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个“球”啊!
这篇文章想和你聊聊高尔夫球中的一些人生哲学,就算不了解这个运动,也不影响你阅读,因为很多原理是互通的。
圈子里经常有人说:“高尔夫球场18个洞就是人生的一个缩影”,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参政经商,你总能找到有启发的地方。
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良大大
来源:良大(ID:liang_da_shi)
01
差点定律
高尔夫球中有个概念叫作:“差点”,简单讲,是指一个球手最近几十场成绩的平均值。
比如,我的差点是+8,就是指正常情况下,一场球下来,我会比标准杆多8杆。
这个值越大,说明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打球时间长的人,都会觉得差点挺神奇的,无论你超常发挥,还是失误频频,成绩基本都是围绕差点上下波动,不会差别太大。
前天同组的一位球友,是+20的差点,打到15洞时,总共才+8,而我的手感很差,打到15洞时,已经+11。
这哥们开心坏了,说这是他历史最好成绩,甚至还“干掉了”我这个高手。
我对他开玩笑说:“差点也许迟到,但从不缺席”。
结果,最后3个洞,那哥们频繁失误,打出了+10,这样一算,全场成绩+18,和他的差点很接近。
而我却连抓了3只鸟(3个-1),总成绩一算,正好还是我+8的差点。
朋友很沮丧,说要不是连续失误3个洞,成绩一定能有所突破。
我说:“你比差点少了2杆,已经是突破了。”
“至于连续失误的3个洞,如果你认为这不算正常情况,那么前面15个洞那么少的失误,也不能算正常情况,负负得正,这么一结合就成了正常情况。
也就是说,你的差点是+20,就好比20张扑克牌,老天负责发牌,发给你的时间不确定,但是放心,终究全部会发给你的。”
懂点统计学的人,也许明白,“差点定律”其实就是“均值回归”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面对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有负有正,时间一长,自然就拉平了。
所以,当我们取得一个好成绩时,要想想,这个成绩,有多大程度来源于运气,而非能力。
倘若,运气成份比较多,那可能还要还回去,最终“均值回归”。
年轻时,经常能看到突然发迹的人,当时间的轴线拉长,就明白了“有多大胃,吃多少饭”这个说法的道理了。
我认识做民间借贷而迅速发家的,然而好景不长,最后锒铛入狱;
我也认识靠做期货而猛然崛起的,然而没多久,就把老本也亏空了。
反而是那些靠真本事吃饭的,一开始不瘟不火,但是多年下来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他的名著《随机漫步的傻瓜》中,曾问过一个问题:一个普通的牙医、一个开着劳斯莱斯的期货炒手、一个拥有别墅的投机商人,你认为他们三人中哪个更富有?
你肯定觉得这个问题很弱智,反正不是牙医就对了......
可是,塔勒布的答案恰恰是:牙医......
原因是,牙医是项技术活,能最大程度地抵抗不确定性,如果让三个人的职业生涯重复一万次,你就会发现,剩下的只有牙医......
因为期货炒手、投机商人都面临不确定性的强烈冲击,也许得了一次便宜,可只要不断地重复这个游戏,就极有可能被清零甚至致负,这就是随机性的力量。
而牙医对随机性依赖程度较少,更重要的是,他的医术、名气始终会是一种持续上升的趋势,他的每一步都会成为扎扎实实的积累。
看到没?人生和打球极其相似,你的成绩和你的差点有关,而降低差点,你只能依靠自己技术的精进,而不能依靠几个洞的大运。
就像巴菲特所说,我选拨人才,不看他们一杆进洞的次数,只看他们的挥杆动作。
02
能力圈定律
在高尔夫球场,经常会遇到“自不量力”的人,前两天我就遇到一个。
那是一位年轻的球友,学球不久,水平不高。
有一个洞,距开球台160码的地方,有一个宽约120码的河。
也就是说,如果从开球台发球,要打足280码以上的距离,才能越过那条河。
一组4个人,我们3个人,都是先用短铁杆,把球打到河边前,再打一杆过河。
轮到那年轻人,他抽出一号木(最长的杆,打的最远),准备直接把球打到河对岸。
我们三个人都很吃惊。
因为,职业选手一号木的平均距离也不过280码左右......
果然,那年轻人,用尽吃奶劲,大力开球,小球不出意外的下水。
他不服气,又开第二次,下水;第三次,下水......
最后,他不得不放弃野心,到补球区补球。
按照我们的规则,每下水一个球,就要罚2杆。他下水了三个,在补球区打球时,已经是第8杆。
而我们三个人才是第2杆......
后来我问他:“明明知道距离有280码远,为什么要直攻?”
他说:“以前在某某球场,自己曾一杆打了280码的距离,所以觉得这次应该也能打到......”
你看,这就是不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美籍华裔投资家、美国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及董事长李录,曾说过一句话:“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意思是说:如果你声称自己拥有某种力量,就要明确地知道自己力量的边界,这样你才算拥有这种力量。
比如,一个大力士,他的能力是如何界定的?
那就是他必须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能举多重的杠铃,再多就举不动了,他才算拥有这个能力。
否则,他宣称的能力就是一种“伪能力”。
李录的这种说法,非常耐人寻味。
更耐人寻味的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人会没有这种边界感?
就像我上段说的那个年轻人,为什么他会相信自己没有的能力?
答案就是,忽略了一个词:“正常情况”。
就拿打高尔夫球来说,凡是打过几年的人,多数都有一杆打到280码的经历。但这种经历少之又少,都是阴差阳错之间造成的。。
要么是一个很大的下坡,要么正好是顺风,要么球弹到马路向前滚了很远......
这些要素,都是属于球手能力范围外的东西,它们不应该被算在边界内。
但新手,往往会当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去处理一些自己能力根本涵盖不到的难题,最终只会失去更多的杆数。
发散一点,人生也是这样:认清自己正常情况下的能力边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这种边界,虽然不能像打高尔夫球那样以数字来量化。
但是,在和各种事物过招后,你必须要认清自己几斤几两。
否则,劳而无功是大概率事件,还会让自己沉浸于痛苦之中。
这种痛苦和焦虑的本质就是,心存太多与能力不匹配的欲望。
这里所说的欲望不是指,金钱、美女、美食,而是想成为一个卓越者的欲望。
这种欲望,脱俗,有情怀,但又极具杀伤力。
在这个欲望的驱动下,你会不断给自己加码,而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最终不但负重难行,还会越来越自我鄙视。
你问我怎么办,我能给的建议就是:两杆过水。
如果你明明知道一杆打不了那么远,为什么还要强求自己?
所以,你要先确定自己的能力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如果,你真的还无法确定,那么先把你那些满满当当的规划,划掉几个,找几个可以达到的事先做,哪怕只做一件,先扎扎实实地把它做好。
如果有精力,再去一点点加码。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你的焦虑感,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能力边界。
03
坏开关定律
如果你是一个高尔夫球老手,应该能理解我这句话:“错误总是连环发生,愈演愈烈。”
打高尔夫球时,失误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会引发一系列坏的结果。
比如,我开球时没开好,球落入了长草区,这种球很难打,所以,第二杆也失误,将球打到了树林里,变得更难打。
第三杆想从树林中打出来,结果球撞到了树梢,落在一个小山坡后面,由于看不到果岭和旗杆,第四杆打大了,球出界了......
这样下来,一个洞会打爆,成绩成为+4或+5。
你看,第一杆如果没打好,就如同打开了一个坏的开关,会引发更多坏的事情。
所以,初期犯下的错,往往会在未来会得到加倍的惩罚。
我们相信万事万物是有因果关系的,这符合多数事情演化的法则。
然而,我们喜欢将因果关系线性化,而忽略因果关系的系统化。
简单讲,我们觉得“一因一果”,但实际情况却是“一因多果”。
勤奋学习的孩子,考了一所好的大学,于是来到大城市工作,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不但收入颇丰,而且还能有机会遇到同样优秀的女孩,于是两人组建家庭,也有能力购买房产,同时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游手好闲的孩子,考不上大学,也因此只能留在家乡,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在生活半径和自身条件的影响下,只能允许自己找同样出身的配偶,日子紧巴,生了孩子也只能将就着来养。
你看,两个家庭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当两个主人公都年幼时,差距没那么明显,但是在某个节点上的选择,却让他们如隔天地。
我并非唯学历论,也不是说学习不好就一定没有出息,只是拿这个事儿当个例子,为了说明初期的选择在后期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因此,我的建议是,越是年轻时,越要在重大选择上慎重,不要相信“大不了重来”的这句话,时过境迁,当你重来时,会付出巨额的成本。
我们鼓励犯错,但仅限操作层面,而不是在重大选择上犯浑。
因为有些错误的买单成本实在是高到无法承受。
04
编程悖论定律
高尔夫球和其他运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动作的反人性。
什么意思呢?
多数运动我们都是面向目标,本能的发力。
比如打排球,你就要高高跳起,面对排球,然后用力往下拍。这符合人体的运动机理,是一种自然动作。
但高尔夫球不同,你的目标是在你身体的一侧,你想把球打的又直又远,会本能的用手臂发力,但这是错的,你必须用腿部和胯部发力才行。
这就是一种反人性,打得不好的人,往往是手上用的力气太大。
怎么解决呢?就是通过反复的练习,把正确的动作固定,这样就等于把动作重新“编程”,打球时启动这套程序就行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正确的动作是基础,但即使动作正确也不见得能打出好的成绩,因为你每次面临的环境不一样。
有时球在长草、有时在沙坑、有时有风、有时地不平......
在这些场景下,正确的动作反而会带来失误,你必须“将错就错”,所以我们叫做“编程悖论”。
说一个例子你就明白,泰格伍兹当代最厉害的高尔夫球员,他有个绝招,正在挥杆时,如果受到骚扰(比如,记者拍照、观众喧闹)时,挥到一半的杆会立刻停下来。
你可能觉得这是件简单的事,但是打过球的人都知道,这太不简单了,因为挥杆是一套程序,并不存在“突然停顿”这个脚本。
对于职业球员,一旦进入挥杆流程,是很难停下来的,受到干扰后球当然也就打不好了,但是泰格伍兹却拥有这种“反编程”的能力。
事实上,泰格伍兹的击球距离不是最远的,铁杆不是最准的,推杆也不是最好的,他之所以长年排名第一,就是因为他总是刻意锻炼自己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
你再去看看那些赛车手,也能明白我说的这个道理,虽然他们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把驾驶动作变成一种肌肉记忆,一握方向盘就可以进入到下意识状态。
但是在比赛过程中,他们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识的,绝不会允许自己进入到下意识的状态。
你看,高手到底高在哪儿呢?
那就是把动作编程,然后再反编程,不让自己处在舒适区。
一味的练习确实可以让你熟练掌握一项技能,但是如果只是这样,你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手,你可以看到很多坚持日更的自媒体作家,几年过去了,还是原地踏步。
就是因为把写作编程化了,所谓日更,其实只是在不断简单的重复,工作失去了挑战,自己也失去了竞争力。
所以,这世界根本不存在一劳永逸,你想成点事儿,就要不停的折磨自己,时代和环境始终在变,你原有的程序很快就不能再兼容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打高尔夫球时引发而来的一点心得,没啥说教意义,只是对自己想法的记录。
我之所以喜欢这运动,就是因为没有激烈的对抗,让你有时间边玩边思考。
事实上,除了公司和家庭,我们还需要一个第三空间,好与现实有个疏离感,高尔夫球场就是我的第三空间。
你有没有第三空间?可以留言告诉大家。
作者简介:良大,投资人,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
【延伸阅读】
推荐语:数学不好的人也能读懂的博弈论,读者好评如潮 妙趣横生的行为经济学,荣获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奖,入选广东省百种社科优秀读物 华文媒体盛赞。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稻盛和夫 | 陈春花
明茨伯格 | 宋志平 | 拉姆查兰
战略管理 | 企业文化 | 团队管理 | 市场营销 | 领导力
职场沟通| 时间管理 | 情绪管理 | 学习方法 | 认知提升
人力资源 | 职场箴言 | 书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7946674
- 2 轰6k机舱门上挂着朴实无华的U型锁 7929266
- 3 多名运动员为王楚钦发声 7862514
- 4 微视频|我的名字 7777005
- 5 鹿晗删了宣传关晓彤新剧的动态 7633285
- 6 马斯克接受采访中儿子突然闯进来 7526833
- 7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涉台言论 7495102
- 8 男子到警局求证发现自己是网上逃犯 7311623
- 9 张小寒爆料黄晓明叶珂分手费内幕 7285197
- 10 黄圣依说没条件展示妻子所有的功能 711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