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董明珠秘书“一夜爆红”,为何偏偏是她:什么是一个人最硬的背景?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 我是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董明珠总是被形容为“狠”。
因为拒绝帮哥哥走后门赚回扣,她曾被踢出族谱,20年不与亲哥来往。
她也不像别人那样宠溺扶持儿子,就让他在律所工作,月薪一般,开的车也一般。
对员工,更是严格。
不少下属都曾被她骂哭,即便是30多岁的大小伙子也不例外。

这样的“铁娘子”董明珠,在很多人眼里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甚至“不近人情”。
但最近,她“变”了。
前段时间,在芒果TV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中,董明珠把一名22岁刚刚毕业的女生孟羽童,选中为自己的秘书。
董明珠对这个女孩有多欣赏?
她会一脸偏爱地坐在孟羽童身边。

出席活动、考察工作,经常会带着她。

言语之间,不吝啬对孟羽童的赞许:
“我希望5年之内,她能上到一个很高的职位。”

甚至在前几天的中国制造业领袖峰会上,亲自向台下来宾介绍孟羽童:
“我想把她培养成未来第二个董明珠。”
这段话瞬间全网走红。

对一个如此年轻的员工,董明珠竟会一改往日严苛,大加称赞。
就连主持人蒋昌建都说:“我从没见过哪个千亿级市值企业的老总,对一个20多岁刚出道的年轻人,寄予这么大的厚望。”

22岁,对一般人来说,还是刚毕业进入社会懵懵懂懂的年纪。
孟羽童却能赢得董明珠的赏识,成功入职格力,成为董事长秘书。
这个女孩,到底是凭什么样的特点,得以脱颖而出?


孟羽童的简历确实很亮眼。
她高中毕业被保送到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就读,还在竺可桢学院辅修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
要知道,浙大的竺可桢学院,可是名校中的名班。

光是奖学金,她就拿了3年。
她做过国际交换生,获得过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的奖项;
拿过阿里、LVMH、百事的offer,在网易、联合利华实习过。
大二的时候,还参加过《一站到底》。

这样的履历,放在大多数同龄人之中,的确足够优秀。
但对于来面试董明珠实习生的5位应聘者而言,优秀,只能说是一个最低的门槛。

看看其他几位。
有在宝洁中国、在维多利亚州政府当过实习生的墨尔本大学海归。
有在著名的普华永道和贝恩公司实习过的上海交通大学高才生。
有参加过《最强大脑》、在华盛顿大学读了两个学位的高智商学霸。
还有在家族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的继承人。
这场角逐,高手云集。
大家也都是有备而来,在各个环节都展现了极强的专业能力。
孟羽童的优秀,与他们不分伯仲。她曾在考核中领先,也曾被对手们超越过。

可这个女孩之所以能赢到最后,是因为她身上有许多其他人稀缺的特质:
1.做事永远有始有终
比如总结报告会,别人都按部就班汇报在之前的工作中完成了什么。
孟羽童不仅阐述过去的工作,还对已经翻篇的项目做了进一步思考。
做得好的方案,她继续完善,提出更多建议,哪怕这已经不需要她负责。

做得不好的,她默默改进,直到完美,哪怕别人可能都已经忘了这码事。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的靠谱,是一种让人放心的能力。
2.决策果断,但也善于沟通
和同伴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时,孟羽童曾和另一个女生意见不合。
摩擦不小,对方不肯让步。
但她立场很坚定:“我是负责人。”“给我时间,我能搞定。”

转头,她私下和同伴沟通,希望以后出现不同意见时,彼此都能退让一步,这样才能快速做出一个决策。
果然,在后来的过程中,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她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安排每个人的职能分工。
这是一种难得的领导能力。

3.总是能做出创新
董明珠不止一次夸过孟羽童想法新颖。
在她的策划里,“Z时代”、互联网这样的词时常出现,甚至敢把真心话大冒险、辩论赛等年轻人喜欢的活动和格力产品结合起来。
创新,意味着她不断在思考,寻求突破。

4.情商很高
最开始她自我介绍,说自己像鸳鸯火锅,一方面热情,一方面理性。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她说自己成了三拼火锅,多加了一个菌菇汤:
因为格力让她获得了更多营养。
一句话,夸了公司,夸了领导,也夸了自己。

别人面对董明珠,都是尊称老板、领导。
她每次都是轻快的一声:嗨,亲爱的董总。
一个简单却亲昵的称呼,迅速拉近了人和人的距离。
靠谱、领导力、创新、情商……孟羽童身上的这些特质,与专业的技能和实力相比,充其量只是个加分项。
可当她与水平相当的人站在同一赛道,恰恰是这些“非专业”的能力,让她赢了个漂亮。
那些别人都不具备的素质,正是她最过硬的背景。


自媒体人@良大师 说过一个故事。
6年前,他有个高尔夫球教练,是个英国人。
那时教练刚从英国过来,一个学员都没有。
但6年过去,教练的生意越来越好,课程预约都要排队,还成立了自己的高尔夫球学院,经常上杂志,火得一塌糊涂。
@良大师 很疑惑,这个教练虽说球技不错,教得也好,但哪个教练没这两把刷子?
直到后来偶然又遇见他,才知道他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好。
那时,他们已有6年没见。
但教练在30米开外,一眼看到还戴着口罩的@良大师,竟马上脱口而出他的名字:“Hi,David!”
我们有时候看外国人,都觉得长得一个样,外国人看我们可能也差不多。
但一个外国人,时隔多年,还能如此清晰地记得一个中国学员。
这是多么用心、过人的记忆力。
而且,不仅对他一人如此。
凡是这位教练打过照面的人,哪怕只见过一次,哪怕不是他的学员,之后再见,他永远能准确地对号入座,不会把“Mr.Zhang”叫成“Mr.Wang”。
正因如此,不少人感动于他的细心、用心,更愿意和他打交道,报他的班。
所以,在众多实力水平相当的教练中,他格外受欢迎。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高手之所以拔尖,都是因为在专业能力之外,有异于常人的“非专业”能力。
毕加索,画画一流,口才也棒。
他的传记里说,每次他开画展,都会把画先蒙上,给观众讲创作故事。
讲得跌宕起伏、气氛高涨,一揭画布,观众兴奋不已,当然愿意出高价。
罗翔,法律知识过硬,还有极强的感染力。
他能把枯燥的书本内容,演绎成精彩的故事;还能用丰沛的同理心,让人领悟到法律的意义。
再生活化一些的例子:
大街小巷,那么多理发店,最受欢迎的理发师不一定技艺最高超,但一定是最会和顾客打交道的那个。
观察每个人的特色,拿捏每个人的心理,不吝啬赞美,让人觉得被重视。
大部分人,都能够在专业范围内做好分内的事。
可这个世界,有些看不见的东西决定了看得见的价值。
无论你在哪个行业,都是在和同一水平线上的人竞争。
仅凭知识、技能,大家或许都差不多,旗鼓相当。
要想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冰山下那些看不见的隐性能力。


前几天,湖南一个阿姨火上热搜。
她叫李元二,只是菜市场一个普普通通的菜摊摊主。
她的摊位,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周边所有商户一样,进一样的菜,铺满摊位。
但她发现,自家孩子因为工作忙碌,很少做饭,基本都是点外卖。
于是在咨询了儿子的想法后,她开始在菜摊上自创“一周菜单”服务。
顾客到场点单,她把菜洗好切好。
“年轻人都不喜欢做饭、买菜,我干脆给你们弄一个星期的菜单,帮你们切好、搭配好,你们回去炒就行了。”

她还发现,许多年轻人热衷轻食、减肥。
就在菜单里多搭配蔬菜,让食材更丰富,每天都不重样。
怕年轻人不会做,每道菜还附赠烹饪技巧。

卖的都是一样的菜,这个阿姨却能凭借额外的洞察力和创新力,把自己的菜摊打造得与众不同。
她的摊位,生意愈发火爆。
上热搜后不仅点赞十几万,人民日报也点名表扬。
这就是基本水平之外,那些附加能力,所带给一个人的巨大增值。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曾因为一封邮件,做了一个几乎更改几千万合同的决定。
因为公司的很多数据都存在云端,所以他们对“云”供应商,每年都有几千万的支出。
而他们一直用的是阿里云,所以当华为云上门商讨合作时,他们直接婉拒。
可一位名叫陈盈霖的员工,真诚地给罗振宇发来一封邮件。
主要内容是:
· 我们不是要“挣客户的钱”,而是“帮客户挣钱”,并且已经帮您找到了一个优质目标客户。
· 无需顾虑,即便“得到”没有选择华为云,上述那个合作也会促成。
· 华为云的总裁和副总裁都在高度关注与“得到”的合作,我们的重视,会倾注所有优质资源和人员去服务“得到”。
· 即便被拒绝100次,我们也会积极热情地尝试第101次。
· 我们没有“美式装备”,但是在您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是金刚川上的那座“人桥”。

罗振宇说自己看完这封邮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好像所有签约前的障碍都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似乎已经没有理由不跟华为云签下合同。
光看供应商的业务实力,选择阿里云或华为云,对罗振宇来说也许都差不多。
但打动他的,却是华为那比专业水平更深层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利他精神。
可能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不公平:
有些人论专业性,明明跟你不相上下,凭什么混得比你好?
其实这就像打麻将,大家都努力把手里的牌打好。
但别人积攒了隐性的附加能力,就像摸到了能充当任意牌的“赖子”。
跟什么牌都能配,用什么方式都能组合,自然比你多了太多可能性。
你以为大家还在同一跑道上齐头并进,其实别人早已拓宽了赛道,悄悄超越了你。
所以,在不断打磨自己的专业水平之余,不妨想想,你有没有什么其他能力可以挖掘?
情商高的人,能事事妥帖处理,更被信任;
会沟通的人,很多时候,口才能成为敲门砖;
能扛事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任何时候都能沉稳前进;
逻辑能力强的人,遇到麻烦能快速抓住问题的本质;
…………
不要小瞧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本事,当它成为了超越他人的“长板”时,这样的人混得都不会太差。
在足够的专业能力之外,再修炼一种附加素质,武装自己,让自己增值。
这样的过人之处,才是一个人最硬的背景。

思考题:你的优势是什么?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1年第23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同印度总统互致贺电 7981382
- 2 DeepSeek7小时攻克缅甸救灾语言关 7967693
- 3 东部战区“海峡雷霆-2025A”演练 7846159
- 4 东部战区又发主题海报《毁瘫》 7798193
- 5 全球目光锁定北京时间凌晨3点 7625879
- 6 男子上坟时被抓?警方:在山里抓的 7575269
- 7 男子卖一根金条赚13.7万 7476637
- 8 一线城市约50%人口在租房 7311734
- 9 阿姨学车练科目二穿墙而出 7219524
- 10 王楚钦拟被北京大学录取 712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