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音乐节的人都在干什么?

百家 作者:36氪 2021-07-11 13:31:58
乐迷的狂欢节,资本的狂欢“劫”。


文 |
编辑 | 史玉龙
来源 | 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

你去听过音乐节吗?


参加音乐节仿佛成了年轻一代热爱音乐,追逐青春的标志,逐渐演变为一种潮流趋势遍地开花,大到北上广一线城市,小到一个县级市,音乐节的脚步走遍中国大江南北。


国内音乐节经历了一波高潮后,因为暑期来临,下一波热潮很快到来,甚至出现了热门音乐节即使票价普涨让然,一票难求。


根据大麦网发布的《2021“五一”档演出观察》显示,在“五一”假期期间,全国一共举办了56场音乐节演出,相较于2019年提升了37%,票房收入增加252%,观影人次增加173%。据不完全统计,随着7、8月暑假的到来,已有20多场音乐节正式官宣。



从音乐节整体行业来看,最直观的就是音乐节数量的显著增加。尤其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压抑许久的音乐市场迅速回暖。音乐品类也随着各类音乐综艺节目的兴起而逐渐增加,从最初的摇滚发展到民谣、说唱、爵士等各类垂直音乐领域,满足了不同爱好消费者的音乐需求。音乐节正成为年轻人娱乐生活的新选择。


音乐节的火爆市场是经济利益驱使还是另有原因?音乐节缘何成为各地、各公司纷纷下注的筹码?音乐节一片繁荣下又存在着哪些隐患?


且看本文分解。


 

音乐节井喷增长是资本逐利的结果?


千禧之年,第一届北京迷笛音乐节正式举办,当时作为迷笛音乐学院的汇报演出其实并没有向观众收取费用,直到第五届迷笛音乐节才开始收取10元门票,并在之后逐渐进入了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天眼查显示,迷笛音乐培训学校的校长张帆实际就是迷笛音乐节的推动者。



2007年,摩登天空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摩登天空音乐节,自此国内两大著名的音乐节品牌迷笛和摩登开始了同台竞技。


虽然音乐节随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张北、麦田、仙人掌等多个音乐节品牌横空出世,但此时的音乐节不论是从门票价格还是参与人数来说都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属于“少数人的狂欢”。



音乐节真正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大概在2017、2018年左右,《中国有嘻哈》、《乐队的夏天》、《说唱新世代》等一系列音乐综艺节目的播出,让更多的摇滚乐队、说唱歌手被大众知晓,而更多通过节目对乐手“路转粉”的年轻人也纷纷选择购票参与音乐节。



音乐节的火爆,使其成为音乐厂牌、各地政府、商业品牌的必争之地。音乐节的举办不仅为投资方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一年二十余场的音乐节演出,让摩登天空赚得盆满钵满,在天眼查中显示其已经进行了C轮融资。



迷笛音乐节在江苏省镇江市举办时,镇江市旅游、酒店、交通、餐饮等收入总额位列江苏省首位。2009年,第一届张北草原音乐节举办时,张北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张北草原音乐节以3天30万人次的实际到达人数打破了亚洲记录,周边活跃游客数量超80万,三天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


众多成功先例,也让各方跃跃欲试,纷纷加入“造节”运动!



音乐节扩张背后,乱象丛生


音乐节的火爆,确实让人们看到发展的潜力,其商业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除了音乐节品牌的自身扩张外,地方政府、文旅集团、品牌商家也纷纷入局,希望可以分得一杯羹。


五一期间将近30场的音乐节演出就是各方资本纷纷入局的体现,而盲目扩张的背后,缺少以往经验、专业团队的加持,必然会导致音乐节市场的问题重重。


首先,音乐节阵容的同质化不仅让大众审美疲劳,也让歌手们疲于赶场影响演出效果。在前不久的五一假期,五条人、痛仰要辗转四地参加四场音乐节,重塑雕像的权利、九连真人等乐队要参加三场音乐节



通览各大音乐节的海报,就可以发现音乐节阵容大同小异,很多熟悉的名字反复出现在各地音乐节名单。


一方面,因为疫情一部分国外乐手无法进入国内,导致没有更多乐手选择;另一方面,其实也和过载的音乐节数量与有限的乐手之间的不平衡有关,音乐节井喷式出现,国内乐手知名的就那么几个,很难在阵容上创造出心意。


其次,音乐节在场地的选取、安保的设置、配套设施的设定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少音乐节的基础设施服务都饱受乐迷诟病。卫生间数量不够、环境堪忧,雨后的草地变泥地,安保和观众起冲突,现场食物和酒水定价过高......



今年五一期间的许多音乐节就被报道散场后垃圾满地、卫生堪忧等问题,不仅影响乐迷的体验,其实也不利于音乐节品牌的长久发展。在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均落地并具备一定品牌性的音乐节,只占市场整体的约15%。



最后,某些地方或利益集团把音乐节当做敛财工具,临时拼凑起一些明星,再加上主办方缺少演出策划、运营经验,让音乐节成为了一锤子买卖,难以延续口碑效应。


音乐节看似繁荣,但是内部却问题重重,但以上的问题虽然严重,但并非没有解决的方法,知识需要一些时间。



音乐节这场“火”到底还能烧多久?


音乐节火起来了!音乐节给了年轻人更近距离接触偶像,享受音乐的机会。


水涨船高的票价也并未劝退他们的热情,虽然音乐节的票价已经由2004年的10元上涨到现在的1000元以上,但很多音乐节的门票仍然是秒空。


音乐节如何借着这股东风筑牢地位,打造音乐节品牌长久发展将是当下考虑的问题。而抓住核心观众的审美认同,不断满足大众不同的音乐需



求才是未来音乐节发展的关键。


对音乐节来说,若能保持商业利益与音乐内容的相对均衡,其实是一条不错的良性发展之路。当音乐节热潮褪去,让真正的乐迷留下并享受其中,才是主办方举办音乐节的最终目标。


另外,音乐节在举办中出现的各种乱象若不及时整治,将是多方损益的事情。


当下除了草莓、迷笛、麦田等音乐节能长期稳定举办,形成了较为有知名度的音乐节品牌外,剩下的音乐节则是昙花一现,若要建立音乐节品牌,形成特色、差异之路还有很长路要走。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