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测试在即,高科技应用接受实战检验

百家 作者:科技日报 2021-04-01 10:14:10


◎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4月1日—10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7项赛事将在朝阳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和国家速滑馆、海淀区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5个竞赛场馆分别举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冰上项目的竞赛组织、场馆运行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将接受一次实战检验。”3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在国家速滑馆举办的北京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冰上项目发布会上介绍。


3月31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国家速滑馆召开。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今天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幕仅有310天,筹办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那么,北京冬奥组委通过测试活动要努力实现怎样的目标?在各场馆应用过程中,哪些高科技在测试中呈现亮点?


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场馆


走进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只见光洁如镜的白色冰面跑道上,两辆红色制冰车缓缓驶过,其中一辆车里坐着来自加拿大的国际制冰师马克,在认真检查跑道的细微状况。


“这次冬奥场馆建设中,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的国家速滑馆,率先提出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武晓南介绍,“冰丝带”采用了环保型和可持续性最佳的自然冷媒——二氧化碳制冷剂,其ODP(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并且无异味、不可燃、不助燃,是可持续性最好的冷媒之一。与常规制冷系统比,能效可提升20%以上,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滑冰联盟的高度评价。


经理论分析,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有把握实现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且制冷均匀,不会出现各部位温度不同的情况,特别是在以0.001秒计时的高水平竞技中,这些都是关键性的因素。同时,国家速滑馆会将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


推动科技创新与赛事深度融合


“用于防疫领域的智能体温计被称为‘腋下创可贴’,是一款可穿戴式体温计和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主任陈双举起左手戴着的白色腕带示意。


据介绍,工作人员只需将智能体温计贴在皮肤上,用手机下载“安芯测”App后将该设备绑定,体温数据变化都会在手机页面清晰展现,并可自动测量、自动上报给后台。在此次测试活动期间,场馆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配备这个设备,做到体温实时监测。


“此外,还有物流机器人、云转播、‘子弹时间’和‘自由视角’等技术,在五棵松体育中心的物流和餐饮、转播、媒体运行等领域应用。本次测试活动以冬奥为契机,汇聚各类创新资源,为增加观众的视觉呈现、提高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精准展现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与赛事深度融合。”陈双表示。


据介绍,所谓“子弹时间”和“自由视角”技术,是指测试活动期间,将在五棵松场馆的竞赛场地设置一个由数十台相机组成的相机阵列,对拍摄主体进行120度—150度多方位拍摄,再利用5G多媒体融合设备进行预处理后将视频回传至拍摄场地。这样不仅可支持运动员和教练员多角度直观回顾他们的训练细节,科学提升训练成绩;最重要的还能支持现场和非现场的观众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自由选择比赛精彩时刻的观看视角,主动参与比赛互动,不到现场也可以感受冰球的魅力。


测试即是试错。“北京冬奥组委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各业务部门、各场馆运行团队,对标赛时要求,全面总结评估测试活动的经验得失,排查梳理测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抓紧时间逐一校正完善。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狠抓测试成效,为成功举办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球比赛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姚辉指出。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王宇

审核:朱丽

终审:何屹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