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普通人,普通真的不等于无能吗?
我们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普通和平凡没什么不好,实际上谁都是普通人,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毕竟这个世上的天才只是少数,也不可能谁都成为优等生。
——女同事说
文章来源: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
作者:李小墨
我最近其实在经历一场心理危机。
我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开始松动,我有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为什么会出现松动呢?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今年看的一些书对我形成的叠加影响。我从《瓦尔登湖》、《被讨厌的勇气》、《西西弗神话》里领会到的东西,好像串在一起,开始颠覆我原来的价值观。
比如说,如果是三五年前,我看到华坪女高的这段宣誓词,我会觉得非常励志: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可是现在我读这段话,更多的是不舒服,心里会忍不住响起质疑的声音。
难道溪流和沟壑就没有价值吗?如果不是人杰,只是普通人,生命就没有意义吗?就要被藐视吗?
平凡就是平庸,普通就是无能吗?
《被讨厌的勇气》里,哲人问:你有“甘于平凡的勇气”吗?
说实话,我到现在也没有。
我是个一头扎进红尘里的大俗人,我还是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做出引人注目的成就,想要在这个世上留下一点自己的痕迹,想要影响很多很多人。我真的无法忍受自己普普通通,身无长物。
在我原来的认知里,不甘平凡,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可是《被讨厌的勇气》却问:你有甘于平凡的勇气吗?
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并不止是锐意进取需要勇气,敢于平凡也同样需要勇气。
而且并不是只有特别上进,特别优秀的人,没有“甘于平凡”的勇气,普通的人也没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为什么杀马特人群要弄出标新立异的发型,无法忍受平凡,另辟蹊径罢了。为什么日本会有不升学、不工作、不社交、足不出户、啃老几十年的蛰居族,其实是“特别优秀”的梦想受挫之后非常极端地转向“特别差劲”。
为什么非要成为一个“特别的存在”呢?为什么非要“特别”呢?为什么非要某种可以拿来炫耀的优越性呢?为什么我们不具备某种可以拿来炫耀的优越性,就慌得不行,就不迭地妄自菲薄呢?为什么不能接受“普通的自己”呢?
《被讨厌的勇气》说:这是因为我们把“普通”理解成了无能,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我有点被说动,但是我还是无法放下对世俗成功的执念。
甘于平凡是不是等于懒惰呢?我们难道不应该心怀某种伟大的理想和目标生活吗?
心怀理想和目标,其实是一种不断奔赴未来的生活方式。他们同样否定这种不断奔赴未来的生活方式。
我忘不了《西西弗神话》里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
诸神判西西弗将一块巨石不断地推上山顶,巨石因自身重量再滚落下去。
一副紧绷的躯体,全力推着巨石滚动上山,无数次重复同样的动作;仅仅看到那张抽搐的脸,脸颊紧紧抵着石头,一个肩头扛住沾满泥土的庞然大物,一只脚撑住,双臂再往上掀动,满把泥土的双手充分显示人的把稳。
这种长久的奋力,只能用无顶的空间和无底的时间来衡量,终于到达目的地。然而西西弗却眼睁睁看着,巨石瞬间又滚落到山下,必须重新推上山顶。于是,他又下山走向平原。
如果我们抽身出来,站在人类的上空,看我们为某个想象出来的某个目标而活的样子,其实就像诸神在看西西弗不断推石上山。
努力,奋斗,考大学。大学是一个山顶,似乎只要爬上去就可以一劳永逸,可是我们一达到山顶,石头就咕噜滚下山了,因为我们发现大学根本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
努力,奋斗,找工作。一份好工作似乎是下一个山顶,只要到达山顶,人生就会变得美好,可是我们一到达,石头就咕噜滚下山了,找到一份工作也只是一个起点啊。
人生的困境永无止境,人生的目标永无止境,一个目标一旦实现,马上就会被更新为一个新的目标,目的地马上会自动变成一个新的起点。永远没有可以一劳永逸的乐土。
最可怕的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啊。
我们生命的大多数时候,其实都是在路上的,我们能在目的地体会到的欢愉其实是极其短暂和有限的。
如果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盯着这个目标,认为只有实现了目标的生活才有意义,到达目的地之前的生活全都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都是临时的生活,都是不算真正生活的生活。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
那我们岂不是辜负了我们人生的大部分?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说:“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对未来的狂热,很容易让我们错过了现在,错过了此时此刻。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触碰到未来,所以我们会持续不断地错过每个现在,每个此时此刻。
活在对未来的狂热里,不断以一个想象出来的目标为人生导向,永远把“此时此刻”放在次重要的位置,听起来似乎是一种愚蠢的生活方式。
这几本书所推崇的都是活在此时此刻的生活方式。
以前我听过很多次,“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我甚至想过,如果我不要经历这个辛苦又麻烦的过程,直接穿越到得到结果那天就好了,但今年我好像慢慢领会到这里面真正的意思。
那这和平凡不平凡,普通不普通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特别大。
以山顶为目标,没有登上山顶,那人生就是失败的。
人是活在一个阶梯秩序里,活在一个有高下之分的价值体系里。每个人都被裹挟着非要达成某个目标,非要达成某种成就,非要有某种优越之处不可。
这样的人生观对失败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失败就等于无能,没有达成某个目标和成就,就是无能。
只要力有不逮,我们就会长期活在一种自卑里。
《被讨厌的勇气》里提出一种人生观:
人生就像旅行一样,你要去埃及旅行,你会想尽快尽早到达胡夫金字塔然后再以最短距离返回吗?
不对,那不是旅行。跨出家门的瞬间,旅行就开始了,朝着目的地出发的途中的每个瞬间都是旅行。哪怕最后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到达金字塔,也并不是没有旅行,更不存在旅行失败这种说法。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山顶不重要,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登山本身,是旅途本身。
那这样的话,人生就是许许多多的体验,体验开心的,体验痛苦的,体验顺利的,体验挫折的,这一连串的刹那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登上山顶是一个刹那,站在刚出发的山脚下也是一个刹那,山顶上风光迤逦,山脚下踌躇满志,这两个刹那放在生命体验的角度是平等的。
当山顶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事,登山本身是重要的,那是否达成某个成就就不再重要了。
那这个时候,普通就不等于无能了,只要你认真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全情地投入此时此刻的生活,只要你充分地活着,你过着极其充实的生活,你就没有辜负生命,没有白来这人间走一趟。
平凡不等于平庸,普通不等于无能。
我们可以悦纳自己,因为我们喜欢自己是因为我们全情地投入此时此刻,因为我们自己创造的充实的生命体验,而不是因为我们和他人相比具有某种优越性(优秀)。
我们就可以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地活着。
//
更多好看的
文章来源::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写篇干货读书笔记,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作者:李小墨,前海南特区报记者, 畅销书《请停止无效社交》作者。
你“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7921913
- 2 中国黄金原董事长家搜出大量黄金 7915381
- 3 空调英文不会男生盯着考场空调看 7869591
- 4 “冷资源”里的“热经济” 7749385
- 5 被铁路售票员的手速惊到了 7604712
- 6 网红赤木刚宪爆改赵露思 7551402
- 7 特朗普想拿下世界第一大岛 7491854
- 8 山姆代购在厕所分装蛋糕 7377259
- 9 女演员陈丽君回应获最佳男主角奖 7244074
- 10 刘强东提前发年终奖 719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