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自己舌头下拔出了一块石头,足足有2厘米长

百家 作者:果壳 2021-04-11 15:54:36

在得涎石病之前,我完全没想到,原来除了牙结石,口腔里还能长出其他石头。


下颌长了个小肿包


去年年底,上海有几天特别冷,接近零度。也是在那几天,我感觉到右侧下颌的地方有个小肿包,不痛不痒,起初我并没有在意。


没想到过了一周,小肿包的位置开始隐隐作痛了。我决定趁着周末去医院看一下,让医生开点药也好,于是挂了家附近区中心医院周日上午的急诊。


预检的医生问我哪里不舒服,我说下颌肿了,侧过头让她看了下。她看了几秒,说,去挂口腔科的急诊吧。


口腔科?那不是看牙的地方吗?我急忙补充道:“我牙不疼啊。”可能因为当时有很多病人,预检医生并没搭理我。


好吧,就口腔科吧,兴许病人能少点不用排队。


口腔里可能有东西?


口腔科的值班医生问了症状,用手摸了下肿块,还让我张嘴给她看舌下。好一会儿后,她说,你要去做个CT,但今天是周末,没这个检查,你去约周一或周二吧。


听到CT,我有点懵了,难道不是发炎是得了啥恶疾?我印象里,似乎只有疑难杂症才需要去做这类检查


“医生你能先告诉我,可能是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要做CT检查啊?能先做B超吗?我感觉火辣辣的痛,能先开点药止痛吗?”我自己都能感觉到说这几句话时的局促和紧张,满脑子在担心自己是否得了恶疾。说来也奇怪,在医院看病的几个小时里,疼痛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医生说,可能腺管里有东西,要做完检查才知道。


我心里咯噔一下。腺管是啥?有东西?难道是肿瘤?医生看我脸色不对,说:“你别太担心,先去消炎吧。”她开了抗生素给我,让我先去急诊室挂水。


在急诊室的两个多小时里,我一边吊着水,一边紧张地查起来什么是腺管。在一顿猛如虎的搜索之后,看到网上有人和我有同样的症状,里面竟然有“石头”?!而所谓的腺管就是颌下腺的腺导管,和比较常听到的腮腺一样,颌下腺的作用也是分泌唾液


还好只是炎症


为了预约B超检查,周一一大早我就去挂了口腔科门诊。门诊医生看到我肿成鸡蛋大小的下颌,连忙开了检查和输液的单据。


在排队等候检查的一个小时里,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度时如年、如坐针毡。一阵阵疼痛袭来,让我的胃都有了翻江倒海的感觉。我甚至厚着脸皮去问护士能不能插个队,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熬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进了检查室。我躺好后,医生开始用超声仪在我脖子右侧来回滚动,看了一会儿说:“你这里面发炎了,还挺严重的。”说完,又换了一侧检查。好在另一边并没有什么异常。


检查报告上写着:弥漫性改变,考虑右侧颌下腺炎症看到“炎症”二字,我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起码不是我胡思乱想的可怕疾病。


我拿着报告直接去输液室输液了,结束后又去了医生办公室让她看下我的 B 超情况。她看完报告说,还是得先消炎,等消炎后再看情况治疗。


为了消炎,接下来的一周我天天去医院报到,但是没有任何好转。舌头肿成了平时的两倍大小,无法进食,不能说话。每天晚上吃完止痛药才能睡一会儿,药效过了就会疼醒。最后两天我又开始发烧了。


脓液不断流出,像关不住的水龙头


这不对劲。真的只是炎症吗?怎么会越来越严重了呢?


一定要换个医院重新确诊。但那时已经到了元旦,只能过了小长假再说。


一天夜里,我忽然感觉嘴巴里有点咸咸的味道,照镜子发现舌下渗出了很多白色的液体,一时间我也搞不清楚这究竟是什么,漱完口又冒了出来。这时我才留意到,舌下右侧有两个伤口不停地往外流脓液。我反复清洗了约一刻钟,脓液才止住。这时,舌头肿胀的感觉大大缓解,当天晚上我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原来这一周是腺管里积脓了,才会痛成这样,那明天应该能好了吧。我心里这么想。


但第二天、第三天,舌下同样的位置又渗出了许多脓液,一开始是大片的白色脓液,慢慢清理后,渐渐变成了少量的、淡绿色的脓液,像是感冒时的鼻涕。那几天,我平均每半小时要清洗一下口腔,否则嘴巴里就有咸味。


疫情期间线上的号源非常有限,就诊流程也十分不便,我心里想着,脓液流光了,应该就能完全消肿了吧,所以复诊就被搁置了。


断断续续的脓液仿佛没关紧的水龙头总是滴滴答答地往外渗,但除了下颌还有个小肿块,其他都已经好转。我不再发烧,不再痛得睡不着觉,说话也没有任何问题了。


我竟然自己取出了结石


第十天晚上,我照镜子清理伤口时,发现又有了清晰可见的脓包,但这次漱口并没有清理掉,于是我找来了粉刺针,想像挤痘痘一样挤破它。


捣鼓了半天,我发现脓包是硬的,于是想到医生当时说腺管里可能有东西。是结石吗?我用镊子轻轻地取出异物,取的过程中惊呆了。我想象中的结石是小小的,最多米粒大小,却没想到最后拽出来的石头足足有 2 厘米,且是淡黄色的长条形。这就叫涎石。出于好奇,我捏了一下涎石,没想到它立马就断了,手感和质地竟然有点像华夫饼干


被捏断后还剩2/3的涎石。丨作者供图


想到自己的颌下腺管里卡着这么个石头,也难怪疼了那么久,流了那么长时间的脓水。我当时有点哭笑不得,早知道应该直接去做 CT 检查,或许能早一点发现里面有石头,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而不是拖拖拉拉的,痛了那么久。


取出涎石后的第二天,右颌下的肿块果然消去了大半,只剩下枣核大小。但涎石被取出处的伤口清晰可见。保险起见,过了两三天,我又去医院让医生检查了一下伤口,医生有点吃惊我自己取出了结石,他摸了摸我颌下周围说,还是需要照个B超看一下。


这次很顺利,但报告上仍旧写着淋巴肿大。我有点不解,为什么涎石取出了还是肿大呢?医生说,消肿需要一个周期,如果预后不好的话,还是建议我摘除颌下腺,理由是会经常性化脓和发炎。最后医生开了盐酸克林霉素给我,并嘱咐我如果一周之内没有完全消肿一定还要来复诊。


现在我已经乖乖吃光了所有的药,一切都恢复了正常。这一个多月反复踏进口腔科诊室,让我对这里的每一位医生又多了一份敬畏。口腔医生的技能不再是我之前以为的只有拔牙、洗牙和根管治疗,原来他们还会遇到那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和病症。


下颌下腺管口涎石。丨联合早报


医生点评

徐勇刚 |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微博@魔术牙医徐勇刚

作者患典型的“涎石症”,文中一些经历具有临床共性,比如,多数此症患者会首诊于内科或外科,有的甚至不转诊,直接消炎治疗,致使病情迁延。此症归属口腔科的分支——口腔颌面外科,其业务范围涵盖颌面部创伤、炎症、肿瘤、畸形等等,大众普遍对此专科无认知,都认为口腔科就是看牙,作者此文相当于一次科普。


涎石症中,“颌下腺导管结石”最为多见,形成因素包括颌下腺腺体或导管细菌感染后管腔缩窄,导致涎液排出受阻,停滞于导管及腺泡内。此外,机体钙磷代谢失调,使得无机盐沉淀也会引发腺管内结石。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 1 厘米以下的结石,像作者这种 2 厘米的结石可以算超大了。


作者初诊时,医生能够判断出颌下腺炎,应该问过特征病史——很多患者都伴有进食肿痛,尤其在进食酸性及味重食物时,腺体会肿大和剧烈胀痛;进食后,症状逐渐缓解。如果没有此病史,则极易与颌下淋巴结炎混淆。治疗上首先消炎,确诊以 CT 最为清晰,并不是 B 超


颌下腺导管结石堵塞腺管,引发急性颌下腺炎,乃至化脓,即使作者第一时间 CT 确诊,仍然不能立即手术,临床都是先输液消炎,控制炎症后再手术。只能说,作者很幸运,结石被自动排到了位于舌下的导管口处,临床上还有很多导管中后段甚至腺体内的结石,处理起来麻烦得多。中后段结石可以在导管内窥镜下取石,腺体内则必须行颌下腺切除术,住院全麻下进行。


更幸运的是,作者竟然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顺利地把医生的活儿给干了。在医院手术的话,可能还得在导管口切个小口子,像作者那样生拽容易将结石拽断拽碎。


但仍然要说一下,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这么幸运,有问题还是应该早一点看医生。如果作者从最初开始颌下出现不适就看医生,及时抗炎处理,也许不会造成严重的化脓性感染,不用忍受长时间的痛苦。而且炎症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慢性颌下腺炎,症状可能出现反复,最终仍需手术根治。


手术也就是颌下腺切除术,对身体没有明显影响。因为颌下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唾液,而唾液的来源,还有双侧腮腺分泌。且颌下腺左右成对,单侧切除影响不大,手术无需太多顾虑。


从作者后期的情况来看,虽然急性症状完全消失,但仍需长期观察,颌下淋巴结仍然肿大,就是慢性炎症的体现。


最后要给大家一个提醒,涎石症的预防,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减少腺管内慢性炎性刺激。小的涎石可以通过进食加速唾液分泌的食物,比如酸性食物,然后依靠唾液流动力把细小的结石缓慢冲出来。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爱喝奶茶的尼莫

编辑:阿冰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果壳病人致力于和大家一同了解疾病,守望相助。现在,我们有了一个计划,希望帮助大家连接优质医生资源,并提供病友交流、知识分享的空间。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大家的需求,第一批参与调查的疾病包括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乙肝、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糖尿病、抑郁/双相/焦虑、慢性肾脏病、风湿免疫病以及不孕不育等。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罹患上述疾病,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问卷调查。如果希望纳入其他病种,也欢迎在问卷中写下心愿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