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贷款将成往事:贷款利率降至24%

百家 作者:IT时报 2021-08-11 23:55:23

图源:东方IC

30秒快读

1

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将贷款利率降至24%,高息贷款将成往事?钱更便宜了?

2

《IT时报》记者发现,中银、兴业、尚诚、杭银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开展示的年化利率已经降到24%以内,多数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年化利率上限在23%左右。

近日有消息称,多家持牌金融机构接到监管窗口指导,将贷款年化利率上限降至24%。尽管此次措施尚未正式落地,但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已在内部实施。


易观分析高级金融顾问苏筱芮对《IT时报》记者表示,自去年开始,行业对利率政策趋向早有预期,多家机构早已着手压降利率。


这种预见或来自去年民间利率政策明晰带来的调整信号。过去,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以24%和36%为基准划分为三区,即两线三区。去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定为4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虽然“4倍LPR”政策针对的是民间借贷,持牌金融机构不受此约束,但是压降利率却是大势所趋。

图源:最高人民法院

如今,24%的利率缩紧意味着高息贷款将成往事,消费金融转型阵痛期又多出一个节点。当“放贷”不再是头等大事,金融机构频繁的梦与醒之间,几个决定行业走向的瞬间正在发生。

   01   

24%以上

不被支持的“高利贷”

在新浪“黑猫投诉”网站上,搜索“高利贷”一词,共出现164163条结果,而最新的10条投诉中,有半数以上皆是“xx金融机构放贷年化利率接近36%”相关表述。

截至8月11日数据,图源:新浪黑猫投诉

“两线三区”最早出现在2015年最高法发布的民间借贷规定中,“两线”指24%与36%的年化利率红线,“三区”则指被这两条线分割成的三部分:36%以上的“无效区”、24%~36%的“自然债务区”、24%以下的“司法保护区”。由于金融领域并未单独规定利率区间,该政策也被沿用至金融机构放贷上。


因此,去年8月,四倍LPR(当前计算为15.4%)政策落地曾引发诸多小贷公司慌乱。之后,最高法明确:“四倍LPR不适用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监管下的持牌金融机构”。


但年化利率近36%的消费贷款,仍常被大众视为“高利贷”。除去民间利率变动的影响波及,另一主要原因为,在放贷案件中,法院并不支持机构追回超出24%的“自然债务区”部分,而是按用户意愿自行决定。


所以在“消费金融”等贴吧中,不乏“经验老到”的用户传授经验:别怕上征信,顶住催收,等机构告上法庭,便可以不用还超出24%的部分。如今,监管部门将金融机构年化利率同样收紧至24%,这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曲折路数或将成为历史。


《IT时报》记者发现,中银、兴业、尚诚、杭银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开展示的年化利率已经降到24%以内,多数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年化利率上限在23%左右。例如,中银消费金融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中利率最高的一款年化利率上限为23.9%,兴业消费金融家庭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限为23.4%。

图源:中银、兴业

不过,捷信消费金融官方网站显示,“消费贷”“乐易购”两款产品年化利率上限仍为36%。在新浪黑猫投诉网站上,近期关于“利率接近36%”的投诉除捷信外,还涉及分期乐、拍拍贷等产品。

图源:新浪黑猫投诉

对借贷用户来说,这看似是一件好事:钱更“便宜”了。但从产业角度而言,“便宜”的钱或许也更难借到了。

   02    

下沉放贷“中场休息”

对消费金融行业来说,下沉市场曾经“诱惑无比”。但现在,金融机构在二线三线以及更下沉的区域正变得审慎,开始步入冷静期。


苏筱芮表示,贷款年化利率24%以上的客群多在下沉市场,而此次监管信号发出后,原本主打下沉市场的放贷机构或转变策略,加大对优质客群的争夺,“目标客群上移”将成为趋势。


作为下沉市场主力军的消费金融公司,今年以来对于下沉放贷明显犹豫。下沉市场动作与线下业务开展难以脱钩,受疫情影响,2020年多数金融机构线下业务停摆,转向发力自营App、线上场景建设等。


捷信消费金融曾被称作“下沉市场之王”,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前捷信消费金融依靠大量人员线下地推的模式取得快速发展,2019年已拥有4万多名员工。而据媒体报道,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启动数字化转型,裁掉大量线下业务人员,转而发展捷信金融、分期商城等线上应用,今年4月一度传出其线下业务停摆的消息。


如今24%上限的监管信号放出,消费金融机构自然会在下沉市场变得更加谨慎。


有了更大机遇的银行,似乎对下沉市场仍没有太多“动心”。今年初,央行发布通知,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为透支利率“全面解绑”。但是,银行并未对信用卡透支利率进行大调整,据媒体报道,新规发布近半年后,大多银行透支利率仍维持在“万分之五”。


苏筱芮认为,银行“按兵不动”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其作为传统金融玩家相对保守,其次主攻下沉市场需要更强的风控能力,相对于流量规模更大、场景更加丰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银行发展下沉市场将面临更大风险性。

   03    

“超前消费”的冷静期

此前,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消费金融风险性,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


麦肯锡分析表示:“过去5年中国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快速增长,目前逾期余额已接近万亿,其中不良余额约3700亿元,预计未来5年年均增速约为14%。”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不良资产余额将超7000亿元


对于下沉市场的用户群体,央行及市场化征信机构远不能覆盖,用户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难以准确评估。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的失职经常出现于消费者对消费金融机构的控诉中,如“引诱年长父母贷款”“向未受教育人群隐瞒真实利率”等。


图源:东方IC


“普惠金融是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如果超出其承受能力,不仅对他们没有帮助,还会有负面影响,这不仅对消费信贷,对小微企业也是如此。过度放贷曾引发印度小额信贷危机,结果是印度政府限制行业利率。”小额信贷专家白澄宇表示。


一位长期观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人告诉《IT时报》记者,长期来看,此次监管释放信号对行业来说未必不是利好,玩家格局在市场竞争后将趋向稳定,大数据风控、智能场景等金融科技将逐步落地。


“征信”在放贷中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据媒体报道,央行征信管理局在7月份向多家公司发送“断直连”通知,要求助贷模式中,助贷平台不得将个人信息直接交送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将作为该模式中双方的中间节点。


“通过金融科技技术,相关机构可以对24%~36%次级客群的信用情况进行实时评估,后续视情况纳入24%的服务范围”上述投资人认为,用户征信、风控在一段时间内或将成为“主角”。


白澄宇表示,从长远看,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的普及和数据的共享,助贷机构的作用会逐渐下降。金融机构与助贷机构“断直连”的政策,会进一步促进数据共享机制的发展。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曾预计,中国三四线城市居民消费在2030年将增长至4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十年内消费市场主力军。利润空间缩紧,市场竞争加剧,中尾部消费金融公司、地方性小贷公司在优质客群的红海厮杀中,需形成更加细致的用户分层及细化模式。


随着信用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不断向善,消费金融将不再是“洪水猛兽”,今后会走进更多小镇青年、乡村大爷们的家庭。那将是在对放贷模式反复雕琢的时光之后,短期的红海厮杀下的幸存者,带着金钱流入广阔天地。

作者/IT时报见习记者 崔鹏志

编辑/钱立富 挨踢妹 

排版/季嘉颖

图片/最高人民法院、新浪黑猫投诉、中银、兴业、捷信、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大家都在看

点「在看」并「留言」,谈谈你的看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