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都开始穿裙子了,怎么还在流行男女同款|明日浪潮

百家 作者:爱范儿 2021-08-17 19:58:04


我不再是男性或者女性,我不在乎性别的同时,我在表达我自己。
欢迎来到明日浪潮系列专题之【消失的性别】—— NO.1 无性别服饰
7 岁的男孩小凡决定穿裙子上学。这是一条蓝色牛仔材质、带一圈白边的半身裙。
有几位女同学非常支持他穿裙子,「就像女生也可以做很多男生的事情」。班主任、体育老师、道德与法治老师则表示旗帜鲜明的反对,网上也掀起了一阵阵关于公序良俗、家庭教育、社会性别的讨论。
但穿裙子对于小凡自己来说并不复杂,仅仅是因为这样「凉快且漂亮」。他以天真的姿态和纯真的本能,无师自通地实践了早已被时尚界认可的「无性别主义」。在秀场 T 台上,有更多成年人和小凡一样身着裙子。
2020 年 10 月,Gucci  推出男士连衣裙.
当人越年长越深谙约定俗成,时尚的先锋性需要在孩童般的想象力上自然生长,打破男女二分这类主流思维。
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为自己贴上了「无性别」标签。但真正的「无性别时尚」,并不是天真稚拙就够了。
一批无性别时尚「杀手」来了
无性别(Unisex)一词最早出现在 1968 年的《纽约时报》。它指一种不受生理性别限制的自然存在观念。这一时期的百货公司商品目录也增设了「his&her」的新分类,广告中的男女模特皆身穿相同款式的蕾丝喇叭裤搭配纽扣衬衣。
2015 年,伦敦百货公司 Selfridges 也曾发起 Agender(无性别)计划.
需要强调的是,无性别不等于「中性」「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对于无性别来说,性别甚至不是一种需要在意的核心特质。种种性别特征明显的设计元素,都不再被框定在过去的性别选择之中,而是被重新打碎重组,只是为了更大限度地展现自我。
GUCCI 短片「未来是流动的」.
所以,「无边界主义」或许更能概括这个词的核心思想——消除惯性观念和刻板印象构筑的性别边框。无论是单性、双性、性别流动还是雌雄同体,都可以找到舒适的表达方式。
「无性别」作为一种观念意识,持续流淌在时尚的血液之中。近年来,不管是蓝血老牌还是初生牛犊,各种服装品牌就像撬动地球的支点,席卷起这股无性别思潮。
欧洲的时尚品牌 VETEMENTS 在官网的检索栏将性别分为三类:男、女、无性别,且无性别服饰的占比相当高。
2016 年,快时尚品牌 ZARA 推出首个无性别系列,并直接命名该系列为「Unisex」,主要包括 T 恤、牛仔、卫衣、针织衫、慢跑裤等基本款。
颜色和款式克制守序,即使是对性别话题最保守的人士,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
ZARA unisex 系列.
在国内,也有 NOCAO、Bosie、Unvesno 这些初试锋芒的无性别服饰品牌。「品牌星球」周雅静认为,Bosie 其实就是没有限制的设计师服装,这亦是其他品牌在款式上的共同特点。
相比中规中矩的中性风格,设计师们在基础款的版型上增加了一些设计元素。他们的模特身穿宽大服饰,戴着酷黑墨镜或者盖过眼帘的帽子,配合随性慵懒的表情,风格和潮牌服饰有些近似。
NOCAO 弄嘲.
作为时尚界最主要的年度盛会,各大时装周的表现更加激进和夺目。
2018 年,秋冬纽约时装周超 5 个品牌展示了无性别主义服饰,美国时装设计协会不得不增设「男女皆宜」类别。
轻纱遮面等轻柔华丽的风格也在男装秀场中频繁出现。
Ann Demeulemeester 2019 春夏系列.
2020 年 7 月,GUCCI 发布「终曲」时装系列,将刻板印象中男女衣着的元素「混用」,女性披着男士的夹克和西装,男性打上丝巾与领结,穿上印花或者丝绸刺绣面料的衣物。
「混用」也意味着,这些元素不应再以「男性」或者「女性」为前缀了。
GUCCI「终曲」.
在服饰之外,美妆在无性别领域表现得尤为积极。
美国的 Fluide、NOTO Botanics、Milk Makeup,英国的 Jecca Blac,国内的 #HASHTAG,都是主打无性别概念的美妆品牌。
#HASHTAG.
其中 Fluide 的官网格外吸引目光。不同于许多无性别品牌的「性冷淡」形象,Fluide 的色彩绚丽大胆,主打产品是指甲油、闪片粉、高光膏,贯彻着无性别的核心含义——让一切带有性别印记的特质流动起来,就像它的 slogan 一样:
makeup for him、her、them、everyone.
Fluide 官网截图.
当消费者选择无性别时尚,潜意识里或多或少都包含对自我的关注和对陈规的突破。
CBNData《这就是 95 后的国潮地盘》报告显示,去性别化是 95 后潮流消费的突出特点。从女士穿着 oversized 夹克,到男士选择花朵刺绣的粉红外套,男女有别的性别差异日益模糊;淘宝《2019 中国时尚趋势报告》则断言,「未来 10 年,女性将越来越硬朗,男性越来越精致」。
这样看来,「无性别」不只是一个营销概念,供给端和需求端已经对接相连。
当无性别击中 Z 世代
时尚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性别时尚背后是性别意识的一次次革新。这些时间长河里的养料滋养着无性别时尚,助它在时尚界常青。
20 世纪 20 年代,Coco Chanel 设计了第一条休闲女裤,让备受裙箍和紧身胸衣束缚的巴黎仕女们可以自由地骑马运动。
1930 年,好莱坞女演员 Marlene Dietrich 一身男士晚礼服艳惊四座.
20 世纪 60 年代,在性解放、性自由、多性恋和嬉皮等文化思潮下,男装掀起「孔雀革命」,鲱鱼领带、紧身长裤、天鹅绒裙装就是男人的孔雀羽毛。
1966 年,Yves SaintLaurent 设计出第一件女性吸烟装,随后更多帅气干练的西装上衣和裤装开始出现在女性衣橱,西装不再是男性专属。
女星 Bianca Jagger 穿着白色吸烟装出嫁滚石乐队主唱.
在平权运动和文化反抗之后,无性别时尚又对准了 Z 世代。他们有种共性——往往不会一味追随大众潮流,有时会更依赖直觉、第一印象和原始意愿。
一个具体表现是,年轻人可能并不多重视「无性别」这个概念,恰恰相反,他们以忽略「无性别」标签的方式购买无性别服饰,更吸引他们的是服饰本身的特点。
Sage 是国内无性别服饰品牌 Bosie 的消费者,她之前就会因为友好的尺码和中性的设计购买男装品牌,购买 Bosie 的理由也是类似的,「无性别的概念吸引不了我,好看就是第一生产力」。
这也是瑞典奢侈时尚品牌 ACNE 创始人 Jonny Johansson 所表达的意思:
我已经看到了新一代对时尚的态度,其中服装的剪裁、形状和特征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寻求社会的认可或遵循既定准则。
Vivienne Westwood 2017 秋冬大秀.
简而言之,年轻人看重的是「体验感」,他们清楚服饰的细节问题,并由此判断要不要继续购买,他们也幸运地拥有更多替代选项,宽大的男装是,风格多样的无性别服饰也是。
前段时间,微博大 V @自闭少女费米米发出了「女性需要裤兜」的呼吁,这切中了很多女性的痛点和需求,「手机揣兜掉厕所里了」「男装口袋简直比得过我很多斜挎包」......
女性裤袋偏小是变相逼女性买包,等同于隐形的粉红税。因性别导致的设计问题,或许可以在无性别领域得以修正,这也是无性别服饰作为替代选项的重要意义。
无性别服饰品牌也认识到了这一点。NOCAO 在宣传时侧重「无性别」这一品牌理念,但是他们在实际交流和沟通中发现,消费者可能更多地认为只是一种营销,产品本身的属性更受重视。
所以品牌们在持续地进行市场教育的同时,更需推出符合年轻人需要的款式和设计。
「无性别时尚」的「无」,不仅仅是消除性别的边界感,更是尽可能消除性别带来的限制,满足更多的可能。
男女通穿,无性别服饰的第一步?
但当商业收编概念,事实并不总是圆满。
许多无性别品牌试图打破「男女性别二分」的框架,往往又陷入「男女通穿」的狭窄胡同里。
据日媒报道,MUJI 计划最早在 2022 年春季实现 50% 的服装(不包括袜子)男女通穿。
「我们并不需要太多服饰」「以摈弃不必要装饰为设计方向」,这些文字说明 MUJI 倡导的是打造一个更简单的、基本的家庭衣橱,男女老少皆可通穿,且对于品牌来说,研发到供应链等环节的成本都将减半。
MUJI 只是一个代表品牌。和 MUJI、ZARA 相似,目前的无性别服饰主要都集中在 T 恤、衬衫、西装、卫衣、工装等单品。这些单品,从上世纪 20 年代开始就处在性别比较模糊的地带,常以宽松版型为主,男女服饰均为同一个 SKU,仅有尺码大小的分别。
Unvesno.
但这是否会导致衣服很难完全合身,且限制了更多的款式和风格?
「NOCAO 弄嘲」品牌主理人小 Tong 回答了「爱范儿」的疑问,他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并非无性别服装只能做宽松版型,但无法涉猎到部分单一性别的专属品类是必然存在的客观问题。性别产品开发层面上的难点就是通用性更高。
NOCAO 弄嘲.
所以,品牌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在男女通穿的前提下,如何让同一件衣服在不同人身上都呈现出设计感。
比如据「理想生活实验室」评测,匡威首个无性别服装系列 SHAPES 的 T 恤在肩部位置设计了褶皱,根据体型胖瘦不同,褶皱可能自然叠起来或者被撑开,不至于整件衣服都撑到变形,从背后看甚至还有些剪裁效果。
SHAPES 的四种尺码.
小 Tong 告诉「爱范儿」,为了实现更好的「男女通穿」,品牌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服装版型和规范产品面料的运用,利用高垂感、非紧身性、廓型设计等规避男女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宽松的基础款,自然而然成为无性别服饰的一个主要特征:
基础款属于无性别服饰文化中,最能被大众所接受并且能跟主流市场接轨的一个奇点,它是无性别服饰文化向主流文化宣传的一个载体。
MUJI.
当无性别时尚品牌纷纷以「男女通穿」为共识,背后还有一个不难察觉的设计趋势——更偏向于女装男性化、男装中性化,甚少见到「男装女性化」和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元素。
Sage 也曾在逛淘宝时发现, Bosie 的设计里,固有的女性元素几乎消失,蕾丝、欧根纱等材质未被采用,即使有印花也是「小王子」这类中性印花。
Bosie.
无独有偶,近日欧洲品牌 Vetements 打造了一个高端定位的新品牌 VTMNTS。VTMNTS 的定位是无性别服装,但根植于传统男装,女性模特的打扮更偏向男孩模样,男性模特整体服饰在廓形、印花、造型各方面都没有创新表现。
Vetements.
但小 Tong 对此有更积极的看法:
女装男性化、男装中性化是无性别风格的必然走向。男装女性化还是一种小众文化,并不会成为主流市场。反观女装男性化,这是无性别文化的重点命题,它承载的是被社会多数人关注且愿意接受的东西,打破的是女性应该如何穿的刻板印象。
简而言之,当下的无性别时尚品牌做的是「基础版的设计款」,追求的是最大公约数。即使在今天,主要是女性买男女通穿的服装,而不是男性。
从数据上看也是如此。Bosie 官方称男女比例是 1:1,但另据 Bosie 店员介绍,在实际购买中还是以女性顾客为主。NOCAO 的女性消费者占 65%,男性占 35%。
美国无性别时尚品牌 Re-inc.
但我们仍期待更多独特的版型和设计,而不是将无性别剥离性别外衣,又粗暴地把它套用在「男女通穿」的框架里。无性别服饰不仅是男女都「能」穿,还可以更大胆一些,甚至打破「能不能」这个命题本身。
一些无性别主义美妆品牌的思路也未创新,强调的卖点是步骤化繁为简、包装简洁便携、伪素颜功效等等,以此吸引更多的男性客群。
在有多年化妆经验的「乐乐茄」看来,男女本就可以用一样的化妆品,既然倡导无性别主义,就不该自己给自己下定义,妆容不管是无论厚重还是轻薄,都是想要表达的自我,「伪素颜」命题过于狭窄了。
美国无性别美妆品牌 Milk Makeup.
无性别时尚最终的目的应是,时尚从「性别的媒介」变为「自我的外化」:我不再是男性或者女性,我不在乎性别的同时,我在表达我自己。
男孩小凡穿裙子仅仅是因为「凉快且漂亮」,这是一个发自内心的纯真理由,但事实的确如此。
无性别服饰在顺应时代思潮的同时,也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我们希望过去被性别分类的特质,能够在服饰上真正地流动起来,让愿意穿上无性别服饰的人觉得,它们和自己都很美丽。

Talllk 互动话题
什么是明日浪潮

我们总是轻易地迷失在消费狂潮之中。

但总有一些嗅觉灵敏、敢于突破的新锐品牌和产品,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他们掀起了先行者的旗帜,尝试引领明日消费的新方向。

我们想在浪潮尚未起飞之前,带你看清造势者的奔涌和破灭。

我们也正在浪潮汹涌之时,和你思考消费生活的趋势和变迁。

明日浪潮系列策划,每月围绕一个消费趋势,和你一起探访明日生活。


明日浪潮 往期精选


为什么年轻人都在逛「潮流集合店」
点击查看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扎堆逛市集?
点击查看

植物肉做的中国菜,有多少人爱吃?
点击查看

未来,我们都将在一个房间「全球旅行」
点击查看



点击「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