龙,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
入选理由:对 5G/6G 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大规模 MIMO)的贡献。

Fang Deng,惠而浦工程负责人
入选理由:对永磁驱动设计和控制方法做出的贡献。

Lingling Fan,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基于逆变器资源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的贡献。

傅晓明,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边缘计算和网络资源管理的贡献。

谢孙源,中国台湾成功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互联网和云计算容错的贡献。

Guohan Hu,IBM MRAM 材料设备负责人
入选理由:对自旋 - 转移 - 扭矩 MRAM 材料和器件的贡献。

黄琦,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
入选理由:在智能电能系统信息学方面的领导地位。

计宇生,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教授
入选理由:对移动和动态系统中的分布式计算的贡献。

金建勋,天津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开发可操作的高温超导功率器件。

李克秋,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主任
入选理由:对资源高效和面向 QoS 的云计算的贡献。

Youfu Li,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主动视觉感应的贡献。

Yingbin Liang,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无线系统信息论方法的贡献。

Shih-Chii Liu,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神经形态工程的贡献。

刘添华,中国台湾「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交流驱动器的无传感器控制做出的贡献。

Ping Liu,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教授
入选理由:因对永磁研究和磁性纳米粒子合成和表征的贡献。

Shan Liu
入选理由:在多媒体和多核处理器领域的引领作用。

Hang-Ting Lue,中国台湾旺宏电子,内存技术研发部总监
入选理由:对电荷捕获存储器和 3D NOR 闪存的贡献。

Zhuoqing Mao,密歇根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互联网路由和移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的贡献。

Zetian Mi,密歇根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 III 族氮化物光子学和清洁能源的贡献。

GuoJun Qi,华为美国研究院技术副总裁,华为云 EI 产品部智慧城市首席科学家。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分析和应用的贡献。

Haisheng Rong,英特尔高级首席工程师、研发经理
入选理由:对硅光子器件的贡献。

Chuan Seng Ta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学术)
入选理由:用于 3D 封装和集成的晶圆键合技术的贡献。

Hanghang Tong,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IUC)副教授
入选理由:对图挖掘的贡献。

Jun Wang,中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为低功耗硬盘存储系统设计做出的贡献

王桂玲,新泽西理工学院教授
入选理由:为传感器网络和车辆网络的分布式算法设计做出的贡献

Ping Wang,约克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为异构无线网络的无线资源分配的性能建模做出的贡献

Qing Wang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用于电容储能的聚合物电介质做出的贡献

吴磊 ,斯蒂文斯理工学院教授
入选理由:为电力系统和大型互依存基础设施的随机建模和优化做出的贡献

Cathy Wu,特拉华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计算生物学和数据科学的贡献


Le Xie,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电力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的经济和安全运行的贡献

Huili Helen Xing,康奈尔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 GaN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贡献

Li Xiong,埃默里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隐私保护和安全数据共享的贡献

徐鹰,佐治亚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生物数据知识发现方面的贡献

严如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为旋转电机的缺陷 / 故障检测和诊断做出贡献

杨铮,清华大学副教授
入选理由:对无线定位和传感的贡献

杨光红,东北大学
入选理由:对动态系统容错控制的贡献

Zhiping Yang,谷歌高级硬件经理
入选理由:对高性能数据中心电子产品的信号和电源完整性的贡献

阳春华,中南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在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优化方面的贡献

Jianhua Yang,南加州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记忆和神经形态计算中的电阻开关材料的贡献

姚良忠,武汉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在支持大型风电场集成的 HVDC 电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Xiaoning Ye,英特尔工程师
入选理由:为高速互连设计、优化和测量方法做出贡献

Lei Ying,密歇根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为云计算系统和无线网络的资源分配做出的贡献

禹继国,齐鲁工业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为云计算和社会环境中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做出的贡献

章秀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滤波天线设计做出的贡献

张军,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
入选理由:对密集无线网络做出的贡献

Liang Zhang,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 (CRC)
入选理由:为地面广播和宽带系统中的非正交多路技术做出的贡献

钟章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为铁路移动通信的理论、技术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Anding Zhu,都柏林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行为建模和数字预失真做出的贡献。

Jiang Zhu,Meta 高级研究经理
入选理由:对无线通信天线设计做出的贡献

参考内容:
https://www.ieee.org/content/dam/ieee-org/ieee/web/org/about/fellows/2022-ieee-fellows-class.pdf

2021 NeurIPS MeetUp China


受疫情影响,NeurIPS 2021依然选择了线上的形式举办。虽然这可以为大家节省一笔注册、机票、住宿开支,但不能线下参与这场一年一度的学术会议、与学术大咖近距离交流讨论还是有些遗憾。


我们将在NeurIPS官方支持下,于12月11日上海博雅酒店举办线下NeurIPS MeetUp China,促进国内人工智能学术交流。


2021 NeurIPS MeetUp China将设置 Keynote、圆桌论坛、论文分享、 Poster和企业招聘等环节,邀请顶级专家、论文作者与现场参会观众共同交流。


欢迎 AI 社区从业者们积极报名参与,同时我们也欢迎 NeurIPS 2021 论文作者们作为嘉宾参与论文分享与 Poster 展示。感兴趣的小伙伴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content@jiqizhixin.com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