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语学习的护身符,提供四重加持,献给“志在四方”的你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讲究积累的“熟练技术”,一旦废弛,捡起来就很费劲了,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然而,一到暑假,同学们便条件反射似的放松了下来。无论学什么,都没了往日的心气。比起“埋头苦学”,想在游性盎然的暑期学习,还要讲究一个巧劲儿。
就好比说在游戏里,咱们打怪升级不可能赤膊上阵,学英语也一个道理:想快点“升级”,同样得有顺手的装备。
什么才算是学英语的“好装备”呢?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推荐一款适合在假期里实现英语升级的新“装备”——有趣又有料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课堂》。
若按游戏装备分,“大课堂”应该算是“护身符”:备上一个,学习者可以获得四种强有力的“加持”。
说得这么玄乎,还“加持”?
没有跟大家吹,下面就来捋捋这件事。
众师云集,能力加持
市面上的英语网课随处可见,凭什么只有“大课堂”有资格叫“护身符”呢。
很简单,凭的是品质。
仔细想来,能一口气汇集如此多中外教师的课程,市面上真不多。
60个经典中国故事——从古代的传说和轶事,到当今的成就与模范,均由中外教逐一讲解,围绕英语学习者在听、说、读、写方面的学习需求与痛点,经由“诵读—解析—文化拓展”层层递进、逐层精讲,实现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等多种知识点的全面训练。
滑动查看故事篇目
这种“寓英语于文化”的创新教学模式,为英语学习者带来全新的体验:从诵读中,体会英文表达之美;从解析中,品味双语翻译之妙;从拓展中,感受文化交流之深。
大家的反馈评价也无不展现出“挖到宝”后的欣喜:
< 滑动查看更多用户好评 >
直击痛点,学习加持
考过雅思、托福的考生可能都曾经历过口语和写作的噩梦,因为考的正是中国学生最薄弱的环节——语言的实际应用。
好多同学都用一种很讨巧的办法——刷“机经”:常用句式、高分词汇,能安排的都安排上,到时候肯定能押上几个。
但这招越来越不好用了。
所以说到底,最保险的还得是肚子里有“存货”,关键时刻也能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出来。
上了考场,不管是说还是写,咱们都会选择最有把握的内容。那对于中国人,什么内容最容易把握呢?必然是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
有《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课堂》这个“神器”护体,口语和写作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
来自“大课堂”的解决方案
1、寓英语于故事:
2、语音语调规范化
语音语调是口语的基石。“大课堂”中,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学者斯明诚老师亲自示范诵读,可有效帮助学生规范发音,突破分数瓶颈。
3、丰富表达主题
“大课堂”采用的故事涵盖“中国人物”“中国成就”“中国精神”等六大主题,都是优质的口语/写作素材,可有效避免思路缺乏或者思路雷同。
4、思想维度升华
“大课堂”每个故事的第六节课,都会进行故事升华,帮助学生提升批判思维,为写作、口语提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学习者高效地学习,研发团队将每节课的长度压缩到了15分钟左右,要点清晰、表述凝练。只要携带一部手机,学习者便可以随时获取知识。
可以想象,考官们历经“流水线式”的标答洗脑之后,碰到了一个散发着中国智慧的“有趣灵魂”,该是何等地喜悦!
对待这股清流,分数会低吗?
除了各位“屠鸭”的勇者,各位备战高考、中考的同学们,同样能通过“大课堂”获得“学习加持”。
近年来,英语中高考出题方向开始关注中国故事,写在2018年北京高考英语考试说明里的原话说得非常明确:
梳理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以及北京卷不难发现,传统文化、中国故事成了高考英语作文的高频主题。
而这,也正中了“大课堂”学习者的下怀。
一方面,学会地道纯正的英语表达、熟练引用或讲述中国的故事典故,顺应新时代下英语学习的新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大课堂”让英语回归语言学习本质,成为跨文化沟通交流的工具,帮助中国青少年更好地走向世界、介绍中国。
双语故事,文化加持
除了英语方面的“加持”,“大课堂”还有它更深层次的意义。
很多刚到欧美国家的留学生朋友都会有一点心理落差:
我们经济、文化的影响力都这么强了,怎么老外对我们都爱答不理的?他们对这个东方神秘古国不好奇吗?
人家要是不爱理咱们,咱也别上赶着了......
结果就出现了这幅常见的名场景:一堆中国孩子腻在一起,学校→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没外国朋友,没机会练口语,更没法体验国外的风土人文,走到哪儿都是“唐人街”.......
挺遗憾的。
可这事还真怨不得外国同学。
现在媒体通信那么发达,人家想了解中国,点击鼠标、打开屏幕就能获取相关资讯。先前因隔绝而产生的神秘感,早已是过去时了。
但话又说回来,人都是有惰性的。
除了像斯明诚老师那样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会去自发地翻阅那些经史子集,大多数人还是更渴望现成的东西,希望由我们把中国故事主动讲述给他们。
好啊,那讲什么呢?
直接给他们讲《论语》《道德经》,人家未必有这耐性;上来就给人念《荷塘月色》,人家未必能体会到这个意境。
这时,《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课堂》这个护身符可以帮你救场:告诉你那些“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刻”的中国经典故事应如何用地道的英语讲出来,从而远离张口结舌的尴尬,让你有话可聊,有话想聊。
深入浅出的中国故事,远比“高段位”的中国思想经典来得亲切,老外也更喜欢听。更关键的是,“大课堂”还会给你介绍讲故事的一些技巧,让故事讲得更有味道。
除了“大部头”的中国故事,同学们还能从“大课堂”当中了解到当今中国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网络用语,原来也可以用纯正的英语“信达雅”地表述出来。
以“吃瓜”一词为例,新航道特级教师陈红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个通透。
中国故事不仅承载着东方智慧与中国精神,当我们有技巧地讲述给世界时,还能起到破冰的作用,拉近我们与外国朋友的距离,为增进彼此的理解打下基础。
形式丰富,兴趣加持
对于学习来讲,“三分钟热乎劲儿”是个魔咒,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也概莫能外。
良心讲,这不完全是我们的态度问题,人就是这样——任何东西看久了,学久了,大脑的内啡肽自然就减产了。
所以,“大课堂”这个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教师团队,当初在写教案那会儿,就盘算着用一系列新奇甚至怪诞的呈现方式,把课堂气氛搞得活泛起来。
简言之,就是“用无边的脑洞来吞噬倦意,用独特的创意来刺激学习者的兴奋点”,给同学们的学习附上“兴趣加持”。
你看,有兰熙老师这种“被教学耽误的法师”,学个词汇都能搞出满天星的特效出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兰熙老师除了能把原本机械、乏味的词汇学习搞得“花里胡哨”,在讲故事方面同样是一把好手:身为精通德语的北外高才生,他把德国文化中的严谨,带到了故事框架的构建当中。
而“曲艺技能点加满”的陈侃侃老师一出场,就会带给大家一种恍惚感:我看的到底是英语视频课,还是《曲苑杂坛》?
你听,这段《小放牛》唱得多地道:
侃侃老师不光会把曲艺融入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的能力也日臻化境。从说书人到郎中,各式身份信手拈来,无一不让课堂充满着满满的代入感,驱散大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倦意。
纵观“大课堂”这个护身符,四大“加持”都在各位同学的学习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学习加持——知识性】
诚然,学习英语是件严肃且讲究严谨的事情,但它们和快乐并不冲突,大可不必每时每刻都上纲上线。紧密关联知识与实用,并与快乐的记忆搭配起来——而这便是“大课堂”始终秉承的观点,以及它对于各位学习者的价值所在。
CHN Stories 邀您共读中国故事
一起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End
想了解更多中国故事
←请关注我们
广告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主席新年贺词引发热烈反响 7931262
- 2 贪官每次收钱都退回一两捆 7943566
- 3 鸡窝头女士收拾得漂漂亮亮上班了 7811194
- 4 花灯一点 年味满满 7782941
- 5 演员关凌辅导孩子作业血压飙升 7669551
- 6 甲流通常全身症状比较明显 7523217
- 7 被网约车丢在高速路女孩再发声 7441860
- 8 徐志胜上台领奖走出了被绑架的感觉 7311957
- 9 唐僧和观音菩萨空降中央大街 7217667
- 10 今年楼市可能出现四大变化 714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