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公益日”助力腾讯进阶:从行善到向善

百家 作者:懂懂笔记 2021-09-01 11:22:10



撰文 |懂懂  编辑 | 秦言

来源:懂懂笔记



Preface


“99公益日”演变背后,是企业对于自身责任边界的持续探索。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会上还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中第三次分配是“非强制性分配”,主要指慈善捐赠。这些都无疑预示着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中国社会重要的一份子——互联网企业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一直担当着社会发展的潮头企业,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同时引领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过去几年间,中国多个互联网企业早早预见到“共富”的必要性,从方方面面努力构建自身新的公益体系,以便未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成为共富的主力军、时代的企业。

 

就以腾讯为例,2007年在互联网行业其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公益慈善基金会,2015年开始发起“99公益日”这个全社会的公益行动,今年更是先后规划投入1000亿元助力“可持续社会价值”和“共同富裕”目标。

 

在第三次分配中,作为拥有先进技术、创新思维以及海量用户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它们自然而然地担起“破题”的重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腾讯发起的“99公益日”的经验说起。

 

从企业的公益到社会的公益




七年前腾讯发起“99公益日”,希望以互联网思维搭建一个全新的公益平台,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公益当中,并提升公益的透明度、公正度以及效率。

 

坦率讲,中国公益制度并不完善,人们对于公益的认知偏差也很大。所以这件事对于腾讯而言也是摸着石头,并不容易。这几年在挑剔的眼光以及各种专业、非专业的评论中,不断升级、完善这个公益平台。


今年的“99公益日”是腾讯在宣布投入共计1000亿元、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和“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后的第一个“99公益日”。在总结过去几年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配合今年国家提出的新战略阶段,新一年的“99公益日”在配捐机制、产品功能、企业联动、公益基础建设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升级。


具体来看有几点值得一提。

 

首先,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公益,今年“99公益日”拉长了时间轴,首次从原来三天扩展为十天。扩展的十天,分为主题日(1日-6日),行动日(7日—9日)和感恩日(10日)。通过把几天内的密集行动,变成365天的细水长流,这背后,是腾讯希望将公益变成一种日常、一种生活方式。

 

此外,今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公益会拿出10亿资金进行配捐支持和以及项目的重点激励。资金用途上,约六成用于项目配捐,约四成将用于帮助公益机构提升项目执行和管理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开展项目评估、机构能力建设、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公开等。

 

第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设计公益的创新玩法。公益奉行的是长期主义,特别是在第三次分配中公益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公益的中长期投入规划是实现三次分配的必要路径。今年“99公益日”设计了“小红花公益账户”,无论是公益捐赠、运动捐步或参与公益答题,都可以获得小红花。通过积累的小红花不但可获得更多配捐,未来还能兑换公益奖励。

 

腾讯在探索互联网公益运作的这几年间,平台卷入越来越多的人、组织、企业、政府机构,如今“99公益日”已经发展成今天全球最大规模的网络公益行动。如果说2007年腾讯公立的公益慈善基金会是企业的公益,那么“99公益日”已经进化为社会的公益。在第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的主题下,这个平台可以连接更多的社会价值。

 

中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99公益日”也被赋予更大的责任。正如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所说,以“99公益日”为纽带,腾讯公益乃至腾讯,接下来将致力于为社会“第三次分配”提供有力的公益技术平台和数字能力服务保障。



比如在前述10亿元之外,腾讯还宣布将投入40亿元用于公益行业的基础建设和一线公益帮扶。具体涉及为国内上万家公益组织提供“数字化工具箱”,对公益领域数字化建设、公益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优质项目的发现和培养,在能力和效率提升方面做中长期的投入。

 

不难预见,倘若整体公益机构的数字化进程能得到有力推进,未来公益项目运营、善款管理、透明披露、公众动员、社会创新等核心能力都有望得到更好提升,整个社会的公益水平也有望新上一个台阶。

 

在懂懂看来,“99公益日”的价值不在于“最大”或“最多”,而是其理念与模式的先进性。“99公益日”的很多探索和创新,使其成为全球互联网公益领域的“中国样本”。


从行善到向善



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而言,做公益会比做商业经营更容易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首先,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相对较晚,在制度上也不够完善,特别是类似郭美美事件的发生大大影响了人们对于公益机构的信任,也降低了人们公益意愿。

 

“什么项目可以捐?”“我怎么知道我捐的钱到底去了哪?”“我支持的那个项目有成果了吗?”……这些都是人们时常会发出的疑问。

 

腾讯公益和“99公益日”就是在这样的充满挑战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过去6年多来, “99公益日”探索创新公益模式的同时,也不得不直面很多棘手问题和挑战:

 

配捐的初衷是为了撬动更多爱心网友投身和参与互联网公益,但又不得不提防个别机构不当的利用配捐谋取私利;通过一系列多维度的99规则规范公益机构的行为,让更多人共享公益普惠,但大小机构、不同公益项目之间众口难调,规则的优化伴随的除了掌声还有质疑……

 

正是看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腾讯一直在呼吁和推动“理性公益”、“透明公益”。包括每年“99公益日”,都在广泛征集公益行业、媒体、法律界等各类代表的声音和反馈意见,对规则进行不断优化升级,提升流程提高透明度。




 

如今,公益的重要性与过去已大不相同。以前公益只是“加分题”,行动比结果更重要,很多人、企业都认为“捐了就可以”。但是未来,公益作为第三次分配的核心成为“必答题”,不仅要有行动更要有结果,通过第三次分配加速共同富裕的实现。那么,公益不再是随便地做些事,需要更完善的规则和运行机制。

 

面向新的历史阶段,对公益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99公益日”的挑战。早在今年上半年,腾讯公益便开始了活动规则调研,并邀请专家和行业资深从业者参与规则修改的充分论讨论。7月上旬,腾讯公益发布“2021年99公益日规则”,新规分为四个部分:机构和项目准入规则,腾讯基金会配捐规则,企业配捐规则,平台倡导和监督。

 

在懂懂看来,公益平台涉及了更多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博弈,没有完美的规则,只有不断优化与时代的需求相匹配,完成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今年我们看到“99公益日”的玩法和规划都有大的升级,但不可避免一定也有会新的问题出现。这些都有待后续不断复盘、再优化。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教授认为,新规出台后,具有两大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互联网公益平台趋于有序化,从而能够解决风险、释放潜力,不再是单纯地依赖规则。治理有序化将由腾讯公益、公募基金会、草根组织、专家、政府以及其他第三方共同建构;

 

第二个影响是治理有序化之后,就能够确定“99公益日”平台的目标,既能帮扶大型专业机构,也能助力小而美的机构。此外,平台要继续保持强大的撬动作用,动员起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


在公益规则建立这件事上,技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2020年 “99公益日”引入区块链技术,所有公益项目都由腾讯公益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披露进展,公益项目不仅可溯源、可回查,而且不可随意更改,数据信息全程都可追踪。

 

而在在今年,腾讯公益则推出数字化项目评估模型,从健康度、透明度和自驱力三个大方向对平台公益项目进行评估。比如一个项目的用户复捐率越高、项目和财务等信息披露越及时、质量越高,在评估模型中获得的系数就越高,将会获得更多的平台资源和配捐,模型的计算过程,将会系统性、动态化地进行。


后续,腾讯还会将这种技术开放给社会,为国内上万家慈善组织提供“数字化工具箱”,助其修炼内功,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第三次分配” 提供有力的公益技术平台和数字能力服务保障。

 

相比西方国家,中国公益事业时间短、经验少,但正因此没有历史包袱,具有后发优势,特别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已经领跑全球,他们在公益事业上善于利用技术和平台大胆创新,更有助于放大公益的成果:一方面游戏规则、运营模式不断完善,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的目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解决传统问题,让技术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从“99公益日”的进化中,我们看到从行善到向善的变化。


从潮头的企业到时代的企业



行善与向善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让我们先看看腾讯在公益这件事上的进阶历程。

 

2007年,腾讯成立了第一家公益慈善基金会,公益作为公司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彼时,公益是独立于其它业务的一个环节,公益对于腾讯而言更是行善,用公司商业化运作的利润来为社会做一些贡献,是企业回馈社会的一种形式。

 

但是作为一个领先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拥有最多用户的产品,腾讯逐渐开始思考更多:用产品、技术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价值。

 

2017年,马化腾在给腾讯全体员工的一封邮件中写道,“我们今天所讲的公益……是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推动社会往更美好的未来方向演进。”2018年腾讯历史上第三次战略升级,提出产业互联网,腾讯开始有意识地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带动更多传统产业发展,与更多产业的命运连接到一起。2019年,马化腾发表署名文章《科技向善》,“我们能不能通过科技缓解人们的苦楚,帮助有需要的人群?” 

 

2021年4月19日,腾讯集团发布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致员工信,在此前的“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句——“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大战略。


你会发现,公益不再是独立于其它业务之外的存在,向善已经成为企业的基因,牵引腾讯所有核心业务的发展,一切业务都以创造向善的社会价值为发展目标。

 

这几年的战略调整下来,看到腾讯从行善到向善的转变。

 

行善与向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底层逻辑不同。

 

行善是商业企业在完成商业部分之外向社会贡献价值的行为,商业运作与公益行为是两个独立的、分割的部分;

 

而向善,是从企业的价值观到业务布局以及组织架构,都以社会价值为牵引,是企业的基因,也贯穿于企业所有的业务之中。腾讯形成今天的局面,是各条业务线多年来科技向善的结果,是能力积累、认知提升、不断升华的过程。


著名媒体人秦朔在他的文章中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企业对社会尽责的最高境界,是从当下未被很好满足的社会需求出发,把社会价值、社会责任植入企业的价值观、长期战略和日常运作。这样,做企业的过程,就是对社会尽责的过程。”这可能也是对“向善”最好的阐释。


腾讯的变化也恰好贴合了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体现新的发展理念。再看当年邓小平的话:“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这两个结合起来看,过去二十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承担了潮头的企业的角色,他们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作为潮头企业,速度、创新发展关键词,对用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

 

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也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取代速度成为新的关键词,企业的发展要能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构成和谐的生态,要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与时代、国家的利益更加一致。

 

真正做到从行善到向善的转变,一家企业也就完成了从潮头的企业到时代的企业的身份转化。而“99公益日”演变背后,正是腾讯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对于自身责任边界的探索进阶。它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尝试,也无疑給更多同行企业留下了借鉴和思考。面向下一阶段国家战略,我们需要更多时代的企业。


 




冷眼旁观 麻辣点评 深入分析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