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寒门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无数人……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遇言姐
来源: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转载授权请联系原平台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随着年纪渐长,我的笑点变得高了。
那些搞笑的电影和段子,越来越难以取悦我。
同时,我的泪点却又变得很低。
有时会被一句话、一个情景所触动,心里难过不已,只觉众生皆苦。
近日的一条热搜,看得我眼睛酸胀。
热搜的内容是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部分。
这篇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其实是在4年前发表的。
在这篇致谢中,作者记述下自己艰难的求学路。
家徒四壁、双亲离世,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夜里抓黄鳝挣学费,雨天穿着泥水湿透的衣服,夏天光脚走在滚烫的路上,用笋壳堵住土坯房的裂缝。
在获得学费减免和扶贫捐助之前,一次又一次因为拖欠学费被老师约谈,因为生活贫困而患有胃溃疡和胃出血。
▲资助黄国平生活费的是学校食堂的老板
这篇《致谢》的作者黄国平,1987年出生于四川南充的村庄,12岁时母亲出走,17岁时父亲身亡,家里是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连给婴儿吃麦糊糊都舍不得。老鼠在家里的土墙上打洞,泥巴就落在黄国平的床上。
从村里的小学,到镇上的初中,到县里的高中,到重庆的大学,到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说——
自己最开心的事是在油灯下写作业,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读博的5年。
“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读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在信的结尾,作者致谢了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他说——
“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希望还有机会认识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下笔朴实无华,内容惊涛骇浪。
网友的几万条留言尽是敬佩与鼓励。
这篇《致谢》被大家誉为现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翰林宋濂所作。
宋濂年幼家贫,只能借书抄录。
冬天,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冰,冻僵的手指无法弯曲,即便如此,他也不敢停下抄录,生怕书归还得晚了,主人下次不肯再借。
宋濂说,自己对勤勉的一生感到知足,对吃穿的享受并不觉得艳羡。
他说如今的太学生有朝廷供给膳食,父母捎来冬衣;不必奔走就有大儒们来给上课,不必手工抄录就有现成的书读;务必要用心专一,珍惜优渥的条件。
年少时在课本中读到《送东阳马生序》,只觉是一篇劝学鸡汤。
如今再读,别有一番感触在心头。
时隔650年,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情愫,又在一篇论文的后记中读到。
那样艰难困苦的日子,那样安宁淡泊的语言,在经历了重重至暗时刻之后娓娓道来。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在领悟到了生命的无常与自身的渺小之后,不气馁、不抱怨、不功利、不避世,而是以有涯之吾生,踏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这是只有坚强有力的人才能拥有的,真正的温柔、朴素的期待。
黄国平博士毕业后入职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深耕专业领域。
在《致谢》时隔4年突然走红后,黄国平通过媒体发表了一封简短的回信。
他说:
作为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自己受益于政府、学校、社会、老师,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自己因为科研繁忙无法逐一回复大家的关心,在此向大家表示歉意和谢意,并祝愿大家的努力终有所成。
这则新闻让我感触万千。
想到消除绝对贫困的重要性,想到社会应该推进教育公平,同时也在思索一个人的感恩之心和自驱精神从何而来?
评论区一条让我心有戚戚的留言是这样写的——
“现在似乎网上人人都要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但这些连原生家庭都没有的人能去和谁诉说苦难?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说到黄国平,我想到了跟他年纪相仿、经历相仿的另一位寒门学子,曾在哈佛毕业典礼上致辞的何江博士。
何江博士1988年出生于湖南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
同黄国平家一样,这个村子在90年代仍未通电,村民住的土坯房水一冲就塌。
父亲精耕细作种水田,母亲没日没夜织鱼网,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睡觉铺的是一床稻草,插秧时腿上爬满蚂蝗,全家人过着一年到头不得歇的农耕生活。
孩子们的练习本写完后要把字擦掉,一遍遍反复使用。
草稿纸是母亲从镇子上捡来的报纸,在空白边缝练字。
2016年,何江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他在毕业致辞中提到了童年生活。
何江读初中的时候,被毒蜘蛛咬伤了手。
村子里没有医生,母亲依照土法儿,扯了些棉花包住孩子的手,洒上自家酿的米酒后点燃。
灼热令嘴里咬着筷子的何江疼得在屋子里直跳。
现在我们知道,火烧是有效的,高温会破坏掉蛋白质,而毒液是一种蛋白质。
然而在2000年的现代世界,这种解毒方式让人触目惊心。
这是何江毕业演讲的开头。
他说——
基础医疗在现代化的世界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是高不可及的。
改变世界可以是简单的方式,比如成为一个更好的传播者,把医疗知识传递给像我妈妈这种生活在前现代地区的人民。
“再有少年被毒蜘蛛咬伤时,希望他可以去医院治疗,而不是使用火烧的方式。“何江说。
后来,回忆起那次毕业演讲,何江说自己抖得厉害,心脏一直突突地在跳。
他那位用火烧解毒的母亲,曾为了赚4块钱而每天织1万个渔网的网眼儿,也曾在冬天把滚烫的蜡烛油滴在冻疮上封住皲裂。
在何江准备赴美留学的行囊时,母亲塞给他一双自己纳的布鞋。
将何江送到村口,母亲忽然脱掉鞋跳进路旁的水渠里,在泥巴水里摸了几个菱角丢给儿子。
已经登上大巴的何江忍不住湿了眼眶。
何江的事迹被报道后,他的同学们纷纷留言,赞扬这位贫穷而乐观的同学,说他值得这样的成绩和爱戴。
“我不相信大部分人口中的情怀,但我愿意相信何江的。”一位老同学说。
他们说何江总是穿一件自家缝纫的蓝色衬衫。
他们说何江在英文版《飘》的扉页上写满了标注。
他们说何江苦读过中科大人手一本的《吉米多维奇》。
他们说何江的人缘极好,同学问他问题,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
让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同学们说何江很喜欢《指环王》——
“我们总以为改变世界的是一些伟大的人物,但是霍比特人矮小又不起眼,通过一点一点的努力,也能够改变整个世界。”何江说。
后来,从哈佛毕业的何江又去了麻省理工做博士后,拿着不高的工资在生物这个“天坑”里一心钻研。
读黄国平与何江的故事,让我觉得,贫困地区的孩子太苦了。
但是对于那些曾经的苦日子,黄国平与何江总是心存感恩。
黄国平说自己深感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一路坎坷让自己有勇气和耐心面对困难和挑战。
何江说,如果可以选择出身,他仍愿意出生在现在的家庭。他说劳作锻炼了自己的心智,“如果我认定事情值得做,我愿意为此而坚持数年”。
此外,令我感触良深的还有——
何江和黄国平都说,高考制度并不完美。但是,如果没有高考制度,自己不会走到今天。
何江曾经跟哈佛经济学教授尼尔·弗格森聊过中美教育公平性的问题,弗格森的一句话让何江记忆犹新——
“像你这样的例子,在美国不太可能进入哈佛。”
何江和黄国平都提到,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个人意志。
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需要坚韧、勤奋、耐心,不是吊儿郎当的人受得了的。
他们都不太在意物质享受,拥有一点便利已经很满足,将生命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并且希望能为改变世界做出贡献。
他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灵,在多舛的命运中,对每份微小的善意心怀感谢,并且以自己的言行回报社会。
▲在极客网站上可以找到黄国平的一些会议纪实。他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会用“藕花深处田田叶,叶上初生并蒂莲”这样的句子形容机器翻译领域的现状
如今提起成功人士,一些文章总是打着反鸡汤的名义,说谁谁家境是“二代”,谁谁背后有大佬相助。
然而,对于黄国平和何江这样意志坚强的人,他们的未来从来只和自己的奋斗有关。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他们的努力不光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为了化身星光,照亮未来者的路。
最后,用鲁迅先生的话来与大家共勉——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在原生家庭成为热议话题的今天,我们看到——
仍然有黄国平这样的人,不管出身多么低微,不管经历多么困苦,依旧心怀希望与理想,愿意去改变世界。
他们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文章转载自“遇言·不止”(ID:Yuyantalks)。遇言不止:不盲从,且好看,女性进阶指南。也可在头条号、新浪微博、腾讯看点、网易新闻、百家号等全网平台搜到@遇言不止。本文原题《上热搜的博士论文致谢,感恩的他们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纪实 7921750
- 2 官方通报野猪伤人致死:4人撵野猪引发 7979653
- 3 儿子在校一餐花8元妈妈心疼落泪 7806746
- 4 中国沙化土地净减少6500万亩 7710400
- 5 余承东说Mate70对得起那四个字 7625687
- 6 杨子开车窗报复麦琳 7587775
- 7 网传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副总坠亡 7445949
- 8 北大回应“羊毛月学历造假” 7392145
- 9 巴菲特后事安排:留0.5%财富给孩子 7246796
- 10 商业航天让太空旅行不是梦 71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