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要快,更要稳!

动态 作者: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2021-07-20 22:24:21

金融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对于一些人来说,去银行取钱、办贷款、做理财就是金融;

对于一些人来说,买股票、炒期货、做基金就是金融;

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买保险,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投资,也是金融;

……
是的,金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与我们的核心利益密切相关。别看金融行业的范围很广,但是整个行业却有一个极其统一又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安全。你可能不炒股,可能不买保险,可能不做理财,但你至少还是要跟银行打交道,而银行也是普通人金融管理的最后一个安全港湾。

在数字化时代更是如此,因为数据的传输和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如果说传统意义上,许多人还是要去银行、去证券交易所办理业务的话,如今大家只要坐在家里动动手指,甚至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用手机就可以进行各种金融交易。这虽然极大方便了金融流通,也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造成的安全隐患也大大增加,交易风险较以往成倍提升。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370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离柜交易总额达230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8%。其中,手机银行交易达1919.46亿笔,同比增长58.04%,交易总额达439.24万亿元,同比增长30.87%;网上银行交易达1550.30亿笔,交易总额达1818.19万亿元,同比增长9.68%。

另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封堵诈骗域名网址31.6万个,通过96110反诈预警专号防止970万名群众被骗,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

一方面是数字化带来的海量应用爆发,另一方面是日益严峻的金融安全隐患,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本身应该如何应对?就增量来说,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如何能抓住数字化发展的“红利”,提升自身的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针对不断涌现的金融诈骗和金融黑客等安全隐患,如何保障金融数据的安全,保障客户应用的平稳、高效呢?

数据应用或许是一条看得见的路。应该说对于数字化的发展,金融行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早在多年前,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数字化应用让许多传统领域受到了冲击,也催生了金融行业内部的变革,开启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大规模应用。而如今,数字化应用已经进化到了智能化的全新阶段,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转向科技能力的输出,在提供金融安全的同时,给予客户更为便捷的应用服务。

当然这种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号称“开放”的互联网行业,智能化的道路也经历了不少坎坷,更何况一向注重安全、“求稳”的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金融行业多是采用集中式平台,这也就造成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特别是分布式应用大潮中出现了许多数据的“孤岛”和“壁垒”,想要进行智能化改造就必须打破它们。

以银行业为例,在Bank4.0时代的目标驱动下,在“智能银行”的道路上依然面临三大挑战: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需要确保自身业务的永续与数据的安全;其次,伴随着业务量的激增,银行业普遍感觉存储资源不够,空间与性能均需要升级;最后,伴随着业务模式的迭代,造成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增加,也就造成了银行整体负担的增大。

再比如在证券行业。虽然相对于银行来说,证券的自由度要更大一些,开放程度更高,但是证券行业面临的客户流量压力也更大;而且从数字化的层面来说,证券行业面对的数据交易和服务压力更大,这就要求它们一方面要关注前端应用建设和客户引流,另一方面还要提升后台运营支撑能力,以便于将业务、流程与IT有机结合落地在系统平台当中。

保险业就更难了。许多人购买保险都是“碍于情面”,大多数人的亲戚朋友都有保险从业者,所以这种“人情世故”就难以避免。但是在数字化环境下,大众交流的主要媒介转变成了互联网,如何实现“不见面的交流”就成为了保险行业面对的新课题。同时,技术在改变着保险业销售模式的同时,还改变着处理信息的效率、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的模式与体验,为客户创建集成、安全、个性化和完整的体验变得愈加重要。

换句话说,在数字化转型的变革中,在智能化应用的冲击下,金融行业的每一名成员也都要面对变革的冲击。而新技术应用、数据安全、前端客户体验等关键因素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于金融这种关乎国计民生命脉的关键行业来说,如何对待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就成为了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突出问题。

建设银行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2018年,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的基础上,建行提出金融科技战略,持续强化科技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动力。通过构建以产品、流程、数据、用户体验四大模型为核心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建行构建起多功能的产品服务综合平台,不仅提高了业务效率,也大幅降低了成本。在关键的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建行选择华为作为合作伙伴,借助于华为OceanStor存储承载建行ABCD各类业务系统,用完整的产品体系、强大的产品可靠性为新核心项目保驾护航。

在股份制银行领域,浦发银行则也开始了数字化的脚步。也同样是在2018年,浦发银行启动信用卡系统智能升级项目,以及时响应交易请求、保障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对多家设备进行严格的POC选型测试,浦发银行最终采用最新一代的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来承载发卡、交易授权、联机交易、账务模块、分期付款等核心业务,全面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凭借着业界领先的端到端NVMe协议,这款华为存储平台能够将存储读写性能提升3.5倍,每笔交易响应时间缩短30%,高峰期交易规模提升7倍。

同样对于速度有要求的则是证券行业,这个行业印证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而每一毫秒的延迟都是“分分钟损失几个亿”。因此,对于证券行业来说,速度、安全、可靠三大特性缺一不可。而在进行了多方的比较之后,拥有超过3000万终端用户的国泰君安最终选择了华为OceanStor存储Dorado系列全闪存阵列完成了核心交易系统升级。通过替换原有基于机械盘的存储阵列,加快了从历史交易数据查询到各类业务清算操作以及数据备份的整个进程,大幅提升了存储系统及核心交易系统的工作效能。

而在保险行业,中国人寿与华为存储的渊源要更深一些,早在2016年中国人寿数据中心就选择华为OceanStor 18000系列高端存储作为转型升级的“基石”。凭借“6个9”的高稳定性、超强业务处理能力,以及“本地双活高可用+同城远程复制+异地容灾”的方案,华为OceanStor 18000系列高端存储在帮助中国人寿轻松应对业务高峰和业务演进同时,也保证了其主“生产中心”的业务连续性,进一步加强了系统性和地域性灾难的抵御能力。

从证券到保险,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数据应用已经成为整个金融行业的共识。据统计,如今已有包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湖北农信、中国人寿、国泰君安、南华证券、太平洋保险、北京银行,兰州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选择了华为OceanStor存储为自家数据保驾护航。这也说明在金融行业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应用、加速金融科技转型的今天,从支撑核心业务安全可靠运转到支撑创新业务高效运行,数据基础设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今,全闪存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出色的性能和绿色节能已经成为市场刚需。华为全闪存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无论从IOPS、低延时、吞吐量还是从能效、耗电等多个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并能够提供全场景闪存普惠、全场景数据保护、自动化运维管理和高速网络连接等多种应用能力优势,助力金融客户迈向数字化时代。

如果你还在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苦恼,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实现数据应用、发挥数据最大价值,那一定不要错过下面的大会——7月22日,以“数领先机,智慧金融”为主题的2021华为金融创新数据基础设施峰会将在内蒙古召开。峰会共有9大主题演讲、3大分论坛,1大重磅发布,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家金融机构的行业精英、客户伙伴与技术领袖,共话数字化转型时代下的金融行业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探讨金融科技的创新之路。敬请关注!

左右滑动下方图片

了解更多【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最新动态

你的每一次“在看”,我都看得见!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