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住得实在是太憋屈了!
致读者:点击上方 “商界智慧 ” → 点击右上角“ ... ”→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就不会找不到我啦!
来源:功夫财经(ID:kongfuf)
作者:陈兴杰现在农村有超市和快递,上网也很方便,一切都很好了。反倒是住在县城里,太憋屈了。
一个交织融洽有人情味的社区环境,才能抚慰人心,这恰恰是公寓住房缺乏的。 如果只是叫停“盖高楼”,而没有从源头解决“供地”问题,少盖高楼的结果只能是,房子减少,有些人买不上。 01
父母年纪渐大了,我们作儿女的,就考虑接他们到大城市生活。他们不肯——这在意料之内。大城市繁华热闹,是年轻人竞逐的世界,老人短住尚可,一长住就心烦气躁。到县城买房住呢?他们也不喜欢。
父亲说,现在农村有超市和快递,上网也很方便,一切都很好了。反倒是住在县城里,太憋屈了。说什么也不想当“城市人”。
我理解父亲所说的“憋屈”什么意思,其实主要指的就是住房条件。在县城买房住,只要住的是不是别墅,而是普通商品房,基本只有一种生活状态:五面墙一面窗,根本走不开。想要散步,得坐电梯下楼,在小区里遛弯。小区里看似人挺多,可是谁也不认识谁。 还是住在乡下小宅舒服啊,前庭后院空间宽敞,大门随时打开,邻居们自由来往随意走动,多么自在。如果院子宽阔的话(这好像很普遍),还可以种一畦菜两排花,没事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夏天了纳凉,冬天点一盘火,老哥几个放开侃。
这样的生活,不是很惬意吗?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说法很有说服力。每当假期,我也喜欢回农村老家,住着宽敞舒适的农村大房,很自在;农村基本都通硬化道路,一辆车代步,十几分钟到镇上,半小时到县城,宛如美国式郊区生活。看起来,这确实也挺棒的。 当然,我不免也有遗憾:现在农村生活虽说也舒适,总体还是孤寂冷清。农村工作机会少,购物不丰盛,娱乐也没得选,医疗条件很差,看病都往城里跑。倘若能在城市生活,享受城市生活的繁荣便利,还能有农村式的宅院生活,那该多么美好啊。 02
这种美好的生活展望,基本是一种奢望。中国的县城,哪怕十几万人小县城,城区面积方圆两三公里,也要盖十几层几十层的高楼。
我曾到西北一个贫穷的县城,全县只有一个商品房小区,也是几十层高的水泥森林拔地而起。这种楼房狭窄局促,千篇一律,没有审美性可言。但它们就是在中国城市流行了几十年,还有越盖越高的趋势。
这种公寓楼房,明明就没有舒适性可言啊。 公寓住宅是一个个扁平的小盒子,内部空间狭小,格局单调,无非厨卫卧室和客厅,家家如此。打开一个小小的门,就是狭窄的楼道走廊。隔壁邻里闭门相对,楼上楼下互不相识,近在咫尺的邻居没有社交可言。 小区是有公共空间的长椅板凳,但人们不会真的社交。乘电梯或爬楼梯太麻烦,很多人不愿下楼。 年轻人住这样的小区,不会觉得有什么——甚至觉得省心,很酷。但人总归有真实世界的社交需求。孩子需要伙伴,老人需要朋友,成年人之间也不妨偶尔聚饮。
一个交织融洽有人情味的社区环境,才能抚慰人心,这恰恰是公寓住房缺乏的。无怪我父亲这样的农村人不愿到城市养老——还是那句话,短住几天还行,时间一长就要憋出病。 公寓住宅对孩子特别不友好。传统时代,宽敞的家和熟悉的环境,是孩子的乐园和草地。他们可以尽情奔跑,挥酒热情,大人也不用担心他们的安全。而在公寓住宅,家长在孩子学会走路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诫他不要放肆奔跑,因为那样可能招致楼下邻居投诉。 在公寓住宅内养孩子,所需的管教约束特别多,带孩子特别费劲,父母特别累。有研究表明,居住空间越狭窄,年轻人越不爱生孩子。我以为这个结论大体靠谱。 住公寓住宅,大家墙贴着墙住,一个小区动辄几千人,表面看起来,人与人的距离变近。实际上,所有人都尽力培养小心翼翼,不打扰别人的生活习惯。 既不要打扰邻居,也不要打扰家人。非常有礼貌,也非常压抑。这大概是我每一次回农村老家,就不由自主地大声说话、纵情大笑,心情格外开朗的原因。 03
如果说大城市人口众多,土地稀缺,大部分人只能住公寓楼房,多少还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县城,也到处盖十几层几十层的高楼呢?为什么非把人生生挤在一起呢?
我猜到了一些人会给出的错误理由。我先简单地反驳一下。 01
缺地说
城市土地不足,只能盖高楼,才可能满足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 这种说法很荒谬,任何在中国城市生活并细心观察的人,都能注意到,中国的城市发展从不缺土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它们的城市内部和郊区外延,都有大量土地可供开发,更不要说各地的二三线城市,各地小县城。 城市化三十年,中国几乎所有城市面积都在翻倍增长,大量土地被开发出来,或者被荒弃,与此同时,高楼住宅拔地而起。这显然不是一句“土地不足”所能解释的。 02
成本说
盖高楼成本低,如果都盖成独栋洋房小别墅,成本太高啦,老百姓哪里买得起。 建设相同面积的住房,盖高楼的成本确实比建小洋楼低得多。不只开发商建筑成本低,政府的水电道路等基建成本都要低得多。公寓楼房的出现很合理,因为它便宜——正如所有行业都有便宜货。 中国房地产的诡异在于,高楼别墅太流行,几乎横扫一切,以至于很多有钱人想改善居住,也只能选“大平层”,真是匪夷所思。 03
偏好说
中国人就是喜欢住楼房,觉得住平房落后,住楼房先进,这是一种现代化崇拜。 这种说法莫名其妙,但值得一驳。“中国人喜欢住楼房”,真实含义是喜欢新式住房的优点:房屋保暖、安装空调、热水设备、家具家电、抽水马桶。 这些丰富的内容被简化成“喜欢楼房”,显然是误读。和西方国家的人民一样,中国人对宽敞舒适的住房需求,也是一样的。 04
驳完这些错误观点,再来谈一谈:中国的县城为什么盖那么多高楼住宅?原因很简单。土地制度。中国的城市土地是国有的,它的利用需经规划审批。开发商建设住房,需从政府那里拍卖获地,政府大体也采取严格控地的政策。
建设用地是宝贵的,开发商获得土地之后,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更多住房价值,获取更多收入;政府出于节约用地和节省基建投入的考虑,也鼓励高楼住房的模式。 2021年来,即使调控政策不断出台,房企拿地的热情依旧不减。根据统计,截至3月31日,我国50城市一共卖地7020.99亿,同比猛增26%,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当然,也有一些开发商会建设昂贵的别墅住宅,价格让普通人望而却步。这也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普通人考虑买房时,默认选便宜的公寓楼房,别墅则属于富豪。 别墅、小院的住宅模式,是不是就贵到高不要攀?从建设成本来看,当然不是这样。建房子最大的成本是土地价格。而地价又取决于土地供给。因此,中国县城流行高楼房的根本原因,就是建设用地的供应模式。 以国内作对照: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和用途虽然受限,但农民在建设住房方面,仍享有较多自由。农民相对自由地建设住房和小院,有些发达地区的农民,甚至盖起小洋楼,他们的住房品质超过了城市人。 再以国外作对照:同样是“一线城市”的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由于土地制度宽松,他们的居民住房条件也要好得多。拥有更多自由空间,拥有更多福利。 05
最后说一说最近住建部的一则消息。
3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就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提出,要限制县城居住建筑高度,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 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
看到这一则消息,我的内心是复杂的。县城高层楼房的弊端,被越来越多人看到。消防是个大问题,市政配套不完善,住起来不舒服——这些都需要被看到。那种迷信“盖高楼”的歪风邪气,确实该刹一刹了。中国的土地够多,城市化不应只有“盖高楼”一条路可走。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究竟是什么导致过去几十年,“高楼病”从大城市蔓延向小县城,甚至一些乡镇的房地产项目,也在盖高楼。是不合理的土地供给制度。 如果只是叫停“盖高楼”,而没有从源头解决“供地”问题,少盖高楼的结果只能是,房子减少,有些人买不上。这将是一个更坏的结果。我的希望是,通过“少盖高楼”的政策,促进县城土地供应的增加。 中国城市不缺土地,也不缺会盖好房子的人。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人民理当享受更好的住房条件。县城土地最多,承接大城市人回乡养老的需求非常迫切。 倘能放开土地管制,允许更多土地用于建设住房,并且不给予细微具体的规划,相信会有一大批别墅兴起。这些别墅不是供给有钱人享受,而是普通人也能买得起。
希望我们能早日看到这一天的实现。
别忘点个“在看”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在看”行不行↓↓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澳门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 7941289
- 2 央视曝光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只需4元 7957041
- 3 上海地铁又现致歉信专用章 7857553
- 4 2024 向上的中国 7748506
- 5 张雨绮 为了讨大家喜欢才穿成这样 7649824
- 6 星巴克大罢工 7506346
- 7 特朗普赞成TikTok继续在美国运营 7467440
- 8 大S老公具俊晔站C位跳女团舞 7361812
- 9 男子暴瘦110斤后被质疑戴人皮面具 7288810
- 10 老人花2万买保健床垫后再不愿去医院 713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