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子负气投河,父亲一个举动让人泪目:最深的爱,往往藏着最锋利的刀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1-04-18 18:31:16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桌子先生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4月4日,江西九江。22岁女孩与父亲、哥哥一同乘渡船回乡。


但在途中,女孩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愤怒之中,父亲对着女孩吼叫:“你爱去哪儿去哪儿!”


这句话,在火药味浓烈的氛围中,犹如一把火种,彻底点燃了女孩的情绪。


她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打开车门,没有丝毫犹豫地跳进了滚滚的江河之中。



四月的江水依旧冰凉,女孩纵身一跃,似乎没有任何留恋。


就在这时,更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女孩的父亲也立马跳了下去,一头扎进了水里,奋力营救自己的女儿。



所幸在周围人的帮助下,父女二人均被救上岸,转危为安。


这件事引起了网上的激烈讨论。


有人说,语言是一把利器,这个父亲说话太过分。


也有人说,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只不过被说了一句重话,就要轻生。


但有一条高赞留言,一下戳中了我:



这就是这件事情最痛心的地方,我们和家人明明相亲相爱,却又互相伤害。


这位父亲明明是爱女儿的,他可以为了女儿不顾一切,甚至包括生命,但却不懂得如何与女儿好好相处,好好说话。


这个女孩并不是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就轻生,而是情绪累积到了一定程度,父亲的那句话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传统的亲子关系,令人紧张和无奈。为人父母者吝啬表达爱,不会表达爱,总是以一个掌控者的形象出现,这样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和喘不过气。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待久了,人会变得偏激,可能容易走极端。


看了这一对父女的新闻,并不能简单地论断谁对谁错,而是爱的方式不对。


这位父亲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好好思考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用孩子可接受的方式去爱她。而女儿也可以主动找父亲多沟通,敞开心扉地好好聊一次。


其实这对父女并不是个例。有很多这样传统的亲子关系,表面看好好的,可是里面有多少积怨,不得而知。可能一个冲突发生,就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曾在微博看到一则新闻。


有一个母亲,是一位画工笔的艺术家,性格固执、强势。她不仅在艺术方面一丝不苟,要求完美,甚至将这种在艺术中的执拗性格带到生活里。


她对自己的女儿要求极其苛刻,尽管女儿已经很优秀,但母亲仍然诸多挑剔,永远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她作比较。


一次,她去美国看望正在常春藤读博士的女儿,也不知怎么回事,母女俩拌起嘴来,闹得很大。


也许是这种争执从小到大每天都在发生,女儿感到极度厌倦。


她问母亲:“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其实到了这里,女孩的情绪正濒临崩溃。


可这时候,母亲说了一句话,直接把女儿的“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她说:“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听完这句话,女儿没有再回答母亲,而是转身跳下了阳台,再也没有醒过来。


据说,其实这位母亲一直以女儿为傲,但就是吝于肯定,甚至热衷于对女儿恶语相向。也许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女儿的上进心,让女儿不会骄傲。


但她没有想到,女儿竟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来惩罚自己。


其实,女儿想要的,无非是母亲的一句肯定。


可惜,一直到女孩去世前,她都没有等到母亲的一句肯定。


前段时间,看李成儒和他儿子李大海的相处,也是让我感受颇深。


李大海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在节目里,很多选手的明星父母都在为孩子加油打气。


但只有李大海遭受了父亲李成儒无情的批评:




说真的,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讲出这样的话,真的太过扎孩子的心了。


在一旁的李大海,也露出了苦涩而尴尬的笑容。


后来,节目组嗅到了这种火药味的苗头,再一次采访了李成儒,希望他能夸夸自己的孩子。


但李成儒依旧没给面子,直接开怼。


主持人问他:“您觉得李大海成功吗?


他愣了一下,再一次不以为意地说:


你觉得呢?打台球没打出世界冠军,演戏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唱歌也没有代表作,哪怕有三首歌都行啊!


言下之意,就是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


说罢,他再次丢下了一句让人内心刺痛的话:



看完这个采访,我深呼吸了好几回,这样的亲子关系,简直让人透不过气。


但是,就此断定李成儒不是一个好父亲,显然又是不客观的。


尽管他把孩子说得一文不值,但他又是爱孩子的,愿意去帮助他,到了最后的助演环节,他还亲自上场,为儿子助力,加油打气。


他觉得儿子形象还不错,有点帅哥的底子,于是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让儿子参与影视剧的拍摄,为他以后进入演艺圈铺路。


这对于一个耿直的老演员来说,已经是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给予。


他爱儿子,但却不会用正确的方式。他不会肯定儿子、表扬儿子,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打压,导致父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僵。


在节目中,李大海需要给父亲发信息确认拍摄的时间。


然而,他在手机上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后还是觉得,等合适的时间再给父亲打电话。



因为他害怕时机不对,会被父亲责骂。


看完节目以后,让人觉得有一种深深的悲凉。


原本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两个人,中间却隔了一层厚厚的壁障。


连发信息都要斟酌再三,思考良多。


很多时候我总搞不清,那些特别传统的父母不知道怎么了,对子女的一切都需要打击。


在他们眼里,别人的孩子就是可以夸赞、表扬的,而自己的孩子都是需要打击和否定的。他们吝啬表达爱,而且他们美其名曰:这是打击教育,骄傲让人落后,如果表扬了,孩子尾巴就会翘起来。


可是不好意思,“打击教育”就是打击,它和教育没有任何关系,虽然裹着教育的外衣,可它仍然是赤裸裸的对孩子的伤害。


一个常年受到打击的孩子,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可能再也无法有强大的修复力了。他没有办法再去感受最强大的爱,再去创造最美好的情感。


父母和孩子是彼此最爱的人,但这份爱,却在长期的压抑中变成一把利剑,刺向彼此的心。




看过纪录片《语言暴力》,印象极为深刻。


视频里的父母经常骂他们的孩子,说出的伤人的话都变成了一把利剑,刺向了孩子。


在纪录片中,有的父母长期对孩子进行辱骂和打压否定,后来这些孩子有的变成了违法的少年犯,或者想不开轻生了。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成年人的程度,他们还没有学会成人的思考方式,很容易局限在一点之中。


如果他们因为父母的打击而受到伤害,心碎到了极点,为了让父母感知到与他们一样的痛苦,他们就容易走向极端。


你不是说自己生了我吗?那我就把这条命还给你。


你不是说我是个废物吗?那我还活着干吗?


你不是不在乎我的尊严和感受吗?那我一定也要让你尝尝我的痛苦。


实际上,很多父母并不知道,那些被羞辱和被践踏自尊的孩子,他们心里的阴影。


还记得四川那个14岁离家出走的孩子吗?


父亲每打压他一次,每骂他一次,他就在日记里面写下来。打开他的日记,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都是对父亲的控诉。



我是有错,但纠正的方法不是骂!我是人,我有尊严!你,尊重过我的感受吗?会不会换位思考?总是这样,我会控制不住地去恨你,懂吗?我是你的儿子,不是一个任你玩弄的玩具!



后来,这个父亲看了孩子的日记,他一边看,嘴唇一边在抖动,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打骂和否定,竟然会对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让孩子对自己恨意如此之深。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非爱行为”,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


为何家会伤人?


家人明明是对自己最好的、最爱自己的人,可是伤害自己最深的,却也是家人。


从小被打压长大的孩子,心理会发生很严重的变化。


儿童期乖巧懂事,但越长大,内心越孤僻敏感,人际关系方面出现较大问题,总是很容易过分自卑,丧失自尊,只敢远远地躲在一个角落。


从小,我特别羡慕自信的孩子,因为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怕我真的错了。


不敢自信地表达自己观点,不敢于去展现自己,这是很多人身上永久的伤痕。




曾经看过一组数据调查。


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我国也在逐渐增加。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里,就有1个孩子有心理疾病。



而主要根源,很大一部分是:与父母的关系持续恶劣。



不懂表达,无法让孩子获悉正确的爱,是大部分中国父母一生都答不出的难题。


很多父母即使年迈,对孩子心存愧疚,但那句抱歉的话仍然无法宣之于口。


生硬的问候,简单的关心,是太多父母道歉的方式。


但此时,孩子已经长大,他们内心的价值体系已经形成。


那些被伤害的过往,仍清晰地刻在两代人中间,沉默而尴尬。


唯有在适当的时候,正确地表达爱,才能冰雪消融,不留遗憾。


想跟你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知乎作者“梦幻茶馆”,从毕业以后,一直都在考公务员。


这是他母亲的希望,她想要自己的孩子以后走上仕途。甚至,她为儿子报了几万块的班,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可是,孩子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了。


前几次,是他吊儿郎当,没当回事。


母亲在家气得好几天没理他。


可是,第五次备考时,他认认真真,全力以赴,最后却还是失败了。


他一下子情绪崩溃,开始自暴自弃,不断地自我怀疑和否定,考公五次过不了,没有工作,待在家里啃老。


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


重压之下,他什么都不想做,待在房间里打游戏玩得昏天黑地。


母亲叹息着,为儿子担忧。


一天,她走到儿子的房间,问他玩的什么游戏,并告诉儿子,自己也想学。


但毕竟年纪大了,玩游戏总是犯一些简单的错误,被怪兽打死了一次又一次。


游戏结束后,她惭愧地说:儿啊,我才明白,原来有些事不是你努力了就可以做得成的。就像我打游戏,就像你的考试。对不起,这么多年你为了完成我的心愿,辛苦了。”


“妈妈一直在反思,你本来可以自由选择你的人生,而我一直逼你,你考不上,我也总责怪你,是妈不对。妈以后再也不逼你了,你不想考就不考,开心快乐就好。



这个故事,看得人心头一暖。


我们和父母,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他们永远等不来我们的道谢,而我们永远也等不到他们的道歉。


这个死结,在这个故事里似乎一下子被解开。


故事里的母亲试着理解孩子的难处,而孩子也在尝试着站在母亲的立场上,去完成她的梦想。


这才是正确的爱。


两代人相互沟通,学会理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完成一波又一波的情感连接。


这一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缘,是那样的妙不可言。


有人和孩子成了最亲密的朋友,有人把孩子变成了最亲密的“敌人”。


而沟通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能试着去理解对方的善意,在爱的天平中,妥善地做出选择。


爱不是控制,不是打压,更不是占有,而是力量和慈悲。


怎么改?


有一个著名的二十定律,就是要求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把他的年龄增加20岁。


如果他10岁,你要把他想象成一个30岁的成人沟通,这是其一。


第二个二十,就是要求父母始终都要和孩子保持20码(约18米)的距离,给孩子自己独立的空间去思考,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去成长。


坚持这两个办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愿你我共勉!

 

参考素材来源:

沸点新闻、人民日报

知乎:《如何看待李成儒拒绝夸儿子?》


要用对爱的方式。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1年第9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 更多推荐阅读 ▽


别笑,他可能是内娱最浪漫的男人


5岁出道,8岁打败胡歌拿奖!被冯小刚称天才的“坏女孩”,终于要火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