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消失的男人,比任何明星都值得一个热搜

总觉得岁月静好,国富民强。其实不过是有一些像地质工作者这样的勇敢者,为我们先开辟出了一条平坦大道。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一个默默耕耘的人,应该被忘记。
——女同事说
文章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作者:脆皮

11月22日,云南失联9天的地质人员,终于被找到了。

11月13日,4名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哀牢山开展野外工作时失联。
他们此行是为了测算统计森林样地,原本打算最晚14日上午下山。
然而,到了约定的时间。
4人不仅没有按计划返回,还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
15日,接到消息的地方政府立马组织救援。
先后出动了专业搜救人员1400余人次、车辆130余辆、直升机5架展开地毯式排查。
但山上地形复杂,沟壑纵横,给救援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连续4、5天,除了发现失联人员遗落的物品和雨衣碎片之外,几乎一无所获。

直到21日晚18时,救援人员才通过热成像发现了3名失联者的位置。
影像里的3人,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搜救队伍赶到后确认,他们都早已没有了生命体征。
6小时后,最后一名失踪者,在3人周边的一个陡坎下方被找到。
也已遇难。

长达10天搜救,并没有带来大家所期盼的结果。
遇难的4人,正值壮年,且都当过兵。
最大的32岁,最小的才25岁。
人生却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难以想象家人的痛苦,实在惋惜。
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究其原因,还得先从他们这次勘探的哀牢山说起。
哀牢山,总面积67700公顷,纵跨云南省的3州6县。
保存着中国连片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原始森林。
最高海拔3100米,平均海拔近2500米。

相比于相邻的横断山脉,这里的海拔并不算很高。
但里面却是凶险重重。
荒蛮如斯的密林,常年有雾,抬头望不到天。
如同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场景一般:
即便外面艳阳高照,只要进入林子,就是一片黑暗。
甚至看不清四周的环境。
常人在里面很难分辨方向。

很多地方都没有信号。
就连搜救人员的无人机,在此地也常常失灵。
这次4名地质人员失联的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
山势坡度较大,且多悬崖峭壁。
更不巧的是,勘探前当地恰逢阴雨天气。
能见度很低,气温下降得很快,昼夜温差极大。
虽然官方尚未公布4人遇难的具体原因,但不少相关工作者都猜测,最大的可能,就是失温。
所谓失温,就是指在极端天气下,身体产热赶不上热量丢失的速度。
导致核心体温下降。
其恐怖程度,我们早已在早前的甘肃马拉松事件中窥得一二。
而此时的哀牢山,正值入冬时节。
白天还有十几度,但到了晚上气温骤降,不过2、3度。
救援人员的饭菜,在这里都被冻成了饼。
身上的衣服,也全部都被打湿了。
可想而知,仅带了一天干粮和少量物资的失联人员,在里面处境会有多么艰难。

纵然身体素质不差,但他们野外工作的强度,是超乎想象的。
测算森林样地,需要在密林里走很多的路程。
正常人一小时平地上的行走是大约5公里。
但在哀牢山密林考察,方圆走十多公里,那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
平日里我们登山,即便走的都是宽阔大路,尚且觉得吃力。
而为了获得精密的数据,地质人员走得都是陡坡深沟。
不仅要注意脚下的溪流沟壑,还要躲避黑熊、眼镜蛇等危险生物的攻击。
其中凶险,不言自明。

山路崎岖,遇难者的遗体至今仍在艰难地被转运下山。
网上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人说,为什么不用随身携带的设备求救呢?
也有人说,为什么不早点下山呢?
这些人或许没有想过,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要求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保持机警和冷静,到底有多难。
还有人不解,明知道这么危险,为什么一定要去呢?
是啊,明知前路艰险,为什么一定要去呢?
除了哀悼,我们或许,也应该看看这个群体背后的故事了。
他们就是地质工作者。
百度地质吧里,流传着这么一首打油诗:
“嫁女不嫁地质郎,
一年四季到处忙,
春夏秋冬不见面,
回家一包烂衣裳!”
看似是在调侃,但其实背后,都是数不清的艰辛。
你印象中的地质工作者是什么样的?
可能是游历过祖国大半河山。
也或许是“公费旅游”,羡煞旁人的铁饭碗。
但实际上,地质工作者们,都是真正的苦行僧。

他们穿梭在山野戈壁之间,森林荒漠之处。
攀高山,战风沙,斗严寒。
为了获得最精密的数据,无论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都不能退。
空旷的戈壁、苍凉的沙漠、辽阔的草原、磅礴的大山……
这些我们眼中的美景,对他们而言,是无尽的孤独与寂寞。
他们远离家人,远离都市,四处漂泊。
在一个个杳无人烟的地方,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
用脚步丈量出祖国的一寸寸土地。
有人总结过地质人的几个特征:
一是黑。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在野外和烈日赛跑的写照。

二是皮实。
受伤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
一趟勘探下来,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脚上起多少血泡。
被野草割破的伤疤到处都是,即便全副武装也躲不掉无数的蜱虫和蚂蝗。
有时候一天下来,翻翻衣服能捉出十几只蜱虫。
运气好,用火烧出来就没事了。
运气不好,感染上脑炎就是九死一生。

很多地质人说过自己的故事,单看文字都是无比的惊心动魄。
有人见过前辈集体写遗书。
有人眼睁睁看同伴消失在自己前方。
这是一份需要用生命作赌注的事业。
自然环境错综复杂,危机四伏。
任何一个微小的纰漏,后果都难以想象。

2012年,3名地质队员在可可西里地区作业时失踪。
直到一年后,当地一牧民放牧时,才发现一具地质队员的遗骨。
其余2人至今下落不明。
2016年,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一辆汽车,在矿产调查任务中落入水库。
5名地质工作者不幸遇难。
2016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李祥龙博士在工作中,因探槽壁突然崩塌被石头砸中死亡,时年仅30岁。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有的历史已经远去,有的还在我们身边发生。
大多数地质人,都融入了脚下的那片土壤里。
他们为同伴扼腕,却还是弯下腰来埋头苦干。
他们何尝不知道其中险恶,但他们更加清楚,危险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做。
谁不想安安稳稳,锦衣玉食,但他们也有理想,有信念在坚守。
他们敢为人先,却也无人知晓。
不知道有多少人觉得,他们的努力,好像离我们很远。
殊不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受其庇佑。
地质工作的门类多如牛毛。
有的负责矿业调查,他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夜宿星辰去寻找的,是国家需要的、紧缺的矿藏资源。
比如稀有金属、萤石矿、铜矿等。
这些资源,让我们有经济实力,和世界大国抗衡。
有在世界上立足的底气。

有的负责地质勘探,所有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了它。
防止地质灾害,更科学的规划出便捷于民的工程,是他们肩上的重担。
总觉得岁月静好,国富民强。
其实不过是有一些像他们这样的勇敢者,为我们先开辟出了一条平坦大道。
一个国家要前进,需要人手持火炬。
也需要人埋头苦干。
那些最基层的地质人,或许不似他人一般轰轰烈烈。
没有那么多光鲜震撼的故事。
他们如同一颗颗最不起眼的螺丝钉,却立起了国家之根基。
他们选择了沉默。
他们没有被多数人看到。
有人说,搞地质的,大多都是纯粹的理想者。
我认同,但并不想如此称呼他们。
这样的人,应该得到鲜花和掌声,应该得到尊重和注目。
为何理想者总被忽视,他们难道不是最该站在闪光灯下的人吗?
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一个默默耕耘的人,应该被忘记。
希望所有的遇难者能够安息。
希望,还在一线奋斗着的地质人都能平安归来。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不幸遇难 这份职业为何说“九死一生”,浙江日报
哀牢山4名失联人员发现经过披露 | 哀牢山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山上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橙柿连线
痛心!哀牢山4名失联地质人员均已遇难,南方周末

每日互动
大家知道哪些野外生存的烫知识?
评论区告诉我~
//
更多好看的
作者:脆皮, 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

你“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长江的美丽变奏 7964552
- 2 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高额彩礼治理 7906322
- 3 DeepSeek预测《哪吒2》最终票房 7810794
- 4 小包裹折射中国经济澎湃动能 7723801
- 5 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买农房、宅基地 7607068
- 6 泽连斯基:愿为和平放弃总统职位 7547971
- 7 马库斯被北京的空气质量震惊了 7498122
- 8 终于有部剧还原了我的高清童年 7333229
- 9 王曼昱4比0胜孙颖莎 首夺亚洲杯冠军 7230706
- 10 黄子琪因《消失的她》患深海恐惧症 71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