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餐饮机器人是否能“破圈”成功

百家 作者:快公司FastCompany 2021-11-09 02:59:49

近年来,随着青年人经济实力提升,市场消费现象也开始走向年轻化和多样化。与其他年龄层的消费者不同,年轻一代消费者更注重品质与功能,对新奇事物拥有强大的好奇心和认同感。在各行业都在转型的风口上,作为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餐饮行业,也在悄然转变。


与其他行业不同,餐饮的转型需要从服务中蜕变,近几年催生出不少如“社会性尴尬服务”、“暗号服务”和“时尚服务”等新式餐饮文化。服务品质及模式的改变,让餐饮行业焕出新光彩,这些新颖文化虽然带来了热度,但却并未解决餐饮行业目前的燃眉之急。


餐饮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及其成本一直是悬在头上的一枚大石。以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在2021年4月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就业人员最缺的是餐饮业。除了缺人,餐饮行业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人力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值为21.35%,并以3.69%的涨幅持续增长,成为继食材之后第二高成本。


面对持续高涨的离职率和人力成本,很多餐饮企业被压得喘不过气。对于想尽办法压缩成本,成本可控且兼具“不会累”标签的餐饮机器人成为餐饮企业的救命稻草。相比于人工而言,智能化的机器人能让各餐饮企业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寻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机器人行业除了备受餐饮企业青睐,在资本市场亦翻起一阵风浪。从相关平台数据可得,今年前10个月拿到融资的机器人项目共299个,其中253个集中在C轮及以前,79个项目的融资额在亿元人民币以上,机器人无疑成为目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


赛道火热,机器人行业备受青睐


其实,餐饮机器人面世并不是近两年的事情。早在2010年,济南某自助火锅店就曾推出过机器人送餐服务。而在2013年,山东、江西、内蒙古、湖南、江苏、安徽等全国各地大范围出现机器人餐厅,餐饮机器人产业迎来第一次火热。但这次火热并未持续太久,2016年开始各地机器人餐厅开业与倒闭的新闻交替播报,媒体对餐饮机器人粘上了"不实用"、"噱头"、"火爆一时"、"网红"等标签。


纵观全局,很容易发现在2016年以前的机器人餐厅内,留存了太多媒体、经营者、行业、产品研发者所营造的泡沫,这个产品并未达到真正可推出市场的状态。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当时的餐饮机器人尚未达到“自动驾驶”的层级,采用的是磁导航技术,机器人只能沿预先铺设的磁轨行动,没有避让和后退功能,需要绕磁轨一周方可回到出餐点。这样的技术,不但没有减轻整体成本,还需要聘请一大帮人去处理午、晚高峰的订单。

而在营销层面上来说,餐厅发展虽然可以依靠“噱头”收获新客户,但想要持续运营,还需要在不断吸引新客户的基础上,留住老客户。而当"噱头"带来的新鲜劲过去后,劣质的机器人服务并不能实现客户留存。经营者花大价钱卯足全力开起的餐厅,到最后只剩下空欢喜。


失败的意义不在于毁灭,而在于重新出发。虽然餐饮机器人遇到过一次失败,但这次失败让研发者们看到了这个行业发展的问题所在,将则重点放在机器人性能上,引进SLAM等技术,让机器人不仅能有“噱头”,还可以达到餐厅“降本增效”的真正目的。


除了送餐机器人,餐饮服务机器人的品类日益增多,炒菜机器人、烹饪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逐渐加入餐饮服务机器人的行列,让整体产品线更加丰满。现如今,机器人除了可以一定程度解放人力,还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前厅后厨的错误率,以及经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这样的多功能应用,逐渐让餐饮机器人丢掉了“花瓶”的标签,让更多餐饮企业所青睐。


目前,市面上除了机器人本体企业在这个赛道上向前奔跑,嗅到商机的盒马鲜生、京东、海底捞等企业也纷纷涌进赛道,希望分一杯羹。其中,海底捞更是在2018年10月宣布打造采用送餐机器人的智慧餐厅,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门店数量达935家,送餐机器人数量有958台。


在这些互联网公司和餐饮公司挤进赛道的同时,作为房产巨头的碧桂园也通过各种研发进入了这个领域,成立千玺机器人集团。与其他公司不同,千玺机器人集团除了研发机器人,还在线下开设拥有机器人全流程服务的机器人餐厅。为满足餐饮产品的需求,该公司还组建约750人的研发运营团队,创造了中餐、火锅、快餐、煲仔饭和粉面店等5个不同餐厅业态的产品线,完成70多个设备的开发。


在如此拥挤的赛道上,资本市场也想蹭一波热度。根据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拿到融资的机器人项目共299个,其中253个集中在C轮及以前,79个项目的融资额在亿元人民币以上,而过去10年机器人赛道发生的融资事件才2661件。


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中国送餐机器人在2017年市场规模只有0.2亿元,而在2019年已达到2.2亿元。与此同时,该行业2020年更是迎来增长高峰期,预计在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50亿元。届时,餐饮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占比将提升到10%左右,成为产业发展全新支撑。


同时,为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于2016年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并表示于2020年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需超过300亿元,各地亦在近年不断推出地方政策扶持该产业。


在资本及政策双管齐下的情况下,餐饮服务机器人迎来一波红利期,也是为研发者争取了可以静下思考的时间。


将智能机器人变得更聪明是下一个目标


虽然目前餐饮机器人可以为企业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但整体研发仍处于尚未完善的阶段,只能完成可以编程化的行为,无法做到与客户真正交互,不能适应餐馆的各种复杂情景。而这一个层面,也是难倒众多研发者的一座大山。


“机器人研发中,最难的就是交互,如何做到真正像两个人一样的交谈,是一个研发重点。”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服务机器人事业部研发总监李伟博士认为,服务机器人不能只做到单纯的重复性极高的工作,而是要更聪明,真的像一个服务员一样。


现今市面上,虽然出现较多种类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但整体仍停留在工业机器人层级,只能简单替代重复劳动,无法真正达到“智能”的层级。而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却并不容易实现。据李伟表示,机器人在交互及智能的研发过程中,不但要解决软件问题,还需要处理硬件需求,“你想真正的实现某一个功能,单纯让解决软件问题是不行的,你得让硬件把它串起来的,通信的各个链路都要支持,才能真正的实现智能。”


除了送餐机器人等在店面服务的机器人,在衍生出来的各种系列机器人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烹饪机器人便是其中一个最难攻坚的难点。与其它菜式不同,中餐的味道是无法标准化的,同一款菜式在不同厨师的手中都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及味道,而目前的机器人尚未达到智能状态,只能编程化运作,无法完美呈现出中餐所内涵的烟火气息。


虽然目前机器人赛道拥挤,但其实餐厅机器人的整体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除了技术层面亟待解决,在落地体验及实用性方面也是掣肘其发展的路障。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餐饮机器人的渗透率不到1%,而随着社会发展,餐厅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渗透率,是除技术外的另一大难点。


“其实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餐饮机器人是不能只完成单一的模块工作的。”李伟认为,目前市场对餐饮机器人的要求趋向多样化,单一的能力无法吸引客户购买,也无法让餐厅最大程度解放人力,“对此,我们考虑将迎宾机器人的部分功能转移到配送机器人身上,让它兼具迎宾功能,在忙时送餐,闲时揽客。”


碧桂园千玺机器人能量补给站


针对目前行业情况,机器人行业终将要向真人看齐,不单只能做重复的工作,也可以按照复杂情况进行调整,在智能化的同时也需要情感化,让客户可以享受到更为亲切的服务,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做一个更智能的机器人是我们中期的目标,做一个有情感的机器人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终将会实现。”


目前餐饮机器人底层技术壁垒已基本突破,何时能进一步突破,成为劳动力的重要补充,仍需要时间的洗礼。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媒体编辑|许康衡

运营负责|王秋健

投稿、报料请联系:

固话 020-89504809

邮箱 wangqj@21jingji.com

       xukh@21jingji.com

商务/合作:

王先生13570233962(手机、微信同号)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