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交给小区大妈管,你放心吗?
图源:东方IC
30秒快读
1 | 刷脸、定位、卖货……小区数字化“好忙”刷脸、定位、卖货……小区数字化“好忙”刷脸、定位、卖货……小区数字化“好忙” |
2 | 电子烟入侵校园 藏在铅笔盒中的烟电子烟入侵校园 藏在铅笔盒中的烟电子烟入侵校园 藏在铅笔盒中的烟 |
3 | 刷脸、定位、卖货……小区数字化“好忙”刷脸、定位、卖货……小区数字化“好忙”刷脸、定位、卖货……小区数字化“好忙” |
“人脸识别更便捷”,每当刷卡通过自家小区门口的门禁,月月(化名)总能听到这样的提示。对于刷脸,月月不是没有心动过,每次忘带门禁卡,她都要向保安求助,比较麻烦。不过,因为看到越来越多有关个人生物信息泄露产生重大风险的消息,月月始终没有去小区物业录入自己的人脸信息。
这只是缩影,随着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不少小区都在向数字化管理转型,采用了刷脸进小区的管理方式,不过这也衍生出了新的问题。
01
照片“骗”过人脸识别
图源:网络
有的小区在数字化管理系统项目上线前,会征询全体业主意见,100%通过才上线;有的小区在数据保护的范围、查看、导出、复制的权限方面做了明确的限制,也明确了数据泄露的责任。
但是,并不是每个小区在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同时,都会全面考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以目前非常流行的刷脸通行为例,有不少业主反映,物业对此并没有提前征求业主意见,有的小区更是强制性要求业主必须录入人脸,业主没有其他选择。
“我们家楼下的铁门可以刷脸进入,本来我觉得蛮方便的。但有一次,我看到一位住户用手机里的照片就‘骗’过了铁门,我开始怀疑门禁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他们是否有能力保护好业主的信息。如果谁得到了我的照片,是不是都可以进这栋楼了?”家住徐汇某一小区的王先生告诉《IT时报》记者。
陈小姐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们小区不是刷脸,而是每次进小区都要扫二维码,要授权位置信息。”从事科技工作的陈小姐相对谨慎,她告诉《IT时报》记者,她不知道后台是谁管理、怎么存储,有可能被别人掌握自己进出小区的规律,所以不愿授权位置信息,有时保安也没办法只能让她进。
02
小区App犹如购物平台
图源:Unsplash
“现在的小区,就像一站式的互联网平台。”孙云(化名)这样告诉《IT时报》记者,她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她所居住的小区居民在普遍使用一个App,通过它可以缴纳物业费、邀请访客、查询快递、租售房屋、手机刷门禁,甚至还有“跳蚤市场”,邻里之间可以转让家里的闲置物品。
业主注册这个App时,需要输入姓名、身份证、地址、车辆等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每月输入,如果没有这些完整信息,有的功能则无法使用。
让孙云担心的是,她发现这个App不仅仅是她所在小区的居民在使用,其实在国内有不少小区的业主都在使用。而且App上也有不少商业化内容,食物、家居用品、旅游等各类信息时有发布,“这些内容应该是物业和第三方商家合作的,不确定商家会得到业主的多少信息。”孙云说。
该小区物业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业主不必担心自己的隐私,如果想在这个App上网购,可以选择虚拟地址,系统会自动分配一个以字母和数字组成的虚拟地址,每个住址一年最多可以更换12次虚拟地址。
对于数据的存储,该人士表示,数据存储在物业总部服务器,并非小区本地。
目前,孙云所住的小区暂未开通人脸识别功能,但这个App覆盖的其他小区有部分已经启动了刷脸进小区的功能,《IT时报》记者在该App的隐私保护协议中看到一份《生物识别信息保护原则》,其中表示当使用人脸开门功能时,业主上传的人脸图像会通过服务器加密传送到第三方门禁设备提供方。并且,业主上传的人脸图像仅用于小区内刷脸通行功能,如果要用于其他功能,会另行告知。如果业主不再使用刷脸功能,可以通过小区工作人员或者和App运营方联系,删除个人面部信息。
03
亟待建立行业标准
图源:Pixabay
能够采集个人信息的主体尚不明确,小区物业为了便利化、提升管理效率,都在尽可能多地采集个人信息。
“物业公司都在做智慧物业,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采集居民信息并没有完全做到单独告知使用目的、方式、范围等这些基本要求。”一家物业公司负责人向《IT时报》记者坦言,大多数中小物业公司不具有智能研发团队,需要引入社会资本来进行智能化改造,成本也较高。
社区数字化管理是大多数业主所期待的,但是在社区实行精细化、数据化管理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感,打消居民的顾虑,是当前社区数字化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对于物业开展的数据采集、利用、共享应该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予以规范。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构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全域全量采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政务服务平台、公共事业服务平台共享。《意见》同时指出,应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要“全面建立隐私数据保护机制,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
信息采集的规范性和传输过程的可靠性是决定数据效用和安全的关键,这样才能解决居民在享受智慧物业过程中的“心病”。
作者/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钱立富 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东方IC、Unsplash、Pixabay、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大家都在看
点「在看」并「留言」,谈谈小区数字化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开始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 7969993
- 2 医院CT等收费将执行新规 7965874
- 3 钟睒睒喊话张一鸣道歉 7814647
- 4 “互联网之光”闪耀乌镇 7752727
- 5 29岁抗癌博主“一只羊吖”去世 7697735
- 6 钟南山建议40岁以上每年查肺功能 7577857
- 7 俄传奇飞行员在广州扫货 7464009
- 8 葛夕说麦琳会把旧冰箱挂闲鱼 7322040
- 9 3.69万吨大桥空中成功“转身” 7203390
- 10 一图看中国30年“上网”史略 713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