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才疏学浅的才浅 用500克黄金,复原了一张三星堆黄金面具。网友纯熟的技艺立刻引来一众网友点赞,收获如潮好评。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条视频,并喊话:“来我们修复馆上班吧。”14日凌晨,网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等自己技术纯熟时,可以考虑去修文物。视频来源:哔哩哔哩@才疏学浅的才浅
3月20日,三星堆遗址六个祭祀坑出土了500余件文物,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一张金面具残片。它非常厚重,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重约280克。无需任何支撑,就可以独自立起来。尽管只有半张残片,但经过漫长时光的洗礼,它依然熠熠生辉、流光溢彩。方形面部,菱形大眼,大鼻宽口阔耳,造型中透着庄严与肃穆。人们不禁好奇,这张面具如果是完整的,会是什么模样?怀抱着同样的好奇心,他决定用一块500克的黄金,将完整的金面具复原出来。黄金具有超高的物理延展性和化学稳定性,煅烧会使黄金变软,而捶打则会让黄金发生形变。他不断地重复这两个步骤,直到将长方体的金块捶打成薄片。光是用到的锤子就重1.8公斤,挥动不到两分钟,手臂就会发酸。到后期,黄金已经变得比较薄,这时不能用大力气,否则稍有不慎就会锤破。黄金被锻造成厚度只有0.2~0.4毫米的薄片,这跟原版的金面具基本一致。他先把人像通过复写纸画在薄片上,接下来便是细致的敲打与塑形。但过程中,他遇到一个难题。由于面具是一体成型的,突起的鼻子跟面部之间有些褶皱,无论如何敲打都无法消除。同时,眼睛下方有一条波浪状的凸起纹路,本来以为只是装饰。直到他把纹路做出来之后,他才发现,褶皱竟然跟纹路融为一体,神奇地消失了。此时此刻,他仿佛真的跨越了三千多年的时空,领会到了古时工匠的巧思与智慧。本来因为捶打而粗糙不平的面具,在玛瑙刀的打磨下,很快变得光滑润泽,焕发新生。@才疏学浅的才浅 感到惊讶,上万次的煅烧和捶打,竟然丝毫无损黄金的光彩夺目。他想象,在数千年前的青铜文明时代,“那位工匠也一定被黄金的美丽耀眼所震撼过。”三星堆的耀眼美丽令我们折服,那无数关于三星堆的传说,都找到答案了吗?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许多器物,显示其文明程度曾相当高,但它为什么仿佛突然消失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表示,未在遗址发现大规模洪水痕迹,推测不是由洪水导致。“这是最大的谜。个人认为,三星堆繁盛一个时期后,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成都的金沙。最新考古测年发现,两者之间年代是紧密衔接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造型夸张,让不少网友怀疑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对此,王巍表示没有这种可能,“‘青铜纵目面具’的‘纵目’特别夸张,只是因为古人把它作为一个‘神’,并不能当成古人真实的长相”。1986年三星堆1、2号坑亮相,为何两次发掘间隔长达34年?王巍表示,因为1号坑、2号坑发现之后,马上就建了一个做展示和保护的平台,把另外几个坑压在下面了。2019年,四川又全面对这个区域进行钻探,才发现3到6号坑。这34年并不是没有工作,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四川省考古院一直对三星堆遗址展开工作,比如发现大型城址、高等级建筑等。 王巍表示,这表明象牙对于三星堆古蜀文明有特别意义,无论是三星堆遗址还是金沙遗址,都有这个特色。象牙被有规律地摆放在坑中,这很可能反映了其在古蜀人的祭祀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古蜀人献给神灵的重要祭品。成都平原早期河流泛滥成灾,而象牙在古人眼中有镇杀水中精怪的作用,因此用象牙祭祀可能是古蜀人在精神上的寄托。青铜底色仿佛连接着遥远的过去,被复刻的黄金面具勾画出古蜀先民们包容创新的精神世界。拨开一层层填土,开启一段古老时光,扫描历史,我们仍在继续寻找古蜀文明留下的远古密码。广东共青团新媒体招人啦!
▼

来源: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自共青团中央、哔哩哔哩@才疏学浅的才浅 、哔哩哔哩、新华网、澎湃新闻、CCTV4、封面新闻等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