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 进行资源整合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企业在某一产品领域已经实现规模化效应。因此在体量庞大且成熟的手机产业链,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企业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整合。回顾近几年,明显看到手机产业链中处于一线阵营的组装厂都在做资源整合的动作,随着全球手机产业发展继续向前迈进,这股趋势也正在向上游零部件环节蔓延。行业人士指出:“产业链高度成熟后出现的整合基本是不可逆的趋势,所以接下来应该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自己的方式做这件事。只不过,企业整合的结果也有好有坏,甚至从过往的一些例子来看,整合失败的企业其实占了多数。”哪怕像索尼作为全球图像传感器行业龙头,也曾将下游的镜头、模组业务进行整合,结果却不如人意,最后为保利润不得不将部分业务剥离。即便如此,整合似乎也已经成了大厂们眼下唯一的选择;在趋势背后,有哪些因素在推动?20年时间,让智能手机成了人们真正意义上的刚需,造就了任何电子产品都无法与其媲美的庞大市场规模,也孕育了一大批优秀企业。与此同时,这个产业也进入高度成熟阶段,不论是终端品牌还是产业链,基本上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市场格局。这个背景下,技术优势较弱的领域就被迫承压,例如模组行业,这也是其最先体现“内卷化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业内人士向集微网表示:“由于模组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当市场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产品层面给企业的进步空间就愈发狭隘,所以企业不得不通过整合其他产品来给自己创造进步空间。”再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数年前手机产业的一二线模组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断层,不论是产能、技术、制程或是资本方面,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然而除了上述提到的产品升级空间受到挤压,近两年资本市场的开放度提升,让不少二线厂商开始活跃于此,也进一步削弱了一线厂商的优势。“虽然手机已经不再是增量市场,但对于二三线厂商来说其实是有比较大进步空间的,因为起点更低;反观现在这些一线厂商,比起如何更进一步,更值得思考的或许是如何坐稳现在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对于产品技术优势日渐削弱的企业而言,丰富产品线、甚至是借此给客户让利的方式短期内能够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影响。”上述业内人士谈到。至此,也引出原因之后的另一个讨论——同样是整合,为什么有些企业失败,而有的企业却能够站上新的高度?天风证券副总裁赵晓光提出:“我们看模组产业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行业开始严重的内卷化。内卷化的结果就是一批企业被牺牲掉,而且牺牲的不是小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很多都有机会成为千亿市值的公司。那什么样的企业被牺牲掉?有一个特征就是产品线的公司干掉了产品公司,平台公司干掉产品线公司。”笔者理解上述观点中提到的“产品线公司”和“平台公司”即企业整合后的两种不同结果,之所以结果不同,是因为两者在整合的目的和理念上有根本的出入。前者是为了保持现状被迫参与到整合趋势中,而后者则致力于通过整合实现“好上加好,精益求精”。有厂商对集微网指出:“一些企业很明显是基于‘自保’的想法进行整合,在产品线更加丰富后,通过自产自销来让利给客户,从而拿到更多订单。这种模式短期看或许可行,长期却存在很大隐患,因为手机零部件的利润本身就是逐年减少,这样的整合对企业来说并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甚至有可能让企业本身的主营业务受到拖累。”以组装行业来说,立讯精密的业务整合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在其主营的连接器业务之后,陆续发展出许多产品线,有令其再攀高峰的整机组装业务,诚然也有进展并不算顺利的ccm业务。值得关注的是,不论这些业务的进展如何,都影响其主营业务正常运作;好也只是锦上添花,不好也不会拖累其他业务。再看零部件环节,虽然模组业务表现十分突出,但舜宇光学却是由光学业务起家,而后对下游的模组业务进行整合。现下两项业同步发展,却并不互相依赖,不论是模组还是光学业务,各自都有支撑其发展的完善健全的客户群体。综上来看,虽然都是在进行业务整合,后者的整合似乎更多是在综合业绩层面,而前者则是在业务和业绩等多方面的融合。后者可以达到1+1>2的整合效果,前者却很难,不仅相互间难以形成助力,还很大可能会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校对/Candy)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爱尖刀 立场
本文由
MCA手机联盟发表,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爱尖刀 )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 https://www.ijiandao.com/2b/baijia/41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